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历史上越国是怎么灭亡的?

揭秘:历史上越国是怎么灭亡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130 更新时间:2023/12/23 0:55:07

越国(公元前2032年——公元前222年),是中国夏商周时期由华夏族在中国东南建立的诸侯国,国君为姒姓,其始祖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是大禹的直系后裔。从无余传至越王无疆(无疆死后越国走向分裂,均已正统自居,最后都为秦始皇所灭),共经历四十八任国君,总共有一千八百年左右的历史,是先秦时期国祚最长的诸侯国。

相传大禹的儿子夏建立夏朝后,传至夏帝少康,少康为延续禹王陵的守护与祭祀工作,便封其庶子无余于会稽,号曰“禹越”,又称“于越”、“於越”。夏朝是以部落联盟的形势而存在的,“于越”在当时被人称为“于越部落”,也就是越国的前身。

到春秋时期,越国逐渐发展强大,一度竟然威胁到了齐国的安全,齐桓公曾说:“天下之国,莫强于越。今寡人欲北举事孤竹、离枝,恐越人之至,为此有道乎?”,可见那时候强如“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都害怕越国攻击齐国。但是中原文化发展迅速,而越国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慢慢又被边缘化,直到春秋晚期吴越争霸时又重出江湖。

公元前585年,吴国在晋国的支持下迅速崛起,吴王寿梦时期,吴、楚对抗开始,吴国的强大给楚国在中原争霸的后方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楚人称“无岁不有吴师”,楚军苦不堪言!根据史书记载:楚国令尹字重由于多次受到吴军骚扰,率众疲于奔命,最后导致心脏病发作而死(估计是太累,心脏受不了)。对此,楚国人想出来一个好办法:开始扶持吴国后方的越国,用以牵制吴国,吴越争霸拉开帷幕。

吴王阖闾即位后,吴国在他的治理下不断强大,开始成为中原霸主。在伍子胥和孙武等人的辅佐下,吴王阖闾一度打败越国夺取了太湖平原,将都城由镇江迁到姑苏,还命伍子胥建造了牢固的“阖闾大城”(现在的苏州古城)。吴王阖闾打败越国后,认为越国祸患已除,于是调转枪头以奇兵攻入楚国都城,一度几乎灭亡楚国,不料越王允常又趁吴国后方空虚袭击吴国,吴国被迫从楚国退兵,吴楚之间仇恨系数从此迅速增大。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吴王阖闾趁越王勾践刚刚即位且遭国丧时兴师伐越。勾践用死士在阵前自杀的战术,趁吴军不备,在檇(zuì)李打败吴军,吴王阖闾本人也重伤而亡。

吴王夫差即位后,时刻不忘为父报仇,仅仅过了三年,夫差率军击败勾践于夫椒,并把他围困在会稽山上,勾践派遣文种贿赂吴国太宰伯噽(pǐ),向吴王求和。当时伍子胥认为不能答应,必须灭掉越国以除后患,但吴王夫差志得意满,答应了越国的求和,只是让勾践为之服役。勾践到吴国后忍辱负重,毕恭毕敬服侍夫差,一晃时间过去了三年,夫差认为勾践是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采用范蠡的纵横之术煽动吴国与晋国、齐国等诸侯中原争霸,使其无暇顾及越国,同时采纳了文种提出的“伐吴九术”,不出几年使得越国国力大增。报仇的机会很快就来临了,吴王夫差为与中原诸侯争霸,尽率主力北上,得知吴国国内空虚的勾践趁机进攻吴国,俘虏吴国太子,夫差匆忙回军也被击败,吴国从此一蹶不振。几年以后,吴国国都被勾践攻破,夫差自尽,吴国灭亡。

灭吴后,勾践开始参与中原争霸,他率军向北渡过淮河,在徐州与齐、晋诸侯会合,向周王室进献贡品。周元王派人赏赐祭祀肉给勾践,称他为“伯”,勾践由此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勾践称霸中原期间,积极发展与中原各国之间的关系,并迁都琅琊(今山东临沂),为后来战国时期的越国发展奠定了基础。

越王勾践的儿子越王鹿郢和孙子越王不寿继续秉持了勾践礼义相待诸侯的政策,延续了越国的霸主地位,这一局面在越王朱勾杀死父亲越王不寿自立为君后慢慢发生了变化。所谓“越人三弑其君”,越国连续了发生了三起弑君篡位事件,内乱导致其逐渐衰落,也使得后来的越王无颛不得不重新将国都迁回江南故都会稽,从此饮恨退出中原,未能进入“战国七雄”行列。

公元前306年,越王无颛的弟弟越王无疆欲效仿勾践征伐中原,发兵向北攻打齐国。当时在位的齐威王派遣使者劝说越王西征楚国,齐使以楚国分兵在列国争胜,国内空虚为借口诱引越国伐楚。越王无疆听从齐使计策,转头讨伐楚国,时楚威王率众迎敌,于阵前斩杀了越王无疆。以往论者多认为越国从此灭亡,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当时楚国只是“尽取地至浙江”,并没有灭亡越国。浙江以南广大地区,仍是越国的天下,只是越王无疆生前未曾明确指定王位继承人,导致他的长子次子各以正统自居,纷纷建国。

到秦始皇在位时,原越国地盘上还存在两个国家,其国君分别是闽越王无诸和越东海王摇,他们是越王无疆长子玉与次子蹄的后裔。公元前222年(秦始皇二十五年),秦始皇灭楚国后,两国纷纷降秦,从此秦在越故地设置会稽郡,越国灭亡。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已经降秦的“闽越王”无诸后来率领越人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反秦大起义,与中原人民共同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接着又辅助刘邦击败了“西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重新立无诸为闽越王,建都在东冶(今福州一带),继续越国的奉祀。

标签: 越国春秋

更多文章

  • 新石器时代晚期最典型的文化:龙山文化有何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以1928年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县龙山镇的城子崖而得名,它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最有影响的典型的文化。考古资料表明,龙山文化已经遍布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区域,在龙山文化以外,其它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也扩大了分布范围。这是社会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比过去迅速发展的结果广大范围内的龙山文化可以划分为山东龙山文

  • 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半坡文化的发源地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半坡文化

    10月份的天气已经透露着微微凉意,阳光也开始变得柔和,照在身上的灼热感也已经退散,带着一丝凉意的秋风吹在身上,让人非常舒适。这么好的时节,四处都被染上了淡淡的黄色,当然是要来一场旅行,为美好的秋季增添一抹乐趣。如果还没有目的地,没有旅行计划,不如考虑一下陕西省的西安这座历史古城,当地保存着非常多的文

  • 青海德令哈外星人遗址:外星人留下的各种蛛丝马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德令哈,外星人遗址,德令哈外星人遗址

    人类对于外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止,虽然未能找到外星人存在的确凿证据。但也在地球上找到了一些外星人存在可能性的蛛丝马迹。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青海的德令哈外星人遗址,为什么要叫外星人遗址呢?难道外星人真的造访过这里。充满神奇色彩的地貌特征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市南部的外星人遗址,满目的灰褐色和荒凉。在这片方圆不过1

  • 盘点中国四大无人区 那些神秘惊悚的地带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无人区,趣闻,中国四大无人区

    中国四大无人区分布在人烟稀少的西藏以及新疆,无人区神秘莫测,不少探险队试图穿越这中国四大无人区。穿过无人区不止需要勇气,还需要不怕死的精神。下面一起看看探险者穿越无人区后,拍下的惊艳照片,无不叫人称绝!羌塘、可可西里、阿尔金和罗布泊是中国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无人区,人烟稀少,神秘莫测,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生

  • 瓦格拉姆战役中,卡尔大公的战术是什么?效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卡尔大公,奥地利,瓦格拉姆战役

    在七月六日的太阳升起之前,马契费德平原暂时还不会笼罩在燥热之中,不过瓦格拉姆战役第二天也是最后一天的战事,就要开始了。卡尔大公对战局至此的发展感到满意:法军前一天的抢攻表明,他们已经钻进了奥军布下的“口袋”,现要做的就是“扎紧口袋”。这位奥地利统帅决心全线进攻。当然,各个地段的攻势轻重不同:针对法军

  • 瓦格拉姆战役的过程有多激烈?伤亡情况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瓦格拉姆战役,法国

    此时的多瑙河对岸绝不平静,一心想要复仇的皇帝精心准备,集结起一支规模远超过阿斯佩恩-埃斯林战役的大军,包括由法国皇帝直接指挥的近卫军、乌迪诺的第2军、达武的第3军、马塞纳的第4军、贝尔纳多特的第9军、贝西埃的骑兵军。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部队大多数都在上次战役吃过亏,不过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各自得到了

  • 瓦格拉姆战役的战况如何?战役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瓦格拉姆战役,法国

    卡尔大公选中的战场是一片被称作马契费德的多瑙河畔冲击平原,位于上次战场阿斯佩恩-埃斯林一线的东北方。这块平原名副其实,大部分地势平坦无遮,仅零星长着一人高的玉米地。在平原的东北缘,一条被称作鲁斯巴赫的小河自西北流向东南,河流本身和河岸密布植被共同构成了一道“不大不小”的天堑。沿着河岸,分布着瓦格拉姆

  • 瓦格拉姆战役发生在什么地方 瓦格拉姆战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奥地利,法国,拿破仑,法军,多瑙河,瓦格拉姆战役

    瓦格拉姆战役第五次反法同盟的最后一战,1809年7月3日,法国皇帝拿破仑率兵17万渡过多瑙河,钻进了奥地利卡尔大公的伏击圈,经过两天剧烈的反复冲杀,人数较少的奥地利一方(只有12万人)无力歼灭法军,被迫撤围,虽然双方的损失差不多,但由于不久后奥地利求和,这次战役就成为拿破仑的最后一次绝对性胜利。备战

  • 元朝著名的文学家揭傒斯为什么官位可连升四级(元朝官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元朝著名的文学家揭傒斯,元朝官制

    了解揭傒斯生平简介得知,揭傒斯是元朝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揭傒斯生于1274年,卒于1344年,享年70岁。以今天的地名来说,揭傒斯是江西人。揭傒斯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中出生,父亲是南宋朝廷的一个拔贡。揭傒斯5岁时,就跟随父亲学习文学知识。揭傒斯勤奋刻苦,昼夜不懈,等到十二三岁,揭傒斯已经博览群书,深懂

  • 元朝官员服饰介绍 元朝官员在着装上有什么讲究(元朝官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元朝官员服饰,元朝服饰,元朝官制

    元代服装以长袍为主。官员和士庶的日常服装多为窄袖长袍。另外,在元代大宴活动中,天子百官要穿统一颜色的服装,称为“质孙服”,据古籍记载,天子的质孙服款式繁多,冬服有11种,夏服有16种。元代官服蒙古族入关之前,披发椎髻,冬戴帽,夏戴笠。他们的皮帽、皮袄、皮靴,多用貂鼠、羊皮制成。皮袄通常是右衽、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