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斩颜良诛文丑 一个错误成就关羽600多年的神话(关羽斩颜良诛文丑)

斩颜良诛文丑 一个错误成就关羽600多年的神话(关羽斩颜良诛文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311 更新时间:2023/12/19 6:17:43

说起三国时期的名将关羽,很多人都会想起三英战吕布、斩颜良文丑等一系列的典故。这些著名的段子全部出自于三国演义这部文学作品,但是真实的历史与文学还是由差距的。例如温酒斩华雄这就是一个严重的杜撰,在三国演义中,神化了刘备集团,曹操集团却被贬低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就像三英战卢布一样,斩颜良诛文丑也存在很多虚假的因素,虽然颜良确实是关于所杀,但是却隐含着偷袭的因素。

一、颜良的死因扑朔迷离,不过确实是关羽所杀

颜良和文丑是袁绍集团中的大将,这一点确实是真实的。但是颜良被杀的经过和三国演义存在着很大的出入,首先是进攻方向的问题。在三国演义中说,曹操进攻吕布和袁术时,河北地区强大的袁绍在隔岸观火。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此时袁绍正忙于平定公孙瓒的余部和境内几支大股的土匪。直到公元199年,袁绍才真正平定了境内的所有威胁。第二年春节刚过,袁绍就命令大将颜良率领军队渡过黄河,并且包围了白马渡口。袁绍的军事能力虽不及曹操,但是也不是傻瓜。袁绍命令颜良进攻白马渡口的原因是为了夺取这个渡口,然后利用这个渡口把运输自己的军队和战争物资。当时围困白马渡口的袁军很多,曹操的谋士荀攸认为很难增援白马渡口。

荀攸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曹操率领军队假装进攻袁绍后方的延津,袁绍为了保住延津,就肯定会从白马的军队中分出一部分去增援延津。这样一来,围困白马渡口的敌军就会大大减少,此时在进攻可大获全胜。荀攸的建议曹操深以为然,曹操亲自率领军队假装进攻延津。袁绍果然从围困白马渡口的军队中分出了一半回援延津,而曹操连夜将军队撤回白马地区。第二天早上,曹操的军队出现在袁绍军队的正前方。袁绍的大将颜良率领军队发动了冲锋,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关羽成功的斩杀了颜良。客观的说,关羽斩杀颜良的经过有一些偷袭的成分。不过无论如何,颜良确实是关羽所杀,这是关羽应得的荣耀。

二、斩杀文丑和关羽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是曹操大将徐晃所为

如果是关羽斩颜良还算有历史原型的话,那诛文丑就纯属杜撰了。其实颜良文丑死于同一场战役,只不过有先后之别而已。关羽斩杀颜良之后,围困白马渡口的袁军大败亏输。白马之围以解,曹操还缴获了大量的粮草辎重。此时袁绍率领军队返回了延津,不料这竟然是曹操的诡计。随后白马的败报和颜良被杀的消息传来,非常看着自己名誉的袁绍当然受不了。袁绍命令大将文丑率领5000骑兵渡过黄河追击曹操,当时曹操的骑兵很少,还以步兵为主。其实袁绍此举完全是被仇恨冲昏了头脑,最正确的选择应该是立刻整顿军队,先恢复士气再说。但是袁绍执意命令文丑率兵追击曹操,要命的是文丑率兵出击之后,袁绍没有再派出任何援军,似乎依靠文丑的5000骑兵就可以击败曹操。

曹操得知文丑率兵渡河追来之后,没有立刻命令军队撤退。袁绍和曹操的差距就在这,曹操临危而不乱。由于文丑率领的都是骑兵,曹操一时之间确实无法讲起合围,不过曹孟德就是曹孟德。曹操命令将在白马渡口缴获的粮草辎重全部丢弃在道路上,这样既可以堵塞道路、减缓袁军通行,还可以打乱袁军的阵型。文丑率领5000骑兵到达白马渡口之后,士兵们看到了到处的辎重,立刻下马来抢夺。这5000骑兵的阵型陷入一片混乱,机会到了,曹操命令大将徐晃率领700骑兵冲击敌阵。文丑率领的军队没有任何的准备,在冲击之下一触即溃,文丑在乱军之中被徐晃斩杀。所以说这件事从头到尾和关羽没有一点关系,这是后人的杜撰而已。

三、军纪不严是袁绍失败的重大原因

袁绍的失败除了他自身的能力问题之外,还有就是军队的纪律性严重不足。颜良、文丑的阵亡以及后来的官渡决战均暴漏出这个问题,颜良、文丑、淳于琼、张合等将领一再出现这个问题,这是袁绍很大的一个缺点。按照荀彧的话说,这是“兵多而不整。”在曹操的军队中,这样的情况几乎不会出现。虽然曹操的整体实力与袁绍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是曹操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比袁绍军队强得多。袁绍的军队在遭到第一次失败之后,很难再次组阵反击。颜良、文丑最多算是勇将,但不是张辽这种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在袁绍的阵营中,也几乎没有出现可以力挽狂澜的大将,不得不说,这是袁绍集团的一种悲哀。当然这也是袁绍的个人性格决定的,他听不进去别人的劝告。

更多文章

  • 纪灵为何会答应吕布在辕门射戟定胜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吕布,纪灵,辕门射戟

    吕布率军出现在战场上,纪灵心中恐惧,张飞也担心不已。吕布提出,邀请刘备到自己大帐饮酒,张飞不答应,刘备嘴上说,我对待吕布不错,吕布必定不会害我。可是刘备的心中那肯定惴惴不安,看刘备让关羽张飞带着武器随身护卫就知道了。看到刘备慌张,吕布告诉刘备,今天是专门为帮助刘备接触危难来的,并提醒他日得志,不要忘

  • 吕布蹩脚的政治秀 辕门射戟是给自己掘了一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吕布,陶谦,刘备,,辕门射戟

    陶谦让贤,刘备主徐州,吕布又羽翼之,此曹操心病之源也,遂频频构怨离间,挑起群众斗群众:先密使刘备杀吕布,刘备权衡利弊,一转身就把曹操给卖了;再表刘备为镇东将军、宜城亭侯,袁术上当,开始攻伐刘备。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吕布乘机袭取徐州,三方仇恨深种。辕门射戟,背景如上矣。当袁术二次派兵欲灭刘备于沛县,吕

  • 密折制度是一种什么制度?说到底就是一种特务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密折制度,清朝

    清朝采用密折制度,起于康熙,就是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密折制度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使得朝政进一步黑箱化,增添皇权的神秘感。二是起到了使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的作用。比如一省之内,督抚、布政使、按察使、道台都可以独自上折密奏,那么谁还有胆量背着皇帝做不臣之事?密折制度

  • 为什么是密折制度?清朝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密折制度,清朝

    密折制度是指清代特有的一种文书制度,也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所谓密折,是指各级官吏上呈皇帝的秘密奏折,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这种奏折,皆由臣僚缄封直达御前,由皇帝亲自拆阅,旁人不得与闻。清初官员对君主的报告,有题本和奏本两种。但是由于它们不仅繁复迟缓,而且容易泄露机密,看的人多了,

  • 三国名将赵云单骑救主的真实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云,单骑救主

    三国名将赵云单骑救主的真实过程赵云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身有八尺,浓眉大眼,魁梧勇猛,常山人。自小天资聪颖,喜爱枪法,四处拜师学艺,16岁便受著名枪师真传,一年后学成下山,开启了他的出彩人生。起初投于袁绍,但因无法赞同袁绍的所作所为而离开了。后受人推举,跟随公孙瓒。机缘巧合与刘备相识,最后加入刘备阵

  • 单骑救主赵云一战成名:看似威风八面其实狼狈不堪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名将,赵云,五虎将,单骑救主

    熟悉我国古典小说的人都知道,作为小说中蜀汉五虎大将之一的赵云,他的英勇气概和高超武艺在长坂坡前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单骑救主的故事,是能在历史上找到影子的,但是历史的记载非常简单,与小说中的描述也有一定的差异。小说中说曹操亲自率领大军追击刘备。而历史的记载则是曹操派遣曹纯去追击刘备。曹纯率领的军队并不多

  • 三国史上最神勇的突围:常山赵子龙单骑救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突围,赵云,单骑救主

    说到三国的孤胆英雄,大家自然想到白袍将军赵云。《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将他在百万军中纵横驰骋的一幕刻画得淋漓尽致。据罗贯中描写,“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各将五十余员”,真所谓“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

  • 清朝秘密立储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说是御用文人吹捧出来的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秘密立储,清朝

    我们都知道,在康熙末年,九子争嫡,把一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最终的结果是,老二太子被废,老大软禁,老三学问最好,又没有竞争的实力,老八老九老十,虽然有实力,但手段不够高明,做人也不够狠。最终被一个隐藏很深的老四把皇位给弄到手了。坐了江山之后的雍正,依然要和八爷党们斗智斗勇。他自身有了这个经历之后,就制

  • 汉朝初年为什么要推行无为而治?这样有什么好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无为而治

    刘邦开国之后,实行无为而治之法,不主动干涉国家经济发展,令国力快速恢复,才有了汉武帝讨伐匈奴的千秋功业。在秦末大乱的时代,群雄逐鹿中原,众多诸侯互相厮杀角逐,最终只留下刘邦和项羽这两势力,最征战四年之久项羽兵败自尽,刘邦赢得天下,但是代价也是残酷的,秦统一天下之初全国人口约2000万之多,可是当楚汉

  •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无为而治,道家

    由来春秋战国时期,五霸相争、七雄相斗,战争连续不断,社会动荡不安。面对动荡的社会局面,思想家们纷纷提出治国安民的大政方略:名家福导礼治,儒家则主张以德治国,唯独道家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做为献给统治阶级的南面术,无为而治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解析无为而治本意并不是不为,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