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有女性参政的哈布斯堡家族,算得上欧洲第一家族吗?

有女性参政的哈布斯堡家族,算得上欧洲第一家族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092 更新时间:2023/12/6 12:28:57

哈布斯堡家族,有女性参政的先例,还是欧洲的第一家族?据小编的了解在18世纪20年代,人们逐渐形成共识(尽管查理六世自己无法接受),玛丽亚·特蕾莎将继承他的皇位,从11世纪开始的一直由直系男性继承皇位的做法要终结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件事给哈布斯堡家族带来的麻烦还没有像在法兰西这样的国家那么严重,因为在法国,女性是不能发号施令的。

哈布斯堡家族不存在这个问题,而且传统上就有女性参政的先例。查理自己的姐姐玛丽亚·伊丽莎白就在1725到1741年间代表弟弟掌管西属(现在是奥属)尼德兰后来又由他的小女儿接替。严格按照法律来说,玛丽亚·特蕾莎可以以女身份统治匈牙利波希米亚,并作为大公夫人统治奥地利。但是她却不能获得推举坐上查理曼的宝座,因为按照古老的查理曼的法规,即人们熟知的《萨利克法典》,只有男性才可以得到推举。然而,哈布斯堡皇室却有充分的理由仍然保有这个虚名,因为尽管还存在着法律和经济的制度,且还在勉强发挥作用,但是这个位置所拥有的权力却越来越只具有理论意义。

哈布斯堡家族一直通过建立优越感和威望来巩固他们的帝国地位。从查理五世开始,他们就在不断地通过发行出版物,在公共场所题词,制造货币和勋章,以及创作艺术作品来达到目的。所有的活动都穿着两个互相联系的主题。首先是宣传哈布斯堡家族的悠久历史、他们天生的神圣以及他们的皇室血统。其次,他们要宣传正是由于拥有这些品德和素质,他们才能成为帝国皇位最合适的人选,成为欧洲的第一家族。查理五世时的,心大力士双柱上刻下的“更远”,就像腓特烈的

AEIOU字母一样,一直是哈布斯堡王朝最为人所乐道的思想。

建筑师约翰·费希尔·凡·埃尔拉赫效仿罗马的“图拉真柱,在新建的查理教堂外面立了两根巨大的圆形石柱,但柱子上刻的是圣卡洛·博罗梅奥的生平场景。这是查理六世为感恩该城大瘟疫的结束而设的,于1713年落成。费希尔·凡·埃尔拉赫还曾给建筑师伯纳希尼当过助手,为利奥波德一世建造了黑死病纪念柱,上面更是刻满了复杂的王朝象征符号。他为美泉宫设计的第一稿就是用两根高高的柱子支撑起巨大的入口处。但是小孩子都知道,支撑的柱子一旦有一根被打掉,整座建筑就塌了。其中的一根柱子还冠以哈布斯堡王朝的名号,于是就有人质疑,如果没有这个名号,它是不是还能屹立不倒。

查理六世意识到了这种危险,尽一切可能阻止了这个设计。哈布斯堡王朝所声称的优越地位大多数都基于传奇,比如哈布斯堡家族的100位“圣人”,或者声称自己是挪亚或大卫的后代。他招来一位学问精深的本笃会修道士马尔科德·赫尔格特,他来自黑森林地区的圣布拉辛修道院,此地是德意志境内为数很少的仍然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地方。这个修道院距离哈布斯堡的老城堡(鹰堡)和穆里的修道院都只有两天的路程。穆里的修道院里保存着数量巨大的哈布斯堡家族早期的章程。赫尔格特早就深得皇帝信任,皇帝曾多次派他执行外交任务,其中一次是在巴黎长驻。

皇帝希望他能够整理出一份充分说明家族血统的翔实历史记录,去除掉过去的传奇成分和道听途说,提供大量的证据史实,他希望记录能经得起最苛刻的法庭质疑。实际上,赫尔格特是要从过去的案例和判例中建立起该家族的真实历史,整理出从神话时代到科学时代的(哈布斯堡家族极为看重的)家族宗谱。此处所指的“真实”是一个相对概念。赫尔格特要对他找到的证据进行判断和评估,给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大力宣扬能够促进哈布斯堡家族事业的素材,去掉那些不真实的素材。

甚至有人指责他对一些证据进行了篡改,但是这些说法没有得到证明。之所以提出如此数量巨大而有说服力的证据,是因为赫尔格特和他的主人都认为那些想要贬低哈布斯堡家族的人也需要拿出同样数量的证据,做同样的研究才能达到目的由此可以看出,法律概念,即收集证据,至关重要。赫尔格特的任务是将这些材料印制出版,但目的不是要与人共享,因为没有几个人会去阅读这些大部头的著作。这些著作的存在是要为任可能出现的法律和政治问题做出预判。他正忙于收集和编撰证据的时候,又一个新的任务指派给了他。

玛丽亚·特蕾莎可能会嫁给洛林公爵弗朗茨·斯蒂芬,皇帝让赫尔格特意识到世人说明这种联姻,即欧洲最古老的两个家族的联姻由来已久且具有合理性这一点极具价值。他因此调整了自己的工作。两大卷巨著《哈布斯堡皇族外交史》"1737年出版,完全达到了皇帝的要求。皇帝为了感谢赫尔格特,给了他丰厚的津贴。这套书是皇室特别出版的,但给了他这套书的收益权。这套著作被认为是对各种件的编撰集成,但是赫尔格特对“文件”的定义很宽泛,几乎无所不包,印玺、旗帜、墓碑、规划、地图、建筑上的雕刻等等都被包括在内,以达到支持哈布斯堡王朝观点的目的。

最引人注意的是这套书的编排方式和风格。除了文字叙述,书中还配有一套寓意丰富的复杂插图,跟因扎吉那篇著述4的卷首插图页风格非相近,点出了隐含的寓意和这套书的写作目的。与哈布斯堡家族相关的象征符号,尤其是太阳,在每一部分的开头和结尾都一再以版画的形式出现。为了给文字部分配上最准确合适的插图,赫尔格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每一幅图都是专门绘制和雕刻的。他在卷首表达了他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配的插图上画了一驾雄狮拉着的战车,周围是一些小丘比特抬着丰饶角,寓意丰饶。一个小丘比特着古罗马两面神的面具,着重说明古老的哈布斯堡家族对帝国的统治权。战车上方,太阳在升起。战车内驾驭雄狮的是一个女人和在襁褓之中戴着皇冠的孩子。

而且标题上还写着“哈布斯堡家族的合法皇权”,人们不用费劲就能准确地把这个女人和孩子与哈布斯堡家族的皇权联系在一起,也会想到这个女人就是玛丽亚·特蕾莎,那个孩子代表她未来的子孙。

标签: 哈布斯堡家族德国

更多文章

  • 德意志封建统治家族:哈布斯堡家族的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哈布斯堡家族,德国

    哈布斯堡家族(House of Habsburg) ,是欧洲历史上支系繁多的德意志封建统治家族,主要分支在奥地利,亦称奥地利家族。祖系日耳曼人中的一支,祖先来自法国,最早居住在法国阿尔萨斯, 后来向东迁移至瑞士北部的阿尔高州,并逐渐扩张到整个德意志地区。11世纪初,由于该家族的主教斯特拉斯堡的维尔纳

  • 关于金朝的十大趣闻,知道的人可说是少之又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金朝,宋朝

    1、金国刚立国那会,物资贫乏,比较穷困,举国上下非常俭约。金太祖在世时与大臣们定下规矩:国库中钱财只能在打仗时用,如有违反者重打二十大板。金太祖死后,他的弟弟完颜晟继位。有一天完颜晟实在忍不住了,偷偷从国库里偷了一笔钱买酒喝,大快朵颐。事后,金国丞相盘点仓库发现,完颜晟偷钱事迹败露。经臣下商议,他们

  • 揭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幕后玄机(关羽斩颜良诛文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关羽,关羽斩颜良诛文丑

    导读:在三国这样一个乱世年代,如果想要有一番作为,除了要有武艺,再就是需要胆量。三国时期不缺英雄,但是从中脱颖而出,跳上历史舞台的绝非等闲之辈。关羽就是其中一员,他的“斩颜良诛文丑”事迹一直被后人评论,这事件背后又有怎样的玄机呢?网络配图常言道:艺高人胆大。大凡作战,一靠武艺,二靠胆量。尤其是单兵对

  • 关羽是的脸谱是什么样的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关羽是的脸谱,关羽斩颜良诛文丑

    对于关羽的脸谱我们大家都并不陌生。尤其是那些喜欢看京剧的人。在戏剧之中,三国里的人物形象出现的是最频繁的。而关羽就是这诸多的三国人物之中的其中一人。他们在戏剧上,每一个人都被人们根据他们的人物形象而设计了一个只属于他们的脸谱。而人们为关羽设计的脸谱就是红色的,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红脸关公。对于人们为关

  • 斩颜良诛文丑 一个错误成就关羽600多年的神话(关羽斩颜良诛文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颜良,文丑,关羽,关羽斩颜良诛文丑

    说起三国时期的名将关羽,很多人都会想起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等一系列的典故。这些著名的段子全部出自于三国演义这部文学作品,但是真实的历史与文学还是由差距的。例如温酒斩华雄这就是一个严重的杜撰,在三国演义中,神化了刘备集团,曹操集团却被贬低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就像三英战卢布一样,斩颜良诛文丑也存

  • 纪灵为何会答应吕布在辕门射戟定胜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吕布,纪灵,辕门射戟

    吕布率军出现在战场上,纪灵心中恐惧,张飞也担心不已。吕布提出,邀请刘备到自己大帐饮酒,张飞不答应,刘备嘴上说,我对待吕布不错,吕布必定不会害我。可是刘备的心中那肯定惴惴不安,看刘备让关羽张飞带着武器随身护卫就知道了。看到刘备慌张,吕布告诉刘备,今天是专门为帮助刘备接触危难来的,并提醒他日得志,不要忘

  • 吕布蹩脚的政治秀 辕门射戟是给自己掘了一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吕布,陶谦,刘备,,辕门射戟

    陶谦让贤,刘备主徐州,吕布又羽翼之,此曹操心病之源也,遂频频构怨离间,挑起群众斗群众:先密使刘备杀吕布,刘备权衡利弊,一转身就把曹操给卖了;再表刘备为镇东将军、宜城亭侯,袁术上当,开始攻伐刘备。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吕布乘机袭取徐州,三方仇恨深种。辕门射戟,背景如上矣。当袁术二次派兵欲灭刘备于沛县,吕

  • 密折制度是一种什么制度?说到底就是一种特务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密折制度,清朝

    清朝采用密折制度,起于康熙,就是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密折制度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使得朝政进一步黑箱化,增添皇权的神秘感。二是起到了使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的作用。比如一省之内,督抚、布政使、按察使、道台都可以独自上折密奏,那么谁还有胆量背着皇帝做不臣之事?密折制度

  • 为什么是密折制度?清朝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密折制度,清朝

    密折制度是指清代特有的一种文书制度,也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所谓密折,是指各级官吏上呈皇帝的秘密奏折,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这种奏折,皆由臣僚缄封直达御前,由皇帝亲自拆阅,旁人不得与闻。清初官员对君主的报告,有题本和奏本两种。但是由于它们不仅繁复迟缓,而且容易泄露机密,看的人多了,

  • 三国名将赵云单骑救主的真实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云,单骑救主

    三国名将赵云单骑救主的真实过程赵云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身有八尺,浓眉大眼,魁梧勇猛,常山人。自小天资聪颖,喜爱枪法,四处拜师学艺,16岁便受著名枪师真传,一年后学成下山,开启了他的出彩人生。起初投于袁绍,但因无法赞同袁绍的所作所为而离开了。后受人推举,跟随公孙瓒。机缘巧合与刘备相识,最后加入刘备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