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德意志封建统治家族:哈布斯堡家族的发展史

德意志封建统治家族:哈布斯堡家族的发展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055 更新时间:2023/12/6 13:45:57

哈布斯堡家族(House of Habsburg)

,是欧洲历史上支系繁多的德意志封建统治家族,主要分支在奥地利,亦称奥地利家族。祖系日耳曼人中的一支,祖先来自法国,最早居住在法国尔萨斯,

后来东迁移至瑞士北部的阿尔高州,并逐渐扩到整个德意志地区。

11世纪初,由于该家族的主教斯特拉斯堡的维尔纳建立鹰堡(哈布斯堡),其家族便以哈布斯堡为名。统治时期从1282年起一直延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是欧洲历史上统治时间第二长、统治地域最广的封建家族。

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273~1291在位)。1438年开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由哈布斯堡家族世袭。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哈布斯堡朝的统治结束。

历史起源

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273~1291在位)。

1282年,他把奥地利施蒂里亚分别传给两个儿子阿尔布雷希特和鲁道夫,自此哈布斯堡家族同奥地利长期结合。

1438年,从阿尔布雷希特二世起,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由哈布斯堡家族世袭。

1519年查理五世当选皇帝,开创了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支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兰茨二世1806年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统治范围仅限于奥地利帝国。

1867年后与匈牙利合并改称奥匈帝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于1918年成立第一共和国,1919年4月3日奥地利共和国国民议会通过《哈布斯堡法》,没收哈布斯堡家族财产,其成员被逐出国。除统治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地利帝国外,这一家族也曾是西班牙、波希米亚、匈牙利、葡萄牙等国的统治家族。

神圣罗马帝国大空位时期,强盗横行,极度混乱。教皇

格列高利十世深感恐慌,于1273年下令,如果贵族们不能消除分歧,及时推出一个新的罗马国王,重整秩序,那么他就将任命一个。

当时最有竞争力的是波西米亚的国王鄂图卡二世,他的领地国力强盛,领土从巴伐利亚扩展到匈牙利,从波罗的海延伸到亚得里亚海。各国君主要服从教皇已经是无奈,而要由这样一位国王来统领更让他们难以容忍。于是,他们到处寻找,希望找到一个傀儡,这样才不会坏了他们的大事。最后,他们挑中了一个不起眼的伯爵--哈布斯堡的鲁道夫。

鲁道夫是年55岁,身材极高,足有2.1米,可偏又瘦的跟个杆儿似的,小脑袋、光头,一个巨大的鼻子打破了五官的协调。据说,在骑马经过山间小路时,他的大鼻子竟把其他人的路都挡住了。鲁道夫脸色苍白、神情严峻,爱穿农夫装束,在当时奇装异服的封建时代也是颇显怪异。他只继承了家族名下一半领地和零散的几处地产。他一直都在想办法从教会手中夺回些祖产,但始终没有成功。不过,他当选国王将改变这一切。在加冕典礼后他站起来时,他就预示性的宣布,"我已不再是从前的鲁道夫了。"

鲁道夫一世第一个功绩是击败鄂图卡,吞并他的大部分领土。作为奥地利境内毋庸置疑的主宰者,鲁道夫把土地分块后赐给了他的儿子们,并不断实现着哈布斯堡家族多多益善的追求,扩大领地。他买下境内残留的巴奔堡王室的继承权,说服巴伐利亚的亨利割让恩斯以北的土地,又占领了克恩滕。

1282年奥格斯堡帝国会议上议员们的决议使鲁道夫统治全国的野心迈出了重大一步。会议通过把奥地利、施泰尔马克、克恩滕和卡尼奥拉传给他的两个儿子作为共同的遗产;把士瓦本、亚尔萨斯和瑞士指定留给了他的第三个儿子哈特曼。但哈特曼在前往英格兰迎娶爱德华三世的女儿琼安娜的途中,不幸落到了莱茵河溺水身亡。

平定骁勇好战的日耳曼贵族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鲁道夫在仅仅一年的时间内就攻下了70多座城池。在如此巨大胜利的鼓舞下,鲁道夫继续向勃艮第伯爵和沃特堡伯爵的领地挺近,两位伯爵向法国美男子腓力四世求助,法国国王派使者通告鲁道夫从法国领土上撤走。"回去告诉菲利普。"他不耐烦的说,"我们等着他来,他将明白我们到这来不是为了开心作乐,而是要用剑来制定法律。"事实上,鲁道夫的军队已经弹尽粮绝,整个军队不堪一击。为鼓舞士气,奋军威,鲁道夫随手从地上拔起一根萝卜生吃了,并说这是他生平遇到过的最美味的佳肴。

鲁道夫64岁时再婚,娶了勃艮第一个年仅14岁的可爱女孩阿格尼斯,再度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而他最后的心愿是在73岁时试图确保儿子阿尔布雷希特继承王位,帮助他登上罗马国王,之后顺理成章的登基为帝,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然而议员们却并未看中阿尔布雷希特。据说这次选举的失败使鲁道夫伤心过度,不久即在忧郁中去世。

但是,阿尔布雷希特凭自己的实力,平定了维也纳和施泰尔的叛乱,在他人的协助下,废除了他父亲的帝位继承人阿道夫,随后登上罗马国王的王位。教皇卜尼法斯八世着实费劲脑筋,思量一番之后认同了这次选举。

1308年,阿尔布雷希特一世被自己的一个侄子士瓦本的约翰杀害,因为阿尔布雷希特一世剥夺了他的继承权。16世纪以后有些描述神箭手威廉·退尔的剧本说是他残酷压榨瑞士各州,引起反抗的故事经过史学家考证,皆为后世民间传说,毫无根据。

这次不幸发生后,哈布斯堡家族迅速失去了王位,并在以后一个世纪都与之无缘。

最后的盛宴

弗兰茨·约瑟夫娶了巴伐利亚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伊丽萨白(茜茜公主)为妻,这是两个家族的第22次联姻,因此担心血缘是不是太近,尤其是他们的独子鲁道夫生来虚弱多病。然而鲁道夫十岁时,一扫天生的各种缺陷,聪明伶俐,风度优雅。他曾对一位卓越的历史学家说:"我听说你以历史为镜反省自己,我也很喜欢历史,不过我只学到古罗马时期就没往下学了。"14岁时,生为帝国储君,他却发表了一些不适合的观点,他在一篇章中写道:"贵族和教士通过传播愚昧和迷信控制民众。"他同意一本小册子上的观点"年轻贵族又懒又笨,根本无法与资产阶级分子竞争。"

他娶了科堡家族的斯特凡妮,婚姻很美满,鲁道夫逢人便说自己多么爱她。但妻子不是个好的谈话对象,鲁道夫便结识了一帮新闻记者,在报纸上匿名发表文章。与父皇的政策越来越远,他写信给老师:我们的皇上没有朋友,他独自一人站在顶端····不知道人民的思想和感受···他坚信奥地利现在处在最美好的年代,政府官员一直这样告诉他,他只读报纸上为他标识出来的段落。"鲁道夫强烈的感觉帝国的未来在东方,像母后一样,他对匈牙利人倍感亲切。匈牙利人也感觉到这一点,试探性的暗示他能否带上匈牙利王冠。可是,这是严重的叛国罪,长期的压力下,1888年,鲁道夫终于崩溃了,他和女友Mary在迈耶林自杀。

在独子死后的九年中,茜茜独自漫游了欧洲和非洲,总是以身体有病为借口,她的丈夫深深地依恋她,想尽办法让她回家,这位痴情的皇帝一天给她写一封信,诉说心中的思念和痛苦,茜茜也是如此,弗兰茨.约瑟夫皇帝是她心目中最重要的男人,尽管茜茜不愿履行皇后的义务,弗兰茨.约瑟夫依然送给了她三分之二的身家财产,只要能留住茜茜脆弱的芳心,茜茜长年累月不在他的身边,他竟然不敢表露半点怨言。

阿拉伯的父亲总是告诉女儿,不要离开丈夫超过二个月,这是男人能够忍受的生理极限。茜茜任性地不肯回家,皇帝身边就有了一名情妇安娜·纳霍斯基,她是一名地位低下的女人,是一名铁路扳道工的妻子。情妇满足了皇帝的生理需求,皇帝向她支付了相当的报酬,两人属于两不相欠的关系。皇帝与这个女人分手之后,又看上了一位漂亮的女演员凯特琳娜.舒拉特,并屡屡向她大献殷勤,但是皇帝始终不肯与她发生肉体关系,以免破坏了那种"高尚的感情",皇帝将自己对女演员爱慕写在信里,寄给茜茜。茜茜开始时大度地表示不介意,后来就掩饰不住满腹醋意,说了不少女演员的坏话,皇帝看得出茜茜还爱着自己。

1898年9月10日,茜茜行走在瑞士日尔瓦湖畔,灾难从天而降。一位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鲁切尼为了一鸣惊人,竟然选择了行刺茜茜。当茜茜正准备离岸登船,一个男子冲了上来,用锥子猛刺茜茜,茜茜倒在地上,勉力爬了起来,独自向船上走去,她很快再度倒下,因为出血不止而离开了人世。

弗兰茨.约瑟夫皇帝悲痛欲绝,从此后活着的是他的躯体,死掉的是他的灵魂。他剪下了茜茜的一束栗色头发,放在自己的心口,寸步不离。他的书房里挂着茜茜的画像,供他日日凭吊,独自度过了将近二十个春秋,他没有再娶,甚至没有再娶的念头,在美泉宫里形单影只,直到生命的尽头。

公元1914年,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弗兰茨·约瑟夫皇帝的弟弟卡尔·路德维希大公的儿子)和夫人一起访问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刺死,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奥匈帝国绑在战争的车轮上,不由自主地走向战败的轨迹。1916年,弗兰茨·约瑟夫皇帝去世,而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没有结束,他的侄孙卡尔接替了皇位。1918年,同盟国战败,奥匈帝国分裂成奥地利、匈牙利等几个国家,奥地利和匈牙利失去了所有的出海口,成了不折不扣的内陆国家,奥匈帝国的辉煌年代过去了,卡尔皇帝也被奥地利国民议会所驱逐,结束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在人们的记忆中,庞大的奥匈帝国只留下了弗兰茨皇帝和茜茜公主的故事。

标签: 哈布斯堡家族德国

更多文章

  • 关于金朝的十大趣闻,知道的人可说是少之又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金朝,宋朝

    1、金国刚立国那会,物资贫乏,比较穷困,举国上下非常俭约。金太祖在世时与大臣们定下规矩:国库中钱财只能在打仗时用,如有违反者重打二十大板。金太祖死后,他的弟弟完颜晟继位。有一天完颜晟实在忍不住了,偷偷从国库里偷了一笔钱买酒喝,大快朵颐。事后,金国丞相盘点仓库发现,完颜晟偷钱事迹败露。经臣下商议,他们

  • 揭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幕后玄机(关羽斩颜良诛文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关羽,关羽斩颜良诛文丑

    导读:在三国这样一个乱世年代,如果想要有一番作为,除了要有武艺,再就是需要胆量。三国时期不缺英雄,但是从中脱颖而出,跳上历史舞台的绝非等闲之辈。关羽就是其中一员,他的“斩颜良诛文丑”事迹一直被后人评论,这事件背后又有怎样的玄机呢?网络配图常言道:艺高人胆大。大凡作战,一靠武艺,二靠胆量。尤其是单兵对

  • 关羽是的脸谱是什么样的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关羽是的脸谱,关羽斩颜良诛文丑

    对于关羽的脸谱我们大家都并不陌生。尤其是那些喜欢看京剧的人。在戏剧之中,三国里的人物形象出现的是最频繁的。而关羽就是这诸多的三国人物之中的其中一人。他们在戏剧上,每一个人都被人们根据他们的人物形象而设计了一个只属于他们的脸谱。而人们为关羽设计的脸谱就是红色的,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红脸关公。对于人们为关

  • 斩颜良诛文丑 一个错误成就关羽600多年的神话(关羽斩颜良诛文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颜良,文丑,关羽,关羽斩颜良诛文丑

    说起三国时期的名将关羽,很多人都会想起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等一系列的典故。这些著名的段子全部出自于三国演义这部文学作品,但是真实的历史与文学还是由差距的。例如温酒斩华雄这就是一个严重的杜撰,在三国演义中,神化了刘备集团,曹操集团却被贬低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就像三英战卢布一样,斩颜良诛文丑也存

  • 纪灵为何会答应吕布在辕门射戟定胜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吕布,纪灵,辕门射戟

    吕布率军出现在战场上,纪灵心中恐惧,张飞也担心不已。吕布提出,邀请刘备到自己大帐饮酒,张飞不答应,刘备嘴上说,我对待吕布不错,吕布必定不会害我。可是刘备的心中那肯定惴惴不安,看刘备让关羽张飞带着武器随身护卫就知道了。看到刘备慌张,吕布告诉刘备,今天是专门为帮助刘备接触危难来的,并提醒他日得志,不要忘

  • 吕布蹩脚的政治秀 辕门射戟是给自己掘了一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吕布,陶谦,刘备,,辕门射戟

    陶谦让贤,刘备主徐州,吕布又羽翼之,此曹操心病之源也,遂频频构怨离间,挑起群众斗群众:先密使刘备杀吕布,刘备权衡利弊,一转身就把曹操给卖了;再表刘备为镇东将军、宜城亭侯,袁术上当,开始攻伐刘备。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吕布乘机袭取徐州,三方仇恨深种。辕门射戟,背景如上矣。当袁术二次派兵欲灭刘备于沛县,吕

  • 密折制度是一种什么制度?说到底就是一种特务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密折制度,清朝

    清朝采用密折制度,起于康熙,就是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密折制度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使得朝政进一步黑箱化,增添皇权的神秘感。二是起到了使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的作用。比如一省之内,督抚、布政使、按察使、道台都可以独自上折密奏,那么谁还有胆量背着皇帝做不臣之事?密折制度

  • 为什么是密折制度?清朝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密折制度,清朝

    密折制度是指清代特有的一种文书制度,也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所谓密折,是指各级官吏上呈皇帝的秘密奏折,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这种奏折,皆由臣僚缄封直达御前,由皇帝亲自拆阅,旁人不得与闻。清初官员对君主的报告,有题本和奏本两种。但是由于它们不仅繁复迟缓,而且容易泄露机密,看的人多了,

  • 三国名将赵云单骑救主的真实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云,单骑救主

    三国名将赵云单骑救主的真实过程赵云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身有八尺,浓眉大眼,魁梧勇猛,常山人。自小天资聪颖,喜爱枪法,四处拜师学艺,16岁便受著名枪师真传,一年后学成下山,开启了他的出彩人生。起初投于袁绍,但因无法赞同袁绍的所作所为而离开了。后受人推举,跟随公孙瓒。机缘巧合与刘备相识,最后加入刘备阵

  • 单骑救主赵云一战成名:看似威风八面其实狼狈不堪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名将,赵云,五虎将,单骑救主

    熟悉我国古典小说的人都知道,作为小说中蜀汉五虎大将之一的赵云,他的英勇气概和高超武艺在长坂坡前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单骑救主的故事,是能在历史上找到影子的,但是历史的记载非常简单,与小说中的描述也有一定的差异。小说中说曹操亲自率领大军追击刘备。而历史的记载则是曹操派遣曹纯去追击刘备。曹纯率领的军队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