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马伦哥战役的历史评价:为拿破仑登基奠定了基础

马伦哥战役的历史评价:为拿破仑登基奠定了基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756 更新时间:2024/1/30 14:45:08

马伦哥战役是拿破仑执政后指挥的第一个重要战役。这次战役的胜利,对于巩固法国脆弱的资产阶级政权,对于加强拿破仑的统治地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马伦哥战役在军事史上的地位作用,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认为,拿破仑在这一次战役的指导上,是有其突出特点的。

首先,他有效地制造和利用了敌人在判断上的错误,真正做到了出敌不意,出奇制胜。出敌不意,攻其无备,这是拿破仑惯用的作战手段。在他第一次进军意大利的战争中,经非出色地采用过这种战法。但是,那一次仅仅局限在战役和战术范围之内,而在马伦哥战役中,这种手段已经扩大到了战略范围。战役开始前,奥军认为,法军只能从亚平宁山进入北意大利,别无他路。这是法国人在历史上入侵意大利经常所走的一条老路。这一次,拿破仑一反常规,偏偏避开了他在第一次意大利战争中也曾走过的那条路线,而选择了一条历史上很少有人走过、在一般人眼里根本无法通行的道路。结果,完全出乎奥军意料之外,达成了战略上的突然性,收到了战略奇袭的效果。正由于这一战略奇袭,他成功地避开了梅拉斯的主力,弥补了自己兵力的不足。

战役开始前,为了隐蔽自己的真实企图,造成敌人的判断措误,拿破仑成功地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性的欺骗和伪装措施。例如,在瑞士方故意示弱于敌,有效地隐匿了预备军团的真实面目和行军路线,并使敌人错误地判断了法军的真实企图。事实证明,马伦哥战役不愧是战略欺骗和战略奇袭的一个杰作。

其次他机敏地抓住了决定整个战役胜负的关键,能够在复杂的形势下趋利避害,避实就虚。趋利避害,避实就虚,这是克敌制胜的要诀,强军必须恪守,弱军更要遵循。拿破仑率领预备军团翻过大圣伯纳德山口,进入北意大利后,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迅速南下,增援马塞纳,倾全力解热那亚之围,使意大利军团免遭覆灭的厄运;另一种是暂时置马塞纳于不顾,迅速挥师东进,直取伦巴第的首府米兰,遮断奥军退路,以求一举切断奥军主力与本土之间的联系,迫使奥军北撤,尔后与其进行决战。拿破仑从战役全局出发,审时度势,权衡利弊,作出了选择后者的正确决策。

当时,拿破仑如果挥师南下,去解热那亚之围,那么,势必过早地与奥军主力决战,这就很容易被强敌击败,而且,那时法军后方交通不畅,尚有后顾之忧,贸然与奥军决战,一旦失败,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相反,挥师东进以后,马塞纳军虽有覆没的危险(实际上后来马塞纳也率部投降了),但是,这却可以避敌精锐,击其虚弱,格矛头指向敌人最薄弱和最敏感的部位,可以夺得敌人的后方基地,切断敌人赖以生存的交通线,从而在根本上动摇敌人,在精神上给敌人以巨大震撼。后来的事实证明,拿破仑这样做的结果,造成了极其有利的态势,为夺得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第三,他沉着静地应付着险象丛生的战斗环境,在关键时刻指挥若定,临危不惧。对一般将领来说,在情况发展顺利时,指挥自如,并不是一件怎么困难的事情。要在情况危急关头镇定自若,做到临危不乱,则是一项不大容易达到的要求。拿破仑在马伦哥战役中,正好显示了这样一个突出的特点。在六月十四日下午的几个小时里,法军的处境可谓岌岌可危。按照一般人的看法,出现了这种情况,法军肯定是必败无疑了。可是,拿破仑却仍然镇定自若,继续从容不迫地指挥部队抗击敌人的进攻,并且因而争取了时间,等到了援兵的到达。尽管德赛率部队及时赶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拿破仑在这危急关头的坚定态度,对于稳定法军的情绪,鼓舞法军继续进行顽强的抵抗,无疑是有重要作用的。没有他的坚定指挥,则法军早在德赛的援军到达以前就崩溃了。

马伦哥战役,无论在战略计划上,还是在作战指挥上,都称得上一个卓越的典范。

更多文章

  • 马伦哥战役的停战:第二次反法联盟就此土崩瓦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马伦哥战役,拿破仑,法国大革命,

    六月十五日上午,梅拉斯看到大势已去,派出代表向拿破仑求和。当天下午,拿破仑派贝尔蒂埃与梅拉斯在亚历山大里亚签订了停战协议。奥军虽然战败,但是尚未陷入绝境,法军虽然获胜,本身也已疲惫不堪。在这种有利的形势下,拿破仑十分愿意结束这场战争。他同意,在意大利境内停止敌对行动。从六月二十六日起,奥军撤到波河以

  • 马伦哥战役中拿破仑的失误:本不该赢得这么惊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马伦哥战役,拿破仑,法国大革命,

    缺乏周密的分析首先,对进军路线的地形和敌情,缺乏周密的侦察和认真的分析。选择大圣伯纳德山口进军,出敌不意地袭击奥军,无疑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草率行事,忽视对地形、敌情的侦察和研究。战役开始前,拿破仑并非没有时间和条件,但他只派一名不懂炮兵的参谋军官前去侦察地形,结果没有发观大圣伯纳山口附近这

  • 土伦战役中拿破仑的表现:首次出战即改变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土伦战役,拿破仑,法国,

    在法国的历史上,有过荣誉和骄傲的城市是不胜枚举的。然而,像土伦这样一直引起人们兴趣的,却为数不多。这是因为,1793年的土伦战役,不仅对保卫法国大革命起了巨大作用,而且同拿破仑这一伟大历史人物有着特殊的联系。24岁便荣升准将的拿破仑·波拿巴,就是在土伦战役中初次崭露头角的一个如此重大的战役行动,竟然

  • 土伦战役秘闻:拿破仑阴差阳错接任了炮兵指挥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土伦战役,拿破仑,法国,

    就在马尔田少校阵亡后,拿破仑出现了。本来,他是奉调前往一个海防部队去的,刚好路过革命军部队驻地。他的同乡、老朋友萨利希蒂,这时作为国民公会的特派员,正好就在·R尔托将军的司令部里。经萨利希蒂推荐,年轻的拿破仑接替了马尔田少校的职务,担任土伦平叛部队的炮兵指挥官。这一任命很快就得到了巴黎军事当局的批准

  • 土伦战役的僵局:法军失去了土伦前线炮兵指挥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土伦战役,拿破仑,法国,

    土伦事件像一个晴天霹雳,一下子震惊了整个法国。为了捍卫新生的革命政权,打退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猖狂进攻,以雅各宾派为首的革命政府,法国的革命军队组建起来了。只用很短的时间,总数达420,000人的革命大军,很快就开赴了各条战线。1793年9月上旬,法国国民公会任命卡尔托将军为土伦前线部队的司令官,负责

  • 土伦战役前的土伦事变:反法联军干涉法国大革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土伦战役,拿破仑,法国,

    法国大革命1789年,法国爆发了震撼整个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大革命。这场革命的锋芒,不仅指向以路易十六为代表的波旁王朝和他们的反动统治,而且指向整个封建贵族阶级和封建专制制度,因此,遭到了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极端仇视和疯狂反抗。早在1792年8月,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干涉军公然入侵法国,试图消灭革命政权。法

  • 土伦战役前的拿破仑:为科西嘉岛独立而战的战士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土伦战役,拿破仑,法国,

    拿破仑·波拿巴(法语:Napoléon Bonaparte,意大利语:Napoleone Bu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I),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

  • 土伦战役简介:拿破仑一世军事生涯中的第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土伦战役,拿破仑,法国,

    1793年从科西嘉回来的一等中尉拿破仑,回到了他的炮兵团,驻地在尼斯。他的老首长的兄弟让·德·泰伊当团长,让拿破仑当他的副手,让他负责构筑海岸炮台的防御工事就在此时,法国的土伦当时投靠了英国人,而法国将军卡尔托授命收回土伦,但是卡尔托的炮兵指挥官多马尔坦刚披挂上阵就受了伤。国民公会的两名特派员找到了

  • 乌尔姆战役前的法国:拿破仑刚刚加冕法兰西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乌尔姆战役,拿破仑,奥地利,

    在几年的和平日子里,拿破仑大大加强了自己对法国的统治地位。在政治上,坚决肃清企图复辟波旁王朝的保王党分子,无情镇压雅各宾党人,加强法制统治,颁行了法国著名的《法国民法典》,用法律形式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在经济上,鼓励摆脱封建桎梏的农

  • 乌尔姆战役法军的困境:全军竟然只有4天干粮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乌尔姆战役,拿破仑,奥地利,

    大军团从海峡沿岸到莱茵河边的行军,全程三百七十五英里,是历史上伟大的战略机动之一。它使人想起一个世纪前,马尔波罗由低地国家到多瑙河的进军,但拿破仑的兵力是马尔波罗的九倍。最后的进军令是1805年8月29日从皇帝大本营发出的。当时,大军团是这样编成的:第一军(贝尔纳多特),2个步兵师(每师9个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