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孝纯皇后简介 明朝崇祯帝生母孝纯皇后生平介绍(明朝皇后列表)

孝纯皇后简介 明朝崇祯帝生母孝纯皇后生平介绍(明朝皇后列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741 更新时间:2024/1/1 18:35:48

孝纯皇后简介:孝纯皇后,刘氏。初为明光宗淑女。死后进贤妃。因儿子朱由检即位为崇祯帝,追谥生母刘氏为孝纯恭懿淑穆庄静毗天毓圣皇太后,与光宗合葬庆陵。

孝纯皇后刘氏,祖上是海州(今辽宁海城)人,被选入太子东宫,成为朱常洛(明光宗)的妾:淑女。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为皇太子朱常洛生下第五子朱由检,即明思宗崇祯帝。刘淑女并不讨朱常洛的欢心,在朱由检五岁这年,刘淑女在朱常洛的一次歇斯底里的大发作中,不明原因的死亡。史书曰:“失光宗意,被遣,薨。”这话说得很冠冕堂皇,而实际上的情况,应该是朱常洛暴怒之下,将刘氏逼上了绝路自尽,甚至朱常洛亲自或让下人动手将刘氏活活打死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刘氏死后,朱常洛惧怕此事被父亲万历皇帝知道了会趁机废了他这个碍眼的太子。万历一直都在努力想改立自己钟爱的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为此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国本之争”,最终由于重重阻力而作罢。心虚的朱常洛对身边的太监宫女威逼利诱,警告他们不能走漏风声,只对外谎称刘氏是病死的,将她以宫人的身份葬在西山。后来朱由检因为哥哥朱由校即位,于天二年被封为信王,屈死的刘氏也因此被追封为贤妃。

虽然朱由检成了亲王,但是由于刘氏死得不明不白,他不敢公开去祭祀自己的母亲,只能悄悄向太监打听母亲下葬的方位。朱由检居勖勤宫,问近侍:“西山有申懿王坟乎?”回答:“有。”又问:“傍有刘娘娘坟乎?”答曰:“有。”,并偷着拿些钱让侍从去为母亲祭扫。

朱由检十七岁这一年,哥哥熹宗天启帝朱由校无子早逝,将皇位传给了他。直到这时,朱由检才真正能够光明正大地追悼自己的母亲,他追谥生母刘氏为孝纯恭懿淑穆庄静毗天毓圣皇太后,将她从简陋的坟墓中迁出,与父亲光宗合葬庆陵。

崇祯帝五岁就失去母亲刘氏,他十分怀念生母却没有找到母亲的画像,遂让瀛国太夫人根据回忆指示画工去画母亲的肖像。他让老宫人来看画的像不像,有人说像有人说不像,崇祯帝听后更为伤感遗憾泪如雨下,后宫宫人亦因此而悲泣。

更多文章

  • 朱棣的皇后是谁 永乐大帝朱棣的贤内柱徐皇后(明朝皇后列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棣,皇后,贤内助,明朝皇后列表

    明成祖朱棣的结发妻子徐皇后,明成祖仁孝皇后徐氏(1362-1407年),濠(今安徽凤阳)人。中山王徐达长女,幼贞静纯明,好读书,称女诸生。太祖闻后贤淑,召达谓曰:“朕与卿,布衣交也。古君臣相契者,率为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棣配焉。”达顿首谢。洪武九年(1376年)册为燕王妃。高皇后深爱之。而《明史

  • 封神榜的由来 封神榜是什么及其怎么产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封神榜,由来

    封神榜的由来:《封神演义》作为魔幻小说非常受读者喜爱,《封神演义》三十回以前,除哪叱等描写之外,大体是《武王伐纣书》的扩写和改编。三十一回以后的一些故事情节,仍据《武王伐纣书》的有关材料想象而成,作为源于民间传说的小说肯定会有很多附会外延。封神榜背后的故事系列就是揭秘这些外延附会的系列文章,其趣味性

  • 疑问:《封神演义》和《西游记》有什么关系?(封神榜)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封神演义》,古代书籍,封神榜

    相关疑问一:“阐教”和“截教”道教史上并没有这两个教派,是作者杜撰出来的。取名出自何典,不得其详。鲁迅解释说:阐,是明的意思,“阐教”就是正教;截,是断的意思,“截教”或者就是佛教中所谓断见外道。小说中把“阐教”写成正,“截教”写成邪。二:《封神演义》和《西游记》有什么关系?《封神演义》成书于隆庆、

  • 《封神演义》的文学价值及艺术特色是什么?(封神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封神演义》,古代书籍,封神榜

    思想内容《封神演义》一方面通过设炮烙、造虿盆、剖孕妇、敲骨髓等情节,描写纣王的残暴不仁,从而揭示了反商斗争的基础。历史上的商、周是两个部族,没有明确的君臣关系,作者把武王伐纣处理为“以臣伐君”、“以下伐上”,是“灭独夫”之举,姜子牙则以“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主张,号召诸侯“吊民

  • 如何客观的看待曾国藩在天津教案中的做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曾国藩,天津教案,清朝

    天津教案是曾国藩政治命运的转折点。他的主张和行为与时人冀望大相□牾,引起中外舆情的激烈攻讦。他最后的不到两年的弥留岁月,是在訾议和病疾中捱过的。迟暮之感,生死之虑,每况愈下的国事,无时不在其心头盘旋,以至“心胆俱裂”。在此一年之前,他还以“中兴名将、旷代功臣”入京陛见,接受直隶总督关防,并赐予在紫禁

  • 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不当:成曾国藩政治命运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曾国藩,天津教案,清朝,慈禧

    弱国无外交。曾氏处理此案的苦衷,就因当时的清王朝实际上只有一个空架子。以曾氏的为人,能不知其后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实属无奈。1870年6月21日发生的“天津教案”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教案”之一,它涉及法国、英国、美国、俄国、比利时和意大利等多个国家。清政府对此非常重视,指派直隶总督曾国藩赶往天津

  • 清朝的天津教案是怎么回事?火烧望海楼事件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天津教案,曾国藩,清朝, 火烧望海楼事件

    1870年6月21日,在天津,有一伙人一把火烧了一座名叫“望海楼”的法国教堂,并杀死了20名外国传教士以及侨民,其中主要是法国人,事后,以法国为首的列强大兵压境,清政府急忙派出曾国藩去调查本案,本案最后以清政府处死16名中国人犯而结案告终——这起事件,就是在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天津教案”,又称“火烧

  • 马岛战争的另一位面:撒切尔夫人48小时做出决断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撒切尔夫人,加尔铁里,马岛战争,

    1982年4月2日,当时在国内摇摇欲坠的阿根廷军政府入侵英属福克兰群岛(也被称为马岛)和南乔治亚岛,这是英国自二战之后首次遭到的入侵。撒切尔夫人立刻下令英国皇家海军夺回群岛。由此爆发的“马岛之战”以英国胜利告终。与其说撒切尔夫人赢得了马岛战争,不如说是马岛战争成就了撒切尔。这位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女人,

  • 英阿马岛海战的另一面:两种音乐两种文化的较量(马岛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英阿,马岛,加尔铁里,,马岛战争

    1982年4月,震惊世界的英阿马岛战争爆发。有点与众不同的是,战场上除了枪炮轰鸣、喊杀阵阵等常规的金戈铁马声之外,还不时响起英国与阿根廷两国的歌声。一首缠绵悱恻的英格兰情歌《可爱的珍妮薇芙》幽幽地回荡在血肉横飞、浓烈硝烟的南大西洋战场上,不断撞击着英国官兵的耳膜,勾起他们对远方故土亲人的怀念和思乡之

  • 英阿马岛海战:一场改变两个国家领袖命运的一战(马岛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英阿,马岛,加尔铁里,,马岛战争

    1982年4月2日,英国、阿根廷为争夺马岛主权而进行的“马岛之战”把争执演变成战争。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不远万里派出舰队应对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出兵收复马尔维纳斯群岛之举。这是一场值得的,还是不值得的战争?是一场必须发生的,还是可以避免的战争?30年过去了,英阿马岛主权之争仍然悬而未决。战败总统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