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英阿马岛海战的另一面:两种音乐两种文化的较量(马岛战争)

英阿马岛海战的另一面:两种音乐两种文化的较量(马岛战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818 更新时间:2024/1/20 18:05:14

1982年4月,震惊世界的英马岛战争爆发。有点与众不同的是,战场上除了枪炮轰鸣、喊杀阵阵等规的金戈铁马声之外,还不时响起英国与阿根廷两国的歌声。

一首缠绵悱恻的英格兰情歌《可爱的珍妮薇芙》幽幽地回荡在血肉横飞、浓烈硝烟的南大西洋战场上,不断撞击着英国官兵的耳膜,勾起他们对远方故土亲人的怀念思乡之情。有些多愁善感的士兵听后,握枪的手颤抖不已,两眼也潮湿起来……

阿根廷军队架起高音喇叭和战时电台,英国特混舰队发起猛烈的宣传攻势。除了播放英国歌曲,女播音员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在伦敦议院钟楼钟声的伴奏下巧舌如簧、甜言蜜语说:“HELLO,亲爱的小伙子,你大概很久没听到这亲切的钟声了吧?回去吧,那里有你的亲人和情人!回去吧,那里有你美丽而可爱的家园!别在这里送死、充当炮灰,别徒劳无益地将美好青春和一腔热血奉献在这凄凉的大西洋!”

不甘示弱的英国人在军舰和滩头阵地上设置了高音喇叭,大放阿根廷国家足球队的比赛实况录音,并播送《阿伊娜》等阿根廷流行歌曲。英国女播音员用西班牙语对阿军士兵循循善诱地说:“亲爱的,快快回家吧!在电视机前欣赏一下马拉多纳的足球绝技该有多美妙!或者请你们早早放下武器投降,否则你们将全军覆没,务必不要错过良机……”

马岛之战以阿根廷失败而告结束。与万里征战的英军相比,在家门口作战的阿军有大批的士兵缴械投降。装备不如对手、作战指挥有误,除了这些一眼即可看见的原因外,阿军士气不如英军高涨、斗志不如英军坚定,也是一个容易找到的原因。看来,英国人的音乐是起了一些作用的。

古时两国交战,以金鼓齐鸣和四面楚歌,为后人开创了将音乐用于战争的传统。这一传统在世界大战期间,在广播的大力帮助下,得到了很好的发扬。利用广播电台反复播送敌军官兵熟悉的具有民族风情的家乡音乐、歌曲,往往容易勾起人们浓厚的思乡情绪和强烈的厌战心理。二战中,一些反战歌曲随四处征战的美英军士兵传唱各处,就连他们的敌人也表示欢迎,德国士兵喜欢听,有时在两军对垒的战壕里同时回响着这些歌曲的旋律。马岛战争中,英阿两国运用音乐的表意功能,针对对方参战人员的心理弱点,发起怀柔式的舆论攻击,为现代舆论打击提供了一个广播音乐战的新版本。

标签: 英阿马岛加尔铁里马岛战争

更多文章

  • 英阿马岛海战:一场改变两个国家领袖命运的一战(马岛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英阿,马岛,加尔铁里,,马岛战争

    1982年4月2日,英国、阿根廷为争夺马岛主权而进行的“马岛之战”把争执演变成战争。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不远万里派出舰队应对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出兵收复马尔维纳斯群岛之举。这是一场值得的,还是不值得的战争?是一场必须发生的,还是可以避免的战争?30年过去了,英阿马岛主权之争仍然悬而未决。战败总统加

  • 马岛战争:二战后一场改变固有模式的夺岛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马岛战争,二战,英阿,

    盘点二战后最经典的夺岛战役,非英国与阿根廷于1982年发生的马岛海战莫属。马岛海战的主要战场全部在海上和岛屿,动用多种先进制导武器和电子装备,是一场水下、海面、空中、陆上配合的立体战争,还是一场典型的远程突袭、封锁登陆及岛屿攻防等多种作战样式的现代化海战。马岛(全称马尔维纳斯群岛,又称福克兰群岛)位

  • 英阿马岛海战:英国在错误百出中获得了胜利(马岛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马岛海战,英国,阿根廷,马岛战争

    位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圣马丁广场,有一座马岛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黑色大理石上刻着649名在马岛战争中阵亡的阿根廷将士的姓名。32年前的今天,阿根廷和英国为群岛主权归属爆发74天战争,最终阿根廷战败。每年4月2日的“马岛日”,这里都会举行悼念活动。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马岛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正对着伦

  • 马岛战争的内幕:英国的胜利有赖于智利的帮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马岛海战,智利,英国,马岛战争

    如果没有智利的支持,英国将输掉这场战争。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爆发的马岛战争被西方军事家视为现代战争的经典之役,英国海军克服种种困难,组织远征舰队跨越半个地球并最终获胜。然而英国空军一名退役军官近日披露称,正是依靠智利的帮助,英军才打赢了马岛战争。现年80岁的西德尼·爱德华兹在马岛战争期间曾担任英国

  • 揭秘:大清朝历史上被皇帝赐死的两名铁帽子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皇帝,铁帽子王,赐死

    1861年,是咸丰当上皇帝的第11个年头。30岁的咸丰帝,已经是一副未老先衰的样子。躺在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的寝宫里,烟波与往日烟波相似,但他的心情一点也不爽,甚至失去活下去的欲望。他是在外国军队逼近京城时,以外出狩猎的名义,又惊又怕逃往热河的。但他是个皇帝,又是个男人,必须在大臣与皇后贵妃之前掩饰他

  • 新鲜热词“铁帽子王”:详解什么是铁帽子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铁帽子王,古代官员

    所谓“铁帽子王”,它源于清代的封爵制度,是指世袭的王爵。铁帽子王和其他亲王相比,享有的特权一是“世袭罔替”, 隔代不降爵;二是俸禄优厚,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三是赐予世袭罔替王府,又叫铁帽子王府。整个清代共有十二家铁帽子王,这十二位王中,有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另外四位是中后期

  • “铁帽子王”什么意思?清代腐朽堕落利益集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铁帽子王,封爵,世袭罔替,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3月2日15:00在人民大会堂一楼新闻发布厅召开,大会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吕新华表示"反腐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什么样的老虎都是藏不住的。"铁帽子王又是怎样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呢?“铁帽子王”是清代一种封爵制度 其后世不乏

  • 最后的“铁帽子王”奕劻:晚清官场的第一大贪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铁帽子王,奕劻,晚清,

    奕劻之贪财,可谓骇人听闻,堪称“晚清第一贪”。末代皇帝溥仪关于奕劻在辛亥年的所作所为,有个最为尖锐的评价:“(奕劻)受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劻手里”。奕劻是满洲镶蓝旗人,爱新觉罗氏,乾隆第十七子永璘之孙,光绪的皇叔,1894年慈禧六十大寿时被封为庆亲王,又在1908年获

  • 清朝战神僧格林沁:草原放羊娃如何当上铁帽子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僧格林沁,,铁帽子王

    在沈阳法库西北20公里处,有一个四家子蒙古族自治乡公主陵村。苍穹下,一座5米多高的青石蟠龙碑伶仃矗立;碑身下残破的石头似乎也已经习惯了这荒凉与寂寞。 150年的风雨也许并不算是古老,碑上的刻字仍清晰可见:荷三朝之宠眷,经百战之勋名……督师五省,侵寒耐暑;临阵六年,奋爪士以同仇……这是清同治皇帝的圣旨

  • 盘点:大清朝开国八大世袭“铁帽子王”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开国,世袭,铁帽子王

    导读:在大清的开国史上,有八位赫赫有名的王爷,他们不仅是皇帝的嫡系子孙,而且都曾对清朝开基创业或统一全国立有大功,所以并非像其他封为王爵的皇子皇孙那样,后代每继承一次,爵位就要降一个等级,而是无论承袭多少代,爵位永远不降,封建社会时称为“世袭罔替”,民间则俗称为“铁帽子王”,意思是他们的王冠永远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