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马岛战争的另一位面:撒切尔夫人48小时做出决断

马岛战争的另一位面:撒切尔夫人48小时做出决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656 更新时间:2024/1/20 17:36:58

1982年4月2日,当时在国内摇摇欲坠的根廷军政府入侵英属福克兰群岛(也被称为马岛)南乔治亚岛,这是英国自二战之后首次遭到的入侵。撒切尔夫人立刻下令英国皇家海军夺回群岛。由此爆发的“马岛之战”以英国胜利告终。

与其说撒切尔夫人赢得了马岛战争,不如说是马岛战争成就了撒切尔。这位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女人,凭借其睿智、坚强,世界证明式微的英帝国辉煌犹存,同时其强硬作风也赢得全世界敬仰的目光。

她是决定发动战争的驱动力

撒切尔夫人上台时,英阿之间关于马岛的主权问题谈判已经进行了15年却毫无结果,双方冲突不断升级,撒切尔夫人在等待一个奋国民的机会。1982年2月双方在纽约的谈判又宣告破裂。阿根廷开始准备以武力收复马岛,并制订出代号为“罗萨里奥”的行动计划。

“这是件很烦人的事,但并非特别严重。当阿根廷新闻界开始纷纷推测,阿方可能采取军事行动时,我才警觉起来,尽管我不希望发生全面入侵之类的事情。”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唐宁街岁月》中这样描述当时马岛争端给她带来的困扰。

1982年4月2日到6月14日,历时74天的英阿马岛之战,是一场未经正式宣战的战争。撒切尔夫人担任首相时的发言人伯纳德·英厄姆爵士说,撒切尔夫人是决定发动战争的驱动力,尽管她也与内阁进行了协商。

在撒切尔夫人的回忆录中,同样记录了她在48小时内做出战争决定时的决绝,“在此之前,我义愤填膺,决心已定。现在我的愤怒和决心已被一种解脱和信任所取代。英国武装部队肯定会克服障碍、赢得胜利。作为首相,我的工作就是确保武装部队得到它所需要的政治支持。”

铁面形象赢得政治成功

马岛战争期间,撒切尔夫人一面按自己的计划将军事行动向前推进,一面进行着复杂的外交战,争取了国际舆论支持,主要是美国,还包括欧共体、英联邦的会员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马岛战争真正打的时间并不长,撒切尔夫人把这场战争看成是转移国内视线,振奋国民的机会,所以整个战争中,极力施展外交手段,做出不想战争却又不得不战争的姿态,不想妥协却显得能妥协的样子。

马岛战争为撒切尔夫人之后在政治上取得成功和恢复英国暗淡的国际形象铺平了道路。

撒切尔夫人严格的自由市场经济措施让她在英国得罪了许多人。而这时,她让一个国家迅速团结起来。战争前,她在民间调查中的支持率非低。有指责说她发动战争是出于政治原因:英国获胜后,保守党在来年的选举中轻松击败对手。

1982年6月14日阿根廷投降的第二天,撒切尔夫人说:“我们知道要做什么,而且正在做着。英国再次强大起来。”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写道:“对于英国的自信心和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来说,福克兰战争(马岛战争)的意义重大。”

连续三个月几乎彻夜无眠

据英国媒体报道,撒切尔夫人在马岛战争期间,经连续3个月在唐宁街首相官邸内几乎彻夜无眠且从未换上睡衣。

关于撒切尔夫人精力旺盛到一天仅需4小时睡眠的说法长期以来一直在保守党内广为流传,不过在1982年马岛战争时她却将这一纪录刷新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透露这一信息的是其当年的个人助理辛西娅·克劳菲·克劳福德女士。

克劳福德夫人表示,“整个战争期间,她甚至一次都没有在首相官邸内换上自己的睡衣。我们当时总是坐在屋子里收听BBC国际新闻节目中播出的有关英国特遣舰队的消息,她之所以不愿意睡觉就是为了一旦有突发情况出现可以立即投入工作。”克劳福德夫人说。

据透露,当然撒切尔夫人也并非真的整夜不睡觉,只不过她休息的时间实在是太过短暂,当时每天大约只能小睡上20分钟而已,用撒切尔夫人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打个盹儿”,而到周末的时候,她会跑到位于伦敦郊外的首相专用别墅去补一下觉。

更多文章

  • 英阿马岛海战的另一面:两种音乐两种文化的较量(马岛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英阿,马岛,加尔铁里,,马岛战争

    1982年4月,震惊世界的英阿马岛战争爆发。有点与众不同的是,战场上除了枪炮轰鸣、喊杀阵阵等常规的金戈铁马声之外,还不时响起英国与阿根廷两国的歌声。一首缠绵悱恻的英格兰情歌《可爱的珍妮薇芙》幽幽地回荡在血肉横飞、浓烈硝烟的南大西洋战场上,不断撞击着英国官兵的耳膜,勾起他们对远方故土亲人的怀念和思乡之

  • 英阿马岛海战:一场改变两个国家领袖命运的一战(马岛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英阿,马岛,加尔铁里,,马岛战争

    1982年4月2日,英国、阿根廷为争夺马岛主权而进行的“马岛之战”把争执演变成战争。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不远万里派出舰队应对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出兵收复马尔维纳斯群岛之举。这是一场值得的,还是不值得的战争?是一场必须发生的,还是可以避免的战争?30年过去了,英阿马岛主权之争仍然悬而未决。战败总统加

  • 马岛战争:二战后一场改变固有模式的夺岛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马岛战争,二战,英阿,

    盘点二战后最经典的夺岛战役,非英国与阿根廷于1982年发生的马岛海战莫属。马岛海战的主要战场全部在海上和岛屿,动用多种先进制导武器和电子装备,是一场水下、海面、空中、陆上配合的立体战争,还是一场典型的远程突袭、封锁登陆及岛屿攻防等多种作战样式的现代化海战。马岛(全称马尔维纳斯群岛,又称福克兰群岛)位

  • 英阿马岛海战:英国在错误百出中获得了胜利(马岛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马岛海战,英国,阿根廷,马岛战争

    位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圣马丁广场,有一座马岛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黑色大理石上刻着649名在马岛战争中阵亡的阿根廷将士的姓名。32年前的今天,阿根廷和英国为群岛主权归属爆发74天战争,最终阿根廷战败。每年4月2日的“马岛日”,这里都会举行悼念活动。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马岛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正对着伦

  • 马岛战争的内幕:英国的胜利有赖于智利的帮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马岛海战,智利,英国,马岛战争

    如果没有智利的支持,英国将输掉这场战争。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爆发的马岛战争被西方军事家视为现代战争的经典之役,英国海军克服种种困难,组织远征舰队跨越半个地球并最终获胜。然而英国空军一名退役军官近日披露称,正是依靠智利的帮助,英军才打赢了马岛战争。现年80岁的西德尼·爱德华兹在马岛战争期间曾担任英国

  • 揭秘:大清朝历史上被皇帝赐死的两名铁帽子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皇帝,铁帽子王,赐死

    1861年,是咸丰当上皇帝的第11个年头。30岁的咸丰帝,已经是一副未老先衰的样子。躺在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的寝宫里,烟波与往日烟波相似,但他的心情一点也不爽,甚至失去活下去的欲望。他是在外国军队逼近京城时,以外出狩猎的名义,又惊又怕逃往热河的。但他是个皇帝,又是个男人,必须在大臣与皇后贵妃之前掩饰他

  • 新鲜热词“铁帽子王”:详解什么是铁帽子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铁帽子王,古代官员

    所谓“铁帽子王”,它源于清代的封爵制度,是指世袭的王爵。铁帽子王和其他亲王相比,享有的特权一是“世袭罔替”, 隔代不降爵;二是俸禄优厚,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三是赐予世袭罔替王府,又叫铁帽子王府。整个清代共有十二家铁帽子王,这十二位王中,有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另外四位是中后期

  • “铁帽子王”什么意思?清代腐朽堕落利益集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铁帽子王,封爵,世袭罔替,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3月2日15:00在人民大会堂一楼新闻发布厅召开,大会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吕新华表示"反腐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什么样的老虎都是藏不住的。"铁帽子王又是怎样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呢?“铁帽子王”是清代一种封爵制度 其后世不乏

  • 最后的“铁帽子王”奕劻:晚清官场的第一大贪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铁帽子王,奕劻,晚清,

    奕劻之贪财,可谓骇人听闻,堪称“晚清第一贪”。末代皇帝溥仪关于奕劻在辛亥年的所作所为,有个最为尖锐的评价:“(奕劻)受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劻手里”。奕劻是满洲镶蓝旗人,爱新觉罗氏,乾隆第十七子永璘之孙,光绪的皇叔,1894年慈禧六十大寿时被封为庆亲王,又在1908年获

  • 清朝战神僧格林沁:草原放羊娃如何当上铁帽子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僧格林沁,,铁帽子王

    在沈阳法库西北20公里处,有一个四家子蒙古族自治乡公主陵村。苍穹下,一座5米多高的青石蟠龙碑伶仃矗立;碑身下残破的石头似乎也已经习惯了这荒凉与寂寞。 150年的风雨也许并不算是古老,碑上的刻字仍清晰可见:荷三朝之宠眷,经百战之勋名……督师五省,侵寒耐暑;临阵六年,奋爪士以同仇……这是清同治皇帝的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