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英阿马岛海战:英国在错误百出中获得了胜利(马岛战争)

英阿马岛海战:英国在错误百出中获得了胜利(马岛战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708 更新时间:2024/1/7 23:19:57

位于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圣马丁广场,有一座马岛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黑色大理石上刻着649名在马岛战争中阵亡的阿根廷将士的姓名。32年前的今天,阿根廷英国为群岛主权归属爆发74天战争,最终阿根廷战败。每年4月2日的“马岛日”,这里都会举行悼念活动。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马岛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正对着伦敦钟大本钟。

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南美大陆南端,英国称之为福克兰群岛。该岛是南大西洋与南太平洋之间的要冲,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不仅位于沟通南半球两大洋交通的必经之路,而且漫长曲折的海岸线组成的众多港湾,构成英国在南大西洋的最重要的基地。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海军都利用这一基地控制南大西洋的制海权。而近年来,马岛又成为开发南极的前进基地,其地位更显重要。加上上世纪80年代发现的海底石油,更加剧英阿对马岛主权之争。

马岛战争失败后,阿根廷军政府成立了一个由6名退役高级将领组成的战争责任分析评估委员会,以查清阿根廷战败的原因和责任人。调查委员会对负责战争指挥和筹划的军政府首脑加尔铁里、海军司令阿纳亚、空军司令多索、外交部长门德斯等政要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并展开了相关调查,最终撰写了长达17卷的调查报告。

这份报告完成后就被历届阿根廷政府列为秘密件。在马岛战争结束30年之际,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在今年1月下令对调查报告解密,让公众了解当年阿根廷战败的真相。这份调查报告的公布揭开了马岛战争给阿根廷留下“伤痕”。报告的结论是:阿根廷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在一个错误的时机打了一场错误百出的战争,决策和指挥战争的阿根廷军政府要为此承担全部责任。

此间孙子研究学者认为,马岛战争阿根廷军政府严重违背了《孙子兵法》,至少在用兵、用物、用间上犯了非低级的错误,最终导致了马岛战争的失败。

在用兵上,英军用精兵,阿军用庸兵。英军首批登陆部队最多才1000人,而阿军在马岛的兵力达14000人。英军用的是精兵强将,包含皇家海军陆战队第 42突击营、一小队英国陆军SAS及皇家海军特种舟艇突击队,以少胜多,出奇制胜;而阿军仓促上阵,不少士兵是花钱“买”来的,阿根廷军政府承诺打完仗享受参战待遇。这些士兵没有经过正规严格训练,素质底下,根本没有战斗力。

在用物上,英军有保障,阿军无后援。在整个行动中,英军有43 艘英国商船为特遣舰队提供补给。提供燃料物资等的货柜船及油轮形成了一条来往英国至南大西洋的8000海里后勤线,并有一个胜利式空中加油机机群。而阿军 “飞鱼”反舰导弹断货,英国盟友法国打着不支持战争的旗号,对已经付了款的“飞鱼”导弹拒绝交货,并将“飞鱼”的技术参数告诉英国。有人说,如果阿根廷能源源不断的获得“飞鱼”导弹,或许战争的结局将是另外一个样子。

在用间上,英军靠情报,阿军乱阵脚。英军登陆后四处袭扰,唯独对阿军的指挥部没有袭击,主要原因就在于英军破译了密码,阿军的指挥部成了英军情报来源的重要途径。英军破译阿军密码,全面掌握阿军作战企图和兵力部署。而阿军各军兵种没能形成拳头,都是各行其事,连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指挥都没有形成,哪里顾不上孙子教诲的“用间”在战争中有多么重要。

战后,阿根廷一直没有放弃对马岛主权的要求,但英国拒绝同阿根廷就马岛主权问题进行谈判。阿根廷国防部长阿尔杜罗·普里塞利说,1833年英国占领了马尔维纳斯群岛,随后英国又占领了香港。1997年中国通过和平方式成功将香港收回,阿根廷也希望能效仿中国和平之路,收复马尔维纳斯群岛。

马岛战争战争爆发30周年纪念日,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在讲话中反思了30年前的马岛战争。她称当时的行为并不是阿根廷人民的意愿,而是当时阿根廷军政府独裁行为的结果,并再度表示阿根廷会努力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马岛争端。

更多文章

  • 马岛战争的内幕:英国的胜利有赖于智利的帮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马岛海战,智利,英国,马岛战争

    如果没有智利的支持,英国将输掉这场战争。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爆发的马岛战争被西方军事家视为现代战争的经典之役,英国海军克服种种困难,组织远征舰队跨越半个地球并最终获胜。然而英国空军一名退役军官近日披露称,正是依靠智利的帮助,英军才打赢了马岛战争。现年80岁的西德尼·爱德华兹在马岛战争期间曾担任英国

  • 揭秘:大清朝历史上被皇帝赐死的两名铁帽子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皇帝,铁帽子王,赐死

    1861年,是咸丰当上皇帝的第11个年头。30岁的咸丰帝,已经是一副未老先衰的样子。躺在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的寝宫里,烟波与往日烟波相似,但他的心情一点也不爽,甚至失去活下去的欲望。他是在外国军队逼近京城时,以外出狩猎的名义,又惊又怕逃往热河的。但他是个皇帝,又是个男人,必须在大臣与皇后贵妃之前掩饰他

  • 新鲜热词“铁帽子王”:详解什么是铁帽子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铁帽子王,古代官员

    所谓“铁帽子王”,它源于清代的封爵制度,是指世袭的王爵。铁帽子王和其他亲王相比,享有的特权一是“世袭罔替”, 隔代不降爵;二是俸禄优厚,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三是赐予世袭罔替王府,又叫铁帽子王府。整个清代共有十二家铁帽子王,这十二位王中,有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另外四位是中后期

  • “铁帽子王”什么意思?清代腐朽堕落利益集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铁帽子王,封爵,世袭罔替,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3月2日15:00在人民大会堂一楼新闻发布厅召开,大会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吕新华表示"反腐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什么样的老虎都是藏不住的。"铁帽子王又是怎样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呢?“铁帽子王”是清代一种封爵制度 其后世不乏

  • 最后的“铁帽子王”奕劻:晚清官场的第一大贪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铁帽子王,奕劻,晚清,

    奕劻之贪财,可谓骇人听闻,堪称“晚清第一贪”。末代皇帝溥仪关于奕劻在辛亥年的所作所为,有个最为尖锐的评价:“(奕劻)受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劻手里”。奕劻是满洲镶蓝旗人,爱新觉罗氏,乾隆第十七子永璘之孙,光绪的皇叔,1894年慈禧六十大寿时被封为庆亲王,又在1908年获

  • 清朝战神僧格林沁:草原放羊娃如何当上铁帽子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僧格林沁,,铁帽子王

    在沈阳法库西北20公里处,有一个四家子蒙古族自治乡公主陵村。苍穹下,一座5米多高的青石蟠龙碑伶仃矗立;碑身下残破的石头似乎也已经习惯了这荒凉与寂寞。 150年的风雨也许并不算是古老,碑上的刻字仍清晰可见:荷三朝之宠眷,经百战之勋名……督师五省,侵寒耐暑;临阵六年,奋爪士以同仇……这是清同治皇帝的圣旨

  • 盘点:大清朝开国八大世袭“铁帽子王”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开国,世袭,铁帽子王

    导读:在大清的开国史上,有八位赫赫有名的王爷,他们不仅是皇帝的嫡系子孙,而且都曾对清朝开基创业或统一全国立有大功,所以并非像其他封为王爵的皇子皇孙那样,后代每继承一次,爵位就要降一个等级,而是无论承袭多少代,爵位永远不降,封建社会时称为“世袭罔替”,民间则俗称为“铁帽子王”,意思是他们的王冠永远不会

  • 七国之乱是哪七国?七国之乱发生在哪个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七国之乱,汉朝

    七国之乱是哪七国?七国之乱发生在哪个朝代七国之乱是发生在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参与叛乱的是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故又称七王之乱。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御史大夫晁错上疏《削藩策》,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

  • 吴楚七国之乱:刘邦的绞刑架工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邦,七国之乱,汉朝

    西汉建立后,刘邦认为,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是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拱卫皇室。因此,他一面消灭异姓诸侯王,韩王信。韩王信本名韩信,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楚王韩信,梁王彭越,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同时分封叔父之子刘贾为荆王、异母弟刘交为楚王、庶长子刘肥为齐王、兄长刘仲之子刘濞为吴王,少子刘长为淮南王、儿子刘

  • 揭秘汉朝历史上因为一盘棋而引发的“七国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朝,一盘棋,七国之乱

    导读:汉朝四百年间,出现过大大小小的叛乱多次,但这些叛乱大都是刘家自己人制造的。看来虽然曹植在几百年后才做出了七步诗,但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事情,却早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七国之乱”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次,带头闹事的也不是外人,而是高祖刘邦的大侄子,也就是汉景帝刘启的叔叔。叔叔要造侄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