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和下西洋造成的影响

郑和下西洋造成的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585 更新时间:2024/2/22 9:04:57

政治

建立政治秩序

在外交及军事方面,郑和下西洋颇有建树。在总体保持和平的同时,郑和船队使用武力,打击了斯里兰卡锡兰山国亚烈苦奈儿的统治,消灭篡夺位的苏门答腊君主苏干剌,惩治海盗陈祖义,并在东南亚扶植由施氏华侨统治的旧港宣慰司。有学者认为,郑和下西洋,使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华夷政治体系;而这种政治秩序由于是基于传统的“王者无外”、“怀远以德”的观念,故总体上是非侵略性的。

拓展朝贡体系

在下西洋的过程中,郑和船队展示了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加之经济利益的刺激,明廷主导的朝贡体系的规模大为扩展。这种朝贡体系是非霸权(无论是军事、政治、经济还是宗教、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强国国际政治体系。郑和也被视为明朝的和平使者。

经济

开拓海外贸易

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包括朝贡贸易、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等形式。朝贡贸易以奢侈品(例如香料)为大宗,甚至有学者认为寻找海外香料、满足国内需求,是促成郑和下西洋的一个根本原因。

官方贸易是在官方主持下展开,遵循平等自愿、等价交换等原则,其使用的“击掌定价法”传为美谈;民间贸易则由私人自发展开,例如据考证郑和船队的官兵便可以携带商品在沿线国家展开贸易。

改进国内生产

学界有观点认为,郑和下西洋为中国输入了新的工艺产品、原料、技术,从而影响了中国国内的手工业生产。例如,性坚质细的海外硬木因郑和下西洋而进入中国,使中国匠师们对于硬木操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陶瓷生产方面,明朝工匠们使用由郑和下西洋而进口的苏麻离青(又称“苏勃泥青”)为呈色剂,形成了永、宣青花颜色浓重、晕散的风格;又吸收伊斯兰化、波斯文化的因素,产生了新器型(如扁壶、花浇)和新纹样。一说,景泰蓝的发展也与郑和下西洋有关。

引发财政危机

郑和下西洋以朝贡贸易为主,“政治挂帅”而忽视经济实利,有“厚往薄来”之说,从而也使得远航难以为继。根据历史资料显示,郑和下西洋以及朱棣对这些外邦朝贡者的大量赏赐,引发了帝国的恐慌,仅耗费银两一说即达600万两,还不包括对两万官兵的嘉奖。由于船队携带铜钱出国收购,致使铜钱大量外流,造成国内“钱荒”,严重消耗了国库储备,引起钱币的大规模贬值。

文化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也留下了介绍沿岸国家、地区情况的地理著作以及航海图。

宗教文化

有观点认为,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伊斯兰教在印度尼西亚以及东南亚其他地区的传播,《三宝垄华人编年史》被认为是这方面的一项证据。在伊斯兰教的输入方面,郑和船队的分船队曾经到达天方国,带回了该国大清真寺的写真画本,加强了中国和伊斯兰教文化区的联系。郑和船队也在海外传播佛教,《布施锡兰山佛寺碑》就是这方面的例证。还有推测称,以天妃信仰为代表的道教也随郑和船队在海外传播。

地理著述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明朝对外界的了解。航海的参与者中,马欢留有《瀛涯胜览》,费信有《星槎胜览》,巩珍有《西洋番国志》,介绍下西洋途径诸国的情况。在地理认识上,郑和下西洋后,“西洋”一词的含义更为扩大,有了泛指海外诸国、外国之意。

郑和下西洋,还留下了《郑和航海图》。原图呈一字形长卷,明代中晚期茅元仪将之收录在《武备志》中,改为书本式,自右而左,有图20页,共40幅,最后附“过洋牵星图”二幅。海图中记载了530多个地名,其中外域地名有300个,最远的东非海岸有16个。标出了城市、岛屿、航海标志、滩、礁、山脉和航路等。

其中明确标明南沙群岛(万生石塘屿)、西沙群岛(石塘)、中沙群岛(石星石塘)。《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也是远洋航行的宝贵资料。与同时期西方最有代表性的波特兰海图相比,《郑和航海图》制图的范围广,内容丰富,虽然数学精度较其低,但实用性胜过波特兰海图。

此外,有观点认为《两种海道针经》中的《顺风相送》的成书也与郑和下西洋有关。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创举,对我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1,推动我国古代航海事业达到顶峰,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时间早、规模大、技术先进、活动范围广的洲际航海活动,,比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的航行早了87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行早了92年,比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早了114年,郑和下西洋

  • 郑和下西洋档案失踪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明永乐三年,明成祖朱棣派郑和率领庞大船队远航,他率领庞大的船队出发,经过并访问了三百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一直到1433年,郑和在第七次远洋航行的旅途中病逝。郑和下西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远洋航行,不仅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还大大加深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郑和下西洋在二十八年的时间

  • 郑和下西洋停罢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从1405年开始,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之后明朝的海外航行逐渐终止,在郑和最后一次航行回到国内(1433年)之后80年,葡萄牙人来到了澳门,原来行驶着三保船的海洋已经被欧洲人控制了。对于下西洋活动停罢乃至中国航海事业衰落的原因,学界多有讨论。战略重点转移有观点认为,明初时海外威胁受到重视,故有郑和下西

  • 郑和下西洋的船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在明朝有很大的一个壮举就是郑和下西洋,与世界各国进行了外交交流。能实现这一壮举,除了郑和使团以及各位默默无闻的为下西洋而付出心血的普通人群的参与外,更与当时的郑和下西洋用的工具有很大的关系。郑和下西洋开的船有多大?如果只看《明史·郑和传》、《瀛涯胜览》、《国榷》、《西洋记》等书籍的话,郑和宝船的大小

  • 郑和下西洋怎么互相通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每次船只数量少则一百多艘,多则两百多艘,分为大腙和分腙,并且还设置了一百零九条针路,在如此多而复杂的航路上,郑和是如何实施船队指挥的呢?一支大型船队的海上活动,如果没有统一指挥就会乱套,一旦船队出现混乱,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轻则不能完成远航任务,重则会遭受重大损失。郑和船队所采取的

  • 2001年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12月4日,作为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在这一天中,部分民众可进法院参观。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中确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宪法是国家

  • 郑和下西洋带回神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宋书》记载:“麒麟者,仁兽也。牡曰麒,牝曰麟。”麒麟在我国民俗文化有深厚的内涵,有话是:“麒麟出没的地方,必然带来祥瑞。”不过古时没有人真正看见过麒麟,但却人人了解麒麟,了解它的生活习性等。麒麟自古就是祥瑞的征兆,古人一直觉得有麒麟出没就是好事就降临了,所以也有很多麒麟的画像、图腾等周边产物,但是

  • 1936年12月4日:名妓赛金花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1936年12月4日,赛金花因病于北京过世。赛金花的晚年贫困潦倒,接受过很多人的接济,最后的日子是和她的女仆顾妈(顾蒋氏)一起度过的。赛金花(1870年或1864年—1936年),其初名为赵彩云,又名傅彩云,安徽黟县人。幼年被卖到苏州的所谓“花船”上为妓。早期经历 赛金花闺名赵灵飞,乳名赵彩云(一说

  • 虎门销烟的过程:禁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此次战争时签订的。虎门销烟间接导致了不平等条约给华夏人民带来的伤害(割地赔款)。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

  • 郑和下西洋的西洋位置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在永乐三年,即公元1405年,一支庞大的远洋舰队从大明离开,驶向未知的大海远方,此时,在船上的众人们可能不会想到,他们正在进行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海上远航,他们的事迹,将载入史册,被世人传颂。而世人在提起这件壮举时,总会出现一个人的名字——郑和。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远航家,郑和与他的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