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和下西洋档案失踪

郑和下西洋档案失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266 更新时间:2024/1/23 7:00:52

明永乐三年,明成祖朱棣郑和率领庞大船队远航,他率领庞大的船队出发,经过并访问了三百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一直到1433年,郑和在第七次远洋航行的旅途中病逝。郑和下西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远洋航行,不仅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还大大加深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郑和下西洋在二十八年的时间里远航了七次-,除了随行人的记载之外,这次远航还留下了大量的档案资料。然而这些资料却在几十年的明朝档案库中不翼而飞,时至今日仍然不见踪影。近百年来,郑和下西洋档案的去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对于郑和下西洋档案丢失,一直有这样一直说法:刘大夏擅自烧毁档案。

万历年间严从简出版一本书,名为《殊域周咨录》。在书中提出,刘大夏烧毁了郑和下西洋的档案资料。其原因是远洋航行劳民伤财,刘大夏为了阻止皇帝再次下西洋而烧毁档案。严从简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他所著的《殊域周咨录》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人们大都对书中所载之事十分信服,因此刘大夏烧毁郑和下西洋档案的事件被后世广为流传。

近些年来,随着对这件事的进一步研究,诸多学者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严从简书中记载之事可能有误,郑和下西洋的档案不可能被刘大夏所烧毁。原因之一在于,《大明律》中明确规定,对毁坏档案者进行严厉的惩罚,如果刘大夏真的烧毁了档案,他不能安然无事,甚至还不断升官,这与法律相违背。

原因之二在于,刘大夏曾经为了阻止皇帝攻打安南,将攻打安南的档案私自藏了起来,皇帝没有见到档案就放弃了攻打安南的想法。刘大夏藏匿攻打安南资料和刘大夏烧毁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存在着惊人的相似,确实像是同一人所为。然而在刘大夏的墓志铭中,只记载了刘大夏藏匿安南资料之事,却对烧毁郑和下西洋资料的事情只字未提,未免有些奇怪。

时至今日,郑和下西洋档案的最终去向仍然没有定论。档案一直保存于明朝档案库中,一般人基本看不到,更不要提藏匿或者烧毁了,因此刘大夏烧毁郑和下西洋档案的观点尚有值得商榷之处。能够让档案彻底消失不见无外乎两种情况:天灾和人祸。

为天灾?大家都知道,古代的档案保存并不像现代这样小心翼翼,《明宫史》中曾记载,明朝当时的档案管理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和不当之处,大量的档案因为虫蛀、鼠咬、发霉甚至火灾而遭到破坏,损失严重。其中很有可能包含郑和下西洋的档案。

何为人祸?郑和下西洋的档案数量众多,且意义重大,一般人自然是不敢轻易下手藏匿或者销毁,然而位高权重的皇帝却不是一般人。郑和下西洋虽然宣扬了国威,开拓了视野,也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然而这些都是后人的观点。当时人们对郑和下西洋事件的看法却是过大于功的。

郑和下西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站在百姓的角度来看,这件事于百姓没有丝毫的好处可言的,甚至还重重增加了百姓的负担。因此当时大多数人对远洋航行持反对态度。在这种压力之下,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和威严下令秘密烧毁档案也是极有可能的。

然而这些也都只是猜测而已,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这些观点,有兴趣的可以深入研究一下,没准会有新的发现。历史的真相总是藏在层层迷雾之下,常真假难辨,不过这也许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吧。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郑和下西洋停罢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从1405年开始,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之后明朝的海外航行逐渐终止,在郑和最后一次航行回到国内(1433年)之后80年,葡萄牙人来到了澳门,原来行驶着三保船的海洋已经被欧洲人控制了。对于下西洋活动停罢乃至中国航海事业衰落的原因,学界多有讨论。战略重点转移有观点认为,明初时海外威胁受到重视,故有郑和下西

  • 郑和下西洋的船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事件

    在明朝有很大的一个壮举就是郑和下西洋,与世界各国进行了外交交流。能实现这一壮举,除了郑和使团以及各位默默无闻的为下西洋而付出心血的普通人群的参与外,更与当时的郑和下西洋用的工具有很大的关系。郑和下西洋开的船有多大?如果只看《明史·郑和传》、《瀛涯胜览》、《国榷》、《西洋记》等书籍的话,郑和宝船的大小

  • 郑和下西洋怎么互相通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每次船只数量少则一百多艘,多则两百多艘,分为大腙和分腙,并且还设置了一百零九条针路,在如此多而复杂的航路上,郑和是如何实施船队指挥的呢?一支大型船队的海上活动,如果没有统一指挥就会乱套,一旦船队出现混乱,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轻则不能完成远航任务,重则会遭受重大损失。郑和船队所采取的

  • 2001年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12月4日,作为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在这一天中,部分民众可进法院参观。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中确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宪法是国家

  • 郑和下西洋带回神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事件

    《宋书》记载:“麒麟者,仁兽也。牡曰麒,牝曰麟。”麒麟在我国民俗文化有深厚的内涵,有话是:“麒麟出没的地方,必然带来祥瑞。”不过古时没有人真正看见过麒麟,但却人人了解麒麟,了解它的生活习性等。麒麟自古就是祥瑞的征兆,古人一直觉得有麒麟出没就是好事就降临了,所以也有很多麒麟的画像、图腾等周边产物,但是

  • 1936年12月4日:名妓赛金花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1936年12月4日,赛金花因病于北京过世。赛金花的晚年贫困潦倒,接受过很多人的接济,最后的日子是和她的女仆顾妈(顾蒋氏)一起度过的。赛金花(1870年或1864年—1936年),其初名为赵彩云,又名傅彩云,安徽黟县人。幼年被卖到苏州的所谓“花船”上为妓。早期经历 赛金花闺名赵灵飞,乳名赵彩云(一说

  • 虎门销烟的过程:禁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此次战争时签订的。虎门销烟间接导致了不平等条约给华夏人民带来的伤害(割地赔款)。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

  • 郑和下西洋的西洋位置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在永乐三年,即公元1405年,一支庞大的远洋舰队从大明离开,驶向未知的大海远方,此时,在船上的众人们可能不会想到,他们正在进行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海上远航,他们的事迹,将载入史册,被世人传颂。而世人在提起这件壮举时,总会出现一个人的名字——郑和。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远航家,郑和与他的七下

  • 1533年12月4日:瓦西里三世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事件

    瓦西里三世·伊万诺维奇(俄语:ВасилийIIIИванович,1479年3月25日—1533年12月4日),莫斯科大公(1505年—1533年在位)。伊凡三世和拜占廷公主索菲娅·巴列奥略之子。统一了俄罗斯的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通过政变夺取大公位置。早年事迹 他的父亲伊凡三世本来是要把大公公位

  • 虎门销烟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的历史影响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次,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经过这次事件,禁烟英雄林则徐被中国人尊为民族英雄。其清廉、刚正不阿的品质也甚为后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