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六科给事中官品只有七品 但在朝廷上的威望和权力却很大

明朝六科给事中官品只有七品 但在朝廷上的威望和权力却很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682 更新时间:2024/2/6 21:44:37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对明朝各大机构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三大最高权力机构(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全部被裁撤,原先隶属于中书省的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直接置于皇帝监管之下,成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各部置尚书(正二品)一人,总管本部政务,下有左右侍郎(正三品)各一人,为尚书之副。

除了六部之外,明朝还有个与六部名称相对于的机构,那就是六科(吏科、户科、礼科、兵科、刑科、工科)。六部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许多人就会想当然的以为六科应该是六部的下属机构,而事实上,六科与六部不存在任组织关系。

六科属于监察机构,但它既不从属于六部,也不从属于都察院(全国最高监察机构),而是完全独立的机构。六科中的每科设一名给事中(正七品),下有左右给事中(从七品)各一人,以及一般的给事中四至八人。

虽然给事中的品级很低,但在朝廷上的威望和权力却很大,即便是像尚书、侍郎这样的高官,对待给事中也往往毕恭毕敬,不会拿他们当普通小官来看待。给事中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他们控制着朝廷件的往来,每科专门负责监督与其对应的部的文件,比如兵科给事中负责监督兵部的文件往来。通过通政司或是通过由宦官任职的文书房呈给皇帝的奏折都有副本供给事中参阅。当皇帝批复这些奏折后,会将奏折交给相应的给事中,再由他们转而知照相关的各部。六科保存谕旨送交的记录,并视情况决定各部必须回复的最后期限。在这一整套流程中,给事中随时可以行使封驳、科参的特权,否决皇帝的奏折、谕旨,或是各部的报告,理由是它不合规定的格式,或是内容不明智。

明末大儒顾炎武在他的著作《日知录》里这样写道:“明代虽罢门下省长官,而独存六科给事中,以掌封驳之任。旨必下科,其有不便,给事中驳正到部,谓之科参。六部之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故给事中之品卑而权特重。”从这段话中就可以看出给事中这个七品官在朝廷中的地位有多牛,连六部尚书这样的正二品大官看到他们也是心里发

当然,给事中的主要职责是编排和斟酌他们认为不合适或是不合规的文件。如果该文件经过皇帝或是上奏者仔细思考,给事中一般不会坚持对这些文件施加影响。

此外,六科给事中也有权参加对国家大事的讨论。如果他们认为朝廷制定的政策在某些方面不合理,往往会直接提出意见,或是会与都察院御史合作,以群体的方式共同对朝廷施加压力。因此,六科给事中虽然品级很低,但其政治地位极为突出,对朝廷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更多文章

  • 东厂、西厂和锦衣卫,哪个才是明朝最大的监察机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东厂、西厂、锦衣卫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特务监察机构?其实都是的。对,你没看错,锦衣卫和东、西两厂合称“厂卫”,三个组织,都是用来搞特务的。是不是一下子懵了?这明朝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呢,只有锦衣卫,是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这锦衣卫一开始也不是用来搞特务,而是跟唐代的金吾卫差不多,用来统辖一

  • 天下第一里的无痕公子有没有被高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无痕公子,历史解密

    说起天下第一里面的高手,那便不得不说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无痕公子。无痕公子是个全才,琴棋书画、占卜星象、五行八卦、奇门遁甲、经济兵法、农田水利可以说无一不精。不仅如此,无痕公子的武功也是独步天下,一招漫天花雨撒金钱曾打败过无数高手。不过由于无痕公子行踪不定,再加上一直带着面纱 ,从没有见过他的真面目,所

  • 除岳家军外,南宋还有一支铁军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现在一提起抗金名将,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岳飞。他率领的岳家军屡战屡胜,打得金军闻风丧胆。以至金军将领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而除了岳飞和他的岳家军外,南宋当时还有一支劲旅,因为战斗力太强,一度成为金军的梦魇。这支不逊色于岳家军的军队便是由王彦领导的八字军。王彦,字之才,上党人,因性格豪放

  • 曹颖甫:清代名医,注重临床实践,著作有《伤寒发微》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曹颖甫,清朝医学家,历史解密

    曹颖甫(1866年—1938年)清代名医,注重临床实践,常借临床验案阐发病症变化机理,并以此进一步验证仲景经方的临床实用价值,著作有《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经方实验录》、《曹颖甫医案》等。曹颖甫(1866年—1938年),名家达,字颖甫,一字尹孚,号鹏南,晚署拙巢老人,江苏江阴人,医学家。清光

  • 古代读书的时候都喜欢摇头晃脑 其中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科举,历史解密

    每个时代都不缺乏读书人,尤其是中国这样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的大国。文化的传承是靠着一代一代的教育传承下来的,但是每个时代的文化传承方式又是不一样的。在我国的封建社会,读书人接受教育最好的地方就是私塾。我们经常可以从电视剧还有古籍中看到,古代人读书的时候喜欢摇头晃脑。记得小时候笔者也学着他们的样子读了读

  • 康熙皇帝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康熙,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今天】1654年5月4日清朝康熙皇帝在景仁宫中诞生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朝皇帝,通称康熙皇帝。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

  • 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二子:刘休仁的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休仁,南北朝,历史解密

    刘休仁(443年-471年),南朝宋宗室、宰相,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二子,宋孝武帝刘骏、宋明帝刘彧异母弟 。母杨修仪。刘休仁初封建安王,在孝武帝、前废帝二朝历任秘书监、南兖州刺史、侍中、湘州刺史、护军将军、领军将军等职,后被前废帝囚禁于宫中,险遭杀害。他在前废帝遇弑后拥立明帝,被授为司徒、尚书令、扬州刺

  • 古代人们一天只吃两餐的 那么一日三餐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大臣,历史解密

    古人一天只吃两顿饭,或者说只吃两顿正餐。有没有很惊喜?对吃货们来说,一天两顿饭有没有挑战自我的感觉?在古代,没有早中晚三餐,只有朝食和哺食,也就是一早一晚的意思。这种习惯的形成和古时候的作息和生活有很大的关系。古时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就是天亮起来干活,天黑就睡觉了。不仅是需要辛勤劳作的普通大众

  • 马超不顾亲人安危是无心之举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马超,三国,历史解密

    历史上描写的人物往往总是带有两面性,一面说他骁勇善战,不畏艰难,另一面又说这人六亲不认,残暴无良。但是相隔了上千年的事情,又如何能在现在的一言一语当中说清呢?即使是将事情说得透彻,我们也无法走进人物的内心,从他当时的环境和心灵进行分析。所谓后世的记载,人物的传记,小编认为不过是从作者的眼中去看待问题

  • 汉末最强的三大诸侯,都因干过同一件事,所以下场很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末,历史解密

    袁家是四世三公,按理来说应该心存汉室,然而袁绍、袁术兄弟都野心很大,意图夺取天下,董卓作乱之时,袁绍不思解救汉献帝,反而准备拥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当然,刘虞为人以仁义闻名,对待百姓很好,如果在太平盛世,刘虞如果登基,不失为一个好皇帝,但是问题是此时天下大乱,以刘虞的性格根本无力压制天下群雄,袁绍并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