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陶顿战役的背景

陶顿战役的背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823 更新时间:2024/1/16 18:19:33

陶顿战役,英国玫瑰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发生于1461年3月29日,约克派大获全胜,是蔷薇战争中伤亡最惨重的会战,使得兰开斯特家族几乎遭受灭顶之灾。

简介

英国玫瑰战争中的一次战役,发生在1461年3月29日,约克派在大风雪中获胜。为玫瑰战争伤亡最惨重的战役。

战争背景

兰开斯特家族的进击

约克公爵三世理查·金雀花被亨利六世的后安茹的玛格丽特在韦克菲尔德战役击溃,约克本人阵亡,死后其首级被挂在约克郡城门上示众,佩了一顶纸王冠。玛格丽特王后的的苏格兰部队进军伦敦,再次与约克派战于圣奥尔本斯,这次凶悍的沃里克伯爵也被击溃。

准备决战

幸运的是,玛格丽特却没有直接南下伦敦。她带着部队北上返回了之前打下的邓斯泰。一方面下令收拢四处洗劫的部队,一方面首都伦敦派出的使节。要求议会当地的指挥官打开城门,迎接她和国王的到来。

不久,兰开斯特军队再次开始南下。不过玛格丽特并不想太刺激伦敦城里的各种派系,整支军队就在没有遭遇任抵抗的情况下,缓缓前进。在9天里只走了20英里。王后希望以此威慑还在伦敦的约克党人,留出足够的时间给他们选择投降或者逃跑。

结果出乎她的意料,议会与地方官依然抵制兰开斯特家族的军队,拒绝为国王开门。玛格丽特手里的这支军队,由于劣迹斑斑而被拒之门外。

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约克军队飞快地从威尔士方向赶来,在上次战败后的第12天就抵达伦敦。玛格丽特得到消息,才后悔莫及。兰开斯特人曾尝试进攻伦敦,但当他们看到守军严密防御后,选择了放弃。

玛格丽特只能带着军队再次北上。她决定召集一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兰开斯特家族部队,来彻底摧毁约克家族与议会的势力。

伦敦城内的约克人也没有闲着。过去对于老公爵理查提出王位要求反应淡的沃里克伯爵此时正在议会中奔走,以期望更多人能够支持公爵爱德华成为国王。为了安抚那些自觉良心不安的人,爱德华表示将会对亨利六世进行特赦。

于是在3月4日,这位才继承公爵爵位一个月的年轻人,又在议会支持下举行了一个简短的临时登基仪式,在威斯敏斯特即位,成为了新的爱德华四世。英国历史上的约克王朝,也就在这样的混乱局面中开始。

当然,所有人都清楚,北方的兰开斯特家族绝不会轻易屈服,一场大战很快就要来临。爱德华四世和沃里克在之后的十多天里,尽可能的补充军备与粮秣。

伦敦的国库、议会的财政支持、城内的储备物资、富庶的英格兰南部工商业团体以及繁荣的对欧洲大陆贸易,都让约克军队在后勤补给方面超过了对手。这个优势在之后的战役中,将会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那些被派驻在伦敦的盔甲制造商和他们的代理人,也因为战争的持续不断而发大财。玫瑰战争自爆发以来,战役规模则在日渐扩大。这让骑士甚至普通士兵对于盔甲的需求,都远远大于和平年代。而质量最好、最时髦的米兰式板甲,已经供不应求。

意大利商人在海对岸的佛兰德斯开设了大量新的甲胄制造场,以便将更多高质量板甲,更快的倾销至英格兰。这些新式板甲因为在形制上与早先的米兰式板甲有明显的不同,因而被称为“哥特式板甲”。

无论是约克人还是兰开斯特那边,都在尽全力添置哥特式板甲。相比之下,坐拥伦敦的约克家族因商人阶层的支持,比对手更容易得到更多的优质装备。

绝命追击

3月19日,完成休整的约克军队在爱德华及得力干将沃里克的率领下,离开伦敦。临行前,新国王再次下令特赦部分兰开斯特家族的追随者,以此来瓦解对手的阵营。情报显示,玛格丽特正在逃往约克郡的路上,沿途不断有兵员加入她的军队。此外,更有数目庞大的兰开斯特家族追随者,从西面和北面赶到她的位置集中。

爱德华一面火速追击,一面也向约克家族一边的各势力下达了动员令,要求他们集中手里的军队来与他汇合。之后的日子里,约克军队兵分三路前进。主力部队由爱德华自己亲自率领,沿着去往约克郡的大道前进。

沃里克伯爵的叔叔富康伯格,带领的一支部队,在半路上加入了他的队伍。他是一位参加过英法百年战争的老兵,经验丰富。沃里克自己则率领一支部队在爱德华主力部队的西面,穿越整个英格兰中部,沿途搜罗他们的支持者加入。诺福克公爵则在主力部队的东面行军,公爵本人也在沿途征集支持者加入军队。

3月28日,约克人的先头部队抵达了艾尔河。他们发现渡口的桥梁,已经被兰开斯特军队破坏。当约克士兵动手修复桥梁时,由克利福德率领的500名兰开斯特后卫部队,突然从附近杀出,将大吃一惊的对手赶回了对岸。

随后赶到的约克爱德华,下令主力军发起渡河攻击。对面的兰开斯特人数虽少,却占据着已经被修复的桥梁。在这个狭窄的空间内,数目再多的约克人也只能分批过来,遭到克利福德部队的迎头痛击。

爱德华于是让富康伯格带着自己的部队,和骑兵一起绕道进攻。后者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可以涉水渡河的浅滩。兰开斯特一边已经在此派驻了防御兵力,但他们没有料到约克军队那么快就发现了这里。在守军还没有开始还击之前,约克人的包抄部队就冲过了河。他们汇同在桥梁附近的友军一起,夹击克利福德的部队。

混战中,一支箭射穿了克利福德的喉咙。失去指挥官的兰开斯特守军四处奔逃,最后被渡河追击的约克军全部杀死。

于是,爱德华率军渡过了艾尔河,在舍尔本村附近建立了营地。兰开斯特军队则在2英里之外的陶顿村北部扎营。约克郡已经近在咫尺,他们再也跑不动了。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陶顿战役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陶顿战役是英国玫瑰战争中的一次战役,发生在1461年3月29日,约克派在大风雪中获胜。为玫瑰战争伤亡最惨重的战役。1461年3月29日,决定英格兰命运的时刻,终于到来。双方几乎是同时出动,朝着对手的营地前进。兰开斯特王朝一边的总指挥,是年轻的萨默塞特公爵亨利·博福特。他的部队经过了沿途的搜罗和四处的

  • 巴内特战役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事件

    巴内特战役是玫瑰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爱德华四世的约克王朝最终胜利。1461年的陶顿战役后,爱德华四世的约克王朝成为了英格兰的实际主宰。残存的兰开斯特家族成员,已经失去了与之掰手腕的能力和资本。然而在形式一片大好之时,爱德华却因为意气用事,险些将自己和家族都送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最终,在陶顿大战过去整

  • 广宁之战的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广宁之战,发生于天启二年(1622年),后金与明朝的一次大交锋,此役明军大败,王化贞与熊廷弼退保山海关,辽西土地尽失。广宁之战的背景广宁(今辽宁省北镇市)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它是辽西的咽喉,是镇守山海关的门户,是保卫京城的屏障。明朝自建朝以来,辽东总兵必驻守重兵于此,它是明朝在东北最高的军事机关驻地

  • 巴内特战役的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巴内特战役是玫瑰战争中陶顿战役后,爱德华与他的对手们又一次的对抗,在这场战役中,爱德华最终夺回了自己的王位。事件经过再夺江山1471年的3月,爱德华和理查德从尼德兰出发。勃艮第公爵出钱为他组建了一支1500人的小规模雇佣军,主要由来自弗兰德斯和德意志地区的长枪方阵步兵、长弓射手、火枪手以及炮兵组成。

  • 宁远之战的战争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宁远之战是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后金与明朝在宁远(今辽宁兴城)进行的作战。明朝方面称之为“宁远大捷”。此战明军取得胜利,后金军战败,这也是首次明军打败后金军。明廷情况1621年(明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后金军继辽沈之战获捷后,又克广宁(今辽宁北镇)等40余城堡,并企图进兵

  • 广宁之战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广宁之战中大明朝使用了三种不同的战略,也有着不同的结果,是胜是败,是输是赢,皆在选择的一念之间。一切的源头都要追随到大明王朝万历四十四年,也就是公历1616年,努尔哈赤借十三幅兵甲起兵,在赫图阿拉称大汗,建立女真人的帝国大金,在历史上称为后金,第二年努尔哈赤便以七大恨誓天,正式向大明朝宣战。明军准备

  • 广宁之战的战争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事件

    广宁之战,袁崇焕组织军民坚壁清野,协力共守,铲除奸细,凭坚城用大炮,配以火攻,杀伤后金军1.7万人,挫败了努尔哈赤夺占辽西和山海关的企图,是明朝对后金作战的一次重大胜利。使明朝军民重新树立了战胜后金军的信心。伤亡记载《明熹宗实录》记载:“(宁远)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攻具焚弃,丧失殆尽。”《清太

  • 玫瑰战争结束的标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事件

    亨利七世继位为玫瑰战争结束的标志,为了缓和政治矛盾,并加强自己成为英王的合法性,1486年1月18日,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亨利七世同约克王朝爱德华四世之女伊丽莎白举行了结婚典礼,他们原本就都是爱德华三世的后裔。亨利七世宣布约克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合并,平息了对其继位的争论,更以这场敌对家族之间的

  • 温室效应的原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事件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

  • 温室效应的气候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对流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即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