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施里芬计划的具体内容

施里芬计划的具体内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046 更新时间:2024/1/5 6:22:31

施里芬计划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德国元帅尔弗雷德·冯·施里芬担任总参谋长期间(1891年至1906年)提出,德国总参谋部所制定的一套作战方法。其主要目标为在未来的战争中,应付来自德国东西两面的两个敌国—俄国与法国(英法联军)的夹攻。

施里芬计划可以看成是日后的闪电战的雏形,也可以说,施里芬元帅也就是闪电战计划的初步提出者,他认为,在战场上用炮火掩护步兵冲锋的做法可以迅速打击敌人,这种施里芬计划的提出使得德军在一战前期迅速攻入法国。

基本内容

“施里芬计划”的主要目标自然是法国。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为抵御德国进攻,从瑞士阿尔卑斯山开始,经贝耳福、厄比纳尔、土尔凡尔登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堡垒,仅仅在厄比纳尔和土尔之间留有豁口以通法德边境,并在豁口的两翼部署了密集的交叉火力,因此”施里芬计划”的中心与重点,便是如绕过法国漫长而坚固的防御体系直插内地。

“施里芬计划”基本内容是:将德国全部作战兵力分为对俄国的东线和对法国的西线。其中,西线部队79个师,东线部队则仅设10个师夹杂一些地方部队。

东西线兵力分配比例大致为1:8。西线又分为左右两翼,右翼部队为68个师,左翼部队11个师,比例又是1:8,左翼部队中一部分配在凡尔登中央地段,这里是巴黎的西北入口,(距巴黎仅仅135英里)也是法国对德防御体系的重心所在。其则部署在长达240公里的的法德边境线上。西线中的右翼,是德国主力中的主力,也是德国赢得战争胜利的关键。

按照“施里芬计划”,一旦战争打响,东线德军部队以其少数兵力与奥匈帝国军队遥相呼应,牵制俄军,目的在于将俄国限制于东普鲁士边境。于此同时,集结于西线的右翼以凡尔登地区为轴心西南方向旋转,取道欧洲的中立国比利时,由比法边界进入法国,在穿越比利时平原、横扫法国沿海后从北、西、南三个方向包围巴黎,继而向东,从法军背后包抄其主力。而西线的左翼的任务,便是诱敌并抵御法军主力的攻击。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施里芬计划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1914年一战爆发,德国按照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迅速对法国发动进攻,希望速战速决、获得胜利。结果仅一个多月德国就在马恩河受阻,陷入长期对峙的局面,施里芬计划破产。那么施里芬计划为何会失败呢,小编为你一一道来。一,制定原因1871年普法战争,法国惨败,不仅赔款50亿法郎,还将阿尔萨斯-洛林割让给德国。

  • 施里芬计划制定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1870年,路易·拿破仑皇帝(拿破仑三世)的法国政府,基于阻止“德意志统一造成的失衡”而对普鲁士宣战却折戟色当。普鲁士人在他们共同边境的战斗中摧毁了法军,然后长驱直入,包围和攻陷了巴黎。为了消除未来的法国任何的军事威胁,统一的德国吞并了法国工业重地阿尔萨斯和包括要塞城市梅斯在内的洛林的一部分,从而很

  • 施里芬计划的形成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施里芬在辅佐老毛奇与瓦德西时,便对两大强敌法国与俄罗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历了拿破仑战争的法国,虽然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并失去了盛产铁矿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其陆军却雄风不减,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是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在欧洲大陆上最大的敌人。反观俄罗斯,虽有600万常规部队,但装备落后,战略思想仍旧停留在冷兵

  • 施里芬计划的破产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AlfredvonSchlieffen;1833年2月28日-1913年1月4日),德意志帝国陆军元帅。德国总参谋部参谋长。资产阶级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生于柏林。1861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曾参加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1863年起在总参谋部任职。1891—1905年任总参谋长。1

  • 二战美国不参加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就战争性质而言,二战与一战没有分别,仍然是世界列强瓜分势力范围的罪恶战争!列强势力分为三方——美英法为一方,德日意为一方,苏联为一方。以中国为代表的二战各参战国,属于被侵略和瓜分的一方。1933年1月3日,阿道夫.希特勒主政德国,二战进入倒计时,仅用6年时间便完成了德国的重新崛起和战争准备,环顾当时

  •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思想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大战的残酷厮杀打破了人们关于工业社会带来无限光明的想象,发达国家用最新的科技手段互相残杀,这一点深深刺伤了许多有良知的人的心灵。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文学进入了“第二次繁荣”。1930年,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授予一位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1885~

  • 一战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给全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的灾难,同时也带来了科技上的一大进步,是各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以及军事等许多方面大大加强,同时一战加快了人权实现的步伐。民族国家的纷纷建立是这次战争带给人类的最大成果。在此背后的民族意识的形成、民族观念的勃发,可以说是

  • 一战和二战间隔时间短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国际关系是一项在学术界相当火热的问题,不管是国别研究、历史研究、国际关系研究人员,都对这个问题灌注了不少精力。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义,对于欧洲人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创伤,参战的英、法、德、俄等大国,运气坏的发生了解体与革命,整个国家发生崩溃,运气好的也损失惨重、

  • 一战和二战都是德国发起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其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并没有绝对的正义和非正义的一方。一战爆发的真正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源于利益的瓜分不均。19世纪,放眼整个欧洲,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运营模式,主要还是靠从殖民地来掠夺原料,以满足国内生产商品的需求,经过加工,这些商品出售到国外,获得利润。想要生产更多的产品,就要获得更多的原材

  • 一战比二战惨烈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战争的爆发,就意味着伤亡的开始,现代人一直认为,上个世纪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社会历史上发生的破坏力最广,参战国家最多,军队和平民伤亡最惨重的人类浩劫。二战的高峰时期,世界上有61个国家和地区卷入战火,近20亿人口在战争中受到伤害和波及,占全世界人口数量的80%,战场遍布欧、亚、非、美和大洋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