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战后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一战后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465 更新时间:2024/1/14 15:34:47

我们知道,一战之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不仅许多城市沦为废墟,工业基础遭到严重破坏,《凡尔赛条约》还将全部战争责任归于德国,要求其英法等国支付巨额赔款,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德国的经济恢复,还导致德国民众的不满绝望,转而支持希特勒上台。

据统计,在1931年时,德国的失业率高达25%,共有600万人失业,数十万德国平民冻死或饿死,数不胜数的流浪汉在街头乞讨,人民生活水深火热困苦不堪。

但1932年希特勒上台后,短短一年时间德国的失业人口就锐减到二百万,1933年时德国GDP还有737亿马克,可1934年就达到了1264亿马克,汽车和电器开始畅销,大众等汽车品牌应运而生。

此后几年,德国的经济实现连年翻番高速增长,不仅高福利惠及每一户人家,人人都有面包和牛奶,政府也突然变得非有钱。在这种状况下,整个德国从上至下陷入对希特勒的狂热崇拜,有钱后的德国为了改变地多人少、资源紧的现状,全面废除《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债务压榨和军事限制,开始重建军工和扩军,并最终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二战,将整个欧亚大陆拖入连天战火之中。

令人好奇的是,为什么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的经济开始腾飞,不仅民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还有钱发展军队和发动战争呢?

一、掠夺资本家积累第一桶金

在希特勒上台之前,德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信奉自由主义经济,各个经济领域多由资本家和寡头控制,国家收入主要靠这些公司税收来实现。这样一来,战败的德国政府和广大平民虽然穷得叮当响,但那些资产阶级和经济寡头,却能通过垄断哄抬物价,大发国难财。

所以希特勒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政府全面介入经济领域,将那些大中企业和地主土地无偿收归国有。而当时德国最富有的人群基本上是犹太人,于是希特勒发起种族灭绝政策,通过集中营大屠杀,使得数百万犹太人所积累的巨额财富,被掠夺一空,他们的企业成为国企,土地被分给无地的德国农民。就这样,德国政府不仅积累了第一桶金,还解决了大量贫困农民的土地来源,希特勒因此声名日盛。

二、大兴基建提供就业

有了钱之后,德国开始解决城市失业和国家经济发展问题。当时,希特勒和美国总统罗斯福同时上台,为了刺激经济,两人都通过大兴基建,向失业的产业工人提供工作岗位,只不过罗斯福称为新政,而希特勒称之为新计划,而由于德国是一个战后国家百废待兴,加上集权于一人,所以德国的成效要大得多。

到1935年时,大量的基建人力需求,使得德国已经没有失业困扰,同时美国才刚刚解决了一半失业问题。等到1939年二战爆发前夜,德国甚至出现了劳动力紧缺现象,满大街找不到闲人和流浪汉,而英法等国却还有着大量的失业人口,在街头举着牌子找工作。

可以看出,在短短几年间从一个百废待兴的战败国,进入高速发展轨道的德国,在当时不得不说是一个经济奇迹。

三、大举借钱和赖账

德国政府有个叫沙赫特的金融天才,被希特勒任命为中央银行行长和经济部部长,这个人有两手绝活,一是向美国和各协约国大量借钱,二是对于一战时巨额的赔款要求减免。

当时美国正处于经济危机,四处找不到投资机会,因此德国和美国一拍即合。不过沙赫特1933年5月兴冲冲到纽约拉贷款时,一大群记者围住了刚刚下船的他,不谈借款的事,只是问德国如迫害犹太人。

虽然沙赫特当时恼羞成怒,把报纸团成一团扔在地上,但他也不得不解释,说正因为德国现在被索要大额赔款,民众生活艰难,才让一些情绪激烈的人迫害犹太人,如果你们借给我们钱,我们生活过好了,自然会对犹太人好的。通过他的这番如簧巧舌,很快在美国借到了钱。

接着,沙赫特用借的钱直接在美国购买军火和技术,这样美国人的失业问题也得到了解决,而德国也利用借的钱和技术大兴军工厂,不仅进一步解决失业问题,军事实力也迅速壮大,两个国家合作得不亦乐乎。

四、掠夺其它国家资源

羽翼渐丰之后,希特勒迅速发动战争,闪电攻克奥地利、捷克、波兰、法国等欧洲国家,在当地扶持傀儡政权,替德国搜刮进一步扩大战争的财富和资源,仅此一项所获收入就高达1040亿马克。纳粹德国对占领国的压榨和索取,让德国民众也得以享受更加优厚的福利,从而更加支持纳粹德国。

当然,希特勒经济和金融政策的最终目的,最终还是要为他的军事扩张做准备,而德国民众虽然生活得到了改善,但最终又沦为纳粹法西斯战争牺牲品,并在二战战败后跌入更加痛苦的深渊。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德国一战前的军事准备计划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事件

    在现代战争史上,还没有一个在战前制定的计划能和德军在一战前的军事计划“施里芬计划”相提并论,无论是它的完美性还是对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施里芬计划”不仅主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总格局,而且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欧洲各国战争计划制定的参照物。它将德意志民族思辨的天赋,大胆严谨的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 施里芬计划的具体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施里芬计划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德国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担任总参谋长期间(1891年至1906年)提出,德国总参谋部所制定的一套作战方法。其主要目标为在未来的战争中,应付来自德国东西两面的两个敌国—俄国与法国(英法联军)的夹攻。施里芬计划可以看成是日后的闪电战的雏形,也可以说,施里芬元帅也就是

  • 施里芬计划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1914年一战爆发,德国按照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迅速对法国发动进攻,希望速战速决、获得胜利。结果仅一个多月德国就在马恩河受阻,陷入长期对峙的局面,施里芬计划破产。那么施里芬计划为何会失败呢,小编为你一一道来。一,制定原因1871年普法战争,法国惨败,不仅赔款50亿法郎,还将阿尔萨斯-洛林割让给德国。

  • 施里芬计划制定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1870年,路易·拿破仑皇帝(拿破仑三世)的法国政府,基于阻止“德意志统一造成的失衡”而对普鲁士宣战却折戟色当。普鲁士人在他们共同边境的战斗中摧毁了法军,然后长驱直入,包围和攻陷了巴黎。为了消除未来的法国任何的军事威胁,统一的德国吞并了法国工业重地阿尔萨斯和包括要塞城市梅斯在内的洛林的一部分,从而很

  • 施里芬计划的形成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事件

    施里芬在辅佐老毛奇与瓦德西时,便对两大强敌法国与俄罗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历了拿破仑战争的法国,虽然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并失去了盛产铁矿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其陆军却雄风不减,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是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在欧洲大陆上最大的敌人。反观俄罗斯,虽有600万常规部队,但装备落后,战略思想仍旧停留在冷兵

  • 施里芬计划的破产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AlfredvonSchlieffen;1833年2月28日-1913年1月4日),德意志帝国陆军元帅。德国总参谋部参谋长。资产阶级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生于柏林。1861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曾参加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1863年起在总参谋部任职。1891—1905年任总参谋长。1

  • 二战美国不参加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事件

    就战争性质而言,二战与一战没有分别,仍然是世界列强瓜分势力范围的罪恶战争!列强势力分为三方——美英法为一方,德日意为一方,苏联为一方。以中国为代表的二战各参战国,属于被侵略和瓜分的一方。1933年1月3日,阿道夫.希特勒主政德国,二战进入倒计时,仅用6年时间便完成了德国的重新崛起和战争准备,环顾当时

  •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思想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大战的残酷厮杀打破了人们关于工业社会带来无限光明的想象,发达国家用最新的科技手段互相残杀,这一点深深刺伤了许多有良知的人的心灵。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文学进入了“第二次繁荣”。1930年,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授予一位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1885~

  • 一战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给全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的灾难,同时也带来了科技上的一大进步,是各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以及军事等许多方面大大加强,同时一战加快了人权实现的步伐。民族国家的纷纷建立是这次战争带给人类的最大成果。在此背后的民族意识的形成、民族观念的勃发,可以说是

  • 一战和二战间隔时间短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国际关系是一项在学术界相当火热的问题,不管是国别研究、历史研究、国际关系研究人员,都对这个问题灌注了不少精力。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义,对于欧洲人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创伤,参战的英、法、德、俄等大国,运气坏的发生了解体与革命,整个国家发生崩溃,运气好的也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