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岳飞不仅作战无敌,赚钱也是一把好手

岳飞不仅作战无敌,赚钱也是一把好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183 更新时间:2023/12/7 1:01:52

兴起于白山黑水的金国,用十一年灭亡辽国,接着又在两年间打垮北宋政府,制造了“靖康之变”。当年的岳飞已在20岁时投戎从征,在抵抗金兵和收复失地的战争中,从普通士卒快速成长为一支重要方面军的统帅。

北伐中原:铸山岳不移之军魂

以岳飞姓氏命名的这支军队最初于1130年独立成军,并在黄淮地区抗金兵、灭伪齐的作战中迅速壮大,短短五年间便从30000人发展到100000人之众。以背嵬军为绝对主力的岳家军,前后四次北伐中原令金兵胆寒。

1134年5月第一次北伐,岳家军大败金兵和伪齐兵,一举收复襄阳、邓州、唐州等襄汉六郡地区的大片失地,并在那里牢牢站稳了脚跟。1136年7月,岳家军从襄阳出兵发起第二次北伐,相继攻取商州和虢州,一度打到西京洛阳附近的长水县。同年11月,第三次北伐从鄂州出兵,“加兵宛、叶之间,夺险松柏之塞”,使伪齐傀儡政权于次年被金人抛弃。

四年后,在最大规模的第四次北伐中,岳家军证明了自己作为当世最强大军队的强悍实力。当年六七月间,岳飞率领岳家军主力与金军正面对决,在郾城、颍昌等地大败完颜兀术,歼灭金军主力15000骑“拐子马”。

在北方各路抗金义军的配合下,岳家军屡战屡胜将抗金前线推至黄河以北,初步实现“连结河朔”的战略构想。特别是发生在距北宋故都开封45里处的朱仙镇之战,迫使完颜兀术逃离开封,故国的北方疆土垂手可复。

功亏一篑:恨未得直抵黄龙府

然而岳飞北上抗金、收复失地的行为,特别是他一心“迎还二圣”的想法,宋高宗赵构是非常不支持的。岳飞第四次北伐所出现的“军威大振,中外响应”局面,不仅令金人胆寒,也让赵构心中深深惧怕。

从岳家军由临颍发起收复开封的战斗起,催促岳飞退军的班师诏就多次传到他的军帐中。在岳家军攻克朱仙镇,完颜兀术逃出开封,克复故都的最后之战即将发起时,赵构以最高级别的“金字牌”发给岳飞十二道班师诏,并严令协同作战的张俊、刘铸、吴璘等军撤离前线,要求岳飞必须退军。

深夜军帐内,将军的莫奈何之情跃然词间: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不仅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岳飞也在两年之后的1142年,也就是“绍兴和议”的次年被以“莫须有”之罪处死。

赵构在“靖康之变”后坐上皇帝位,心中的最大追求便是金国准许他在江南苟安。在金国还不允许的时候,赵构倒是需要岳飞等一干猛将替他守守地盘。一旦金人灭南宋的决心出现动摇,赵构随时可以把战将们踢到一边。

例如岳飞第二次北伐在捷报频传的大好形势下,赵构所做的却是果断停掉岳家军的粮草供给。

自筹粮饷:公私所盈皆充军用

南宋初年财政严重亏空,不受皇帝待见的岳家军本来就分不到多少军饷。支撑岳家军打下辉煌战绩的粮饷供给,一大部分都是岳飞自己想办法解决的。

当时,随着靖康之变后北宋政府的倒台,中原富硕之地顿时陷入战争的动荡之中。这种乱世不仅给了岳飞精忠报国的机会,也给他提供了一个筹措军饷的绝好方式。

北方沦陷区的士民为了摆脱金人的统治,大批逃离中原腹地向南迁移。他们渡过淮河、长江进入南京、杭州、长沙、九江等地,而想要在那里重新寻找安定的生活,就必须先解决居住和营生以求安家立业。

岳飞则恰好在江西拥有2000多亩土地,他把其中大部分田地租给佃农,每年能够收获租粮上万斗。土地中一部分位置比较好的则开发商业地产,也就是建商铺对外出租。在北方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的情况下,“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房地产行业在当时的火爆程度似乎不亚于今日,是牟取收益的金牌产业。

但与当时其他人只顾自家发财不同,岳飞效仿北宋范仲淹“充随军公用”之举,把自家田地、房产所得的收益充作岳家军的军费。

在利用私产做生意的同时,岳飞还利用军队的公产做生意赚钱,这种军队做生意的行为被称为“回易”。岳家军的回易官名叫李,他专门负责打理岳家军在鄂州和襄阳府的酒库、典库、营田、房钱、博易场等生意。回易在李启的打理下,每年能收入157万贯钱,这笔钱大概够岳家军三个月的军费。

可见岳飞北伐抗金实在是既贴钱又出力,他利用公私产业做买卖赚来的钱,支撑了岳家军的大半粮饷来源。正是十多年间这两大源源不断的收入,供给着岳家军四次北上征战。而如果仅仅依靠赵构政府发粮发饷,岳家军十万军马大多数时间都得在长江以南趴着。

标签: 岳飞赚钱

更多文章

  • 明朝末年毛文龙创建东江抗金基地的始末与兴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毛文龙,抗金

    清朝官修的《明史》虽然没有为毛文龙列传,但他抗击后金的事迹,却浓重地记在了《明实录》中。他在辽东联合朝鲜建立东江抗金基地,在天启皇帝口中被称作“毛帅”。明军自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遭萨尔浒惨败后,在对阵后金时已经丧失取胜的本领。到1621年天启皇帝即位时,沈阳、辽阳这样的核心重镇也相继被后金攻陷

  • 大禹治水背后的历史:气候变化,文明迁移,部族战争,国家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大禹治水

    地球在距今4000多年的史前时期发生气候变化,引发了全球性的严重洪水灾害。在这个漫长的大洪水时期,我国黄河下游的山东龙山文化和长江下游的江浙良渚文化,都因为遭受洪水灾害而逐渐衰微。华夏文明的重心被迫向黄河中上游的中原地区迁移,我国最初的夏王朝便是出现在这一地区。当时我国正处于尧舜禹时代,许多古籍对大

  • 老皇帝闭门不出,宰相带头出逃,太子不愿接班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老皇帝,宰相,太子

    一提到宋朝,很多人马上一脸嫌弃。尤其是南宋,不仅许多读者嫌弃它,他们皇家子弟都时不时地要嫌弃一番。就连宋高宗赵构坐龙椅到最后都厌烦了,他把位子传给养子赵昚,自己走下龙椅又活了25年才死去。继位的宋孝宗赵昚也是一样,觉得这把椅子真是越坐越没劲,索性把位子传给太子赵惇,自己做太上皇在5年后病逝。而这位接

  • 孔融死前与曹操的交锋:虽输给了屠刀,但说对了人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孔融,曹操

    东汉末年的大军阀中,最先对孔融动杀心的是袁绍。《三国志》中说袁绍与“少府孔融有隙,欲使公以他过诛之”,这句话中“公”指的是曹操,袁绍看孔融不爽,想让曹操找个借口把他干掉。而当时曹操觉得天下不在自己手中,没必要杀此大名士败人品,义正言辞地拒绝了。此后曹操与袁氏兄弟分道扬镳,他没有马上走另立或自立为帝的

  • 雍正是怎样对待三个儿子的?整死一个,传位一个,废弃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雍正,雍正儿子

    雍正跟康熙相比子嗣稀少了很多,在他生前长大成年的儿子只有弘时、弘历、弘昼三人。这三兄弟从雍正那里所获得的父爱,可谓是天壤之别。除了留下弘历作为接班人外,弘时、弘昼哥俩都被雍正整的很惨。尤其是成年更早,而又性情直率的弘时,竟直接被整死了!雍正四年(1726年),25岁的弘时被父亲雍正抛弃。雍正在这年颁

  • 汉武帝打匈奴的钱是哪来的?汉武帝搞钱征匈奴的三大法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武帝,汉朝,征匈奴,刘彻

    战争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军力比拼,萧何在刘邦心中的分量比韩信重,李善长在朱元璋心中的分量比徐达重。如果韩信、徐达是拳头,那么萧何、李善长就是供应血液的心脏,他们搞钱搞物的能力才是根本性的决定因素。汉朝初期的疆土面积仅有200万平方公里左右,贫弱的汉政权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面对周边四夷的侵扰大多时候

  • 刘备摆了诸葛亮一道又一道,诸葛亮也阴了刘备一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诸葛亮

    君臣之道神似夫妻之道,要和谐就得要双方强弱分明,否则只能散伙换人。诸葛亮和刘备的结合,对诸葛亮而言,是找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对刘备而言,是找个人再赌一把,输了就回家接着编筐卖鞋。俩人的隆中谈话开了一个好头,瞎跑乱撞的刘备对自己的未来大饱眼福,割据蜀地做个土皇帝,他很开心。诸葛亮也很开心,三分天下的i

  • 两位皇太极的忠勇之臣,各自走向不归路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皇太极,多尔衮

    跟许多赶上看陈小春版《鹿鼎记》的朋友一样,我也是20年前看了这部金庸武侠剧,才知道的鳌拜这个人。巧的是我对多尔衮的最初认知,也是源于一部电视剧——潘迎紫、尔冬升、刘青云联袂主演的《一代皇后大玉儿》。作为清朝初年的两大权臣,鳌拜和多尔衮的成长过程完全不同。比如,一出生就自带成功光环的多尔衮,可以说是步

  • 生活在古代,没有空调,古人是怎么降温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古代空调,古人降温

    北京的气候四季分明,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寒冬酷暑,如果没有相应的辅助设施,恐怕仅凭自身的素质是无法抵御严苛的自然条件的。因此,一些基本的防寒防暑的措施是必要的。北京虽地处北方,但夏季还是十分炎热的,人对于气候变化的感觉还是十分敏锐的,有时,即使是微小的气温变化都可能会导致不适,所以,盛夏之际,皇宫里

  • 刘备为什么没在关羽被杀后马上复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关羽,刘备给关羽报仇

    后世有人评价刘备,说早在关羽被杀之时,他并没什么强烈反应,只是在登基称帝之后才挥师伐吴,这很奇怪。其实一点也不怪。概因战争这个东西,最是耗费社会资源,必须要把全社会组织起来,男人当牲口推上战场,女人当男人推下田地,各地官员都要做工作忽悠老百姓,但凡哪个老百姓明白事理,还得赶紧抓起来。这就是群臣劝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