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783年1月23日:司汤达出生

1783年1月23日:司汤达出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868 更新时间:2024/2/29 9:29:19

1783年1月23日,司达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城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司汤达,原名马里·亨利·贝尔(Marie-Henri Beyle),“司汤达”(又译斯丹达尔)是他的笔名,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著作为《尔芒斯》、《红与黑》(1830年)、《帕尔马修道院》(1839年)。

意大利描写

在司汤达的笔下,16世纪的意大利在社会面貌方面有三个特征:经济富裕、共体制和反抗精神;16世纪的意大利人展示出追求自由的激情和追求爱情的激情;16世纪意大利在自然景物方面表现出静谧安宁的气质。

意大利为司汤达提供了许多创作素材,但他关注最多的是16世纪的意大利。1833-1839年,他发现和收集了许多意大利16世纪的手抄本,这些手抄本大多记载的是历代口头相传的故事,有16世纪的悲剧性纪事,决斗挑战书,毗邻贵族间的议和协定,各种不同题材的回忆录等等,用的字是那不勒斯或罗马的方言,故事结构非简略。

《意大利遗事》中的多数中短篇小说是在这些手抄本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巴马修道院》中故事的原型是发生在巧世纪末的《法尔奈斯望族创业史》。法布里斯入狱、公爵夫人设法营救他、越狱成功等场景可以在手抄本中找到原型。

《巴马修道院》中公爵夫人的原型是《法尔奈斯望族创业史》中的瓦诺莎夫人,她在当时的罗马社交界居于女皇的地位,她那充满新奇的闪耀着光彩的想法象一座可爱的火山一样,迸发出空前未有的、最丰富最欢快的活力。

爱情观念

司汤达运用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来探讨爱情,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爱情理论。如同给植物分类那样,他把爱情分为四种类型:激情之爱、虚荣之爱、肉体之爱、趣味之爱。他用结晶这个词来比喻爱情。他是这样表述的:“将一根冬日脱叶的树枝插进盐矿荒凉的底层,二三个月之后再把它抽出来,上面就布满了闪闪发光的结晶,还没有山雀爪那么厚的最细小的树枝都被数不清的钻石点缀得光彩夺目,熠熠发光,原来的枝子已认不出来了。”

他把爱情的产生分成七个阶段,界线分明。他对美、丑、爱的相互关系解析得那样清楚,对嫉妒、猜疑、羞怯等各种情感区分得那么细致,对各国社会环境对爱情的影响分析得那么精辞,这些在他日后的创作中都得到了反映。他写了多种多样的爱情故事,社会内容不同,表现形式不间,结局也各不相同。

司汤达不只是分解爱情产生的过程,他对爱情本质的思考也非常深刻。他认为,爱情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爱情是文明的奇迹”。他把爱情视为一种激发人的力量的美好情感,“爱情在伦理学上是一切感情中最强烈的激情”。

人物影响

司汤达是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家。司汤达之所以在文学史上拥有很高的地位,不仅在于他创作上的成就,更在于他的创作思想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司汤达在19世纪20年代率先提出了文学的时代性问题,同时以其卓越的反映时代的杰作,在当时反对法国古典主义的文艺斗争中起了突出的作用,对于人们认识了解和研究那个时代也具有重要价值。

因为《红与黑》、《拉辛与莎士比亚》等作品的深远影响,司汤达在法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拥有了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在他生活的时代,他却是创造过作品最差销售记录的作家——《论爱情》在十一年间只售出了七本。直到20世纪,他才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到了21世纪,法国甚至出现了专门研究他的“司汤达学”,还创办了季刊《司汤达俱乐部》。在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其他国家,关于他的研究机构和群体也在不断涌现。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832年1月23日:爱德华·马奈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事件

    1832年,爱德华·马奈出生于法国巴黎。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et,1832.01.23-1883.04.30)是19世纪印象主义的奠基人之一。他从未参加过印象派的展览,但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艺术创作态度,却深深影响了莫奈、塞尚、梵高等新兴画家,进而将绘画带入现代主义的道路上。受到日本浮世

  • 1976年1月23日:保罗·罗伯逊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事件

    1976年1月23日,罗伯逊与世长辞,享年77岁。保罗·罗伯逊(1898年4月9日-1976年1月23日),1898年4月9日出生于美国普林斯顿,美国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演员、社会活动家。他在穆维尔高级学校求学期间,参加了莎士比亚戏剧的演出。192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此后一直从事戏剧演出和电

  • 1965年1月24日:温斯顿·丘吉尔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1965年1月24日,丘吉尔因中风去世。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伦道夫勋爵曾任英国财政大臣。温斯顿·伦纳德·

  • 1828年1月24日:费迪南德·科恩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事件

    费迪南德·科恩,Ferdinand(Julius)Cohn(1828年1月24日-1898年6月25日)德国博物学家和植物学家,以研究藻类、细菌和蕈类著称,被视为细菌学的创始者之一。科恩在世时即被公认为当世最伟大的细菌学家。他确立了这样的概念:细菌能根据其形态和生理特征划分为不同的种;发现细菌内孢子

  • 1862年1月24日:伊迪丝·华顿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事件

    1862年1月24目,伊迪丝·华顿生于纽约市一个老望族家庭,生活安逸。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1862年1月24日-1937年8月11日),美国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高尚的嗜好》、《纯真年代》、《四月里的阵雨》、《马恩河》、《战地英雄》等。1867年,伊迪丝·华顿生于纽约,在

  • 1891年1月24日:沃尔特·莫德尔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事件

    沃尔特·莫德尔(Walter Model,1891年1月24日—1945年4月21日),纳粹德国陆军元帅,著名的军事家、统帅。沃尔特·莫德尔元帅在德国陆军元帅中算是一位后起之秀,但他在德国最后时刻所表现出的军事才华,令盟军指挥官们侧目,他被希特勒本人称为"东线的救星"。1944年12月16日,他指挥

  • 1985年1月24日:熊毅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事件

    1985年1月24日,熊毅逝世于南京。熊毅(1910.3.10-1985.1.24),字其毅,贵州贵阳人,土壤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1949年获美国密苏里大学硕士学位,1951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熊毅毕生致力于土壤科学事业,是中国土壤

  • 2013年1月24日:邓正来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事件

    2013年1月24日,邓正来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逝世,享年56岁。邓正来(1956年2月-2013年1月24日),男,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杰出的社会科学学术组织者、翻译家。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

  • 长平之战的战争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事件

    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局面对赵国极其不利。赵王由于战争接连失利,遂求和秦国,不成被戏耍,再加上廉颇兵败城毁

  • 长平之战的起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事件

    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年),秦军越过韩国进攻赵国,被赵将赵奢击败于阏与(今山西和顺西北)。这时,魏人范雎入秦,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秦昭王根据"远交近攻"的策略,首先攻魏,然后转向韩国。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