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862年1月18日:约翰·泰勒逝世

1862年1月18日:约翰·泰勒逝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422 更新时间:2023/12/21 2:33:28

约翰·泰勒(John Tyler,1790年3月29日-1862年1月18日),第十任美国总统,辉格党人,是第一个因在任总统逝世而以副总统继任为总统的人。在他的坚持下,副总统得在继任总统之后取得总统一样的地位。

约翰·泰勒1841年就任副总统,一个月后继任总统,迅速巩固了手中的权力。在任期间,改组美国海军;建立美国气象局;结束了佛罗里达州的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1861年初,主持华盛顿和平会议以调解南北方分歧。南北战争爆发后,加入美利坚联盟国的议会,1862年逝世。

总统任期:1841年4月6日——1845年3月4日。

约翰·泰勒的父亲是位大庄园主。泰勒年轻时攻读法律。多次入选弗吉尼亚议会。后任美国国会众议员、州长、国会参议员。1836年辞去参议员职务。1840年被辉格党提名副总统候选人,当选。当选总统哈里森就职一个月去世,泰勒接任总统。1844年,他退出竞选,但仍然参加社会活动,去世前不久还被选入南方联盟众议院。

1813年,泰勒与利蒂西亚·克里斯蒂安结婚,生有三个儿子,五个女儿。1842年,利蒂西亚病故。1844年,泰勒与朱莉亚·加德纳结婚。当时,朱莉亚24岁,泰勒已经54岁。他们又生了五个儿子,两个女儿。朱莉亚生于纽约,是位大地主的千金。南北战争爆发后,一个北方人却同情南方,这引起了周围人员的关系紧。泰勒去世后,她靠儿女和总统遗孀补助金生活,于1889年去世。

任职期间,美国同中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美望厦条约》,美国通过这一条约获得了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泰勒原是民主党人,由于反对第七任总统杰克逊,转投了辉格党。但他出身于南部种植园奴隶主家庭,主张维护奴隶制,反对辉格党的许多政策主张,因而被开除出党。

美国内战初期,他支持南方的分裂行动,被选为“南部同盟”的国会议员,北方各州对他十分憎恨。他去世时,联邦政府毫无悼念的表示。

性格特征

泰勒具有一种高贵的魅力,举止优雅,拥有19世纪初期教养良好的南方人所特有的温和热情的举止。他可以轻易地与同阶层的陌生人融合在一起。然而,在劳动人民阶层面前,他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拘谨、淡、不爱搭理人,有些人把这当作自负。

但是,传记作家罗伯特·西格指出,“看来是自负,其实是在指甲肮脏的人们面前感到羞怯和不安的根深蒂固的习惯……他根本没有与这些人相处的经验,而且,他过于胆怯,无法获得任经验。”总的来说,他具有极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且待人热情、友善。

个人爱好

泰勒从父亲那里学会了拉小提琴,且拉得很好。退休后,他经为客人们演奏。有时,他的妻子弹奏吉他给他伴奏。《甜蜜的家》是他喜欢的曲目之一。他是个神枪手,在自己的田地上猎鹿、野禽和其他野味。他也喜欢猎狐的仪式。他与第二任妻子都喜欢动物,泰勒家养了许多宠物,包括一只叫约翰尼·泰的金丝雀和一条叫勒布的意大利灵缇犬。

为政举措

泰勒的政府取得很大成功:改革美国海军,建立美国气象局,结束佛罗里达的第铵二次塞米诺尔战争,平息罗得岛多次叛乱,合并得克萨斯州等等。

人物评价

约翰·秦勒在艰难的历史条件下,取得了较辉煌的政绩。他竭力反对建立国家银行,挫败了大工商业资产阶级操纵金融、垄断联邦权力的阴谋;他签署《优先购买法案》,是美国政府自建立以来所通过的最重要的土地措施。他又以非凡的外交能力,解决了美加边界紧张局势。约翰·泰勒代表美国统治阶级利益,他合并得克萨斯和签定中美望厦条约,是对墨西哥人民和中国人民的侵略和掠夺。

标签: 历史事件

更多文章

  • 1971年1月18日:陈焕镛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1971年1月18日,陈焕镛在广州逝世。陈焕镛(1890年7月12日—1971年1月18日),男,出生于香港,植物学家,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首任所长。陈焕镛毕生从事植物学研究和教学事业,中国近现代植物分类学奠基人之一。1919年陈焕

  •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召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巴黎和会是指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战后协约会议。27个战胜国的代表1000人参加,其中全权代表70人。苏俄没有受到邀请,德国等战败国也被拒之门外。经过激烈的较量和彼此的妥协,6月28日,各战胜国终于在巴黎近郊著名的凡尔赛宫镜厅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由于大会将战前德

  • 1992年1月18日:南方谈话的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事件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通称南方谈话。讲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地总结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

  • 辽国建立过程简述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事件

    耶律阿保机的前辈是契丹迭刺部的酋长和军事首领(夷里堇),为耶律撒刺的的长子。901年被立为军事首领,后不久被选为酋长。他以武力征服契丹附近的地区,掠虏了许多汉人和其他人。907年2月27日他被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连任九年。任用汉人,采纳他们的建议,决定要将这种三年一次的选举制度改为世袭的制度。公元9

  • 定州之战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事件

    定州之战是后梁龙德二年(922年)正月晋国抗击契丹南侵的作战。龙德元年(922年)十月,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机率军南侵,攻陷涿州,攻打定州。晋王李存勖为了保卫北疆,于当年十二月亲自北上救援定州。龙德二年(922年)正月,两军先后在新城、望都交战。契丹两战皆败,被迫撤兵。龙德元年(921年)二月,成德镇军

  • 望都之战:宋辽两败俱伤的一次强势碰撞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事件

    在中国战争史上宋,辽两个庞大帝国在几十年残酷战争中发生过多次主力重兵集团之间的强烈野战对抗。咸平六年也就是公元1003年发生的望都之战是宋辽澶渊战役签订和约前的最后一次主力兵团野战对抗,这场战争对宋辽政治,战争的取向,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徐河之战耶律休哥被重创后河北的战况较为平静。但宋太宗死后,辽国

  • 契丹灭后晋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事件

    五代后晋天福八年至开运三年(契丹会同六年至九年,943—947年),契丹军数次南下,攻灭后晋的战争。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后晋重臣杜重威降契丹,这样后晋的主力就丧失了。石重贵被迫投降,全家被俘虏到契丹。后晋灭亡。天福七年,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后,拒绝再向契丹称臣。契丹太宗耶律德光以晋廷负恩为由,举

  • 后周北伐契丹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事件

    周世宗北伐契丹之战指的是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为收复被后晋高祖石敬瑭割让的燕云十六州,而对契丹发动的战争。在此次北伐中,周世宗一连收复了瀛州、莫州、宁州三个州(实际上是四州,还应加上易州)和瓦桥关、益津关、淤口关三个关。然而,天妒英才,就在周世宗准备一鼓作气攻取幽州(今北京)时,突

  • 高梁河之战:北宋埋下亡国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事件

    高梁河之战是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保宁十一年,979),宋军为夺取幽州(今北京,辽称南京),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被辽军击败的一次作战。宋太宗为夺回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北京至山西大同等地区),于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平北汉后,未经休整和准备,即转兵攻辽,企图乘其不备,一举夺取幽州。辽景宗

  • 歧沟关之战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事件

    歧沟关之战宋朝自高梁河之战后为收复幽云失地所做的又一次努力,也是宋朝第二次主动进攻,此次进攻规模之大,是以往数战无法比拟的,可以看作是宋辽双方的一次总决战。宋方的目标就是收复幽云十六州,及早为契丹所据的辽西营、平二州。但是尽管宋朝的再一次铆足了劲,其最终结果却更甚于高梁河之败,基本上是血本无归,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