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忽必烈为何不能阻止蒙古帝国的分裂?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忽必烈为何不能阻止蒙古帝国的分裂?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175 更新时间:2023/12/13 1:40:28

忽必烈的角度来说,他应该比谁都渴望蒙古帝国不分裂,因为这样他就可以当大汗。那么,为什么忽必烈没有阻止蒙古帝国的分崩离析呢?可以说正是由于他的原因,蒙古帝国才一步步的走分裂,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此种观点是有历史依据为证的:制造分裂的那个人,就是有权有势的忽必烈。那时候,蒙古大汗在一次战争中死了,阿里不哥多次给忽必烈来信说要开会选举新的领袖,让他速速回去。

但是忽必烈不敢,怕一旦离开,自己就离开了军队;回到本土之后,万一被阿里不哥囚禁起来或者被杀了怎么办?退一步来说,就算是召开大会选举新的大汗,自己也没有多大的胜算。

所以忽必烈就拒绝了回去,可他非但不回去,还来到了自己的府上自称蒙古大汗,也就是自立为。很显然,从这时起应该就出现了两个可汗王,忽必烈便是制造分裂的罪魁祸首。

其次,忽必烈觉得一个人搞分裂还是力量不够,便鼓动别人帮助他。在这次分裂中,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盛大分裂。忽必烈急忙找到旭烈兀,并和他谈判,用可以建立自由国度来换取帮助。

原本旭烈兀是准备回去开会的,半路杀出来个忽必烈,这么大的诱惑,怎么能不动心!就算是回去开一个会,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好处。既然有这个条件,白白得到一个自由王国,当然乐意了;于是他们两个,就开始走上了分裂的道路。

在忽必烈和旭烈兀都进行独立之后,虽然大会已经开了,也选举出了最新的可汗,但是有许多人不承认;看着忽必烈和旭烈兀两个人分裂,得到自己想要的好处,心里肯定很是羡慕。说来也是,这对于其他人来说是不公平的。你允许旭烈兀分裂,那我们分裂你肯定没话可说吧,这个时候的忽必烈一定是哭笑不得。

于是,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还有东道的各个王,都逐步的参与了此次分裂。忽必烈作为此次分裂的引导者和撺掇者,自然是没有能力去阻止蒙古帝国的分裂。

标签: 忽必烈元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官员远方赴任,不怕有人伪造委任状冒充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清朝,历史解密

    历史上官员委任造假的事情并不多见。清朝《虞初新志·雷州盗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崇祯初年的时候,有个金陵人以部曹的身份去雷州做太守。部曹大人带着老婆和闺女一路顺江而下,哪成想一家三口上的是一条贼船,行至江中部曹大人被杀,强盗们纷纷伪装成部曹和仆人们带着部曹的老婆闺女去雷州上任。强盗们到达雷州,交上公文

  • 宫女侍寝后怀上皇子,皇帝却不肯纳她为妃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孝靖皇后,明朝,历史解密

    明光宗的生母孝靖皇后王氏,出身于中下级武官家庭,13岁时通过选秀的方式入宫,被分配到慈宁宫去服侍明神宗的生母李太后(孝定皇后)。在慈宁宫中,王氏虽然能经常见到皇帝,但由于她出身寒微,所以从未被皇帝拿正眼瞧过一次,更别提得到临幸。时间一晃过去3年时间,先前姿色并不出众的王氏,开始出落得标致可人,而就在

  • 清朝王爷既然每个人都有权力 为什么没有人造反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王爷,历史解密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代,一共经历276年,不过却有个独特的现象,期间没有任何皇室宗亲造反,他们每个人手上都有权力,为什么不造反呢?清朝之前的朝代,几乎每个都有皇室成员造反的现象,比如明朝朱棣,而清朝在藩王的制度上,其实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现今。顺治六年,清朝就把分封登基定位十二等,有和硕亲王、多

  • 清朝舰长为什么会被称为管带?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舰长,历史解密

    论及清代军事职官,有很多称谓听起来都很怪异,因为除了沿用前代职官外,还有不少是满语的汉译名。比如把总、千总等是前代即有,牛禄则为满语的汉语音译,又称佐领。也正因如此,当大家遇到一些清代职官名称时,会显得比较陌生。由于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的英雄故事广为流传,相信大家对这一职官都比较熟悉。正如有答主所讲的,

  • 揭秘:清朝皇室的阿哥、贝勒、贝子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清朝皇族成员,阿哥、贝勒、贝子3中封号,他们的地位有何区别?我们都很清楚当年明末时期,吴三桂帮扶着清军入京将明朝残余势力一举击破,这才有了后来的大清,同样也是清王朝能够得以统一的一大因素!虽然说明朝确实可以说也是个很厉害的朝代,当初大明的将士们在与清兵对抗的时候,基本上也都是用尽了身家性命在作战,但

  • 隋炀帝被处死后,极为受宠的萧皇后为什么反而活了81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萧皇后,隋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萧皇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隋炀帝杨广来到江都之后,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是最重要的事情有两件:第一件是北方起义如火如荼;第二件则则是隋炀帝杨广面对如此汹涌的起义,竟然不思如何镇压,反而想干脆就不回北方,任由那些反贼闹去,而

  • 为什么说是管仲造成齐桓公悲惨结局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管仲,春秋,历史解密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地处山东海滨的齐桓公,首先成为春秋首任霸主,主要因为他不计前嫌任用管仲,要知道,管仲本来是跟他有一箭之仇的,但是齐桓公放下一切恩怨后,全面信任管仲,而管仲也全心全意为齐桓公服务,就这样,一干就是40年,在管仲的打理下,齐国40年雄霸天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齐桓公归根结底,就像

  • 三国时期的才女辛宪英:活了79岁,还预言了曹魏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辛宪英,三国,历史解密

    诸葛亮被视为智慧的象征,可是并非只有男子才有这样的才智,女子也同样有。只不过在古代,女子的地位并不高,即便是有这样的才智,很可能因为性别原因被埋没。在三国期间,有一个女子,她被称之为女版的诸葛亮,曾预测过曹魏的亡国。这样的奇女子,却很少有人了解她的故事。曹操病逝,曹丕掌权,他立即强迫刘协禅位于他,就

  • 杨露禅到底有多厉害?获得清朝皇室的一致追捧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露禅,清朝,历史解密

    据史书上记载,杨露禅之所以名声大噪,是因为他多与人打擂,且“出手必见红,一响必成功”,因此备受推崇,并得美名“杨无敌”。那么,他究竟有多厉害呢?杨露禅生于嘉庆四年,直隶广平府人,由于家境贫困,年少时便在广平府的“太和堂”中药铺做僮仆。“太和堂”的老板叫陈德瑚,是河南温县人。他见杨露禅勤快善良,便让他

  • 戈尔巴乔夫改革简介 改革的背景和时间是在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苏联,戈尔巴乔夫,历史解密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从根本上放弃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该改革以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名义,取消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苏联共产党的法定执政党地位和公有制经济对国家经济的有效控制,造成苏联党和国家思想上、政治上的混乱和国家经济的继续恶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