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向来崇尚友好和平交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诸多国家的认可和推崇。
一国进入战备状态,意味着国内或国际形势十分紧张。而一旦进入一级战备状态,那更是意味着全民备战。自建国以来,我国只有六次启动了一级战备状态。那么,中国进入一级战备状态的时候,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级战备状态
在中国,战备状态意味着国家在某阶段内面临形势的紧迫性。中国的战备状态分为四个等级,从低到高为4级到1级。形势越紧迫,对应的战备状态等级越高。
一级战备状态是最高等级的战备状态,它意味着国家陷入了十分危急的时刻,全国民众皆为兵,随时听从国家的指挥和调动。
一个国家会面临着各种复杂的国际形势,但一级战备的指令绝不会轻易下达。一旦国家下达了一级战备指令,全军需要加强训练,严阵以待;那些退伍的老兵,也要时刻等待着祖国的召唤而立刻归队。
一级战备状态一般出现在战争当中。若非必要,中国不会让普通百姓陷入战争的漩涡。中国第一次启动一级战备状态是在朝鲜战争爆发之际,为了保证本国安全,中国毅然发起抗美援朝战争。
在当时敌我力量差距悬殊的情况下,中华儿女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在国际上扬眉吐气。
朝鲜战争结束后,国内局势也日渐混乱。1957年,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准备重新夺回大陆,派兵驻扎金门岛,准备发动袭击。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中共中央当即召开紧急会议,让福州地区立即启动一级战备状态,以抵御蒋介石的进攻。这场炮击金门岛的国家保卫战,让我们的国家顺利度过了再次陷入分裂状态的危机。
全民皆兵的时代
新中国建国之后,来自周边国家的挑衅也不容忽视。面对外部力量的骚扰,中国开展了两次重要的自卫反击战,一次是1969年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还有一次是上世纪70年代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这两次战斗过程中,国家先后发布了两次一级战备状态的指令。
1969年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主要因为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公然派军攻打珍宝岛。因形势急迫,敌人强大,中共中央当即下达一级战备指令,派遣大批军队前往珍宝岛与苏军对抗。在爱国战士们的激烈奋战之下,苏军终于被赶出珍宝岛。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斗争对象除了越南之外,还包括苏联,并主要针对苏联开展警备状态。当时的苏联与我国交恶,为了防止苏联军方向越南施以援手,中共中央命令东北全境及周边地区进入一级战备状态,随时监控苏联的动向。一旦苏联向越南施以援手,那我军战士们将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
好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并未持续太久,中国便再次进入和平状态。而当时蓄意挑衅的越南,却经此一役伤了元气,国家发展也落后别国许多年。
这两次自卫反击战都是正义的、为了国家和平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开展的战斗。中国不会轻易拿起武器,但若外人欺人太甚,那我们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我们不找事,但也绝不害怕别人来找事。一旦遇到意欲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安全的行为,我们都会拿起武器,坚决与之作斗争。
新形势下的一级战备状态
随着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了国际社会的主流趋势。进入现代以来,国际社会纷纷埋头苦干搞政治和经济建设,不再热衷于炮火连天的地域和资源争夺。也正是如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开始过上了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的安稳日子。
由于国家间的和平交往成为了主旋律,我国最后两次启动一级战备状态指令便与战争无关了。
1979年,带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这一消息至关重要,中共中央不敢轻易放出风声。中共中央担心国际社会听到此消息后,某些国家会采取不正常手段干涉中国内政。
于是,为了保证中国的政治环境在毛主席去世后依旧纯粹如初,中共中央在正式举办毛主席的追悼仪式前,在全国范围内下达启动一级战备状态的指令。这是第5次下达一级战备状态指令,而这一次,与战争再无干系。
1996年,李登辉接任台湾领导人的工作。他一上台,便公然在媒体上发表“独立言论”,引起国人的愤怒。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华民族不允许任何人否认历史。
为了应对本次台海危机,保证祖国统一大业,我国再一次启动一级战备状态指令。如此,得以保证台海危机顺利度过,美国搅乱中国政局的野心也由此破灭。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社会稳步向前发展。国民经济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也显著增强。21世纪以来,我们离“战备状态”这个词越来越远。我们同样也希望,以后的中国将不需要再进入战备状态。国泰民安,安居乐业,如此甚好!
中国的发展史是中华民族的成长史,从封建愚昧到思想开化,从烽烟四起到国泰民安,这中间付出了太多了汗水、泪水、鲜血和生命。历史和事实证明,中国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纵然前路困难重重又如何,我们就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国家和民族。
愿这世间长盛久安,让百姓永不再受战乱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