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被软禁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张学良恢复自由,如今他垂垂老矣,被无数记者竞相采访,当被问及最敬佩的人是谁时,他想了想说到:“有三个人……”
1990年,被蒋家父子软禁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张学良终于恢复了自由身。曾经的他风华正茂,一场西安事变,搅动历史风云,促进国共抗日,却换来了后半生遭蒋介石软禁的苦果。
再度获得自由身,他已不是曾经少年,岁月蹉跎,蒋氏父子先后离世,他也垂垂老矣。张学良被释放后,引发无数媒体关注。这位老人身上,潜藏着太多民国秘密。
而张学良也欣然接受了记者采访,在交谈之中,张学良谈及了他最敬佩的三个人。
张学良第一位提到的便是他的父亲张作霖。张学良十分佩服自己的父亲,能从最底层的穷苦百姓闯成东北的张大帅,父亲的身姿在张学良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张学良对父亲的两大能力印象很深,一是骑马,一是打枪。张学良的记忆中,父亲开枪都不需要瞄准,每每只需要看着标靶,抬起枪就能射击,而且枪枪命中。
此外,张学良还很敬佩父亲的外交手段,在乱世之中左右逢源,游走于俄、日之间,从中谋求力量以壮大自身的军队,最终成为东北王,俨然成为了张学良心中的不朽传奇。
而第二位则是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张学良一生都未曾见过毛主席,但他却与毛主席数次交锋,并折服于毛主席的高瞻远瞩与救国方略。
张学良初次了解毛主席,还是在与红军的交手中。当时张学良坐拥十万大军,手中尽是精良装备,向红军根据地发起进攻。张学良本以为这是场摧枯拉朽的战斗,但战场形势却事与愿违。
红军有着他难以想象的韧性,在毛主席的指挥下,红军以少胜多,硬是吃下了张学良的三个师团。这一败绩让张学良开始了解毛主席,了解毛主席的思想著作。
在毛主席所著文章中,大多在阐述国共联合抗日思想。张学良曾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奉为信条,但现在,张学良产生了动摇,只有联合抗日,才能打回东北,为自己的父亲报仇!
此后,张学良转而投身于共产党的救国方略之中,他在此刻认可了红军,也对毛主席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
而张学良最敬佩的,影响他一生的人,还是周恩来。1936年,在了解了共产党思想后,张学良主动与红军接触。在延安的一个教堂内,他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两人一见如故。
在与周恩来的谈话中,张学良明晰了毛主席所提出的联合抗日思想,决心为这一事业而贡献一分力量。在与周恩来分别后,张学良找到了爱国将领杨虎城,一场西安事变,拉开了国共联合抗日的序幕。
当时有人曾建议张学良杀掉被软禁的蒋介石,转而投奔共产党。这时候周恩来再度出面,向张学良提议,此时万不能杀掉蒋介石,国民党不能群龙无首,张学良将军还是要以大局为重。
正是在周恩来的劝诫下,张学良选择将蒋介石放回南京。不过出于兄弟情谊,张学良决心要亲自送这位“大哥”回南京。而睚眦必报的蒋介石也毫不客气,回到南京便将张学良软禁。
而得知张学良亲自护送蒋介石的消息,周恩来悲戚不已。本想劝阻,可为时已晚,周恩来仰天长叹,两行泪水无声留下。虽只见一面,但相见即是故交,友人将身陷囹圄,周恩来悲从心来。
多年后物是人非,张学良仍未忘记周恩来恩情,周恩来也多次因思念张学良而流泪。周恩来用自己的言语和行动,赢得了张学良最深沉的敬佩,此后尽管白发满头,张学良仍未忘记。
张作霖以自己的个人能力与手段赢得儿子的敬佩,毛主席的高瞻远瞩跨越时间空间,一针见血地指出革命前路,令张学良为之折服。而与周恩来的知心之交,让张学良走上救国之路,这三人,无疑改变了张学良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