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观一碗水,八万四千虫”,古时候的和尚喝水前都要念此咒,不念咒就喝水等于杀生!水中真的有这么多“虫”吗?佛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一个身着粗布衣的和尚,坐在禅房内,对着手中的钵念念有词道:“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若不诵此咒,如食众生肉。”连念三遍后,才将钵中的水一饮而尽。
这是当时僧人的“净水咒”,饮水前都要诵咒三遍,不然的话就是犯了杀生戒。原文出自《毗尼日用录》,由明星衹编纂而成。
这本书是由《华严经·净行品》和其它佛教经典中,选取出的偈语、咒语汇总而成。“毗尼”是梵文中“律”的音译,加上“日用”二字,意思就是僧侣们日常应该遵守的戒律。
原来,佛门认为一碗水中也有大量的生灵,念偈咒三遍是为了超度它们。有的寺院还有这样的规定,那就是喝水前务必要用布袋过滤一下,才能饮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自然知道,水中的确有大量的微生物存在。可是,佛教形成于公元前6至5世纪的古印度,于西汉才传入我国,《毗尼日用录》也是汇编于明末时期。难道那时,他们就知道微观世界了吗?
微观世界的探索,起始于显微镜的问世。
在20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我国就有可以放大的透镜出现了。不过真正的显微镜,是在16世纪末的荷兰,被一位名叫亚斯·詹森的眼睛商发明。后来,由伽利略和列文虎克,应用在了科学观察上。而现代广泛使用的电子显微镜,在1931年才被发明出来。
通过现代科技来观察水,可以得知水中微生物种类及其繁多,涵盖了细菌、真菌、藻类等。而且水质不同,水体不同,其中所含微生物种类、数量也不尽相同。
2012年,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位海洋微生物学家,分别在百慕大海域的海面和更深处,各取了一滴水。他发现,海面水中的“噬菌体”病毒高达100多万个,而水下的病毒数量就大大减少了。
一滴水中就有如此之多个“生灵”,那一碗水中的数量,岂不是无法计数了?偈语却说只有“八万四千”个,是说错了吗?
其实,“八万四千”并不是说具体的数量,而是表达一个很大的数目而已。在《僧伽吒经》中有这样的记叙:“身有八万四千毛孔,复有八万四千户虫,在中而住,彼诸虫等,亦有死灭。”这句话不但说明了“八万四千”的用法,还表达了古时候的佛教,未尝不知道寄生虫的存在。
况且,在《毗尼日用录》被汇编出的朝代,有一位“明朝科学巨人”孙云球。他发明了“存目镜”和“察微镜”,可以“百倍光明,无微不瞩”。也说不定是哪位高僧,偶然观得水中有小虫游动,才有了这样的参悟呢?
现代科学的应用,使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探索有了质的飞跃。但如果,用现代科学对古时候的佛门戒律抉瑕擿衅,却是不太合适的。参禅悟道,为的是开悟众生,修的是圆满清净,并非探寻物质世界的本质。
佛门都说“众生种类,多于地土”,与“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刚好呼应,阐述了佛学的中心思想,那就是芸芸众生皆平等,希望人们不要随意杀生。如果非要纠结于一碗水到底有多少“虫”,反而本末倒置了。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三千大千世界,等待人们发现的还有很多,不论是探索还是参悟,不去牵强附会、吹毛求疵,才能明白其中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