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妻子箕踞而坐,孟子为什么因此要休了她?孟母却问了他一个问题,让他哑口无言!

妻子箕踞而坐,孟子为什么因此要休了她?孟母却问了他一个问题,让他哑口无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085 更新时间:2024/1/19 3:34:31

孟子回家见妻子两条腿盘起来坐,很不雅观。他心生嫌恶,想要休妻,便把想法告诉了母亲。

孟母听后,简简单单说了几句话,让孟子立刻哑口无言,此后再不敢提休妻。孟母到底说了什么?

这天孟子回到家中,见妻子不在屋外,便进到屋内寻找妻子。推开门却发现妻子并没有遵循礼仪跪坐,而是两腿岔开坐在屋内,姿势十分不雅观。

而且在当时,“箕踞而坐”在古人眼里是具有侮辱性质的行为,荆轲在刺杀秦失败以后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因此,一般人都很注重自己的礼仪举止。此时看到妻子此举,孟子又是一个极为讲究礼法的人,自然觉得妻子不讲礼法让自己脸上无光。

于是孟子愤怒的找到母亲,对母亲说:“我要休了她。”

母亲在得知事情经过之后却并未责怪孟子的妻子,反而认为此事错在孟子。

孟子也感到十分疑惑,明明是妻子失礼,为何母亲却说是自己的过错。

孟母也知道孟子的不解,于是反问他“《礼记》上说在将要进屋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孟子回忆起《礼记》里的要求,孟母接着说道:“《礼记》上说,将要进屋之前,应当高回声询问,确定屋内是否有人,让屋内的人有所准备。进入屋子的时候,眼睛要下看,让别人有所准备。”

说到这里,孟子已经觉得有些羞愧了,自己自许是懂礼之人,却连礼记里的要求都没能做到。

孟母面上也露出欣然的微笑,她知道孟子已经明白自己错在何处了。但她还是对孟子说:“所以啊,不是你的妻子不懂礼节,是你没有做到讲礼仪。

你进门之前并未高声提醒她,她在屋内也并不知晓你的到来。你既走路没有发出声音,又没有眼睛向下看,怎么还怪她举止不雅,要休弃她呢?”

孟子听完母亲的话更加惭愧了,意识到自己的失礼,也不再提要休妻一事。

但孟子休妻一事背后蕴含的化礼仪却值得我们认真钻研。

首先是孟子休妻的原因。孟子觉得妻子箕踞而坐姿势很不雅观,以失礼为由,才提出要休妻。

但箕踞而坐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箕踞,指的是臀部着地,两脚前伸并张开,膝盖弯曲形似簸箕的一种坐的姿势。

在今天看来,这样的姿势似乎也并无什么不妥,但在礼法严明的古代,“行、坐、跪、卧”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必须遵照礼法,规范自己的一切行为。

古代坐姿以跪坐为主,双膝弯曲,跪在地上,臀部坐在自己的脚上,再用外衣遮盖着整个下半身,坐下后再整理一下,使其达到遮蔽的作用。这样就是一个比较规范的坐姿。

但古人之所以要遮蔽下半身,还与当时的服饰有关。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军制政策之前,古人穿的裤子叫做“胫衣”,长度不超过膝盖,且仅有两个裤腿,没有裤裆,因此如果单独穿戴,完全达不到遮蔽的效果。

但当时古人的服饰为“上衣下裳”,可在内里穿着“胫衣”,外面则用裳遮挡。

但裳的构造也并不是封闭的,如果坐下来的时候不注意姿势,也可能有暴露出来的危险。

因此古人在因着服饰的限制,以及生产力的局限性,在还没有凳子、椅子的情况下,坐时以跪坐为主,方便用下裳来遮挡下半身的隐私部位。

因此,古人的坐姿需格外谨慎,才显得端庄有礼。

如此看来,孟子对妻子失礼的坐姿而感到恼怒确实是情有可原的。孟子那个时代对礼仪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高的,坐姿不端却为不妥,但也还未达到必须要休妻的境地。

而孟母在此过程中并未听信儿子的一面之词,反而耐心分析起事情的对错,因果,引导孟子发现自己言行中的不足,不断做出改进。孟母教育孟子时可以说是松弛有度,以理服人,这才是孟子能够成才的真正原因。

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孟母深知环境对人的成长的影响。

同时她也明白不能严于待人,宽于律己。她教育孟子,要从自身寻找原因,不能一味地将过错安置在他人身上。

孟子最终能够成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可以说孟母功不可没,好的教育能够塑造人一生的品行。孟母的教育智慧,即便到了今天也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标签: 箕踞而坐孟子孟母礼记

更多文章

  • 杜月笙临终前将儿女妻子叫到床前,当着他们的面将巨额借条烧掉,家人瞬间傻眼,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杜月笙

    1951年,在香港的杜月笙终于面临死亡了,可是在临终前的一天,他将在银行的保险柜取出来,家人们以为要分遗产了,谁知,取出的保险柜不是钱,也不是金银珠宝首饰,而是一箱子的借条。 大家看着这些借条,都不知所以然,但是也难以掩饰眼底的失望。父亲以前可是叱咤上海的风云人物,怎么一点养老钱都没给自己留?

  • 徐达吃了蒸鹅死后,朱元璋表面十分悲痛,内心却十分高兴,这一切被一个宫女无意中看到,朱元璋却将她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徐达,朱元璋

    “徐达死了,徐达死了!”朱元璋高兴地在屋里边走来走去、边自言自语。 他竟然没有发现旁边还有一个老宫女在煮药。这老宫女见此情状,又惊又怕。他没敢惊动皇上,而是悄无声息低头装睡,并有意把衣服的一角放到火里烧。 听闻徐达的死讯,朱元璋难掩内心的激动,直奔徐府一探究竟,探明实

  • 朱元璋为什么会如此信任马皇后,看看马皇后做了什么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马皇后

    一日,朱元璋见马皇后坐在龙椅上,勃然大怒:“谁让你坐在这里的?这个位置只有我能坐。” 马皇后笑着说道:“我坐坐又怎么了?椅子不就是用来坐的吗?别废话了,还不快过来。”说着便将朱元璋一把拉了过去。 如果说朱元璋是一团火,那么马皇后便是一滩水。这世

  • 古人身上的那些佩饰----步摇:“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佩饰,步摇

    简介 步摇,是汉族女子的一种首饰,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 其制作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式,其上缀以珠玉。 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鸟兽花枝等,晶莹辉耀,与钗钿相混杂,簪于发上,材料主要有金、银、玉、玛瑙等。 步摇为中国传统汉民族首饰,后又向东传入日本并对当地的饰品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秦始皇真的残暴吗?为什么毛主席对于秦始皇的评价一直都很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始皇,毛主席,嬴政

    毛主席对于秦始皇的评价一直都很高,他说,我们应该说句公道话,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人物。不仅从政治上实现统一,还统一了文字、度量衡等,有些制度一直沿用至今。古代没有一个封建君主可以超过他。而秦始皇却被后世辱骂暴君上千年,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人们说他是一位暴君,但他从来没有任意妄为地取过一位

  • 吕雉为什么要让儿子汉惠帝看人彘?戚夫人为什么会被做成人彘!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吕雉,汉惠帝,人彘,戚夫人

    公元前194年,汉惠帝刘盈尊母后吕雉之命,前往猪圈观看人彘。还没走到猪圈,他就听到一阵凄惨的呜呜声,循声望去只见猪圈中躺着一个没有了手脚、头发、眼睛和耳朵的人,惨叫声正是从她口中发出。刘盈吓得瘫倒在地,忙问随身侍从“这是何人?” 侍从答曰“是戚夫人&rdquo

  • 花蕊夫人徐慧是如何周旋于三代帝王(孟昶、赵匡胤、赵光义)之间?她的结局又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花蕊夫人,徐慧,孟昶,赵匡胤,赵光义

    被三朝帝王轮番争夺的花蕊夫人,到底有多迷人?后蜀皇帝孟昶不问政事日夜独宠,赵匡胤俘虏她后夜夜宠幸,赵光义垂涎她的美色和哥哥大打出手,花蕊夫人是如何周旋于三代帝王之间?她的结局又是怎样的? 花蕊夫人原名是徐慧,出生于五代十国的乱世中,不仅相貌倾国倾城,而且才华横溢,这样的美人,就算是纳入后宫成为

  • 为什么对作弊零容忍的清朝,和珅还能在殿试中作弊?乾隆时期的科考已经频频出招,为何还会出现作弊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科举考试,作弊,零容忍,和珅,殿试,殿试作弊,乾隆

    科举考试从隋朝的时候就出现了,成为了历朝历代选拔官员的重要制度,这些官员都会被任用在前朝和地方,因此科举制度的监管都很严格,尤其是清朝的时候,对科举作弊几乎是零容忍,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和珅依然能够泄漏考题。 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有一段,在一次科举考试中,和珅命人将答案绑在鸽子的腿上,和珅便在

  • 义和团“扶清灭洋”保清朝?八国列强入侵慈禧却遭遇了“东南互保”,晚清凭啥又苟活了11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义和团,扶清灭洋,慈禧,晚清

    最初义和团和当时清朝大部分秘密团体一样,以“反清复明”为口号,必然是遭到镇压的,清廷还曾加派袁世凯等人前往镇压。 戊戌政变后 砖权控制朝廷的慈禧,对西方反对她废黜光绪感到十分不满。于是不顾西方各国的抗议,发布维护义和团的诏令,默认义和团做大,说白了,慈禧是在通过义和团&

  • 希特勒真的死了吗?阿根廷一位百岁老人拿出证据说自己就是希特勒。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希特勒,阿根廷,希特勒死亡之谜

    其实这个希特勒死亡之谜从1945年苏军攻克柏林,就一直没停止过。 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占柏林,三天后,苏军在希特勒的后花园找到了两具烧焦的尸体,面目难辨,通过牙医对希特勒牙齿形状的记忆确认是希特勒本人。当时的医学还无法没有DNA检验来证明这是希特勒的尸体,所以这个真假也有了疑问。 紧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