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4年,汉惠帝刘盈尊母后吕雉之命,前往猪圈观看人彘。还没走到猪圈,他就听到一阵凄惨的呜呜声,循声望去只见猪圈中躺着一个没有了手脚、头发、眼睛和耳朵的人,惨叫声正是从她口中发出。刘盈吓得瘫倒在地,忙问随身侍从“这是何人?” 侍从答曰“是戚夫人”。刘盈听了大哭,并因此卧病在床一年有余。
戚夫人为何会被做成人彘,这还要从头说起。
戚夫人是汉高祖刘邦生前最宠爱的妃子。她早在刘邦还是汉王的时候就成为了刘邦的姬妾,深受刘邦宠爱。戚夫人和刘邦相遇还有一段美丽的故事。
公元前205年,刘邦在彭城兵败,只身一人仓皇奔逃。忽然他看到前面有一户人家,就想进去躲避。这户人家只有一个老者和他18岁的女儿。父女二人看刘邦不像坏人就把他藏进了院子里的枯井中,最终让刘邦躲过了项羽军士的搜捕。
军兵走后,老者让女儿做了一桌饭菜给刘邦压惊。刘邦这才注意到此女长得非常美丽,就被她的美貌所吸引。正吃饭间刘邦的手下将士赶过来寻找刘邦,父女二人这才知道刘邦的真实身份,赶忙向他行礼。刘邦起身还礼,并顺势提出了取老者女儿的想法,老者自是喜不自胜。
就这样18岁的戚夫人成立刘邦的姬妾。戚夫人不仅人长得美丽,还能歌善舞,给刘邦乏味的军旅生涯带来了很大安慰。所以刘邦对戚夫人十分宠爱,一直把她带在身边,让她随自己四处征战。
不久,戚夫人就给刘邦生了个儿子,取名刘如意。刘如意长得酷似刘邦,让他十分疼爱。
公元前203年,楚汉鸿沟之盟达成,刘太公和刘邦的正妻吕雉被放规。让沉浸在刘邦宠爱中的戚夫人瞬间感受到了危机感。虽然吕雉表面上还对她客客气气的,但戚夫人却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吕雉的敌意。很快二人间的明争暗斗就连刘邦也察觉了,为了保护戚夫人,刘邦只能每次对外出征都将戚夫人带在身边。
而跟吕雉的几次交手,也让她深刻地感受到了吕后的心机和权谋,以及她的深厚背景。这让她很是恐慌,她又想到自己这边的唯一依靠就是刘邦,但是他已经年老,一旦刘邦去世,自己将再无依靠。
有一次,戚夫人在服侍刘邦时,听刘邦随口说太子刘盈性格懦弱,不像他,让他不喜。刘邦的随口之言却像打开了戚夫人心灵的窗户,让她豁然开朗,只要自己儿子取代刘盈当上太子,自己将来就可以依靠儿子,再也不用害怕吕雉了。
于是,她开始频繁地给刘邦吹枕边风,刘邦本就不喜欢刘盈的懦弱性格,更偏爱小儿子刘如意,在戚夫人的鼓动下刘邦真就动了换太子的念头。但是他的想法一经提出就遭到了群臣的一致反对。御史大夫周昌更是结巴着嘴跟刘邦据理力争,才勉强打消刘邦的念头。
但戚夫人鼓动刘邦换太子的行为,却深深地刺激了吕雉,让她对戚夫人还恨在心,深恶痛绝。
公元前196年,吕雉连续诛杀韩信、彭越,并逼反英布,一系列操作在震慑了诸侯的同时,也吓坏了戚夫人。她只能更加努力地劝说刘邦换太子,甚至不惜整日哭泣哀求。看着自己宠爱的戚夫人和刘如意,他终于下定决心更换太子。
但刘邦还是低估了吕后的手腕和能力。当他看到自己一直求而不得的商山四皓都被吕后给请出来辅佐太子刘盈了,就知道吕后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如果自己一意孤行,死后必是腥风血雨。为了大汉江山的稳定,也为了保住戚夫人母子,刘邦只能选择了妥协。他指着商山四皓的背影对戚夫人说“就连商山四皓都出山辅佐刘盈,他的羽翼已成,难以更动了。”
为了保住戚夫人母子,刘邦在临死前还做了两手准备:首先,他让刘如意离开长安前往自己的赵国封地,并派备受吕后尊敬的周昌去担任赵国相保护刘如意;其次,他给太子刘盈写了一封《手敕太子文》将戚夫人母子托付给刘盈,他知道刘盈宅心仁厚,一定会保护戚夫人母子。
但是刘邦的这些安排却没能挽救戚夫人母子的命运。除了吕雉的心狠手辣之外,更多的是戚夫人的自我作死导致。
刘邦死后,吕后并没有马上下死手,而是将戚夫人囚禁起来,剃光她的头发,让她穿着罪人的衣服舂米,以此来羞辱她。若戚夫人此时聪明的话,她只需要认输求饶,便可保住母子二人的性命。
但从宠妃到奴仆的巨大落差,却让她丧失了理智,她在舂米时不停地吟唱着自己创作的《戚夫人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这些歌声传到了吕后耳朵里,吕后非常生气,自己有心放过她,她却盼着自己的儿子来给她报仇。与其这样,还不如先下手为强,彻底消除隐患。
于是,吕后一狠心将刘如意召回长安用毒酒把他毒死,又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扔进了猪圈里。
戚夫人的故事给了我们两个启示:
1、 人要有自知之明,她既没有吕后的心机和手腕,也没有吕后的强大背景和人脉,仅仅妄图依靠刘邦的宠爱就更换太子,扳倒吕雉,结果落得儿子被杀,自己成为人彘的悲惨命运。
2、 人要学会知足常乐,戚夫人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子一跃成为汉高祖的宠妃,已经是很多人终生难以企及的高度,只要她保持低调,未必不能平安度过一生,但她却被权力迷失双眼,最后落得如此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