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步摇,是汉族女子的一种首饰,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
其制作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式,其上缀以珠玉。
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鸟兽花枝等,晶莹辉耀,与钗钿相混杂,簪于发上,材料主要有金、银、玉、玛瑙等。
步摇为中国传统汉民族首饰,后又向东传入日本并对当地的饰品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发展
步摇以金银玉石等质地,宋明以来一直流传的头饰,其形制与质地都是等级与身份的象征。
汉代以后,步摇才逐渐被民间百姓所见,才有机会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在贵族妇女中,还实行过一阵加於冠上的步摇冠,戴在头上较之步摇更富有富贵豪华之感。
“步摇”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在楚国宋玉的《讽赋》之中有“垂珠步摇,来排臣户”的诗句。
女子们将步摇固定在头发上,在行走之时,下垂的金属珠玉会不停地摇颤或者撞击,发出清脆的响声,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美感,所以称之为“步摇”。
后来将步摇固定在冠上,就称为步摇冠。
步摇的概念,见于两汉时期,然而,它从一开始就被置放到一个礼服的范围之内,汉制规定,太皇太后、皇太后的祭服中的首服为“剪氂簂,簪珥,耳璫垂珠,簪瑇瑁为擿,长一尺,上为凤凰爵,以翡翠为毛羽,下有白珠,垂黄金镊,左右各一,横簪之,以安簂结。”
又“皇后之服相同,步摇簪珥,惟用假结,步摇以黄金为山 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九华,熊、虎、赤罴、天禄,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诸爵兽皆翡翠为毛羽,金题白珠珰,绕以翡翠为华。”
《后汉书·乌恒传》所说:如中国之有簂、步摇。步摇,是和簂这样的假髻具有同等地位的东西,接着分析皇后首服中步摇的描绘,“以黄金为山题”,就是以黄金为底架,上面饰有白珠。
步摇初行于贵族妇女,后也行于民间。
南北朝时期是金步摇发展的黄金期,在当时,步摇是贵族男子和女子共同佩戴的首饰,也是地位的象征。
唐朝,步摇的形制跟汉魏之时呈现相当大的差别。唐代步摇将金玉做成螺旋式的枝条,然后在其顶端垂下珠玉。这样的垂珠簪钗,成为步摇的新样式。
宋元时步摇的形制仍沿袭汉代步摇与唐代步摇的形制,两者相呼应之。
明清首饰中步摇之名目似乎已经鲜有出现,但 这其实只是因为步摇改换了其他名称罢了。
如《红楼梦》 中王熙凤的“五凤挂珠钗”,其实就是凤形步摇钗,此即唐式步摇。
形式分类
一般形式为凤凰、蝴蝶、带有翅膀类的,或垂有流苏或坠子,走路的时候,金饰会随着走路的摆动而动,栩栩如生。
制作造型
其制作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点缀。
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鸟兽花枝等,晶莹辉耀,玲珑有致,与钗钿相混杂,簪于发上。
制作材料
金属片
珠子:各种材料,如水晶玛瑙珍珠等。
胶水或焊接用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