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前期,袁绍占领冀州后,凭借其四世三公的威望,很快就有许多智谋超群的谋士前来相投,其中包括“鬼才”郭嘉和“汉初陈平”的沮授。
两个人均以策略为特长,能力不在汉朝“陈平”之下,但是,为何后来两人的仕途却相差甚远?
择主思想不同
沮授奉行的是忠君爱国的思想,一心想要辅佐明主匡扶汉室。
在看到袁绍敢为了汉庭的尊严,义无反顾的反对董卓的暴行,且出身在四世三公的袁家,所以,沮授选择了袁绍作为主公。
与沮授不同的是,郭嘉奉行的是择明主而成就霸业,因为出身寒门,郭嘉对匡扶汉室没有想法,更多的是找到明主施展平生所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可以看出,在择主问题上,两者有本质的区别,沮授寻找匡扶汉室之主,郭嘉则没有这个限制,更多注重的是主公的秉性。
沮授影视剧图片
对待“跳槽”的不同看法
沮授加入袁绍初期,袁绍因为实力弱小,因此,十分依仗沮授。
沮授的才华得以一展所长,帮助袁绍先后拿下青幽并冀四州,成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大诸侯。
可惜好景不长,袁绍因为实力壮大,加入的人才越来越多,难免有人嫉妒沮授的地位,而袁绍性格刚愎自用,做事犹豫不决,所以,在谗言下,袁绍逐渐疏远沮授,最终将其关押。
然而,纵使袁绍如此对待他,沮授始终不改当初誓死效忠的承诺,这也难怪人言:“河北多义士”。
相比较而言,同样曾经效忠于袁绍的郭嘉,在袁绍军营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袁绍为人犹豫不决,做事瞻前顾后,有些小家子气,不是明主。
郭嘉影视剧图片
思虑一番,郭嘉果断放弃“大好局面”的袁绍。
为何同样曾在袁绍帐下效力,郭嘉和沮授选择相反,难道是沮授看不出来袁绍的性格缺陷吗?
显然不是,毕竟沮授可是和郭嘉齐名的谋士。
曹操曾言:“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
其根本原因是他们看重的东西不同。
沮授更看重的是个人的忠义名声,背主之名他不愿意背负,而毕竟曹操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将其野心暴露无遗,跟着曹操,他怕名声不好。
而郭嘉更注重是施展所学,辅佐明主成就霸业,什么匡扶汉室的虚名他不在乎。
沮授才能不在郭嘉之下,却落得身首异处,不能像郭嘉一样辅佐明主,在三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可惜,可叹。
惜的是他没有遇到明主,施展平生所学所学;
叹的是他被名利所累,没有及时脱身,最终落得兵败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