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何评价三国时期姜维这个人?

如何评价三国时期姜维这个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244 更新时间:2023/12/15 20:54:46

姜维也算是三国时期比较出名的人物了,很多人认为是姜维一意孤行带着蜀汉征战才使得蜀汉灭亡。当然也有人认为如果不是刘禅不信任姜维,或许姜维才是能够为蜀汉力挽狂澜之人。对姜维这个人的评价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了。

想要评价一个人那就一定要考虑到他所处的环境以及成长背景,这才能知道该如何评价他。说到姜维就一定要提诸葛亮,毕竟姜维也算是诸葛亮的爱徒。诸葛亮对他可以说是很欣赏的,就连姜维的老对手钟会邓艾也十分欣赏他。

出师表中没有他

都知道诸葛亮被刘备托孤,照顾刘禅匡扶汉室。诸葛亮对刘禅还是有很多不放心的,毕竟他也能看出来刘禅其实没有什么血性,最多也就做个守成之君,但是自己大限将至也没有办法再辅佐他了。在诸葛亮北伐途中,他想了想写了一篇《出师表》。

《出师表》对刘禅来说其实就相当于一份官员晋升名单,诸葛亮在里面提到谁他用谁就好了。诸葛亮在写出师表的时候是写了很多人的,简单来说就是这个没了还有下一个,怎么也能保证刘禅能够有人可用。

刘禅倒是挺听话的,诸葛亮在里面写的他都重用了,谁知道这些人一个个都死的那么快。刘禅马上就有点不知所措了,这个时候姜维站出来了,说用我。但是出师表里面可没有姜维啊,刘禅并没有怎么重用他,所以常常有人说刘备父子,一个是不听劝一个是太听劝。

姜维也算是一个名臣了,如果刘禅好好任用他,或者说听从他,蜀汉可能也没有这么快灭亡。可惜的是,刘禅当时宠信宦臣黄皓,黄皓又特别针对姜维,刘禅自然不可能重用他。

姜维身份

要说姜维还是诸葛亮的爱徒,就是身份有些尴尬。姜维本身是魏国人,是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降服的人才。当时诸葛亮有个著名的事就是斩马谡,马谡也是诸葛亮的爱徒,痛失爱徒的他看见了姜维归降一下心里就有了慰藉。

虽然姜维是魏国人的,但是诸葛亮对他还是相当看重的,姜维也因此对汉对诸葛亮十分忠心。《出师表》是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途中写的,这个时候姜维还没有归降,诸葛亮自然不可能把他写进出师表,这也让姜维吃了个大亏。

加上蜀汉当时已经有了像郭攸之、费祎等人,姜维说到底还是个外人,怎么也不能越过这些人。但事实上这些人主要是文臣,姜维又是个武将,还继承了诸葛亮北伐的遗志。可以说姜维和那些文臣在政见上就意见不合。

刘禅本来也不是有血性的君主,他当时就觉得只要在成都安定就好了,想那么多干什么。所以就连刘禅的态度也是不主战,刘禅看到主战的姜维自然是喜欢不起来的。再加上当时刘禅的宠臣黄皓很针对姜维,就连诸葛亮的儿子也不喜欢姜维。

姜维本身也是个魏人,诸葛亮一去在蜀汉地位本来就尴尬,又得不到人认可,难有政绩。姜维比诸葛亮那个时候面对的政治环境就要复杂的多,这样的局面哪怕他再有雄心壮志,君王不信任就能让他丧失信心。

姜维其人

与其说是姜维一意孤行的北伐拖死了蜀汉,不如说他是蜀汉最后还在坚持的人。姜维能够兴战都是好不容易等来的机会,姜维自然是格外珍惜,就期望能够在战场上一举弘扬蜀汉国威完成诸葛亮的遗志。

但是结果并不尽人意,蜀汉兵力不济,还被对方偷袭。对方派人劝姜维投降,姜维自然不可能答应。但是魏国的邓艾已经直入成都了,姜维不愿意投降但是不代表刘禅不愿意。刘禅当时就下旨让姜维不许反抗,速速投降。

就这样姜维也不愿意投降,姜维觉得邓艾和钟会两个人到时候肯定要有利益冲突,这就是他的机会。所以姜维特意给刘禅写信,让刘禅忍辱负重一段时间,他会策反邓艾和钟会的,蜀汉还是有希望的。

姜维想的倒是很好,最后却并没有成功,死的很惨。一代名将最后被分尸抛于荒野之中,连个安葬的地方都没有。

姜维其实总体而言并没有什么大错,相反因为时局问题,他是没有办法发挥才能的。

标签: 姜维

更多文章

  • 刘禅在历史上真是昏君吗,为何在诸葛亮死后,蜀国没有发生一次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禅,昏君,诸葛亮

    刘禅,即蜀汉怀帝,别号后主,字公嗣,小字阿斗,别号阿斗。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为昭烈皇后甘氏(甘氏),是三国时期蜀汉王朝的第一位皇帝。 刘禅生于荆州,屡遭劫难,幸得大将赵云相救,刘禅临危受命,才得以脱险。 初为皇帝时,刘禅对诸葛亮十分信任,在军国大事上对他全权委以重任。

  • 安史之乱简介:安史之乱的起因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的起因 安史之乱是唐朝时期最为著名的内乱之一,其爆发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军事和经济背景。 在唐朝时期,皇权渐渐膨胀,尤其是高宗、肃宗、代宗三朝,皇权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而朝廷内部由于王室家族、宰相家族和宦官的斗争,政治腐败,形势十分严峻。 同时,唐朝在经济、文化和外交方面也出现了很多

  • 澳门葡人在清政府"夷务"管理制度中享有哪些权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政府,澳门,葡人

    清政府夷务管理制度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澳门作为一座殖民地城市,其居民葡人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的地位和作用备受关注。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清政府夷务管理制度中的澳门葡人对当代的启示 一、清政府夷务管理制度的形成和特点 清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ld

  • 解放前的西藏到底有多黑暗恐怖?农奴世代被压榨沦为会说话的牲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西藏,农奴

    解放前的西藏到底有多黑暗恐怖?堪称人间炼狱,祭祀用人骨,农奴世代被压榨沦为会说话的牲口。 西藏一直以来都是许多朝圣者心中向往的圣地,但是谁敢相信,被佛教光辉笼罩的西藏,在解放前黑暗到让人触目惊心。 新中国成立后,万象更新,一切都开始步入正轨,但是西藏依旧保留着落后阴暗的农奴制度。 在这种愚

  • 东京审判,一共判了多少日本战犯死刑?真实情况远比你想象的困难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东京审判,日本战犯,死刑

    这是一场正义与邪恶之间的敌方较量,也是弱国对抗强权的艰难斗争,更是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审判。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主义战争取得了全部胜利。1946年初,针对日本在二战时期发动的惨绝人寰的侵略战争,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正式设立,为此拉开了历时两年“东京审判”的序幕

  • 谋士沮授才能不在郭嘉之下,为何境遇却相差甚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沮授,郭嘉,三国历史

    三国前期,袁绍占领冀州后,凭借其四世三公的威望,很快就有许多智谋超群的谋士前来相投,其中包括“鬼才”郭嘉和“汉初陈平”的沮授。两个人均以策略为特长,能力不在汉朝“陈平”之下,但是,为何后来两人的仕途却相差甚远?择主思想不同沮授奉

  • 为何中国历史书中很少提及五胡乱华?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五胡乱华

    当北方游牧民族五胡乱华时,中原的汉族社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人口锐减、经济萎缩、文化衰败,这一历史时期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而且长久的。那么为什么中国历史书中很少提及五胡乱华呢?需要了解的是,五胡乱华的时间跨度较长,具体时间段也有不同的划分。一般认为,五胡乱华的始末时间是从西晋末年(公元265年)到北魏统

  • 开元盛世简介:开元盛世取得了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个著名时期,其历史为713年至742年。这一时期的经济、文化和科技繁荣发展,文化艺术、政治制度、军事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被誉为唐朝的黄金时期之一。 本文将从开元盛世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科技发展等多个方面来探讨这一时期的发展和影响。 一、历史背景

  • “商鞅变法”究竟变了什么?为何能让弱秦突然变成强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战火不断,各国争霸。秦国地处西部,受到诸侯国的压迫。那时的秦国政治腐败,国家弱小。秦孝公意识到,若要让国家强大,必须进行改革。然而,谁有能力带领秦国走向繁荣? 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名叫商鞅的人闯入了秦孝公的视线。商鞅出身于魏国,曾在魏国学习法家学说。他有着远大的抱负和过人的智慧,

  • 刘邦、司马炎和朱元璋重新构筑的分封制有什么异同?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邦,司马炎,朱元璋,分封制

    刘邦是汉朝的创始人,在其统治期间,中国处于分裂和动荡的时期,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和减少地方的反抗,同时也是为了奖励和控制自己的将领,他实行了“分封制度”,也称为“郡国制度”。 按照这个制度,刘邦将全国分成了36个郡和108个国,封给了自己的亲信和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