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咸丰活着的时候,慈禧得到他的专宠了吗?

咸丰活着的时候,慈禧得到他的专宠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506 更新时间:2023/12/8 5:24:59

慈禧太后是晚清的决策者。时间线往后一步,她是垂帘听政的太后之一。再往后退一步,她是咸丰继承者的母亲。还往后退一步,她是咸丰的嫔妃。

从结果,看前缘,我们很容易接受这样的观点:此人结局不凡,那么源头一定是特异的。正像那句老话“三岁看老”,也像很多史书说的,帝将相,刚出生时,天降预兆。

用到慈禧身上,人们也总觉得,咸丰活着时,她一定特别特别得宠,才对得起她日后的地位吧?而事实并非那么容易。

咸丰元年,每三年一次的选秀活动如期进行,而这次的意义非凡:皇帝刚继位不久,产生的秀女将是新一届后宫班子的雏形。

咸丰二年,入选的秀女正式被送到圆明园,获得封号。从中走出了三个佼佼者:贞嫔钮祜禄氏;丽贵人他他拉氏;兰贵人叶赫那拉氏。

按照顺序,以上三人将分别成为慈安太后、庄静皇贵妃、慈禧太后

贞嫔在封嫔以后的六个月内,连续跨越四个等级,妃、贵妃、皇贵妃,最终做上皇后。可以推测,从她入选开始,咸丰就有意让她做皇后了。至于原因,逃不开两点:皇帝喜欢,家族高贵。

再来看庄静皇贵妃,虽然最终止于贵妃位,但是慈禧前半生却输了她一小步:二人同时进宫,同时封嫔,可他他拉氏比慈禧早一年生下公主,紧接着成为丽嫔,而慈禧还在“兰贵人”的位置止步不前。

这是慈禧人生第一阶段,宠爱不及丽妃,晋升速度也不及慈安。

正像武百官,总有人绕过科举考试,通过特殊途径得到君王赏识一个道理,后宫佳丽,也不都是名门淑女,秀女出身。

咸丰三年到咸丰八年中,有一个徐佳氏就特别能折腾。徐佳氏乃是宫女出身,史书记载她“颇有姿色,善于讨皇上欢心”,被咸丰封为常在,随后不久(史料没明确说是多久,但是应该不出一年),就晋为玫贵人。

之所以说她“能折腾”,是因为咸丰五年时,玫贵人惹怒皇帝,一下子就降为了官女子,然而等咸丰气消了,她又能想办法重拾宠爱,再度回到贵人位。

乾隆晚年,非常喜欢和孝公主的母亲惇妃,有一次惇妃私下杀死了一个宫女,乾隆为了惩戒她,降其为嫔,然而过了不久,又恢复了身份。再看咸丰此番对待玫贵人,大概也是一个道理:心中喜欢,不忍惩罚。

这段时间,慈禧已经做到贵妃了,但是正如我们看到的,她并非咸丰专宠。

那么就有个问题,既非最爱,也非专宠,慈禧为能从咸丰那里得到如此大的权力呢?须知,他大可以只让慈安一人垂帘听政即可。原因有三点:

其一,慈禧生下唯一的儿子,而皇后无子。历史上有一件特别难安排的事,那就是小皇帝继位,她的母亲怎么办。如果是汉武帝,就会留子去母,换一个迷糊点的朝代,就既不授权也不约束,往往造成大乱。

可是清代不同,它并灭有“杀母”的传统,除了孝庄太后管了、管好了外,期于都严格规定:后宫不得干政。没有了女子干政的风险,他们就可以放心重视名分了,皇帝的母亲,必须封太后,而中宫皇后,未来也必须是太后。

这样,就给了慈禧做太后的理由,下面解决的是“权力下放问题”。

其二,虽然没有达到感情上的极致,却达到了“还不错”。慈禧的封号里有“兰”“懿”二字,皆指女子美好,正如令妃的“令”,有赞美其言行之意,这大概也是慈禧给咸丰的印象。

史书说,咸丰生病时,慈禧经常听着他的口述代笔批阅奏折,惹来许多老臣对此非议,咸丰却不以为然。这说明两点:咸丰对慈禧很信任,慈禧本人也能够胜任。

有资格,有能力,给她听政大权并无不可。

其三,咸丰高估了自己的安排。让他开了上帝视角,重新选择一次,结局一定不是这样。原因就是,咸丰当初觉得,自己的安排很保险:两宫太后,都有听证决策大权,而出现分歧时,以东宫为尊。除此以外,朝野上还有顾命八大臣,妥妥地科学决策。当然,这只是他以为的。事实上,所有计划里“平衡”的,都成为动荡的因素。

标签: 慈禧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史上唯一一个成功为自己续命的人,诸葛亮未取得成功,他却成功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七星灯,别名续命灯,招魂灯,自商周时代刚开始就始终广为流传出来的续命法力。这一被传的神乎其神的就是说“七星灯”续命,不论你是不是年龄过大,要是有一口在,能够复命。灯在人到,灯灭人死,而且人死之后引燃七星灯可保遗体不腐。自古以来,想长命的人那但是不计其数,估算有点儿修为的人都是想起用此方式来增加自个的

  • 明朝一位老臣辞官回乡种地,朱元璋:斩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朱元璋这位开国皇帝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了,对他最大的印象应该就是出生草根,他出生贫穷,但是却通过自己的努力,拼出了一条血路,最后坐上了皇位,可见,朱元璋这个人还是非常厉害的,他的出生并没有将他禁锢,反而还激励他更加的努力,最后成为了万人之上之人,这一点不得不让人佩服。但是身为帝王,向来都有疑心的毛病,朱

  • 盘点:古代历史上的那些“抠门”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文帝,汉朝,历史解密

    帝王坐拥天下,尤其是在古代的价值观之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没有什么是皇帝不能够享用的,自然就出现过非常过穷奢极欲的帝王,八百里加急只为吃一口岭南的荔枝,或者耗费大量的人工物力,就为了运送几块太湖石。有时候帝王的物欲间接决定了国力是否强盛,国祚是否能绵延,有以上这些奢侈的帝王,自然

  • 正三品的按察使,在历史上实际有多大的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在很多人的传统印象中,每个省只有1位封疆大吏,那就是高高在上的巡抚大人。但是在清朝统治时期,每个省并不是只有1位封疆大吏,都是有4位,分别是巡抚、提督、按察使和布政使。其中,按察使的品级最低,但也是一般人得罪不起的任务。那么,正三品的按察使,到底有多大的权力,为何属于封疆大吏的行列呢?今天,我们就聊

  • 赵匡胤被杨业追杀的时候是怎么逃走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匡胤,北宋,赵匡胤,历史解密

    杨业就是《杨家将》里的金刀令公杨继业,在赵匡胤创业阶段,杨业是北汉一位勇将,他有七个儿子,是为杨家将。后周皇帝柴荣讨伐北汉时,赵匡胤随征。周军连克数关,后汉主刘崇便请来了杨家将。杨家将一到,周军大败。杨业追杀赵匡胤,一刀劈下,骇人一幕发生,杨业赶紧收刀,放赵匡胤逃生。这是怎么回事儿呢?《飞龙传》中说

  • 虎牢关一战以后,李世民是怎么坐拥天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世民,唐朝,历史解密

    虎牢关一战的胜利直接奠定了唐军的势力在夺取天下时的巨大优势,对于李世民来说也是一个他个人势力开始蒸蒸日上的开端。但是当时李世民在唐军的势力中如果要论资排辈,只能勉强算得上是第三位,且不说征战多年的父亲李渊有多少人追随信服,就连没有什么作为的太子也是排在他前面的,所以即使唐军能最后夺得天下,李世民想要

  • 中国皇古代帝为什么都很“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我们国家一共经历了五千年历史的洗刷,从古代到后来的清代,这其中一共有无数的皇帝。他们有的人让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有的人却对国家大事不管不顾,丝毫没有任何统治阶级的样子,遭到后来很多的人的厌恶。在我们印象中,让人最厌恶的可能是商朝的皇帝,他就是纣王。这个皇帝我们历史上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一个暴君了,他是各

  • 历史上苏联针对德国的大雷雨计划真实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苏联,德国,历史解密

    毫无疑问,苏联确实制定了进攻的计划,但不是战略进攻,而是攻势防御。更没有什么“大雷雨”的代号。苏德战争爆发后,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大肆宣传德国是在苏联对欧洲发动“毁灭一切的蒙古人风暴前”采取了预防行动(大雷雨的代号应该就是出自于此),以此来掩盖其侵略行径。他们的根据是,战前发现苏军正在苏德边境线苏联一

  • 乾隆时的大清繁荣昌盛,也有他爷爷和爸爸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乾隆,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提起乾隆皇帝,就不得不说他创下的赫赫功绩,以及他对后世的极大影响力。乾隆在位的前几十年里,他将大清王朝带到了巅峰水平,成为了人们口口相传的明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衡量一个国家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准,就是该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乾隆时期的经济状况,在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根据有关记载,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

  • 郑桓公的选择:谁也无法改变郑国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郑桓公,春秋,历史解密

    郑在卜辞中写作“奠”,“邑”旁是成为地名后加上的。郑国的取名就取得不太好,郑国的“郑”是“奠”的意思,在今天的人来看,就是死人葬礼的时候才会用到,这是郑桓公成为郑地之主,要改变“郑”的字形的根源,可是即便如此,就算加上了“邑”,联系起来也能解释为“祭奠之城”,听起来就非常的不吉利。那么,郑桓公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