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慈禧独揽大权后,却唯独不敢动曾国藩?

慈禧独揽大权后,却唯独不敢动曾国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513 更新时间:2024/1/26 22:07:13

太平天国被镇压下去之后,朝野上下无不欢庆鼓舞,但是却有一个人始终笑不起来,甚至还有一点担忧,她就是——慈禧太后。为何呢?因为,虽然这个时候,朝廷少了一个后顾之忧,但是有一个人权势却增长了不少,这对慈禧的统治存在着极大的威胁。

此人便是慈禧的小叔子——恭亲奕。

对于慈禧来说,奕既是自己的恩人,也是大清朝的功臣;因为早年的时候,他帮助自己将权力从咸丰留下的顾命八大臣手中夺了回来,在自己掌权之后,又为国家平定了太平天国叛乱,大大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但是,正是因为这些事,使得奕声名鹊起,朝野上下甚至只知道恭亲王,不知道大清朝,所以更加也不知道两宫皇太后的存在。这对于嗜权如命的慈禧来说,是绝不被允许的。

于是,她决定要打压一下自己的小叔子。

有一天,翰林院编修蔡寿祺送来一份弹劾恭亲王奕的折子,上面写着曾国藩虚报湘军战功,取巧避罪,还写到恭亲王大肆任用汉人官员,还图谋以汉人执掌兵权,拥兵自重,图谋不轨,凡此种种也都推到了奕訢的身上。这份奏折的出现,使得正愁找不到理由来打压奕的慈禧,喜出望外,现在终于有了为其之罪的口实。

这个蔡寿祺是一个取巧献媚的人,他看到慈禧久久没有回复自己,便觉得这事有戏,于是便又上奏一次,而这一次,他下手更狠;他将恭亲王奕的罪状洋洋洒洒地写了三千多字,比如什么“揽权,受贿,贪墨,徇私”等等,几乎含括了所有罪名。蔡寿祺还在奏折中写道:“要求奕訢归权朝廷,退居藩邸”。

慈禧一看,觉得机会来了,便立即下旨让大臣周祖培等人去收集奕的罪状。

聪明的周祖培知道,慈禧太后这样做无非就是想打压一下恭亲王,削夺他的权力,于是便上报慈禧说:

“恭亲王贪墨、骄盈、揽权、徇私各款,虽查无实据,但未必事出无因,相比恭亲王在召对之时,偶尔会流露出骄盈、揽权、徇私之状,自然是难逃圣明洞鉴,臣等建议是否将恭亲王的事权稍加裁减,也可保全懿亲之处。”

但是让周祖培等人想不到的是,慈禧并没有采取他们的办法,而是拿出自己的一份意见书,上面将奕的罪状写得清清楚楚,处理办法也写得很清楚。后来,奕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知道自己自辛酉政变以来,就没有将自己这个嫂子放在眼里。于是,当他来面见慈禧认错时,俯首痛哭,并答应改过自新,众大臣们也请求慈禧能够让奕訢能够官复原职,迫于压力,慈禧批准奕訢仍然能够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但是免去了他议政王头衔。

但是我们发现,奕虽然在当时名声很大,权力也很大,但是与之相比的还有一个人,其权力和声望也不亚于奕,他便是曾国藩。但为何慈禧就不敢打压他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慈禧需要曾国藩。我们知道,在慈禧掌权之后,满人大臣几乎是没人可用了,主要就是一群汉人大臣在操持着国家大事。在慈禧上台后,她也深知此时的大清帝国需要改革,否则就得灭亡,于是她重用了很多汉臣,例如我们熟悉的“中兴四大名臣”。而这其中,曾国藩就是一位举足轻重之人。慈禧十分需要他来帮助自己治理朝政,维护国家统一。

第二,曾国藩懂得收敛。谙熟理学之道的曾国藩心里很清楚,虽然自己是慈禧身边的大红人,位高权重,但是在清朝这样一个高度中央集权化的帝国里,自己是不能与皇权对抗的。所以,一直以来,曾国藩都比较“乖巧”。慈禧也就没有打压他的理由了!

标签: 慈禧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皇宫里的侍卫那么多 为什么侍卫能忠心耿耿的对皇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皇帝,侍卫,历史解密

    古代的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们有着最大的权利,几乎是想干嘛就干嘛,所以不少的皇帝,很看重自己的小命,有的皇帝寻找长生,为了自己的小命,把自己住的地方,都修建的固若金汤。皇宫里有不少的侍卫,在保护皇帝的安全,这些人都是最忠心,最有能力的人,有些人要是想刺杀皇帝,在这种重重保护之下,估计自己先死了,

  • 关羽对马超黄忠为何不满?魏延镇守汉中他又沉默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关羽,三国,魏延,历史解密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在与曹操争夺关中时,因关羽张飞等人的英勇作为,最终夺取了益州。此时刘备的实力可以说是达到了巅峰时期,因此自立为汉中王。而汉中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于是刘备决定留下一员大将,镇守汉中,以保障汉中的安全。但是刘备却没有选择他十分信任的关羽、张飞。反而选择了刚归降不久的魏延,来担任这个位置。

  • 揭秘:历史上最聪明的亡国之君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禅,三国,历史解密

    三国发展到后期的时候,各方势力孰强孰弱其实已经是很明显了,没有了大将支撑的蜀汉就像失去一条腿只得靠拐杖踽踽独行的老人,相比之下曹魏就显出了一派欣欣向荣。不过即使是在这样的逆境中,诸葛亮依旧没有放弃,到死都想为刘禅留下太平盛世。可惜的是,天不遂愿,最后就连诸葛亮都在路上操劳病逝。刘禅被人称为“扶不起的

  • 南安羌族酋长:姚弋仲的子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姚弋仲,西晋,历史解密

    姚弋仲,羌族人,生于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县首阳镇梁家营村红崖山),是南安羌族酋长,后秦开国君主姚苌的父亲。姚苌称帝后追谥他为景元皇帝,庙号始祖。姚弋仲的子女姚弋仲共有四十二子:姚益,或作“姚益生”。姚襄兄,后赵曜武将军。姚若,后赵武卫将军。姚襄,字景国,姚弋仲五子,姚弋仲死后代领其众,初投东晋,后叛

  • 隋炀帝开挖运河之谜,修大运河为社稷还是私欲?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隋朝,历史解密

    隋炀帝杨广于仁寿四年(604)弑父自立。第二年,他便下令开凿运河。整个工程前后共分四段进行:大业元年(605),在北方修通济渠,从洛阳西苑通到今天的江苏淮安;同年,又疏通扩大了山阳邗沟,这条宽四十步的运河的修成,仅用了半年时间;大业四年(608),开凿了永济渠,这条河流是通济渠向北的延伸,主要利用沁

  • 商鞅变法变了什么 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商鞅,秦国,历史解密

    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副总理),全权负责国家体制的改革。对于商鞅这样一个并非王族大臣的外姓人,秦孝公能封他为左庶长,把行政大权都交托给他,一方面可以看出秦孝公对于商鞅的信任,另一方面则表露出他力图变法、富国强兵的执着信念。商鞅变法,对秦国现行体制作了很大

  • 隋朝是怎么走向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隋朝,隋朝,历史解密

    萧皇后失宠以后内心痛苦异常,既然自己不能像婆婆独孤皇后那样雷厉风行管制住皇上,还不如完全想开些,做一个善解人意的皇后,一心为皇后着想,使他不再为后宫琐事烦恼。他向杨广妥协了,派人接回了宣华夫人,把她安置在了金凤苑,杨广自然欢喜,对她的态度也缓和了很多,后宫又恢复了以往平静的生活。可惜红颜薄命,半年之

  • 征南将军葛婴,陈胜称王后为何要处死功臣葛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葛婴,秦朝,历史解密

    秦二世元年七月,也就是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一时间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几成燎原之势。在随后的战役中,义军首席名将葛婴表现出众,并先后攻占了陈、蕲二县,为陈胜军队开辟了良好的势头。可是葛婴的结局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在攻占蕲县后,陈胜派遣葛婴南下攻取九江。当其南下之后,陈胜正式称王并且

  • 欧洲列强那么多,慈禧为什么就单单看不清意大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慈禧,清朝,历史解密

    慈禧太后是清朝末年实际的统治者,主宰晚清长达半个世纪,在这半个世纪之中,清朝的土地是越来越少,不平等条约也是越签越多,特别是1894年的甲午一战,堂堂大清帝国,居然被自己一贯看不起的东洋小国击败,更是让普通百姓唉声叹气,满朝文武捶胸顿足,面对日本人提出的停战条件,甚至连慈禧太后也大骂日本人贪婪无耻。

  • 清朝规定后妃只能有一个封号,这个妃子却换了3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按照清朝的规定,后妃只能有一个封号,为何她一生换了3次封号?不得不说大清时期一直以来虽然说各项制度基本上都会发生变化,但大部分情况下不会有太大改变的就是后宫之中。不管妃子地位的高低,都是会有皇帝专赐的封号的,就比如说我们在清宫剧里会看到后妃被冠上某个称号,此后无论是坐到哪个位置,都会使用同一封名在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