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魏延不死,而是接替诸葛亮管理蜀汉,结局会如何?比姜维还惨

如果魏延不死,而是接替诸葛亮管理蜀汉,结局会如何?比姜维还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小武哥 访问量:376 更新时间:2024/2/17 14:48:06

事实上,如果让魏延接替了诸葛亮的职务,其结局会和众人想象的大不相同,不信你看刘禅说了什么!

在许多人的看法中,魏延这个人军事能力超强,若他活着,接替诸葛亮的职务,必定能够带领蜀汉北伐成功,问鼎中原!当年诸葛亮不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就是一个重大的失误,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完全比不上魏延!所以只要让魏延掌军,北伐效果一定比诸葛亮好!

然而事实上,这种看法有很大的问题!诸葛亮死后,即便魏延掌权,负责主持北伐大计,最终的结局也会和大家想象的不同,不信你看刘禅说了什么!

诸葛亮临死前的安排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魏延就是一对老冤家,两人初次见面,就结下了巨大的仇怨!当时关羽奉命攻打长沙城,结果遭到了黄忠的顽强抵抗,根本无法拿下长沙城。危急时刻,是魏延帮了关羽大忙,魏延斩杀了长沙太守韩玄,打开了长沙城门,成就了关羽,可以说,魏延为刘备立下了大功!然而就当魏延以为可以领赏之际,诸葛亮却突然对他恶言相向,想要将其诛杀!

原文:孔明曰:“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

诸葛亮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就是魏延太过不忠不义了!当年刘备从荆州撤退时,魏延作为刘琮的手下,曾打算主动投降,帮刘备打下襄阳;后来魏延作为韩玄的手下,又主动打开城门投降关羽,这两个行为综合在一起,就让诸葛亮觉得魏延这人老是背叛主公,怕魏延以后也这么背叛刘备,所以想将魏延诛杀!不过刘备倒是觉得,魏延两次主动相投,非常有诚意,所以阻拦了诸葛亮,并一直将魏延带在身边培养!

就这样,魏延躲过了一劫,并成长为了蜀汉方面仅次于五虎上将的猛将,负责镇守汉中。原本在刘备的栽培下,魏延可以扶摇直上,但随着刘备的去世,诸葛亮的掌权,魏延又一次遭到了打击。

诸葛亮北伐,魏延献上子午谷奇谋,结果诸葛亮不听建议,执意攻打陇右。镇守街亭,魏延主动请战,结果诸葛亮任用了毫无经验的马谡,最终导致街亭失守。于是魏延心里有了怨言,开始说风凉话了,甚至撺掇同僚对抗诸葛亮,导致陈式被杀。而经此一事后,诸葛亮也彻底对魏延死心,觉得魏延这人不值得重用,要想办法将其铲除!

原文:孔明笑曰:“魏延素有反相,吾知彼常有不平之意;因怜其勇烈而重之。吾昔与先帝言,久后必生患害。今已显露,可以除之。”

诸葛亮对魏延起了杀心,不过由于魏延乃是刘备一手提拔起来的大将,所以诸葛亮只能用计谋诛杀魏延,当年的火烧上方谷,诸葛亮原本是打算将魏延和司马懿一起烧死的,只不过天降大雨,救了魏延。之后魏延也开始小心提防,一直没有让诸葛亮抓住机会,于是诸葛亮在去世前,特意安排杨仪统兵,让魏延殿后,以此逼反魏延!

杨仪和魏延两人的关系势如水火,以魏延的暴脾气来看,他肯定会对杨仪不满,袭击杨仪,而只要魏延对杨仪动兵,基本就可以坐实他谋反的事实了。在诸葛亮的谋划下,魏延最终掉入了圈套,成为了蜀军众人嫌弃的对象!而除了遭到蜀军众人嫌弃,魏延在朝堂中的支持,也寥寥无几!

蜀汉朝堂对魏延的态度

魏延出兵进攻杨仪,率先向刘禅奏报,说杨仪谋反,于是刘禅找来太后及群臣商议,该如何应对。

原文:后主曰:“魏延乃英雄之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其栈道也?”吴太后曰:“常闻先帝有言:说孔明能识魏延脑后有反骨,每欲斩之,因怜其勇烈,亦未得便也。今奏杨仪等造反,内有不明。杨仪乃文字之人,丞相委以长史之任,如何敢反?”

注意看,刘禅对魏延的评价是“英雄之将”,也就是说刘禅对魏延的观感还是不错的,他知道魏延是刘备一手提拔起来的,对魏延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因为魏延这种人就是个存粹的武夫,脑袋中没有太多的弯弯绕绕。但吴太后对魏延的感官就不是非常好了,她是和诸葛亮站在统一战线的,认为魏延脑后有反骨,说的话不可信,相反,杨仪只是一个文人,且受到诸葛亮的重用,他不可能谋反!

从刘禅和吴太后的这番对话中,我们其实可以发现,他俩虽为母子,但心思是完全不同的!接下来我们再看蜀汉朝臣的对话。

在接到魏延的奏报之后,众人又接到了杨仪的奏报,双方都指责对方谋反,这可把众人给弄糊涂了,到底该相信谁呢?蒋琬率先站出来发表了意见,他认为杨仪虽然心情狭隘,但不是背义之人,而魏延性格火爆,经常公报私仇,所以他宁愿以身家性命作保,相信杨仪,不信魏延!

原文:魏延自恃功高,常有不平之心,口出怨言久矣;今见杨仪总兵,心中不服,又挟私仇,故烧栈道,断其归路,又诬奏而害之。臣愿将全家良贱,敢保杨仪不反。实不敢保魏延。

很明显,蒋琬是站在杨仪这边,反对魏延的,接下来董允也开口说话了,他的意思也是相信杨仪,不信魏延!而且董允还直接明言,魏延有叛逆之心!

原文:魏延虽有功劳,常有怨丞相之意,本欲反投归魏,又见杨仪总制兵马,故烧栈道,以断归路,虚上表以杀害,反逆之心可见矣。

蒋琬和董允,都是蜀汉朝堂的大佬,他俩说出这番话,相当于是给杨仪和魏延之事定调了,意思杨仪是好的,魏延是坏的,于是蜀汉群臣都跟随了这两位大佬的步伐,纷纷保举杨仪,不保魏延!而接下来的事情就更有意思了!

原文:忽报费袆又到,细奏魏延反情。群臣皆奏曰:“本是魏延之罪,实非杨仪之罪也。”后主曰:“若如此,且令董允假节释劝,用好言抚慰。”允拜辞后主而去。

就在众人纷纷表态之际,费袆从前线回来了,而他带回来的消息更加坐实了魏延的谋反,这一下蜀汉朝堂更是群情汹涌,之前大家都还是猜测,认为应该相信杨仪,现在证据确凿了,谋反的人就是魏延了,应该诛杀魏延!但关键时刻,刘禅的表态却非常有意思,证据都已经确凿了,但刘禅却没有顺从众人的意愿,而是派出使者董允,让他去好言相劝,压根儿没有让董允去对魏延动武,令人唏嘘!

魏延的谋反罪名都已经坐实了,为啥刘禅还不下令诛杀魏延的呢?为啥刘禅对魏延的包容性这么强呢?而且当杨仪诛杀魏延回来之后,为啥刘禅不对杨仪委以重任呢?甚至当杨仪口出怨言后,刘禅一反常态的暴怒,直接将杨仪下狱,要知道,刘禅在大家心目中,一直是老实人的形象啊!

事实上,在本文看来,刘禅的这诸多不寻常的举动,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刘禅并不想杀魏延,相反,他想对魏延委以重任,因为魏延是刘备留给他的大将,是一个和关羽非常类似的猛将!刘备死后,刘禅虽名为皇帝,但一直处于被架空的状态,诸葛亮去世,正是他重掌大权的好时机,所以他需要重用魏延,掌握兵权,以此对抗朝中大臣,因为这些大臣很多都是诸葛亮的旧部!遗憾的是,刘禅实力太弱,未能保下魏延,于是刘禅只能借杨仪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而杨仪也成为了诸葛亮阵营的弃子!

看完了诸葛亮的临终安排和蜀汉朝堂的反应,其实我们就明白了刘禅、魏延、蜀汉朝堂、太后四方的关系了!刘禅是想重用魏延的,想以魏延来打破局面,掌握大权。而蜀汉朝堂的大臣和太后是一边的,他们是想干掉魏延,继续保持架空刘禅的局面。所以说,即便魏延没死,成功接替了诸葛亮的职务,其实后续的事情也不会太过于乐观!

权力这个东西,谁都想要,刘禅加魏延,并不一定能够击败原诸葛亮阵营的大臣!魏延和关羽类似,用兵是一把好手,但在朝廷中玩手段,他们就差远了,所以本文认为,最终双方的斗争结果,很可能是刘禅和魏延惨败,北伐就不要想了,魏延能够保住性命,应该就是刘禅能够争取到的最好结局了!

当年姜维深受刘禅器重,以降将的身份,被提拔为蜀汉大将军,掌控蜀汉大军,结果还是玩不过蜀汉众臣,被逼得远避沓中,魏延玩手段的能力还比不过姜维呢,他怎么可能玩得过蜀汉的那一群大臣?所以说,他最终的结局很可能比姜维还惨!

结语

总的来看,如果魏延没死,而是接替了诸葛亮的职务,其实他的最终结局也不会太好,甚至比姜维还惨!原因很简单,魏延脾气火爆,玩手段的能力不行,而刘禅虽然贵为皇帝,但是他从一登基就是个傀儡,已经被架空很多年了,权力不大,他和魏延联合,根本不是蜀汉众臣的对手!在蒋琬、费祎、董允等人的联手进攻下,刘禅和魏延的组合,最终和可能落败,大权仍然掌握在蒋琬等人手中,而魏延呢,最好的结局很可能就是赋闲在家,逐渐消失,就如马岱等人一样!

更多文章

  • 蜀汉君臣博弈,魏延是被冤杀的,还是说真的叛变蜀汉了?

    历史解密编辑:李三脚标签:魏延,诸葛亮,刘备,蜀汉,冤杀,司马懿

    夷陵之战之后,蜀国大败元气大伤。 刘备败逃白帝城后不久就去世了,蜀国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被杀,黄忠、马超相继病逝,赵云也年迈去世了。 自此蜀国的五大最强战力也没有了,唯一在威望和实力上不差的武将 魏延就是蜀国唯一能打的了,那么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又是怎么成了叛徒,而被夷三族呢 ?今天就让小编为大家分

  • 诸葛亮为何临终前一定要安排杀魏延,这公平吗?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魏延,刘备,黄忠,马岱,姜维,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首先说明,“诸葛亮在自己死前一定要安排杀魏延”,这个话题应该在《三国演义》下讨论。毕竟,只有演义中的诸葛亮才一心杀魏延,而历史上的诸葛亮,非但没有安排杀魏延,甚至他留下的遗命,即使魏延真的不听话,也只是让姜维断后撤退——换句话说,如果魏延打算背叛蜀汉投奔魏国,诸葛亮是拿他一点没办法的,主力能退回去就

  • 诸葛亮到底是怎么死的?魏延难辞其咎,姜维心知肚明

    历史解密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诸葛亮,姜维,魏延,关羽,司马懿,蜀汉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经过一番谋划,引诱司马懿魏军进入上方谷,并放火烧之。然而天不绝司马懿,突然天降大雨,司马懿父子三人逃出生天。此后,无论诸葛亮如何挑衅,阵前羞辱魏军,司马懿都禁止出战,高挂免战牌,铁了心要和蜀军比持久战。诸葛亮太过于操劳,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在听闻吴国已经撤兵的报告后,

  • 魏延是否被冤杀?陈寿在三国志中说得再明白不过:何时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魏延,陈寿,蜀汉,马岱,诸葛亮,三国志,科学家,历史学家,曹操手下

    公元234年,蜀国发生了一连串重大的事情和变故,第一件事情是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第二件事情是长史杨仪和大将魏延发生火并,魏延被杀,第三件事情是杨仪不满封赏,出言抱怨,被削职流放,不久被逼自杀。这三件大事中,第二件和第三件都是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引发的。杨仪自尽,属于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但是魏延被杀,在

  • 刘备称帝,蜀汉100多位大臣支持,为何没魏延、关羽、张飞和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丑哥搞笑社标签:刘备,魏延,关羽,张飞,蜀汉,赵云,三国,赵子龙,曹操手下

    公元214年,刘备派遣手下大将简雍将刘璋劝降,随后将益州占据。此时,“诸葛亮为肱骨,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糜竺、简雍为宾友。”(语出《三国志先主传》)此处,有一点不知大家发现没有,这关羽和张飞原本和刘备是“桃园三结义”的好哥们,但是,却并不是“宾友”,而是“爪牙”。公元221年,

  • 诸葛亮为啥非要除掉魏延! 并非魏延有反骨, 真实原因很残酷

    历史解密编辑:笑话一点就通标签:魏延,刘备,关羽,三国,诸葛亮,司马懿,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事实上,诸葛亮之所以非要除掉魏延,并非魏延脑后有反骨那么简单!真实的原因很残酷!诸葛亮和魏延之间的恩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魏延之间的恩怨,由来已久!早在两人初次见面时,厌恶的种子就已经相互种下了!当时魏延两次主动投靠刘备,还帮助关羽成功拿下了长沙城,令刘备非常感动,就连一向非常高傲的关羽,都对魏延非

  • 张飞被杀之后,为何赵云、魏延、诸葛亮,集体不服刘备号令?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张飞,赵子龙,魏延,诸葛亮,刘备

    从三国鼎立到西晋的统一,魏蜀吴的分疆而治是因为相互牵制、势力均衡;而西晋能够完成统一大业,则是因为此消彼长、一家独大。这一点,时人其实都看得明白,诸葛亮的“隆中对”和鲁肃的“榻上对”目标都是三足鼎立,而曹魏一直都是一副谋取天下的架势。在国家体量方面,曹魏实力要远胜于蜀和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加上疫病流

  • 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杀魏延?如果魏延不死,蜀汉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诸葛亮,魏延,蜀汉,刘备,司马懿

    事实上,诸葛亮曾三次对魏延动杀心,而他之所以非要杀魏延,除了他一开始就不看好魏延,北伐时期魏延公开和他唱反调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魏延坏了诸葛亮的大计,这一系列的行为综合在一起,促成了诸葛亮安排马岱诛杀魏延的计划!诸葛亮第一次对魏延显露杀机魏延原本是刘表的手下,他非常仰慕刘备的仁义,所以

  • 刘备死后,诸葛亮真正忌惮的并非魏延,而是战无不胜的他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刘备,诸葛亮,魏延,刘禅,关羽

    喜欢《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刘备死后,新崛起的大将包括魏延、张苞、关平、杨仪等人都成了蜀军的中坚力量,但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却十分忌惮蜀军中的猛将魏延,因为他觉得魏延脑后有反骨,日后必反;但其实诸葛亮真正忌惮的大将并非魏延,会影响到刘禅帝位的其实另有其人!▲刘封有勇有才干,因身份尴尬,成为诸葛亮真正

  • 张飞被杀之后,为何诸葛亮、赵云、魏延等人,集体不服刘备号令?

    历史解密编辑:张希爱英文标签:张飞,魏延,刘备,赵云,三国,诸葛亮,赵子龙

    关羽被东吴擒杀后,刘备不顾朝中大臣一致反对,执意要挥军征讨东吴替二弟报仇。结果刘备大军还没出发,又传来了三弟张飞被杀的消息。在张飞被杀后,刘备仍然一意孤行,面对孙权的求饶无动于衷,最终吞下了夷陵之战失败的恶果。其实,一开始孙权也是吓得不轻,面对来势汹汹的刘备大军,孙权首先想到的就是跟刘备求和。荆州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