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陆逊对东吴劳苦功高,为何晚年被孙权活活气死?

陆逊对东吴劳苦功高,为何晚年被孙权活活气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熙熙攘攘利来利往 访问量:937 更新时间:2023/12/18 5:23:59

来源:头条号元哥说历史

陆逊是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东吴的第四位大都督。他曾协助吕蒙袭击荆州,后来又火烧八百里连营,大败刘备七十万大军。

毫不夸张地说,陆逊是一个文武全才,他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为东吴政权的建立作出了杰出贡献。

但是陆逊的结局是非常凄惨的,是东吴四位大都督中,唯一一个不得善终的人!

这就让人非常奇怪了,早些年的时候,孙权那么重用陆逊,听取吕蒙的建议,任命他为大都督,前去抵御刘备大军。有一次,孙权还跟陆逊评论周瑜:

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

由此可见,在孙权心目中,周瑜是东吴第一功臣,而陆逊则是东吴第二功臣。

可是晚年,孙权却对陆逊那么残忍,派人屡次责骂他,导致陆逊最终郁郁而终!

讲到这里,再来回答这个问题:孙权后期为什么对待陆逊那么残忍呢?下面我将根据正史的记载,分析为以下三个原因,其三是根本原因。

第一,孙权从来就没有完全信任过陆逊。

很多人就会说了,孙权将三军托付给陆逊,难道不是对他最大的信任吗?

其实不然,我们细读史书就会发现,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是迫不得已的,或者是无可奈何的。当时吕蒙为了袭击荆州,就称病离任,并且请求陆逊代理自己的位置,以此来忽悠关羽。这个时候,孙权是同意了。原因很简单,吕蒙只是装病,并不是真的离任,陆逊只是暂时代理他的位置。

可是我们会发现,等到攻下荆州后,吕蒙真病后。孙权再问吕蒙,谁能接替他的位置。这个时候,吕蒙推荐的人,就不是陆逊,而是朱然了。

是吕蒙不看重陆逊吗?当然不是,若是如此,他第一次就不会极力举荐陆逊了。真正的原因是,吕蒙看出了孙权的心思,他并不想重用陆逊。与其说是不想重用,倒不如说是不敢重用。因为陆家和孙家,是有国恨家仇的。孙策曾受袁术之命,去攻打庐江太守陆康。结果是陆康发病而死,陆氏宗族死伤过半,而陆康是陆逊的堂祖父。因此,孙权对陆逊不得不有所保留。

既然如此,孙权为何会将抵御刘备大军的任务交给陆逊呢?这一点很好解释,因为这个时候,刘备已经来势汹汹,东吴除了陆逊,别无人选。

第二,陆逊参与了“南鲁党争”,孙权不得不杀之而后快。

所谓“南鲁党争”,就是太子孙和鲁王孙霸,为了争夺帝位,产生的斗争。结果,朝廷分为了两派,一派支持鲁王,也就是“鲁王党”;另一派支持太子,即“太子党”。两派为此经常大打出手,朝廷眼看就要分裂了。最终,孙权出来平息了此事,废除太子,赐死鲁王。

陆逊就是因为卷入了“南鲁党争”,最终被孙权逼死的。具体来说是这样的,当时陆逊看到太子和鲁王闹得死去活来,于是上书孙权,希望他能让太子继承大统,话说得还比较重:

太子正统,宜有磐石之固,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谨叩头流血以闻。

这样奏章送了好几次,可是孙权一次都没理会。并且此时,陆逊的几个外甥,因亲附太子而被流放。太子太傅吾粲也因给陆逊送信,被下狱处死。孙权于是派人去责怪陆逊,陆逊愤愤不平,竟然“愤恚致卒”。

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陆逊的直接死因是参与了“南鲁党争”。在孙权看来,那是他的家事,不容任何人插手,即使这个人是开国功臣也不行。既然陆逊参与了,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第三,陆逊是江东和吴郡“四大家族”之一,这威胁了孙权的帝位。

陆逊出身世家豪族,在江东的威望颇大。而孙权并不是江东人,他建国的道路是艰难和曲折的。一方面,孙权要想在江东立足,就必须要得到江东士族的支持;另一方面,孙权又不能完全信任江东士族。因此,孙权整陆逊的根本原因,是怕陆逊会威胁他的帝位。

站在陆逊的立场,他是为了国家大事,没有任何过错。可是站在孙权的立场,陆逊是自寻死路,他不该咄咄逼人,凌驾于皇权之上。

那么,大家怎么看待晚年的孙权呢?

更多文章

  • 陆逊作为东吴的将领孙权为何将人活活骂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陆逊,孙权,东吴,关羽,孙策,刘备

    还不知道:东吴的神将陆逊,为何被孙权活活骂死?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孙权为什么和陆逊是世仇?陆逊的家族是江东大族,在东汉末年。世家门阀就代表了统治阶级,陆逊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做官的,但很可惜,他们都去世得很早,但陆氏家族一向同气连枝,于是陆逊就由祖父辈的陆康抚养成才。

  • 孙权为何非要逼死陆逊?有3个根本原因,陆逊还是败给了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孙权,陆逊,东吴,孙策,刘备

    俗话说得好:“ 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因此在古代有很多大臣也都因为皇帝下令而结束生命,正所谓伴君如伴虎,皇帝身边的很多大臣,大将,古往今来也有很多因为功高而死。最常见的就是初汉三杰之一的兵仙、神帅韩信,他其实也就是死于功高。相比韩信而言,三国时期的陆逊要逊色很多,但是即使如此,陆逊最终还是被孙

  • 孙权对陆逊多年相信之后为何残忍对待——深析文化背景与权力斗争

    历史解密编辑:小炎谈体育标签:孙权,陆逊,东吴,丞相,汉朝,权力斗争,史说三国

    孙权是三国时期东吴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治理东吴期间极富眼光和胆略,为东吴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陆逊则是孙权最得力的幕僚和将领之一,为东吴的战略和实力取得了重要胜利。但是,在孙权后期,他却对陆逊表现出了残忍和猜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本文将从文化背景和权力斗争两个方面进行剖析。一、文化背景首先,

  • 孙权为什么宁愿牺牲国家利益,也要杀了陆逊?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孙权,陆逊,孙策,诸葛亮,袁术,诸葛恪,三国,军事制度,汉朝

    这个问题很奇怪,换句话说,你又怎么知道孙权杀陆逊,不正是出于保全国家利益的需要呢?(一)陆逊之死陆逊对于东吴有多重要?其实完全就是诸葛亮之于蜀汉,因为这一点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就体现地淋漓尽致,因为在这本书中除了各个诸侯君主外,也只有诸葛亮、陆逊这两个人被单独列传了,两人绝对堪称两大对峙势力下的肱骨

  • 东吴第四代都督,火烧连营的陆逊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陆逊,孙权,东吴,孙策,蜀汉,关羽,刘备,都督,三国,军事制度,曹操手下

    今天我们讲这位大家应该都知道,他是三国里东吴后期当之无愧的顶梁柱,也是和吕蒙一起坚定主张从关羽手下夺取荆州的大将,他就是东吴第四任都督——陆逊。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在历史上他的功绩可以说是三国中顶尖的存在,先是破荆州擒关羽,而后在刘备发动的夷陵之战中更是凭借着自己的谋略率领东吴诸位将领打败了蜀

  • 夷陵之战中,刘备为何会败给陆逊?他到底犯了哪些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刘备,陆逊,夷陵之战,蜀汉,孙权,关羽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一面向曹魏称臣,一面任命陆逊为总

  • 陆逊真的与孙权信任无间吗,为何晚年被其活活逼死?

    历史解密编辑:环宇头条世界标签:陆逊,孙权,诸葛恪,丞相,诸葛亮,蜀汉

    公元245年,陆逊心中怀着无限愤忿病倒了。只因他曾上书为太子孙和正位,近期,宦官不断带来孙权的书信,斥责他不该探听宫中机密。3月,63岁的陆逊带着满腔的愤懑与疑惑,离开了这个世界。他21岁就成为孙权的幕僚,为东吴的建立和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孙权也多次夸他像周瑜一样胆略兼人;就在一年前,孙权还在册封他

  • 陆逊是怎样火烧连营攻破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陆逊,刘备,孙权,东吴,蜀汉,连营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

  • 正史上,关羽、张辽、陆逊、周瑜4大名将,谁的成就最高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关羽,张辽,陆逊,周瑜,汉朝,曹操麾下

    演义中,最厉害的武将是吕布,之后是典韦、赵云,但他们的战绩、功勋,不少是罗贯中老先生杜撰的,三国正史上,最优秀的名将是关羽、张辽、陆逊、周瑜等人,他们4人谁的成就最高?一、关羽关羽智勇双全,被后人尊为“武圣”,和“文圣”孔子齐名,在我国人民心中拥有着很高的地位。关羽结识刘备之后,就跟随刘备征讨黄巾军

  • 诸葛亮曾经给陆逊写信,希望孙权给侄子诸葛恪调个岗位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陆逊,孙权,诸葛亮,诸葛恪,诸葛瑾,天文学家

    诸葛亮,在中国人心目中,是智慧的化身,是忠臣的典范,是一个不世出的奇才。小编读史书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诸葛亮曾经给陆逊写过一封信,希望陆逊转告孙权,给自己的侄子诸葛恪调整岗位,这也算是变相的“走后门”了。诸葛恪其人诸葛亮有兄弟三人,大哥诸葛瑾在东吴为官,深受孙权信任,官至大将军。诸葛恪是诸葛瑾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