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桓是东吴宗亲,陆逊为何力排众议见死不救?

孙桓是东吴宗亲,陆逊为何力排众议见死不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告诉航海家 访问量:2628 更新时间:2023/12/13 6:06:55

夷陵之战被蜀国大军围困,陆逊为何不发兵救援孙桓?孙桓是东吴的宗亲身处险境,诸将都主张救援,陆逊为何不去救援呢?我们依据正史来分析下

孙桓是东吴孙权的宗亲,也是一位擅长领兵的优秀将领

孙桓是孙河(与孙坚是同族子弟)的第三子,孙桓长相仪表堂堂,器怀聪朗,读书博学强记,被孙权称赞为"宗室颜渊”,是东吴年轻二代里比较出色的将领。

先是跟随吕蒙袭取荆州,在华容道击败关羽,擒获了关羽的余众将近五千人以及大量的牛马及军备。

后与陆逊一起率军抵御刘备的伐吴大军。当时陆逊驻守在夷陵,孙桓在夷道分兵去攻打刘备,结果被刘备大军围困,向陆逊求救,可知孙桓当时的兵力远不与刘备。

陆逊为何不救援孙桓?

据《三国志》记载,陆逊不救援孙桓的想法是坚信孙桓能守住夷道,不必担心孙桓。

初,孙桓别讨备前锋於夷道,为备所围,求救於逊。逊曰:“未可。”诸将曰:“孙安东公族,见围已困,奈何不救?”逊曰:“安东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东自解。”及方略大施,备果奔溃。

然而事实上孙桓的兵力是不如刘备的,随时都有可能会被刘备全歼,刘备的意图是想围而不歼,想让陆逊分兵去救,刘备好趁机猛攻夷陵,在夷陵打开缺口就可进入荆州。但陆逊识破了刘备的意图,让孙桓坚守夷道,陆逊也在长久的对峙中发现了破刘备的战机,以火攻破刘备的连营。

等到陆逊火烧连营,孙桓截断上夔门的险要道路,刘备翻山越险,才得以自身逃脱。孙桓之前还因陆逊不救而感到怨恨,等事后才明白原来陆逊早已调度有方,既赢得了夷陵之战的胜利,又解了孙桓之围。

总结:如果陆逊分兵救援孙桓,刘备就会截击救援的部队,而陆逊的兵力不足,会给刘备猛攻夷陵的机会,夷陵失守,刘备就可长驱直入荆州腹地。所以陆逊识破了刘备的意图,虽然不去救援孙桓,但苦思破敌之策,终于在相持六七个月后到了酷热的夏天,让陆逊找到了时机,以火攻大败刘备,从而赢得了战局的胜利。陆逊谋划的是夷陵整场战役的胜利,而不是一时的胜败。

更多文章

  • 夷陵之战,刘备兵败,赵子龙一到就吓退了陆逊吗?

    历史解密编辑:三煎客标签:刘备,赵子龙,陆逊,夷陵之战,关羽,东吴

    刘备为给关羽报仇,率军伐吴,就是三国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东吴陆逊抵挡刘备,战争相持阶段,刘备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移营到山林中,结果被陆逊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全军覆没,刘备败逃,陆逊率军追击,紧急时刻,赵云接应刘备,一合刺死了东吴大将朱然,陆逊退兵,是赵云吓退了陆逊吗?刘备兵败,仓惶逃命,吴军追

  • 东吴陆逊的才能和蜀国姜维才能相比,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陆逊,姜维,蜀汉,东吴,蜀国,曹魏

    姜维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年轻将领的代表人物,更是诸葛亮看重的接班人。陆逊是三国时期的东吴的著名将领,曾一度任东吴的大都督一职,掌管东吴军政。在当时这两人是没有直接交锋的因此很难判断他们两个人的实力,这只能从侧面去推测一下。陆逊和姜维两个人他们属于两个国家的重量级人物,他们的处于环境都是不一样的,发展方向

  • 孙权为何对大功臣陆逊那么无情?皆因世族大家妨碍皇权至上

    历史解密编辑:旋风故事标签:孙权,陆逊,孙策,周瑜,东吴,鲁肃,皇权至上,三国,军事制度,汉朝

    孙权对陆逊残忍吗?什么叫残忍?古代只要不在肉体上折磨那就不叫残忍。精神上残忍算什么?夫妻冷战、领导没事儿找下属麻烦、被同事(小区、村民)孤立,这些都是精神残忍,陆逊所受的待遇不过如此。后人评价对陆逊残忍、对寇准残忍、对戚继光残忍等等,都犯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在封建社会,臣子的功劳在皇帝、同僚眼中是在谁

  • 陆逊为什么会参与太子之位之争并下场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陆逊,孙权,孙和,关羽,孙鲁班,东吴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迎来了极具魅力的三国时代。陆逊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名臣,深谋远虑,文武双全,一生之中战功赫赫,深得孙权的信任和喜爱,被称为“社稷之臣”。陆逊参与过多场战役,关羽之所以失荆州也是因为陆逊的功劳,利用关羽的弱点让他放松警惕,给了吕蒙击败关羽的时机。而影响颇深就是三国历史里最有名的战

  • 陆逊论才干完全不输周瑜,为何晚年被孙权冷落?

    历史解密编辑:水中月眼前人标签:陆逊,周瑜,孙权,吴国,东吴

    纵观整个三国圈,喜欢东吴将领的三国迷似乎并不是很多,就拿经常出场的陆逊而言,很少有人关心他年老时境况如何。陆逊算是自东吴大都督周瑜离世后吴国最有能耐的将领之一,和孙权是同时代的人,他只比孙权小一岁。早年在陆逊还是小生的时候十分招孙权待见,后者欣赏陆逊的本事把自己老哥孙策的女儿孙茹嫁给他。对于陆逊,世

  • 夷陵之战根本不是以少胜多,其实陆逊的兵力不比刘备少!

    历史解密编辑:美好的甜瓜标签:刘备,陆逊,夷陵之战,蜀汉,孙权,曹操,官渡之战,汉朝,军事制度,三国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在夷陵之战前,三国三大战役中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在官渡之战中,袁绍一方的兵力在11万

  • 夷陵之战,刘备败在连营七百里?其实只怪陆逊太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曲殇别离标签:刘备,陆逊,夷陵之战,曹操,孙权,关羽

    夷陵之战可以说是三国时期蜀汉的转折点,在此之前蜀汉的国力尽管偏弱,但实质上还是可以和东吴,甚至和曹魏一较高下。但经过夷陵之战的惨败之后蜀汉因此元气大伤,刘备不久后郁郁而终,临终前只能把蜀汉还有未成年的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希望他好生辅佐刘禅。最近网上有不少网友热议,认为刘备在夷陵之战中犯下了七百里连营这

  • 三个军师,究竟谁最厉害呢?诸葛亮还是陆逊?

    历史解密编辑:清晨的粥又可温标签:诸葛亮,陆逊,司马懿,刘备,军师,孙权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卧龙凤雏正是出自三国,今天就来看看在当时三国鼎立时期,三国的军师待遇和结局究竟如何。蜀汉诸葛亮、东吴陆逊、北魏司马懿,三人中无疑是司马懿活的最久,也是最终一统三国的人物,那么诸葛亮和陆逊谁更胜一筹呢?先来看看司马懿,司马懿在北魏的地位相当尴尬,虽然历经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但是

  • 曹操逼死了荀彧,孙权逼死了陆逊,那么刘备逼死谁了?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曹操,孙权,陆逊,刘备,荀彧

    一、曹操逼死了荀彧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永汉元年(189年),被举孝廉,任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物品)。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对此,荀彧弃官归乡。虽然荀彧一度投靠了袁绍,但是,在发现袁绍不能成大事后,荀彧就果断离开了。初

  • 陆逊四次北伐无一败绩,东吴怎么不趁机消灭曹魏呢?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陆逊,曹魏,东吴,蜀汉,孙权,诸葛亮,诸葛瑾,北伐,三国,军事制度

    在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联手击败了强大的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等到汉中之战和襄樊之战后,三国鼎立的格局已经形成,也即其他诸侯基本上都告别了汉末三国历史的大舞台。在三国之中,虽然蜀汉的国力相对较弱,但是,面对强大的曹魏,蜀汉先后有诸葛亮北伐和姜维北伐,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对此,可能很多人要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