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庶是不是很牛?别看《三国演义》,光看正史记载,很难下结论

徐庶是不是很牛?别看《三国演义》,光看正史记载,很难下结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萌心生活馆 访问量:4673 更新时间:2024/1/2 9:20:59

现在在湖北省南漳县城东北角,有一座始建于清朝嘉庆元年(1796)的徐庶庙,庙前立有“汉徐庶故里”石牌,庙内塑徐庶坐像,整个庙宇建筑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主要有牌楼、大厅、正殿等,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正殿基座上塑有徐庶坐像外,大厅内隔扇上也悬挂徐庶造像,两旁并附有对联:

在新野高歌自荐;

到曹营一言不发。

通常,能得后人立庙祭拜,都是神一样的人物。

与徐庶同时候的诸葛亮、关公是得后人立庙祭拜的。

诸葛亮不但在成都有武侯祠,而且被唐玄宗请入武庙,尊为武庙十哲之一。

关公就更不用说了,不但全国各地都有关帝庙,更被尊崇为武圣人,与文圣孔子相对。

由此可见,徐庶应该是一个大神级别的人物。

但是,对联“在新野高歌自荐;到曹营一言不发”这十四个字所写,都是《三国演义》里面的情节,并非真实的历史。

那么,徐庶到底有多牛,很值得我们透过史料去探究一番。

不过,为了区分清演义和历史,还是先把人们耳熟能详的演义情节交待一番。

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徐庶最初是藏头露尾,化名为单福,前来荆州投靠刘表,但看刘表无人主之相,便留书作别,暂居司马徽处。后受司马徽指引,故意守候在刘备必经之路放声长歌,表达出自己想要择明主而仕的意愿。不用说,徐庶这种自荐的营销手段非常成功,刘备倾心结交,并拜之为军师。徐庶这个军师当得很出色,一上任,接连用计,连取三场胜利:1、遣张飞、赵云大破前来攻打新野的曹仁大军,斩杀曹将吕旷、吕翔;2、识破曹仁摆下的八门金锁阵之“阵眼”,顺利破阵;并算准曹仁晚上会来劫寨,巧设伏兵,杀得曹仁大败而归;3、徐庶又设计夺取了樊城。

徐庶可谓出手不凡,这几仗打得神摇色动、精彩绝伦。

曹操也因此被惊骇到,接受了谋士程昱的建议,使出卑鄙下流、厚颜无耻的小人伎俩,劫持了徐庶的母亲,要胁徐庶入许昌

徐庶知此去不能再回,临走之前向刘备推荐南阳诸葛亮,发誓入曹营后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计一策。

这就是“在新野高歌自荐;到曹营一言不发”的来由。

这之后,基本就没有徐庶的什么故事了。

但是,单凭以上情节,已经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那么,历史对徐庶的记载是怎么样的呢?

非常遗憾,《三国志》并没有单独给徐庶立传。

没有单独立传,原因不外乎两个:一、影响力不够;二、缺乏足够的事迹来撑起一篇传记。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没有单独立传,徐庶的身影还是在《三国志诸葛亮传》里闪现过三次。

第一次,是在介绍诸葛亮的时候,有提到“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即说颍川的徐庶徐元直和诸葛亮非常要好。

诸葛亮是三国世界里的第一等人物,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徐庶能与诸葛亮交好,说明徐庶不是凡响之辈。

第二次,刘备入荆州投靠刘表,在新野屯兵,“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即徐庶初见刘备,就得到了刘备的器重,应该是有两把刷子的。这个时候,徐庶向刘备举荐诸葛亮:“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原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从这儿可见,徐庶荐诸葛是真事,刘备三顾茅庐也是真事。不过,徐庶并不是将要离开刘备时“走马”荐诸葛,他是和诸葛亮有过同要刘备麾下共事的时光的。

第三次,曹操攻打荆州,“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即曹操劫持了徐庶之母也是真的,但不是听信程昱的计策密谋而行,是在追击刘备时俘获到的。徐庶没办法,只好向刘备告辞,说:“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掉头投奔曹操去了。

从《三国志诸葛亮传》里这三个片段来看,徐庶应该是很有料的,没能单独立传,应该是事迹太少了。

不过,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援引了《魏略》里面大理内容,基本可以为我们勾勒出徐庶的生平。

为什么徐庶会出现在《魏略》一书中呢?

很多人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总是把徐庶被作为蜀汉臣子来看待,但徐庶最后在魏国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即不管您愿不愿意,他事实上就是魏国臣子。

现代学者卢弼通过对清代学者钱大昕批注的分析,指出:在《魏略》中,徐庶、严干、李义等十人是合为一卷,分别列传的。但《魏略》全书已佚失,实无从稽考。

那么,《魏略》是怎么记载徐庶事迹的呢?

一、“中平末,尝为人报雠,白垩突面,被发而走,为吏所得,问其姓字,闭口不言。吏乃於车上立柱维磔之,击鼓以令於市鄽,莫敢识者,而其党伍共篡解之,得脱。於是感激,弃其刀戟,更疏巾单衣,折节学问。”

即中平末年(189年),徐庶打抱不平,卷入一场江湖恩怨之中,杀了人,替人报了仇,涂白石粉于脸,披头散发逃匿,最终还是被官府抓到了。差吏讯问其名,其闭口不答。差吏于是绑之于柱,准备动用凌迟酷刑,并击鼓让市井中人前来辨认,但没人敢认。徐庶的党羽后来解救了徐庶。徐庶感激不尽,不再舞枪弄棒,换上青衣儒巾,折节求学。

不难看出,徐庶和吕蒙一样,都有过弃武从文的经历。

二、“初平中,中州兵起,乃与韬南客荆州,到,又与诸葛亮特相善。”

这条记载与《三国志诸葛亮传》所记一致,和诸葛亮交好,但补充了徐庶为避中州兵乱,与同郡人石韬(字广元)南下荆州的背景。

三、“至黄初中,韬仕历郡守、典农校尉,福(徐福,即徐庶)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这条记载记录了石韬和徐庶入曹后的任官履历,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右中郎将是个什么官呢?

中郎将这个军衔由秦朝设立,到西汉时分为五官、左、右三中郎署,职权在将军和校尉之间。但汉朝只有在战时才置将军一职,平时并不常备,所以中郎将应该是平时最大军职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宿卫殿门、出充车骑,属光禄勋管辖。

但到了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很多人被封为将军,中郎将沦落成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御史中丞又是什么官呢?

这个官职同样是秦朝设立的,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或称御史中执法,秩千石,负责纠弹百官朝仪,名称曾一度被曹操改为宫正,但曹丕当政,仍复其名。

从御史中丞这个职位来看,《三国演义》说徐庶到了曹营“一言不发”那是不存在的。

那么,从徐庶职位的升迁来看,他在曹魏集团的工作应该是付出过努力的,不然也不会出现由右中郎将升迁到御史中丞的位置,而且,在御史中丞这个位置上,他也必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是,却最终没能进入决策中枢,是否徐庶的能力不过如此呢?

四、“逮太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这里说的是,太和二年(228年),诸葛亮北伐,率军出陇右,听闻徐庶与石韬的任职后,大为叹息,说:“难道是魏国的人才太多了吗,为什么徐庶与石韬两人得不到重用呢?”

从诸葛亮的话里,我们感觉,徐庶是有才的,可惜得不到发挥。

徐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有才没才,牛不牛,哎,真不好说。

标签: 徐庶刘备诸葛亮曹操三国演义曹仁

更多文章

  • 徐庶辅佐刘备不久,却为何要离开他,真正原因并不是为了搭救母亲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刘备,徐庶,曹操,曹仁,诸葛亮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纷纷起兵造反,想要登上历史的舞台,于是狼烟四起,哀鸿遍野。在经过长达数十年的你争我斗之后,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局面,虽然如此,但是刘备依然是最弱的一方,曹操虎踞龙蟠,独占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江东孙吴,占据水资源优势,水军作战甚是了得,唯独刘备连一座城池还要伸手向别人

  • 徐庶被迫离开刘备,承诺到曹营不为曹操献计,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拥有你全世界呀标签:徐庶,刘备,曹操,曹营,诸葛亮

    导语:对于刘备来说,徐庶算是他由弱变强的关键人物。在他没有得到徐庶之前一直不知道军师的重要性,以至于多年奋斗得来的战果都没有留住,蹉跎半生还是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但徐庶加盟刘备之后情况却变了,徐庶让刘备知道什么叫做谋略,什么叫做兵法,多次以弱胜强让刘备如痴如醉。正当刘备想和徐庶一起共创事业时,徐

  • “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做到了,但徐庶呢?

    历史解密编辑:承承故事汇标签:关羽,徐庶,刘备,曹操,曹营,刘表,三国,汉朝,诸葛亮,五虎上将

    提到“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话时,一般人会不自觉的想到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但在演义当中这样的角色还被用来形容徐庶,但徐庶真的做到了“身在曹营心在汉”吗?都说徐庶到了曹营后一言不发,面对曹操的高官厚禄时,徐庶难道连声“谢谢”也不说吗?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看看历史上的徐庶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以及徐庶到了曹营

  • 三国演义:悲情谋臣徐庶、庞统的比较,性格不同,决定命运的差异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徐庶,庞统,三国演义,刘备,诸葛亮,曹操

    徐庶和庞统都曾为刘备麾下赫赫有名的谋士,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但是结果却一息志一身亡.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空落了一身智谋,无限遗憾。庞统逝于落凤坡,功名未就,令人唏嘘。在《三国演义》中,虽然对这两个人的书写篇幅较短,与诸葛孔明形象难以相平。但是这两个人物形象有助于故事系统的完整性, 缺一不可

  • 历史上徐庶结局如何?诸葛亮知道后为何连连叹息?

    历史解密编辑:听趣闻史标签:徐庶,刘备,刘表,袁绍,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诸葛孔明也是卧龙,将军要见他吗?”徐庶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01投靠刘备刘备在袁绍阵营的时候,认为袁绍不可能成就大事,就借口找刘表做后援,离开了袁绍。离开袁绍后,刘备再次被曹操打败,只好南下荆州与刘表会合。刘备虽然屡战屡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成功地为自己树立了一个良好的“人格

  • 都是初来乍到,为何关羽张飞服徐庶,不服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明月踏清风x标签:关羽,张飞,徐庶,诸葛亮

    《三国演义》之中,刘备前后有好几个军师。在诸葛亮之前,刘备曾短暂地拜过徐庶为军师。当然,最初徐庶化名“单福”,刘备后来才知道。不过,那时候徐福被曹操所骗,最终离开了刘备。不过,大家也都知道,关羽和张飞对两人的态度不一样。徐庶做军师的时候,关羽和张飞从没反对,老老实实听听徐庶的话;但是,诸葛亮做军师的

  • 人品比郭嘉差的五个谋士:贾诩徐庶善终,另外三个小人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贾诩,徐庶,郭嘉,刘备,曹操,谋士,三国,汉朝,诸葛亮

    郭嘉在曹营混了十一年,官不过军师祭酒(司空军祭酒),爵不过亭侯,食邑只有二百户。郭嘉于建安十二年病逝的时候,荀彧荀攸贾诩的官爵已经高出他不止一个档次,就是与郭嘉同在一传的程昱也已官至奋武将军,跟郭嘉一向不对付的陈群,已经当上了曹魏“组织部长”。陈群跟郭嘉不睦,就是因为郭嘉人品有点差,陈群对郭嘉的批评

  • 徐庶能力有多强,为何始终不愿重归刘备?并非因为他的母亲

    历史解密编辑:小乐丫呀标签:徐庶,刘备,蜀汉,曹操,诸葛亮,魏国

    首先,徐庶的能力肯定还是不错的,能得到刘备的赏识,又能和诸葛亮成为好友,来到曹魏后,还能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这些事情都说明了徐庶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至于他为何不愿再归刘备了,其实这里面主要有三个原因。徐庶徐庶这个人,是典型的弃武从文之人,最开始的时候,他为人报仇,结果被官府给逮捕了,当时他十分有

  • 曹操挖墙角:徐庶最终离开刘备,母亲被扣留只是原因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曹操,徐庶,刘备,诸葛亮,关羽

    众所周知,徐庶之所以离开刘备,主要是因为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控制。除此而外,还有另外三个原因,可能是你我都不曾想到的,是什么呢?(我们从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里寻找答案):一、三国博弈,各自帐下奇才辈出三国时期是风云诡谲各路诸侯混战交融时期,发生在这段历史时期内的故事有很多,所谓乱世出英雄,回溯当年的波

  • 徐庶不向曹操献一计,却给曹丕举荐了一个人,成诸葛亮劲敌

    历史解密编辑:金中心在海边标签:徐庶,曹操,曹丕,诸葛亮

    少年时期的徐庶不过是市井间的一名任侠儿。天下大乱,想要一展抱负的徐庶随后便来到了司马徽门下,向对方学习治国之术。学有所成后,徐庶遇到了心目中的明主:刘备,徐庶当即投靠到了刘备麾下。当时刘备的处境还是非常惨的,但徐庶却坚定地去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事实来看徐庶也属实使刘备实力大增。曹操在徐庶手上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