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都是初来乍到,为何关羽张飞服徐庶,不服诸葛亮?

都是初来乍到,为何关羽张飞服徐庶,不服诸葛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明月踏清风x 访问量:3862 更新时间:2023/12/22 21:39:31

《三国演义》之中,刘备前后有好几个军师。在诸葛亮之前,刘备曾短暂地拜过徐庶为军师。当然,最初徐庶化名“单福”,刘备后来才知道。不过,那时候徐福曹操所骗,最终离开了刘备。

不过,大家也都知道,关羽张飞对两人的态度不一样。

徐庶做军师的时候,关羽和张飞从没反对,老老实实听听徐庶的话;但是,诸葛亮做军师的时候,关羽和张飞开始很抵触,差点不愿意听军令。

要知道,徐庶和诸葛亮那会儿都是初来乍到,之前没啥名声,也没啥战绩,徐庶甚至还是化名,可为何关羽、张飞对徐庶听话,对诸葛亮抗拒呢?何以态度如此不一样呢?

这个问题,我是在看老三国的弹幕时看到的,觉得有点意思,来试着回答一下。

首先,刘备对二人的态度不一样

刘备遇着徐庶时,徐庶在街上唱着“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刘备觉得此人可能是水镜先生说的伏龙或凤雏,就赶紧请教。

一番客套后,刘备才知道此人叫“单福”,但觉得此人不简单,还是拜徐庶为军师了。

这个过程你可以发现,徐庶对刘备的邀请很直接,在关张的眼里,徐庶没有拿架子。行军打仗需要军师,军师安排就得听命,这在军中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关张听徐庶的命令。

但是,当刘备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时,情况就不一样了。

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前后三次去拜访诸葛亮,每一次都很诚恳,而且还是那么冷的天气。

在关张眼里,自己的哥哥是汉室帝胄,又贵为皇叔,居然对一个人如此“低三下四”。他们不会对刘备埋怨(实际上张飞已经埋怨了,只是不好发作),于是就把这种情绪,转移到了诸葛亮身上。

所以诸葛亮做军师的时候,关羽和张飞很抵触他,不肯听他军令。

其次,关羽和张飞有傲气的资本

遇到徐庶时,刘备从没拜过军师,好不容易遇到个军师,自然得重视。所以在徐庶之前,关羽和张飞对军师的印象,基本没有。既然没有,就无法对比。

而且推测来看,徐庶那会儿年纪也不小。毕竟他多年前就为友人报仇,坐了几年牢,又出来学文成才,年纪估计已经超过关羽和张飞。年龄大的话,本身也是一种资历。

但是,到诸葛亮时,情况就不同了。

那时候,关羽和张飞已经领教过徐庶的厉害——徐庶曾帮助刘备打败吕翔、吕旷,还曾授计于赵云,破了八门金锁阵,打败了曹仁。他们对军师的印象,可就不是空白了。

诸葛亮彼时才27岁,之前没啥过战绩,也没有名声,只是司马徽先生说他是伏龙,赞美过他一番。年纪轻轻,没有成绩,还拿架子,关羽、张飞对军师的“要求”也提高了,他们对诸葛亮自然没有好印象。

刘备比诸葛亮大二十岁左右,那会儿他已经47岁,关羽和张飞也超过40岁了。40岁的人,又在战场多次斩将杀敌,岂会一开始就服诸葛亮一个27岁的“毛头小子”?

说起来,还是诸葛亮太年轻了,关羽和张飞身经百战,年纪也比诸葛亮大,所以不服诸葛亮管理实在很正常。

其实,换谁可能都跟关羽张飞一样。

假如你已经40岁,在公司做总经理,为公司多次立下大功劳,除了大老板就属你职位最高。某天大老板突然请来一个刚毕业的博士,让他做公司二把手,这小伙子才27岁,还要给你安排任务,制定目标,你能服气吗?你肯定也不服气。

关羽、张飞不服诸葛亮,也是这样的道理。

第三,关羽和张飞吃诸葛亮的醋

当然,这里的“吃醋”和今天的吃醋不同。因为刘备和关羽、张飞一直都是好兄弟,他们二人地位也很高,即便赵云,也不能取代关羽和张飞的地位。

但是,好兄弟之间的友谊,因为诸葛亮的出现,突然被打破了。

刘备每天就和诸葛亮谈论天下大事,不和关羽张飞一起玩耍了,多年的哥哥突然就被诸葛亮抢去了,关羽和张飞当然不高兴。所以,他们才不听诸葛亮的调遣,这就是故意的。

当刘备要关羽、张飞对敌时,两人还说,“哥哥何不使水去”?“水”指的就是诸葛亮,因为刘备说过,有了孔明,就如同“如鱼得水”。

最后,两位军师命令的方式不同

其实,还有一点很关键,徐庶和诸葛亮调兵遣将时,对关羽、张飞的命令方式,完全不一样。

徐庶最初没有直接命令关羽、张飞,他是跟刘备说了计划后,再由刘备来发布军令。

福曰:“……可使关公引一军从左而出,以敌来军中路;张飞引一军从右而出,以敌来军后路;公自引赵云出兵前路相迎:敌可破矣。”玄德从其言,即差关、张二人去讫;然后与单福、赵云等,共引二千人马出关相迎。

这么看的话,其实还是刘备调遣关羽和张飞,徐庶没有。

包括后面对付曹仁,徐庶也是跟刘备说完后,由刘备来操作。

忽报马报说:“曹仁引大军渡河来了。”单福曰:“果不出吾之料。”遂请玄德出军迎敌……玄德传令,教军士把住阵角,命赵云引五百军从东南而入,径往西出。

由此可见,徐庶都没有直接调遣赵云,他都是跟刘备说完计划,再让刘备去完成。

但是诸葛亮不同,他是直接命令关羽和张飞。

孔明曰:“但恐关、张二人不肯听吾号令;主公若欲亮行兵,乞假剑印。”玄德便以剑印付孔明,孔明遂聚集众将听令。

由此可见,诸葛亮是直接命令众将,跟徐庶还是不一样的。一个年轻人,初来乍到,关羽、张飞都是熊虎之将,不可能心甘情愿服从诸葛亮。

当然,这一点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还在于刘备对诸葛亮太好了,关羽、张飞看不惯(或者说有点嫉妒吧)诸葛亮,所以才会如此。

标签: 关羽张飞徐庶诸葛亮

更多文章

  • 人品比郭嘉差的五个谋士:贾诩徐庶善终,另外三个小人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贾诩,徐庶,郭嘉,刘备,曹操,谋士,三国,汉朝,诸葛亮

    郭嘉在曹营混了十一年,官不过军师祭酒(司空军祭酒),爵不过亭侯,食邑只有二百户。郭嘉于建安十二年病逝的时候,荀彧荀攸贾诩的官爵已经高出他不止一个档次,就是与郭嘉同在一传的程昱也已官至奋武将军,跟郭嘉一向不对付的陈群,已经当上了曹魏“组织部长”。陈群跟郭嘉不睦,就是因为郭嘉人品有点差,陈群对郭嘉的批评

  • 徐庶能力有多强,为何始终不愿重归刘备?并非因为他的母亲

    历史解密编辑:小乐丫呀标签:徐庶,刘备,蜀汉,曹操,诸葛亮,魏国

    首先,徐庶的能力肯定还是不错的,能得到刘备的赏识,又能和诸葛亮成为好友,来到曹魏后,还能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这些事情都说明了徐庶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至于他为何不愿再归刘备了,其实这里面主要有三个原因。徐庶徐庶这个人,是典型的弃武从文之人,最开始的时候,他为人报仇,结果被官府给逮捕了,当时他十分有

  • 曹操挖墙角:徐庶最终离开刘备,母亲被扣留只是原因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曹操,徐庶,刘备,诸葛亮,关羽

    众所周知,徐庶之所以离开刘备,主要是因为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控制。除此而外,还有另外三个原因,可能是你我都不曾想到的,是什么呢?(我们从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里寻找答案):一、三国博弈,各自帐下奇才辈出三国时期是风云诡谲各路诸侯混战交融时期,发生在这段历史时期内的故事有很多,所谓乱世出英雄,回溯当年的波

  • 徐庶不向曹操献一计,却给曹丕举荐了一个人,成诸葛亮劲敌

    历史解密编辑:金中心在海边标签:徐庶,曹操,曹丕,诸葛亮

    少年时期的徐庶不过是市井间的一名任侠儿。天下大乱,想要一展抱负的徐庶随后便来到了司马徽门下,向对方学习治国之术。学有所成后,徐庶遇到了心目中的明主:刘备,徐庶当即投靠到了刘备麾下。当时刘备的处境还是非常惨的,但徐庶却坚定地去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事实来看徐庶也属实使刘备实力大增。曹操在徐庶手上吃

  • 徐庶:比庞统还让人惋惜的奇才,若能一直追随刘备,关羽也不会死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徐庶,庞统,刘备,关羽,诸葛亮

    三国时期,那是一个乱世,战火不断,烽火连天,民不聊生,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那就是“梦里依稀兹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可乱世就注定出英雄。世事混乱,方能彰显英雄本色。“江山辈有人才出,独领风骚数百年”因此,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个充满阳刚之气,既有英雄气概又能浪漫情怀的时代。多少风流人物在这

  • 长坂坡之战,曹操为何因徐庶的建议而捉赵云?他看不出其中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窗前外的红杏标签:曹操,徐庶,赵子龙,刘备,孙权

    长坂坡之战,曹操为何因徐庶的建议而捉赵云?他看不出其中问题?东音八度2022-07-0618:01山东生活领域创作者关注曹操当然知道这是救赵云的,他之所以接受徐庶的建议,是因为曹操想生擒赵云。曹操为什么想生擒赵云?当然是为了生擒赵云怀里的阿斗。生擒这个赵云有多大意义?生擒阿斗,用处可就大多了。曹操的

  • 赤壁之战时曹操手下谋士那么多,除了徐庶就没有人看出问题吗?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曹操,徐庶,程昱,周瑜,赤壁之战,庞统

    赤壁之战使得曹操元气大伤,短时间内没有征战的机会,让东吴以及蜀汉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出现。那么赤壁之战作为曹操手下的谋士难道真的什么都看不出来吗?非也非也,曹操手下顶尖的谋士其实都看出了赤壁之战的不同寻常。曹操之所以能够被诸葛亮和周瑜合力欺骗,一方面是火烧赤壁本就是计中计的连环计

  • 从徐庶、典韦、夏侯惇靠杀人出名,看两汉三国的“任侠”之风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徐庶,夏侯惇,典韦,任侠,曹操,李永

    游侠在中国古代社会是一种特殊的人群,最先兴起于春秋战国,至汉初其势力发展日盛。西汉初立,因人们尚武和宽松的政治环境,为游侠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以至于汉武帝不得不重点对游侠进行打击,以稳定社会。但两汉三国,游侠之风其实一直在延续,很多三国人物的传记中都有“豪侠之气”的记载:徐庶——为人报仇杀人

  • 徐庶为什么不愿意回来辅佐刘备?想知道原因吗,我们一起往下读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徐庶,刘备,曹操,诸葛亮,程昱,孙权

    徐庶不回刘营有三条理由徐庶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次要人物,是为诸葛亮的出山作铺垫的,但他的形象被写的十分生动,到现在还流传着一个关于他的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徐庶,字元直,少时好学击剑,曾为人报仇杀人,被官府缉捕,逃脱后化名单福,折节学文,大成之后,刘备拜其为军师,小显身手,即退了来攻的曹

  • 从庶民到国之重臣,徐庶的崛起之路靠的是什么?这三点值得去学习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徐庶,曹操,刘备,诸葛亮,庞统,刘表

    网上有这样一个笑话,三国时期最穷的名人是谁,答案是“庶民”,因为在那样兵荒马乱的年代,处于最底层的老百姓应该是最无奈和最穷苦潦倒的,而此“庶民”指的就是徐庶本人。徐庶这个人出生贫寒,是真正的草根,当然就像人们俗语所讲,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老徐这个人性格上有三个特点,而这三个特点也成为他不断攀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