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做到了,但徐庶呢?

“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做到了,但徐庶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承承故事汇 访问量:4310 更新时间:2023/12/16 3:19:15

提到“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话时,一般人会不自觉的想到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但在演义当中这样的角色还被用来形容徐庶,但徐庶真的做到了“身在曹营心在汉”吗?都说徐庶到了曹营后一言不发,面对曹操的高官厚禄时,徐庶难道连声“谢谢”也不说吗?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看看历史上的徐庶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以及徐庶到了曹营之后的生活。

一、徐庶的童年

徐庶其实原名叫做徐福,在公元189年,年轻的徐庶为人仗义,经常干一些替天行道的事,一日为了替同伴报仇,徐庶纵剑行凶,逃跑不成后被官府抓住,亏得平时自己身边聚集的一些同僚,在危难时刻将徐庶救了出来。

这件事以后,徐庶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放下了平时摆弄的刀剑,决心要做一个文化人,也许是经历了这次危机之后,让徐庶觉得进入仕途才是正道,或者是被家里人劝诫,这时才将名字化为“徐庶”外出求学去了。

二、徐庶的大学

起初在徐庶的求学之路并不顺利,因为自己曾经算的上是一个粗人,所以其他的儒生们并不看好他,但徐庶也算的上有毅力,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从一介豪侠转变成了一个精通儒学的文人,在这个过程中,徐庶还结交了石韬,两人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公元192年,董卓祸乱朝廷,各地军阀纷纷起兵,徐庶为了躲避北方的兵祸,就和好友石韬一同迁到了当时比较稳定荆州,到了荆州后,徐庶过上安稳的生活,也就是在这时,徐庶结识了诸葛亮,但乱世的安稳能持续多久呢,过了几年后,徐庶便经历了他人生中另一个大转变。

徐庶在到了荆州后,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很快进入荆州的文化圈,还结交了不少如诸葛亮这样的荆州本土名士,此时徐庶觉得,该让自己的才华变得有用起来了,是时候给自己物色一个主公了。

当时的荆州牧是刘表,但刘表时属碌碌无为之辈,这很不合徐庶的心意,正直刘备在北方被曹操打败,跑到了荆州的新野避难,可能是刘备的经历让徐庶产生了共鸣,或者是徐庶预感到刘备将来一定能成就一番大业,所以徐庶就主动找上了刘备,刘备见自己的团队里终于有个文化人了,也是非常高兴。

三、徐庶在人间

之后的日子里,主仆二人更是相处的其乐融融,期间,徐庶还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刘备开始还挺傲,想让徐庶直接把诸葛亮叫来,但听完徐庶提议后,刘备还是决定放下自己的身份,亲自去拜访诸葛亮,从此世间有了“三顾茅庐”的美谈。

但好景不长,公元208年,曹操亲自率领大军串门来了,刘表病死后,刘琮选择了直接投降,刘备则带着部众一路逃往江夏,之后在长坂坡被曹操的铁骑给追上了,场面一度混乱,不少人被曹军抓获,就连刘备的夫人和孩子也差不点成为俘虏,被曹操抓走的人当中,就有徐庶的母亲,这也就成了后来徐庶投效曹操的原因。

与演义里基本相同,徐庶在知道自己的母亲被俘后,身为一个大孝子的他心乱如麻,小时候家中贫穷,全靠着母亲勤俭持家,徐庶才有了今天,如今不仅没有让母亲享到什么福,还变成了异地相隔的状态。

徐庶思前想后,觉得还是老娘的晚年重要,于是拜别刘备,去投奔了曹操,演义中记载,徐庶到了曹营后,他老娘因为觉得徐庶背叛了刘皇叔,选择为曹贼效力是家门不幸,所以当场自尽了,徐庶从此在曹营里一言不发,终身没有为曹操献上一策,但在历史上却大不相同。

徐庶去了曹操那边以后,不但没有一言不发,还继续让自己的才华发光发热,在曹魏生活的徐庶先后担任了右中郎将和御史中丞,虽然不像丞相、都督或者大司马那样权倾朝野,但也是个不小的官。

四、后世对徐庶的评价

所以,历史上的徐庶并不是一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物形象,相反他更像是一个擅长审时度势的人,徐庶的选择其实并没有错,尤其是在现代人看来,要在自己的父母和工作之间做选择时,必定会选择自己的父母,而且就连当时的刘备阵营也没有责怪徐庶的倾向。

徐庶在要走时直接向刘备打了招呼“老板,我要去敌人那里工作了”都这样了,刘备就算不至于杀了徐庶,也可以限制他的行动,但刘备却选择了任由徐庶北上,就连诸葛亮在北伐的时候,还一个劲的打听徐庶,在得知徐庶的情况后,甚至感叹徐庶在曹魏任命的官职完全是大材小用,由此看出,徐庶是属于那种虽然不在原来公司干了,但留下的印象却很好那种。

但现在的主流想法是,徐庶离刘备远去,并不主要是因为徐庶的老娘被抓,而是徐庶本身就打算去投奔曹操,毕竟刘备当时情况非常不妙,连个栖身之地都没有,徐庶至弃武从文以来,走仕途的路一直就是他的最终目标,刘备现在的情况,已经完全没有可能实现他的梦想,所以才选择了投奔曹操,不然在自己老娘去世以后,徐庶完全有机会再跑回刘备那边,可他并没有这样做。

这样去评判徐庶显然有黑他的意思,觉得徐庶是一个墙头草,哪边厉害就跟着哪边混,完全没有忠君思想,但按照当时的局势,徐庶确实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而且在这之前,他也完成了一生最大的成就: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就连走的时候也是光明磊落的走,所以徐庶仍然是一个值得被正面评价的人物,以至于后世被文学家们称颂,以《三国演义》中对徐庶的评价为例:

“痛恨高贤不再逢,临歧泣别两情浓。”

“片言却似春雷震,能使南阳起卧龙。”

历史的长河一直在不停的变迁着,身处现代文明社会的我们,又怎么会知道古人们的所思所想,不管徐元直的真实意图如何,他已经给我们留下了可歌可颂的轶事典故。

参考于《三国志》

更多文章

  • 三国演义:悲情谋臣徐庶、庞统的比较,性格不同,决定命运的差异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徐庶,庞统,三国演义,刘备,诸葛亮,曹操

    徐庶和庞统都曾为刘备麾下赫赫有名的谋士,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但是结果却一息志一身亡.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空落了一身智谋,无限遗憾。庞统逝于落凤坡,功名未就,令人唏嘘。在《三国演义》中,虽然对这两个人的书写篇幅较短,与诸葛孔明形象难以相平。但是这两个人物形象有助于故事系统的完整性, 缺一不可

  • 历史上徐庶结局如何?诸葛亮知道后为何连连叹息?

    历史解密编辑:听趣闻史标签:徐庶,刘备,刘表,袁绍,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诸葛孔明也是卧龙,将军要见他吗?”徐庶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01投靠刘备刘备在袁绍阵营的时候,认为袁绍不可能成就大事,就借口找刘表做后援,离开了袁绍。离开袁绍后,刘备再次被曹操打败,只好南下荆州与刘表会合。刘备虽然屡战屡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成功地为自己树立了一个良好的“人格

  • 都是初来乍到,为何关羽张飞服徐庶,不服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明月踏清风x标签:关羽,张飞,徐庶,诸葛亮

    《三国演义》之中,刘备前后有好几个军师。在诸葛亮之前,刘备曾短暂地拜过徐庶为军师。当然,最初徐庶化名“单福”,刘备后来才知道。不过,那时候徐福被曹操所骗,最终离开了刘备。不过,大家也都知道,关羽和张飞对两人的态度不一样。徐庶做军师的时候,关羽和张飞从没反对,老老实实听听徐庶的话;但是,诸葛亮做军师的

  • 人品比郭嘉差的五个谋士:贾诩徐庶善终,另外三个小人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贾诩,徐庶,郭嘉,刘备,曹操,谋士,三国,汉朝,诸葛亮

    郭嘉在曹营混了十一年,官不过军师祭酒(司空军祭酒),爵不过亭侯,食邑只有二百户。郭嘉于建安十二年病逝的时候,荀彧荀攸贾诩的官爵已经高出他不止一个档次,就是与郭嘉同在一传的程昱也已官至奋武将军,跟郭嘉一向不对付的陈群,已经当上了曹魏“组织部长”。陈群跟郭嘉不睦,就是因为郭嘉人品有点差,陈群对郭嘉的批评

  • 徐庶能力有多强,为何始终不愿重归刘备?并非因为他的母亲

    历史解密编辑:小乐丫呀标签:徐庶,刘备,蜀汉,曹操,诸葛亮,魏国

    首先,徐庶的能力肯定还是不错的,能得到刘备的赏识,又能和诸葛亮成为好友,来到曹魏后,还能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这些事情都说明了徐庶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至于他为何不愿再归刘备了,其实这里面主要有三个原因。徐庶徐庶这个人,是典型的弃武从文之人,最开始的时候,他为人报仇,结果被官府给逮捕了,当时他十分有

  • 曹操挖墙角:徐庶最终离开刘备,母亲被扣留只是原因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曹操,徐庶,刘备,诸葛亮,关羽

    众所周知,徐庶之所以离开刘备,主要是因为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控制。除此而外,还有另外三个原因,可能是你我都不曾想到的,是什么呢?(我们从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里寻找答案):一、三国博弈,各自帐下奇才辈出三国时期是风云诡谲各路诸侯混战交融时期,发生在这段历史时期内的故事有很多,所谓乱世出英雄,回溯当年的波

  • 徐庶不向曹操献一计,却给曹丕举荐了一个人,成诸葛亮劲敌

    历史解密编辑:金中心在海边标签:徐庶,曹操,曹丕,诸葛亮

    少年时期的徐庶不过是市井间的一名任侠儿。天下大乱,想要一展抱负的徐庶随后便来到了司马徽门下,向对方学习治国之术。学有所成后,徐庶遇到了心目中的明主:刘备,徐庶当即投靠到了刘备麾下。当时刘备的处境还是非常惨的,但徐庶却坚定地去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事实来看徐庶也属实使刘备实力大增。曹操在徐庶手上吃

  • 徐庶:比庞统还让人惋惜的奇才,若能一直追随刘备,关羽也不会死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徐庶,庞统,刘备,关羽,诸葛亮

    三国时期,那是一个乱世,战火不断,烽火连天,民不聊生,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那就是“梦里依稀兹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可乱世就注定出英雄。世事混乱,方能彰显英雄本色。“江山辈有人才出,独领风骚数百年”因此,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个充满阳刚之气,既有英雄气概又能浪漫情怀的时代。多少风流人物在这

  • 长坂坡之战,曹操为何因徐庶的建议而捉赵云?他看不出其中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窗前外的红杏标签:曹操,徐庶,赵子龙,刘备,孙权

    长坂坡之战,曹操为何因徐庶的建议而捉赵云?他看不出其中问题?东音八度2022-07-0618:01山东生活领域创作者关注曹操当然知道这是救赵云的,他之所以接受徐庶的建议,是因为曹操想生擒赵云。曹操为什么想生擒赵云?当然是为了生擒赵云怀里的阿斗。生擒这个赵云有多大意义?生擒阿斗,用处可就大多了。曹操的

  • 赤壁之战时曹操手下谋士那么多,除了徐庶就没有人看出问题吗?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曹操,徐庶,程昱,周瑜,赤壁之战,庞统

    赤壁之战使得曹操元气大伤,短时间内没有征战的机会,让东吴以及蜀汉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出现。那么赤壁之战作为曹操手下的谋士难道真的什么都看不出来吗?非也非也,曹操手下顶尖的谋士其实都看出了赤壁之战的不同寻常。曹操之所以能够被诸葛亮和周瑜合力欺骗,一方面是火烧赤壁本就是计中计的连环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