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庶能力有多强,为何始终不愿重归刘备?并非因为他的母亲

徐庶能力有多强,为何始终不愿重归刘备?并非因为他的母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乐丫呀 访问量:1196 更新时间:2024/2/13 20:33:47

首先,徐庶的能力肯定还是不错的,能得到刘备的赏识,又能和诸葛亮成为好友,来到曹魏后,还能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这些事情都说明了徐庶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至于他为何不愿再归刘备了,其实这里面主要有三个原因。

徐庶徐庶这个人,是典型的弃武从文之人,最开始的时候,他为人报仇,结果被官府给逮捕了,当时他十分有气节,任凭官吏如何逼问,他都不出声,惹得那些官吏差点把他给杀了,幸好他的同伴及时赶来将他救出。而死里逃生后的徐庶,出现了很大的改变,他不再像原来那么莽撞了,不愿意再以武立于世了,他开始转而从文。估计也是这一次行动把他给吓到了,真切感受过死亡威胁的人,往往更加珍爱生命,估计徐庶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开始走上文臣这条路的。自从徐庶放弃舞文弄墨之后,他开始专心求学,甚至丢掉了以前的脾气,开始折节求学,而他本身也比较聪慧,很快就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谋士,开始结交各种好友,他的其中一个好友自然就是诸葛亮了。诸葛亮是三国时的大才,才华出众,能和诸葛亮成为朋友,本身也是徐庶的能力体现。而且从诸葛亮的评价来看,他还是比较看好徐庶的才华的。《魏略》:逮大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这是诸葛亮做了蜀汉丞相后,对徐庶处境的感叹。从诸葛亮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还是比较认可徐庶的才华,认为以徐庶的才华在魏国应该非常当大官,结果听说徐庶的官职不高,所以感到非常奇怪。徐庶是一个很有才华之人,那么他的才能到底是什么水平呢?其实从正史来分析,徐庶的才华是肯定没有演义中传得那么厉害的,他实力肯定是不会十倍于程昱,按照他在魏国不高的官职来看,估计他的水平也就是中上。再加上魏国本身人才众多,所以徐庶在魏国并没有非常出名。

既然徐庶在曹魏的官职不高,那么他为何不愿意再重归刘备呢?蜀汉这边缺人,徐庶又是诸葛亮的好友,如果他真的重归蜀汉,那不是会非常受重视?实际上,徐庶之所以不愿意再归刘备,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无颜再见刘备《三国演义》中说徐庶是被曹操给骗回许都的,他本来并不想离开刘备。但是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来看,曹操并没有主动招揽徐庶的意思,徐庶是主动离开刘备,投奔曹操的。《三国志》: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从记载来看,曹操并没有骗徐庶前往投奔,那种说法完全是小说杜撰,徐庶是自愿离开刘备的。以当时刘备的处境来看,其实这也是无可厚非的,曹操势大,刘备看起来基本是没有安身之地了,徐庶离开刘备,很可能是觉得刘备势力不行了,转投明主。徐庶主动抛弃了刘备,投靠曹操,结果在曹操那边,他并没有受到重用,而跟着刘备的诸葛亮,最终成了蜀汉丞相,在这种情况下,徐庶怎么好意思在重新投靠刘备呢?这不就是当初爱搭不理,现在高攀不起吗?

二、曹魏更有前景虽然大家都比较同情、喜欢蜀汉,但是不得不承认,曹魏的国力其实是要远远超过蜀汉的。徐庶的才华虽然比不上诸葛亮,但是这点眼力见他还是有的。徐庶在投奔曹操后,见刘备发展势头这么猛,占荆州、夺益州,之后更是在汉中击败曹操,似乎有一争天下之力,也许当时的徐庶曾后悔过,毕竟从以当时的局势来看,只要东吴和蜀汉配合好,完全是有可能击败曹魏的。只不过后面孙权和刘备闹内讧,先是荆州之战,再是夷陵之战,直接把势头强劲的蜀汉给打成了三国第一弱国,这种局势下,任何一个有眼光的谋士也能看出来,蜀汉其实已经是失去了争霸天下的机会,灭亡是迟早的事情。所以说,此时的徐庶虽然在魏国不得重用,但呆在魏国似乎比蜀汉更好,因为蜀汉迟早会被灭亡。三、徐庶想要过安稳的生活其实从徐庶弃武从文开始,他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之前的徐庶喜欢舞枪弄棒,好勇斗狠,但是在经历过死亡威胁后,他变得更加珍惜生命了,所以他转而开始走文臣这条路。长坂坡之战后,刘备势力已经被曹操给打的不成样了,不站在上帝视角看问题的话,很明显曹操将是最大的赢家。所以徐庶在这个时候选择放弃刘备,转投曹操,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人嘛,都是趋利避害的,徐庶不想死,想要追求安稳的生活,离开刘备,似乎也是无可厚非的。只要他没有做伤害刘备的事情,离开刘备其实也是他的自由。这个问题其实要看你用什么角度来看,如果你站在蜀汉的角度来看,徐庶就是叛徒,跟随刘备6年,在刘备快要弹尽粮绝时,选择了离开。但是如果你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看,徐庶的选择似乎也没啥大问题,毕竟他也想好好活着,他有选择“生”的权力。不过呢,站在道德层面来看,徐庶的这种选择多少都会受到其他人的敌视,很有可能他在曹魏不受重用,就是因为他当年抛弃刘备的这个污点。结语无论是在正史还是小说中,徐庶的能力都是非常不错的,虽然比不上诸葛亮这种绝世天才,但能力也是中上水平。之所以他在投靠曹魏后,不愿意再重归刘备,其实主要就是这三个原因,一是他认为曹魏的发展前景大,二是他想要过安稳的生活,三是他无颜再见刘备。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史记》,《战国策》,《三国演义》等

标签: 徐庶刘备蜀汉曹操诸葛亮魏国

更多文章

  • 曹操挖墙角:徐庶最终离开刘备,母亲被扣留只是原因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曹操,徐庶,刘备,诸葛亮,关羽

    众所周知,徐庶之所以离开刘备,主要是因为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控制。除此而外,还有另外三个原因,可能是你我都不曾想到的,是什么呢?(我们从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里寻找答案):一、三国博弈,各自帐下奇才辈出三国时期是风云诡谲各路诸侯混战交融时期,发生在这段历史时期内的故事有很多,所谓乱世出英雄,回溯当年的波

  • 徐庶不向曹操献一计,却给曹丕举荐了一个人,成诸葛亮劲敌

    历史解密编辑:金中心在海边标签:徐庶,曹操,曹丕,诸葛亮

    少年时期的徐庶不过是市井间的一名任侠儿。天下大乱,想要一展抱负的徐庶随后便来到了司马徽门下,向对方学习治国之术。学有所成后,徐庶遇到了心目中的明主:刘备,徐庶当即投靠到了刘备麾下。当时刘备的处境还是非常惨的,但徐庶却坚定地去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事实来看徐庶也属实使刘备实力大增。曹操在徐庶手上吃

  • 徐庶:比庞统还让人惋惜的奇才,若能一直追随刘备,关羽也不会死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徐庶,庞统,刘备,关羽,诸葛亮

    三国时期,那是一个乱世,战火不断,烽火连天,民不聊生,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那就是“梦里依稀兹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可乱世就注定出英雄。世事混乱,方能彰显英雄本色。“江山辈有人才出,独领风骚数百年”因此,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个充满阳刚之气,既有英雄气概又能浪漫情怀的时代。多少风流人物在这

  • 长坂坡之战,曹操为何因徐庶的建议而捉赵云?他看不出其中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窗前外的红杏标签:曹操,徐庶,赵子龙,刘备,孙权

    长坂坡之战,曹操为何因徐庶的建议而捉赵云?他看不出其中问题?东音八度2022-07-0618:01山东生活领域创作者关注曹操当然知道这是救赵云的,他之所以接受徐庶的建议,是因为曹操想生擒赵云。曹操为什么想生擒赵云?当然是为了生擒赵云怀里的阿斗。生擒这个赵云有多大意义?生擒阿斗,用处可就大多了。曹操的

  • 赤壁之战时曹操手下谋士那么多,除了徐庶就没有人看出问题吗?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曹操,徐庶,程昱,周瑜,赤壁之战,庞统

    赤壁之战使得曹操元气大伤,短时间内没有征战的机会,让东吴以及蜀汉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出现。那么赤壁之战作为曹操手下的谋士难道真的什么都看不出来吗?非也非也,曹操手下顶尖的谋士其实都看出了赤壁之战的不同寻常。曹操之所以能够被诸葛亮和周瑜合力欺骗,一方面是火烧赤壁本就是计中计的连环计

  • 从徐庶、典韦、夏侯惇靠杀人出名,看两汉三国的“任侠”之风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徐庶,夏侯惇,典韦,任侠,曹操,李永

    游侠在中国古代社会是一种特殊的人群,最先兴起于春秋战国,至汉初其势力发展日盛。西汉初立,因人们尚武和宽松的政治环境,为游侠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以至于汉武帝不得不重点对游侠进行打击,以稳定社会。但两汉三国,游侠之风其实一直在延续,很多三国人物的传记中都有“豪侠之气”的记载:徐庶——为人报仇杀人

  • 徐庶为什么不愿意回来辅佐刘备?想知道原因吗,我们一起往下读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徐庶,刘备,曹操,诸葛亮,程昱,孙权

    徐庶不回刘营有三条理由徐庶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次要人物,是为诸葛亮的出山作铺垫的,但他的形象被写的十分生动,到现在还流传着一个关于他的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徐庶,字元直,少时好学击剑,曾为人报仇杀人,被官府缉捕,逃脱后化名单福,折节学文,大成之后,刘备拜其为军师,小显身手,即退了来攻的曹

  • 从庶民到国之重臣,徐庶的崛起之路靠的是什么?这三点值得去学习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徐庶,曹操,刘备,诸葛亮,庞统,刘表

    网上有这样一个笑话,三国时期最穷的名人是谁,答案是“庶民”,因为在那样兵荒马乱的年代,处于最底层的老百姓应该是最无奈和最穷苦潦倒的,而此“庶民”指的就是徐庶本人。徐庶这个人出生贫寒,是真正的草根,当然就像人们俗语所讲,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老徐这个人性格上有三个特点,而这三个特点也成为他不断攀升的

  • 除了徐庶离开过刘备,原来还有一人,直接飞黄腾达,安享晚年

    历史解密编辑:待沽君标签:徐庶,刘备,公孙瓒,曹操,孙权,赵子龙

    刘备手下人才众多,许多人都奔着刘备的仁德之治而去,但是也有不少人不看好刘备,或者有意外的事情而离开。像徐庶为救母而离开刘备,赵云投入刘备麾下等。而刘备麾下有一无名小卒,离开刘备后加官进爵,战功赫赫,最终活了八十二岁,和孙权同年病逝,这个人便是田豫。他有什么特殊的呢?刘备早年间便拜卢植为师,卢植还有另

  • 快评 抖掉“徐庶化”干部的“包袱”

    历史解密编辑:张晓霖剪辑标签:使命,徐庶化,光荣感,坚持到底,共产党人

    当前,部分干部空有才能,却出现“徐庶化”倾向,效仿三国名士徐庶“不献一计”,挑选“骑驴找马,得过且过”的隐性退出模式。这不仅影响地区党政机关的运行绩效,更埋藏了“人才流失、为官不为”的长远隐患。“在其位,谋其职;负其责,尽其事。”面对干部“徐庶化”现象,必须深究“症结”、抖掉“包袱”,在清思想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