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孔明也是卧龙,将军要见他吗?”徐庶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01
投靠刘备
刘备在袁绍阵营的时候,认为袁绍不可能成就大事,就借口找刘表做后援,离开了袁绍。
离开袁绍后,刘备再次被曹操打败,只好南下荆州与刘表会合。
刘备虽然屡战屡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成功地为自己树立了一个良好的“人格”,那就是仁义之王。
有了这样的名头,曹操、袁绍等人都对他礼遇有加,荆州刘表也不例外。
东汉末年,战乱不断,唯有荆州最为安宁,而刘表也非常善于治州郡县。当时,许多汉末名人都到荆州避战祸。
刘表虽然不能说他昏庸无能,但他的实力很弱。他从来没有大志,只想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荆州众多人才中,不想立功的不在少数,只是苦于见不到明主,又都知道刘表难成大事,所以不附在刘表身上。
刘备来了之后,荆州不少名士都表现出友好的一面,刘表也因此对刘备产生了戒心。
在众多名士中,徐庶是第一个,他直接投靠了刘备,刘备对他非常器重。
刘备之所以对徐庶敬重,极有可能是因为刘备当初来这里是为了招揽更多的人才,证明刘备是一个招贤纳士的英明之主。
何况此时的刘备还依依不舍,急需众多人才的帮助。
这并不是贬低徐庶的才华。相反,刘备不可能看重一个庸才。纵观刘备一生,识人用人的本领还是有的。
然而此时的徐庶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成就。 《三国演义》中八门金锁阵的破门,是罗贯中虚构的事情。
02
推荐诸葛梁
《魏略》:平中初,中州大军起义,与陶南柯抵荆州,与诸葛亮交好。
据魏略记载,徐庶早在董卓叛乱时就来到荆州,并与诸葛亮等人结为好友。
公元201年,徐庶投靠刘备,后于公元207年,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在这六年的时间里,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这六年发生的事情,但是可以猜测,徐庶为刘备效力之后,不会再像以前那样闲着了,诸葛亮等人肯定一样的,聚少离多。
虽然说是聚少离多,但徐庶闲暇之余也会和诸葛亮等人聚一聚,不然以后也不会推荐诸葛亮了。
这段时间,徐庶等人也询问过诸葛亮的志向。诸葛亮没有明说,只是经常拿自己比作管仲、乐毅。
这很容易理解。诸葛亮立志做丞相或将军。徐庶深信这一点。他相信诸葛亮有这个本事。
撇开他的才华不谈,首先他有着常人所没有的豪迈志向。
于是就有了徐庶推荐诸葛亮的一幕,他还向刘备夸奖诸葛亮,说他不是那种叫来就来的无名之辈,需要刘备亲自去拜访。
刘备三巡草堂后,诸葛亮和徐庶一起为刘备做事。不幸的是,好景不长。刘表死后,曹操率领大军迅速占领了荆州大部,并俘虏了徐庶的母亲。
03
诸葛亮为之叹息
曹操能这么快的占领荆州,自然和刘琮的投降分不开。刘备和徐庶等人没想到刘聪会投降。
刘备之所以能够迅速逃走,是因为刘琮投降后,发现自己没有通知刘备,于是派人通知刘备,说自己投降了曹操。
刘备知道后又气又急,无奈只得带着人匆匆离去。
事发突然,徐庶毫无防备,他母亲的地方成了曹操的地盘,为了不让母亲落入曹操手中,他只能告别刘备。
忠孝自古难两者而言,汉朝还是以孝为先,刘备也没有理由死守徐庶,只能让徐庶投奔曹营。
徐庶进入曹营后,其事迹在历史上鲜有记载。没有背景的徐庶在曹营并没有很高的存在感。
罗贯中经过艺术加工后,有一个典故是徐庶二话没说就进了曹营。
事实上,徐庶并没有说一句话,至少在曹丕称帝之前,徐庶的名字就在劝说的名单上。
后来,诸葛亮北伐时,或许是因为怀念,也曾打听过徐庶的下落。得知徐庶官位不高后,感叹道:
“魏书好邪恶!你们两个怎么不见了?”
诸葛亮为徐庶叹息,认为徐庶如此大才,曹魏却没有重用。几年后,徐庶病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