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庶不向曹操献一计,却给曹丕举荐了一个人,成诸葛亮劲敌

徐庶不向曹操献一计,却给曹丕举荐了一个人,成诸葛亮劲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金中心在海边 访问量:4216 更新时间:2024/2/14 1:24:37

少年时期的徐庶不过是市井间的一名任侠儿。天下大乱,想要一展抱负的徐庶随后便来到了司马徽门下,向对方学习治国之术。学有所成后,徐庶遇到了心目中的明主:刘备,徐庶当即投靠到了刘备麾下。当时刘备的处境还是非常惨的,但徐庶却坚定地去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事实来看徐庶也属实使刘备实力大增。曹操在徐庶手上吃过几次亏后,就想剪除刘备的羽翼,将徐庶招致自己麾下。曹操深知徐庶对刘备非常忠心,自己用强并不能达到目的,于是曹操便采纳身边谋士所献的计谋,俘虏了徐庶的母亲。

将徐庶母亲掌握在自己手上后,曹操又以徐庶母亲的名义给徐庶去了一封信。出于孝道,无奈的徐庶只好告别刘备,转投曹操麾下。临别之际,感念刘备知遇之恩的徐庶不但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他还向刘备许下进入曹营,终身不向曹操献一计的誓言。徐庶果然是忠义之人,后来赤壁大战时,庞统向曹操献连环战船之计。看穿了庞统真实用意的徐庶,竟然真的没有向曹操点破此事。反而对于刘备来说,可以说刘备能够得到荆州,正是徐庶间接帮了忙。虽然徐庶冷漠对待曹操,但曹操依然对他礼遇有加。曹操甚至让自己的儿子曹冲,曹丕等人一起拜徐庶为师。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成为新的魏王。成为魏王的曹丕依然对恩师徐庶礼遇有加。此时已经老迈的徐庶,对曹丕如此礼遇自己是非常感动的,随即徐庶便向曹丕举荐了一个人——司马懿。曹丕早年就和司马懿相识,甚至在曹操因梦(三马食槽)准备除掉司马懿时,曹丕还曾出面为司马懿求过情。但碍于曹操临终前“不准重用司马懿”的叮嘱,曹丕还不曾知晓司马懿的全部才华。

恩师徐庶向自己举荐司马懿,说明司马懿有着令徐庶折服的才华。于是曹丕便将曹操的临终叮嘱抛在了脑后,开始重用司马懿。果然三国后期,司马懿成了诸葛亮的劲敌。二人多次交手虽然互有胜负,但最终却是诸葛亮先一步病逝五丈原,而司马懿则成了独揽魏国大权的重臣。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兄弟更是篡魏建立了西晋政权。

对于徐庶入曹营不献一计之事,后世学者曾做出过一番解读。一、曹操生性多疑,虽然徐庶已经投靠魏国,但曹操依然会怀疑徐庶的真实意图。二、曹操麾下人才济济,徐庶与荀彧贾诩等人相比,不过是初来乍到。三、曹操虽然推行唯才是举,但魏国内部的士族豪门力量依然很强,寒门出身的徐庶很难有出头的机会。从后世学者的推断来看,徐庶入曹营不向曹操献一计也是情有可原,甚至是保护了自己。

作为徐庶多年好友的诸葛亮,又是如何评价徐庶的呢?《魏略》中曾有两段记载。第一段,当得知好友石韬被曹操任命为典农校尉,徐庶被曹操任命为中郎将、御史中丞时。诸葛亮曾发出过一番感叹:魏国难道真的才俊众多,连如此有才干的石韬和徐庶都不被重用?诸葛亮这段话所要表达的意思便是,曹操任命徐庶为御史中丞,任命石韬为典农校尉,实在是有些屈才了。那是不是说,诸葛亮也认为徐庶有经天纬地之才呢?

并不是,至少从诸葛亮对徐庶的第二段评价来看并非如此。昔年诸葛亮和石韬、徐庶、孟建三人一起读书时,他曾对三人说道:你们可以去当刺史郡守。这就是说在诸葛亮眼里,作为一国军师,徐庶的谋略是不合格的,诸葛亮眼里,与徐庶才华相匹配的官职应该是地方刺史郡守。

三国后期曹丕最敬重的谋士一共有两位。一位便是徐庶,另一位便是贾诩。这是因为徐庶对他有过教导之恩。而贾诩则是在曹丕夺嫡的最关键阶段,为曹丕出谋划策。曹丕正是凭借着贾诩的谋划才最终击败了曹植,被曹操选为继承人。诸葛亮第一次主持北伐时,他多年的好友徐庶病逝。徐庶死后曹丕特意下诏,在彭城境内为徐庶修墓立碑。最终这位忠义无双的谋士的遗骸,便被葬在了彭城境内。编者个人觉得,就刘备的个人感情而言,相比起对诸葛亮,刘备是要对徐庶感情更深一些的(详见《三国演义》徐庶走马荐诸葛)。

标签: 徐庶曹操曹丕诸葛亮

更多文章

  • 徐庶:比庞统还让人惋惜的奇才,若能一直追随刘备,关羽也不会死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徐庶,庞统,刘备,关羽,诸葛亮

    三国时期,那是一个乱世,战火不断,烽火连天,民不聊生,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那就是“梦里依稀兹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可乱世就注定出英雄。世事混乱,方能彰显英雄本色。“江山辈有人才出,独领风骚数百年”因此,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个充满阳刚之气,既有英雄气概又能浪漫情怀的时代。多少风流人物在这

  • 长坂坡之战,曹操为何因徐庶的建议而捉赵云?他看不出其中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窗前外的红杏标签:曹操,徐庶,赵子龙,刘备,孙权

    长坂坡之战,曹操为何因徐庶的建议而捉赵云?他看不出其中问题?东音八度2022-07-0618:01山东生活领域创作者关注曹操当然知道这是救赵云的,他之所以接受徐庶的建议,是因为曹操想生擒赵云。曹操为什么想生擒赵云?当然是为了生擒赵云怀里的阿斗。生擒这个赵云有多大意义?生擒阿斗,用处可就大多了。曹操的

  • 赤壁之战时曹操手下谋士那么多,除了徐庶就没有人看出问题吗?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曹操,徐庶,程昱,周瑜,赤壁之战,庞统

    赤壁之战使得曹操元气大伤,短时间内没有征战的机会,让东吴以及蜀汉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出现。那么赤壁之战作为曹操手下的谋士难道真的什么都看不出来吗?非也非也,曹操手下顶尖的谋士其实都看出了赤壁之战的不同寻常。曹操之所以能够被诸葛亮和周瑜合力欺骗,一方面是火烧赤壁本就是计中计的连环计

  • 从徐庶、典韦、夏侯惇靠杀人出名,看两汉三国的“任侠”之风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徐庶,夏侯惇,典韦,任侠,曹操,李永

    游侠在中国古代社会是一种特殊的人群,最先兴起于春秋战国,至汉初其势力发展日盛。西汉初立,因人们尚武和宽松的政治环境,为游侠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以至于汉武帝不得不重点对游侠进行打击,以稳定社会。但两汉三国,游侠之风其实一直在延续,很多三国人物的传记中都有“豪侠之气”的记载:徐庶——为人报仇杀人

  • 徐庶为什么不愿意回来辅佐刘备?想知道原因吗,我们一起往下读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徐庶,刘备,曹操,诸葛亮,程昱,孙权

    徐庶不回刘营有三条理由徐庶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次要人物,是为诸葛亮的出山作铺垫的,但他的形象被写的十分生动,到现在还流传着一个关于他的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徐庶,字元直,少时好学击剑,曾为人报仇杀人,被官府缉捕,逃脱后化名单福,折节学文,大成之后,刘备拜其为军师,小显身手,即退了来攻的曹

  • 从庶民到国之重臣,徐庶的崛起之路靠的是什么?这三点值得去学习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徐庶,曹操,刘备,诸葛亮,庞统,刘表

    网上有这样一个笑话,三国时期最穷的名人是谁,答案是“庶民”,因为在那样兵荒马乱的年代,处于最底层的老百姓应该是最无奈和最穷苦潦倒的,而此“庶民”指的就是徐庶本人。徐庶这个人出生贫寒,是真正的草根,当然就像人们俗语所讲,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老徐这个人性格上有三个特点,而这三个特点也成为他不断攀升的

  • 除了徐庶离开过刘备,原来还有一人,直接飞黄腾达,安享晚年

    历史解密编辑:待沽君标签:徐庶,刘备,公孙瓒,曹操,孙权,赵子龙

    刘备手下人才众多,许多人都奔着刘备的仁德之治而去,但是也有不少人不看好刘备,或者有意外的事情而离开。像徐庶为救母而离开刘备,赵云投入刘备麾下等。而刘备麾下有一无名小卒,离开刘备后加官进爵,战功赫赫,最终活了八十二岁,和孙权同年病逝,这个人便是田豫。他有什么特殊的呢?刘备早年间便拜卢植为师,卢植还有另

  • 快评 抖掉“徐庶化”干部的“包袱”

    历史解密编辑:张晓霖剪辑标签:使命,徐庶化,光荣感,坚持到底,共产党人

    当前,部分干部空有才能,却出现“徐庶化”倾向,效仿三国名士徐庶“不献一计”,挑选“骑驴找马,得过且过”的隐性退出模式。这不仅影响地区党政机关的运行绩效,更埋藏了“人才流失、为官不为”的长远隐患。“在其位,谋其职;负其责,尽其事。”面对干部“徐庶化”现象,必须深究“症结”、抖掉“包袱”,在清思想灰尘、

  • 徐庶因为性格缺欠,成为一位悲剧人物,他的后代如今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徐庶,刘备,魏国,魏略,诸葛亮,三国演义,曹操手下

    小说《三国演义》是家喻户晓的古代名著,它也被翻拍成各类影视剧广受好评。《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多且杂,因此有些重要人物也容易被忽略,比如徐庶就是其中之一。在历史上,徐庶因为干了一件傻事,最终成为了悲剧人物,后代子孙也都变得默默无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从头揭秘吧。(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

  • 程昱模仿徐母笔迹骗来徐庶,三国真的有笔迹模仿与鉴定专家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大学堂标签:程昱,徐庶,钟会,曹操,诸葛亮,孙权

    大抵是刘备的人格魅力与交友手段都非常出色,以至于与他有过往来的名士、才子,大多都曾被其折服。对比之下,徐庶的离开难免会让人感到有些“意难平”。对此,小说《三国演义》曾给出了一个恰当解释:刘备得到徐庶后,如虎添翼,屡次击败曹军;曹操手下的谋士程昱见状,便模仿徐庶母亲的笔迹给徐庶写了封信;后者收到信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