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延”必须死,不是因为他有“反骨”,而是诸葛亮看出了隐患

“魏延”必须死,不是因为他有“反骨”,而是诸葛亮看出了隐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肤浅世觅 访问量:4631 更新时间:2024/1/20 5:11:13

乱世三国,群雄并起,正是天下英雄崭露头角的好时代,因此诸如蜀汉刘备、曹魏曹操、东吴孙氏迅速崛起;这三位诸侯几乎将天下一分为三,各霸一方。尤其是蜀汉政权的刘备,从一个市井“织席贩履”的小人物,靠着以关、张为代表的“五虎上将”,以及诸葛亮为代表的领兵统帅,硬是拼到最后,坐上了“汉中王”的宝座。

但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之后,蜀汉也处于将星凋零的下滑时代,原因当然是关羽张飞等相继离世;此时的蜀汉看似衰败,其实还有一位威震三国的当世虎将“魏延”。魏延是刘备入川前收入麾下的“降将”,当时诸葛亮见到魏延就要“杀之”,原因是“脑后有反骨”,但终被刘备拦下。

这还只是诸葛亮杀魏延的“导火索”,再到后期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临死不忘留下“遗计”将魏延诛杀。按照常理来讲,魏延自从得到刘备的认可后,一路征战四方,战功卓著;甚至刘备迁入“成都”后,还将蜀汉门户“汉中”交给魏延镇守。当时张飞还在世,连张飞都认为镇守“汉中”肯定非自己莫属;结果刘备问应当如何镇守汉中时,魏延回答“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魏延这话说的甚是雄壮,很多观点认为正是这句话使刘备将“镇守汉中”的大任交给了魏延;其实不然,刘备识人一向很准,怎么可能因为魏延的一句“漂亮话”就赋予重任?原因其实也很好理解,张飞固然勇冠三军,无论声望还是勇武都不输魏延;但是“汉中”乃是蜀汉重中之重,镇守汉中只有勇武是不够的,还要有“谋略”,这点魏延就要比张飞合适的多。

事实证明刘备再次选择对了,“汉中”在魏延手中十余年,曹魏大军一直被挡在百里之外;这主要是魏延多年谋划,依地形多筑城防,就是后来诸葛亮看了也无可挑剔,还在其基础上又筑了三座相互策应的城防。这么看“魏延”绝对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将材”,可为什么诸葛亮临死也要除掉这位堪称后期蜀汉的保障呢?

有观点说诸葛亮能掐会算,第一次看见魏延“脑后有反骨”就断定他日后必反,如果不是刘备,魏延早死多时!其实这种观点根本站不住脚,一个堂堂三国军事家,麾下带甲百万,怎么可能以“掐算”为行事标准?之所以诸葛亮当时要“杀”魏延,主要是因为他曾“背主投汉”;诸葛亮说魏延有“反骨”也正是指其“背主”。至于“杀”魏延,不过是诸葛亮故作姿态吓唬一下,好让他有畏惧之心,死心塌地的为蜀汉效劳。

诸葛亮一定要杀魏延,这还要从“五次北伐”开始说起。这里必须要强调一下诸葛亮不断北伐的目的,真的是要灭了曹魏,一统天下吗?其实不然,自从关羽将“荆州”这座战略要地丢失之后,蜀军其实已经出川无望;当初“隆中对”诸葛亮说的很清楚“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里说的就很清楚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这是蜀军出川的先决条件,也只有“荆州”用兵成功,刘备在川中腹地才有可能“率军出蜀”;而此时关羽已经把“荆州”丢了,魏军主力都放在防御蜀军出川的咽喉要道,此时诸葛亮再出祁山其实已经是徒劳无功。

其二,诸葛亮每次北伐几乎都率倾国之兵,但即便如此也不过十余万之众;先不说诸葛亮难以出川,就算是蜀军真的过了祁山,成功打进了曹魏腹地,十万人可能占领偌大的曹魏疆域吗?就算能打下曹魏,十万蜀军各地一分兵,恐怕最后守都守不住。因此,诸葛亮屡次出兵北伐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消灭曹魏,而是“以攻为守”,尽量延长“蜀汉政权”的存活时间而已;因为曹魏疆域多是平原,物产、人口等资源发展太快,如果天下太平,不出数年,曹魏实力肯定壮大到蜀军难以抗衡的程度。

正因这多方原因,诸葛亮不得不屡次劳民伤财的北伐,以此来拖慢曹魏的发展。但“魏延”的观点却与诸葛亮背道而驰,他的战略方针就是“消灭曹魏”,因此有了颇具争议的“子午谷”奇计。所谓的“子午谷奇计”是指“魏延”领一支万人孤军从“子午谷”直攻曹魏都城“长安”,并拿下“潼关”;然后诸葛亮率军出“斜谷”进兵,最终两军会师于“潼关”。

很明显,“魏延”的战略目的就是要一举消灭曹魏,但是根本没想如果失败了怎么办,也没想成功后怎么办;魏延要将蜀汉最后的“家底”孤注一掷,诸葛亮肯定不答应。这就造成了魏延多次公开“污蔑诸葛亮胆怯,抱怨自己之才不能尽用”的怨恨之词;诸葛亮活着尚可压制“魏延”,那么依照魏延的态度,等诸葛亮死后势必还会用“子午谷”之计。

如果诸葛亮死后,魏延真的使用了“子午谷之计”,即使成功了,蜀军肯定守不住这么大疆域,结果是被曹魏疯狂反扑,十万大军尽灭的同时,“蜀汉政权”也就灭亡了;如果魏延失败,“子午谷之计”本就是孤注一掷,那么蜀汉的家底也就赔光了,“蜀汉政权”一样快速消亡。

再次强调,北伐的目的是“尽量延长蜀汉政权的存活时间”,诸葛亮又怎么可能让魏延孤注一掷的“缩短蜀汉政权的存活时间”?因此,诸葛亮必须除掉“魏延”。

更多文章

  • 魏延死的到底冤不冤?诸葛亮并没有想杀魏延,反而一直在保护他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魏延,诸葛亮,刘备,张飞,关羽

    东汉末年,战乱不断,为此丧命的人可谓数不胜数,其中也不乏枉死之徒。要论最出名的可能就是魏延了,演义中,魏延天生反骨,还害得诸葛亮过早归西,后来因不听调令被杨仪、马岱等人斩杀。但在正史中,关于魏延的死,甚至连史书的作者都在为其打抱不平。在关羽、张飞的时代结束之后,蜀中最有实力的大将就是魏延了,在诸葛亮

  • 让魏延镇守汉中,其实是刘备一石5鸟之计!魏延临死才发现跟错人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魏延,刘备,汉中,曹操,马超

    刘备这个人,一生都在耍阴谋诡计,仗着大汉皇叔的身份,四处宣传口号、四处拉人。直到在刘备大业初成之时,很多人都被刘备坑过。徐州坑陶谦、官渡坑袁绍、下邳坑吕布,益州坑刘璋。总之,刘备事业上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坑”字。除了陶谦、吕布、袁绍、刘璋之外,刘备还坑过谁呢?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是跟随过刘备超过

  • 假如魏延不死,魏延对战司马懿,蜀汉有多少胜算?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魏延,司马懿,蜀汉,刘备,诸葛亮

    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名将,魏延肯定是其中一位。建安十六年,魏延开始在三国崭露头角。当时的刘备帮助刘璋抵御张鲁。此时的刘备正式入川,也就是说,刘璋“引狼入室”。最终的结局就是刘备占领了益州,从此开始,刘备建功立业。话说回来,在当时刘备帮助刘璋的时候,魏延以部曲随刘备入蜀作战。也就是在抵抗张鲁的时候,魏延

  • 中国“计算机天才”魏延政:入职华为年薪百万,抗癌五年不幸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魏延政,华为,北大,出国留学,计算机

    大多数人都很平凡,为了衣食住行以及照顾老人、培育子女努力工作,终生默默无闻。其中有些人想做出一番事业,但可能由于天赋和个人能力的原因没有成功。成功的人是少数,他们拥有别人羡慕的目光,但天有不测风云,有些事不是人能掌握的,比如天灾或者人祸。当人经历了成功,再因外因走向低谷甚至到了生命的尽头时,往往怀念

  • 魏延作为汉中都督,原本握有兵权,为何连5000兵马都无法调动?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魏延,诸葛亮,汉中,曹魏,蜀汉,李严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效仿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魏延亲自率领五千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可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却被诸葛亮给否决了。众所周知,蜀汉丞相诸葛亮一向用兵谨慎,认为

  • 比魏延死得还惨的名将,先后被刘备、孔明、张飞、赵云、黄忠围攻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魏延,刘备,诸葛亮,张飞,赵子龙,黄忠,孔明,赵云

    你知道吗?在三国时期有位名将死得比魏延还惨,他不是关羽,亦非张郃,不过此人的能力却是不俗的,就连能掐会算的凤雏先生庞统,也被此人算计,身死于落凤坡。这个人到底是谁?他真有本事,让刘备、诸葛亮、张飞等人联手对付?答案其实是肯定的,只不过此人的命运没有魏延这么好!在赤壁之战过后,关羽奉命攻取长沙郡。长沙

  • 以当代人眼光论三国:关羽该不该死,魏延该不该杀

    历史解密编辑:公子无用标签:关羽,魏延,刘备,刘禅,诸葛亮,历史片,曹操手下,三国(电视剧)

    过着苦日子,没见过大世面的时候,关羽不嚣张,成天就只低着个头,涨红着脸,卑微地卖着大枣。直到开了些眼界,有了点地位之后,武圣关羽就开始作妖了,脑袋也就作没了……屯土山兵败降曹,关羽此后跟着曹操的时间并不算短。天天锦衣玉食,美女环伺,曹操还上表天子给他敕封了个汉寿亭侯。此时的关羽,金银珠宝不缺,绫罗绸

  • 若镇守街亭的是姜维,此地还会失守吗?其实魏延已经给出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姜维,魏延,诸葛亮,蜀汉,刘备,赵子龙

    东汉末年,因汉室势微致中原之地四分五裂,为了在这乱世中建功立业,群雄逐鹿之战拉开了序幕,数年后暂时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蜀国君主刘备为了中兴汉室,付出了自己的毕生精力可也未能成功,身为蜀汉的军师,诸葛亮继承着刘备的遗志,发动了北伐战争来讨伐曹贼。可诸葛亮没有算到的是,自己看重的徒弟马谡丢了街亭

  • 汉中出土魏延墓,墓前跪着诸葛亮?专家:蠢货才会相信!

    历史解密编辑:道远文史标签:魏延,刘备,蜀汉,蒋琬,汉中,诸葛亮,三国志,三国演义,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罗贯中根据东汉末年的历史,进行艺术加工所著,因其影响力巨大,从而导致艺术的真实盖过了历史的真实。不管《三国演义》的影响力有多大,但它毕竟只是小说,千万不要拿它当作历史来看。很多人看了多遍《三国演义》后,便自认为掌握了三国历史,这其实是大错特错。《三

  • 展现魏延军事能力的阳溪之战,诸葛亮战后给他连升四级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诸葛亮,魏延,阳溪,司马懿,张郃,刘备

    提起魏延,大家第一印象就是《三国演义》里描写的,魏延脑后有反骨,最终被诸葛亮遗计命马岱斩杀。然而真实的历史上,魏延是继五虎将之后,蜀国武将之首,他也没有反叛,只是和杨仪产生矛盾,最终被杀。魏延没有关张马黄赵的赫赫威名,但他却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将领,当年刘备进位汉中王,舍弃张飞而用魏延镇守汉中,足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