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因为皇帝的暴政和荒淫无道导致天下大乱,百姓苦不堪言,在这样的乱世时期各路英雄崛地而起,最后董卓挟天子令诸侯,展开了三国精彩的画卷。董卓凭着手下有一位大将吕布,在汉室朝廷无恶不作,导致汉朝岌岌可危,最终引来十八路诸侯征讨董卓,当曹操和刘备等人亮相之后三国正式开始。
往往在乱世的时候才会出现很多无畏的英雄,尤其是三国时期能征善战的大将很多,同时谋士也是很多的。一个国家想要稳定发展,君主、谋士和大将三者不能缺少一个,否则就无法支撑起一个国家。三国时期天下四分五裂,各路诸侯各占一处,在中期的时候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曹操、刘备和孙权分别为魏国,蜀国和吴国的主君,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就依靠的不只有自己的力量,还有那些谋士和大将的功劳,而谋士是一个国家输赢的重要因素,那么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司马懿、郭嘉、庞统和周瑜应该如何排名呢?
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位才华横溢,足智多谋,能识别天文地理的军师,后期成为刘备麾下的重要军师。刘备是三位主君中能力最不足的一个,他虽然有着汉室的血脉,但是轮到他的时候已经落魄,甚至依靠卖草鞋为生,后来在结义兄弟的帮助下开始了谋取江山。初期的刘备一无所有,处处被人冷落,虽然手下有一干猛将,但是他没有得利的军师,只能依靠由属地的诸侯。
在投奔诸侯的过程遭遇了很多事情,在曹操麾下的时候险些被曹操除掉,在投奔刘璋的时候险些被杀死,在万念俱灰之下需要了徐庶,他是一位很厉害的谋士,但曹操也相中了徐庶的能力,并以徐庶母亲为要挟,最后不得不投奔曹操。好在在临走之时为刘备推荐了卧龙岗的诸葛孔明。
刘备为了请出这位神奇的军师,礼贤下士三顾茅庐,最终他的真心实意打动了诸葛亮,这才请出了这位军师。在诸葛亮出山之后刘备的人生发生了逆转,通过诸葛亮的一系列计谋之后,刘备不仅拥有了蜀地,还成为蜀国的君主。可以说诸葛亮是刘备的福星,是他的指明灯,刘备是非常信任诸葛亮的。
甚至在临死的时候托孤诸葛亮,而他也是一位信守承诺的君子,甚至写出了《出师表》,其中有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极力的辅佐扶不上墙的阿斗,没有一丝私心,如果换成别人的话,很可能已经篡权夺位,自己成为皇帝。为了实现刘备的统一大业,诸葛亮曾五次北伐,最后因为辛劳过度病死在五丈原。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无论是智谋。还是人品都是数一数二的,是难得的忠臣,因此刘备是幸运的。
司马懿,他是三国后期的后起之秀,他初期没有一丝锋芒,在三国后期的时候他成为拔尖的人物,甚至是唯一可以和诸葛亮抗衡的谋士。在《三国演义》中论司马懿的能力可以排在第二位,他初期对魏国忠心耿耿,但是他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物,初期的时候他中所以不出名,主要是因为他在等待机会,在多疑曹操跟前谋差使,要小心谨慎,并且一忍许多年。
当曹操去世之后再也没有了能限制他的人物,因此司马懿开始崭露头角,甚至还成为后期关键性的人物,他熬死了诸葛亮,最后完成了三位君王一生都没有完成的梦想“统一天下”。
周瑜,他可以排在第三位,周瑜智谋超群,于是三国时期的一位美男子,不仅仅貌美,还才华横溢,甚至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曹操输得丢盔弃甲。周瑜的能力可以和诸葛亮比肩,可惜他的气性太大,最后因病身亡,之所以在第三位,是因为他存在的时间实在太短了,他的优秀还没有发挥出来,十分的可惜。
庞统,可以排在第四位,庞统的智谋不比诸葛亮差,甚至有人说“得凤雏、卧龙者得天下”,由此可见他的智谋是强。在投入刘备麾下的时候没有得到刘备像诸葛亮那样的器重,只可惜庞统还没有来得及表现自己的智谋和才华,就死在了落凤坡,实在可惜。
郭嘉,他是曹操麾下的谋士,也是曹操的得利干将,但是他最后却垫底了,首先他的名气并不是很出名,同时也因为自己活着的时间太短暂了,还没有好好表现就死了,和庞统一样都非常的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