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正史中有答案:庞统法正辞世刘备流泪,关羽张飞陨落刘备咋不哭?

正史中有答案:庞统法正辞世刘备流泪,关羽张飞陨落刘备咋不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 访问量:2618 更新时间:2024/2/8 19:52:25

前一段时间网络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关羽被害,刘备大哭呕血;张飞遇刺,刘备只冷冷地说了四个字。”

这种断章取义的说法,是拿《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哭关羽和《三国志》中的刘备不哭张飞来比较,在多数读者的斥责声中,这种说法就很少有人提起了。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张飞辞世,刘备都哭得很惨:“(哭关羽)一日哭绝三五次,三日水浆不进,只是痛哭;泪湿衣襟,斑斑成血。(哭张飞)先主放声大哭,昏绝于地……以头顿地而哭。”

在《三国志》中,既看到刘备哭关羽,也看不到刘备哭张飞,裴松之先生为《三国志》做注的时候引用了大量史料,却偏偏没有刘备哭关羽张飞的记载。

熟读三国史料的读者诸君当然知道,刘备确实是很擅长哭的,庞统在雒城攻坚战中箭身亡,“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法正病逝,“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

于是问题就出来了:庞统法正辞世,刘备都不止哭了一场,关羽张飞遇害,刘备为何一滴眼泪都没掉?

刘备哭庞统和法正,自有其哭的理由。庞统为刘备图川找到了理论依据,法正在汉中之战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两人英年早逝,对刘备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如果庞统和法正有一个活到夷陵之战,三国的历史就可能改写,连诸葛亮也承认:“如果法正还在,主公伐吴就不会输!”

刘备亲征的时候,从来不用诸葛亮当参谋长,这可能是因为在军事方面,庞统和法正比诸葛亮更胜一筹。

《三国志·卷三十三·后主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景耀三年秋九月,追谥故将军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四年春三月,追谥故将军赵云。”

这段话可以证明,刘备活着的时候,并没有给先于他辞世的四方将军和首任参谋长谥号,只有法正是个例外,而且法正“谥曰翼侯”的时候,刘备只是汉中王而没有称帝。

庞统和法正对刘备来说都是不可再得的人才,对刘备的贡献也是无人可及,所以这两人辞世,刘备连日大哭就可以理解了。

刘备哭庞统法正可以理解,他不哭关羽张飞,就令人费解了。有人勉强找出了刘备不哭关羽张飞的理由,尽管笔者很不认可这些理由,但还是要先展示给读者诸君,请大家评判之后,咱们再进行深入的分析。

有人说刘备不哭关羽张飞,只因为这两个人已经不太听话了。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张飞不听话是有据可查的,尤其是张飞在关羽死后急怒攻心,对刘备说的话很不好听:“陛下今日为君,早忘了桃园之誓!二兄之仇,如何不报?若陛下不去,臣舍此躯与二兄报仇!若不能报时,臣宁死不见陛下也!”

演义小说的话当然不能作为依据,而且在小说中,刘备既哭了关羽,也哭了张飞,所以咱们接下来还来看《三国志》和其他史料中是如何记载关羽张飞与刘备关系的。

关羽以襄阳太守、荡寇将军的身份“董都荆州事”,也就是实际意义上的荆州牧,在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关羽做出了一件任何君王都难以容忍的事情:拒绝接受前将军封号和假节钺特权,理由是不愿意跟老卒黄忠并列。

关羽掌管着刘备的一半地盘,做事应该十分低调,对刘备的命令应该无条件服从,这样刘备才不会有尾大不掉之忧。但是关羽反其道而行之,不但要跟马超一较高下,还跟刘备任命的南郡太守糜芳、公安将军士仁、荆州治中典留州事潘濬闹别扭。

马超“羁旅归国,常怀危惧”,对关羽的挑战只能忍气吞声,但是“国舅”糜芳和负责荆州民政的副州长潘濬,却不能不打关羽的小报告,费诗回到成都,也未必会讲关羽的好话。

建安二十三年到二十四年间,关羽和刘备之间可能已经产生了很深的隔阂,再加上关羽违背刘备诸葛亮的联吴抗曹方略并痛失荆州,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情累加起来,刘备已经哭不出来了。

正史中的关羽不服管,张飞似乎也不太听话,面对刘备的苦口婆心劝诫,“飞犹不悛”,也就是坚决不改,那四字评语,总会让人想起“怙恶不悛”。

刘备可能早就预料到张飞不得善终,所以听到张飞的死讯并不太惊讶,甚至在没有拆看吴班报告的时候就下了结论:“噫!飞死矣。”

刘备对关羽张飞之死,可以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有没有眼泪,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我们细看三国史料,就会发现关羽之死,并没有对刘备的心情产生太大影响,他并没有第一时间起兵报仇,而是在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军师将军诸葛亮等人的劝进之下,在武担山筑坛称帝,大赦天下大封群臣,很是热闹了一番。

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劝进者以平西将军都亭侯马超领衔,、左将军【领】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荡寇将军汉寿亭侯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张飞分别排在第六位和第七位,刘备称帝,关羽自然没机会劝进,但是张飞的排名依然不是很靠前,以至于劝进表上居然找不到他的名字。

综合上述史料,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关羽张飞和刘备的关系并非铁板一块,这二位的地位也不是极高,所以他们辞世刘备不哭,也在情理之中。

前面咱们说过,半壶老酒是不赞同“关张陨落刘备不哭”的说法的,曹魏侍中刘晔也会提出反对意见:“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

不管刘备与关羽张飞是“恩犹父子”还是“恩若兄弟”,他们之间的感情都是极其深厚的,关张辞世,刘备都不可能不哭,史料之所以没有记载刘备哭关羽张飞,是因为刘备当时做了比连日痛哭还更能表达感情的事情:宁肯放着江山社稷不顾,也要跟二舅哥孙权开战,这岂不比哭天抹泪更有意义吗?

史书不可能啥事都记载,在关羽张飞陨落后,刘备的悲痛无以复加,他痛哭流涕是很正常的表现,所以史书根本就不需要记载,这才给后世留下了误解——读者诸君试想一下,是不是这个道理?

标签: 庞统刘备关羽张飞

更多文章

  • 三国:卧龙和凤雏齐名,可为何诸葛亮辅佐刘备八年后,庞统才来?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肥羊标签:刘备,庞统,凤雏,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三国(电视剧)

    庞统,字士元,荆州人士,是三国历史上很著名的一个智谋型人物,虽然出现的时间比较短暂,但大家都知道有一句名言是:“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庞统就是其中之一可安天下的凤雏。根据历史记载,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最后都是到了刘备的麾下,但年纪比诸葛亮还大两岁的庞统却是在赤壁之战后才投奔刘备,比诸葛亮足足晚

  • 刘备得卧龙凤雏为何不能一统天下?你看看庞统临死之前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刘备,庞统,法正,诸葛亮,水镜先生,曹操

    水镜先生曾经说过,得卧龙凤雏可以一统天下。水镜先生的话,在三国时期来说他的智谋、天文、测算之术已是顶尖水平。但为何水镜先生的预言:得卧龙凤雏者,可安天下,但最终却成为泡影?到底什么原因?公元207年,刘备在水镜先生的指引之下,他先是拜请了诸葛亮。然后又通过诸葛亮成功引出了庞统,后来在赤壁之战中又让庞

  • 三国中,庞统死前对刘备说:你被诸葛亮骗了,蜀汉败亡便开始于此

    历史解密编辑:典以珊说美食标签:庞统,刘备,蜀汉,关羽,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安天下。——《三国演义》众所周知,在《三国演义》之中,刘备手握名将关羽、张飞,又有诸葛孔明、庞统等大才,可谓是群英荟萃。可是,这样的优势却依然没能让刘备一统三国。更甚至,在建立蜀汉之后,短短六七年的时间,蜀汉这颗闪闪夺目的新星便开始黯淡了下来。对于此事,很多人将蜀汉落寞的原因归结于

  • 刘备为什么不三顾庞统?

    历史解密编辑:白话三国正史标签:刘备,刘表,曹操,徐庶,蜀汉,汉朝,三国,诸葛亮,三顾庞统

    刘备在襄阳西南的南漳县水镜庄遇见司马徽,司马徽向他推荐了“卧龙凤雏”两位青年才俊。(裴注《三国志·诸葛亮传》引《襄阳记》)于是刘备三顾茅庐将诸葛亮请出了山。那为什么刘备宁愿跑三趟去请诸葛亮,却连试都不试一趟去请庞统呢?因为他很清楚,此时的庞统是他请不到,也不大敢请的男人!刘备有能力全面了解卧龙凤雏在

  • “凤雏”庞统为何轻易殒命落凤坡?看看他投奔刘备后都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刘备,庞统,凤雏,诸葛亮,周瑜,孙权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中国的四大名著在文坛上的地位一直举足轻重,受千万读者追捧。读三国者皆知“卧龙”和“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这句话,可多数人只知“卧龙”是诸葛亮,不知“凤雏”是庞统。皆知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知其草船借箭、空城计、围魏救赵的才华谋略,东吴的大都督周瑜也发

  • 法正、庞统和诸葛亮有本质区别:他们若在,能否帮刘备一统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庞统,诸葛亮,刘备,法正,曹操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宋朝诗人陆游《书愤五首》中的名句,但是在汉末三国时期,刘备显然不这么看,他进取西川和争夺汉中,带的参谋长分别是庞统庞士元和法正法孝直。曹操在汉中失利后,对法正的军事才能给予了高度评价:“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法正帮刘备以益州为根据地夺取了汉中,而益州

  • 刘备入川带庞统,而不是诸葛亮的四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白话三国正史标签:刘备,庞统,周瑜,孙权,汉朝,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五虎上将

    刘备待诸葛亮比庞统更亲近,但入蜀时刘备带上的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大方面:一、庞统表现出更强烈的取蜀意愿益州别驾张松劝刘璋,请刘备入蜀抵抗张鲁。于是刘璋派军议校尉法正,带四千人马来荆州请刘备,法正悄悄告诉刘备这是吞并益州的机会。(《三国志·法正传》)刘备尚在犹豫,担心因此而失信义于天

  • 庞统临终前劝说刘备:“主公被孔明所惑矣”,这话背后有何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网综娱乐标签:庞统,刘备,曹操,蜀汉,三国,诸葛亮,五虎上将,孔明(艺人)

    简介《出师表》是诸葛亮为他的继任者刘禅写的一篇文章。整篇文章都提到了“兴汉还都”的忠告。同时,在《出师表》中,诸葛亮也表达了忠心报国的决心。想必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出师表》。本文既不诉诸华丽挑衅的辞藻,也不引用陈旧典故。真挚而感人。这篇课文后来被选入了九年级的语文课本。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读懂这段文

  • 落凤坡中箭的如果是诸葛亮,庞统能不能打败司马懿,一统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绿野萍踪标签:庞统,蜀汉,汉朝,诸葛亮,司马懿,落凤坡,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陈寿说诸葛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诸葛亮是治世良才,仅次于管仲、萧何,但统兵打仗却不是诸葛亮所擅长的。说到庞统,仅军事才能而言,似乎要高于诸葛亮,陈寿认为,庞统“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庞统的军事才干,与曹操第

  • 庞统原来是东吴的卧底,刘备和诸葛亮,只是看破没说破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庞统,刘备,诸葛亮,孙权,周瑜

    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争霸可谓是群雄逐鹿,英雄辈出,除了赵云黄忠等武艺高强的大将军之外,效力于君主的谋士也在三国时期大放异彩,诸葛亮作为第一谋士在刘备身死之后力挽狂澜更是令人钦佩。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的知名度虽然不如他,但是庞统的存在也决定了三国时一段时间的走势,他被孔明称之为“百里之才”,他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