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乱世,群雄争霸,武将争锋。
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张飞斗马超、许褚战典韦……这些打斗的名场面,让人看得热血沸腾。但在罗贯中笔下,东吴将领很少参与这样令人难忘的场面。
东吴三分天下有其一,当然不乏血性男儿,忠勇大将。
在合淝,猛将太史慈大战张辽七八十合不分胜负。张辽有多强?关羽曾说,张辽的武艺不在自己与张飞之下。要知道,很少有人可入关公法眼的。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有绰号的并不多。孙策父子就例外,一个是"江东猛虎",一个是"小霸王"。
这绰号并不是"自封”而来,而是凭本领打出来的。孙策是唯二能喝死敌将的猛人,"小霸王"当之无愧。
孙策有多猛,神亭岭下,他和太史慈从马上打到马下,仍拼斗不停。这精彩程度,并不逊于许褚裸衣战马超。
那么,太史慈斗孙策和张辽,这二场不分胜负的大战,到底谁占了上风?
一,太史慈酣战孙策
太史慈奉母之命,义救孔北海。在黄巾余党管亥的千军万马中,单枪匹马杀进城。尔后又独自杀出重围去平原县刘备处搬救兵。这是演义中又一次"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之中",并且,太史慈还秀了一把不亚于黄忠的神射。
孔融佩服欣赏太史慈的忠勇才照顾其母,太史慈想报答孔融之恩。这二位算得上惺惺相惜的人竟会擦肩而过,确实令人费解。
北海之围解后,太史慈辞别孔融与刘备,去投奔同乡扬州刺史刘繇。
后来,孙策在江东与刘繇兵戎相见。太史慈带着曲阿小将,二人前来捉拿观察营寨的孙策。
太史慈与孙策先是交手五十回合,结果不分胜负。孙策的枪法精湛,太史慈见一时无法取胜,于是打算诱敌深入,把孙策引诱到山背后,一方面可以利用地形一击致胜;另一方面也可以远离孙策的部下,免得到时候他们上前围攻自己。
小霸王孙策全然不惧,纵马紧追不舍。二人来到山后,又战了五十回合,仍不分高低。
激战中,双方互相夹住长枪,滚落马下,开始了肉搏战。最终太史慈抢下了孙策的头盔,孙策抢下了太史慈的短戟。双方人马赶到,两人各自罢手归队。
慈兜回马再战,又到五十合。策一枪搠去,慈闪过,挟住枪;慈也一枪搠去,策亦闪过,挟住枪。两个用力只一拖,都滚下马来。马不知走的那里去了。两个弃了枪,揪住厮打,战袍扯得粉碎。策手快,掣了太史慈背上的短戟,慈亦掣了策头上的兜鍪。策把戟来刺慈,慈把兜鍪遮架。
这场大战,前后超过了一百回合。孙策展现了霸王气慨;太史慈也表现得有勇有谋。尤其二人从马上打到地下,仍拼斗不止,让人惊心动魄。这是演义中少有的"恶斗”之一!
二,太史慈大战张辽
吴主孙权率大军到合肥城外。
张辽并未慌乱,主动差人来下战书。孙权传令当夜五更,三军出寨,望合淝进发。辰时左右,军马行至半途,曹兵已到。两边布成阵势。
孙权金盔金甲,披挂出马;左宋谦,右贾华,二将使方天画戟,两边护卫。不知梁山泊的宋江,由二位使方天画戟的吕方与郭盛护卫,是不是受了孙权的启发。
三通鼓罢,曹军阵中,门旗两开,三员将全装惯带,立于阵前:中央张辽,左边李典,右边乐进。张辽纵马当先,专搦孙权决战。
权绰枪欲自战,阵门中一将挺枪骤马早出,乃太史慈也。张辽挥刀来迎。两将战有七八十合,不分胜负。
乐进乘机突袭孙权,并将出马阻拦的宋谦、贾华兵器砍断,李典更是将宋谦射杀。可见,宋谦与贾华摆着方天画戟左右护卫孙权,表面虽威风凛凛,但实力却不敢恭维。太史慈见背后有人坠马,弃却张辽,望本阵便回。
张辽乘势掩杀过来,吴兵大乱,四散奔走。张辽就快追上孙权时,程普率救兵赶到,双方混战一场,各自收兵。
这一战,太史慈与张辽大战七八十回合,乐进和李典进攻孙权,二大护卫宋谦与贾华抵挡不住,宋谦更是丧命。孙权大败而逃,也不知孙权有何底气去单挑对方主将张辽?太史慈见状,担心主公孙权,便罢斗而回。
三,两次大战,占上风的各自是谁?
神亭岭大战,孙策与太史慈大战五十合不分胜负,程普等人"暗暗称奇"。旁观的人暗暗称奇,是大出意料之外,可以看出,太史慈的武艺是让人刮目相看的。太史慈诈败时,还想引开孙策"活捉他",可见,太史慈是有把握打败对手的。
二人从马二斗到地下,战袍撕个粉碎,马匹都跑了,仍在蛮斗。孙策拿到了太史慈背上的一枝短戟,而太史慈却将对方的头盔拿在手中。孙策用戟刺,太史慈用头盔作盾牌挡。
刘繇接应的人马先到,孙策慌急,为何慌急,显然是因为拼斗占不了上风,又无法脱身。
策把戟来刺慈,慈把兜鍪遮架。忽然喊声后起,乃刘繇接应军到来,约有千余。策正慌急,程普领十二骑冲到,策与慈方才放手。
太史慈归降后,孙策拉着他的手笑道:"神亭相斗时,如果你抓到了我,会杀我吗?"这也间接承认了孙策未占上风。
由此可见,神亭岭大战,是太史慈占了上风的!
张辽是曹魏大将,不但是个优秀的领兵帅才,而且武艺高强。张辽与一流武将对阵,多以平局收场。
濮阳之战斗夏侯惇;官渡之战与张郃作对厮杀四五十合;濡须口与凌统战五十合,结果都是不分胜负。这说明张辽刀法精湛,但立足防守,先保持不败,不求速胜。
合肥城外,太史慈抢先冲出,就是护主心切,替孙权战张辽。他知道,孙权不是张辽的对手。
在宋谦中箭落马后,太史慈应担心孙权的安全,便舍却张辽,退回本阵。他一退,张辽便率军冲杀过来,吴军大乱。可等张辽险些追赶上孙权时,太史慈却不见踪影了。若不是程普赶到,孙权会相当危险。
所以,太史慈与张辽大战,是张辽稍占了上风的。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