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魏国与蜀国可谓出尽了风头,前者有一代枭雄曹操坐镇,名下更有数不清的精兵良将。蜀国刘备虽然相比曹操逊色了许多,但他手下的诸葛亮、关羽等人各个都是万中无一的人才。
相比魏蜀的张扬,吴国就稍显得式微了。除却周瑜之外,吴国好像并没有很强势的将领了。号称东吴第一强将的太史慈更是被张辽一箭射于马下,丢了性命。
事实果真如此吗?要知道,作为东吴第一强将的太史慈与孙策的武力值可谓是不分伯仲,那么太史慈究竟厉不厉害呢?根据史书记载,太史慈武艺高强,与吕布不相上下。
太史慈长相魁梧,身高七尺,射的一手的好箭法。在他心里,最重要的就是一个义字。后来,太史慈惹上了祸事,不得已离开家乡前往辽东避险。孔融无意间得知了太史慈的事迹,对他很是欣赏,于是前往太史慈的家中帮他照顾独居的老母亲。
对于孔融的恩情,太史慈牢记在心,所以当孔融在北海遇险之后,太史慈立刻只身前往北海,想要救出孔融。然而北海内的黄金军将孔融围了个水泄不通,仅凭太史慈一人根本无法将孔融救出,无奈之下,太史慈只得向附近的刘备求救。
后来,孔融投靠了刘繇。太史慈为报恩也跟随孔融一起来到了刘繇的阵营。当时刘繇正在与孙策对战,面对江东这一猛将,太史慈并未放在心上。在一次太史慈外出查探地形之时与前来打探的孙策撞了个正着,两人当即扭打在一起,难分上下。
直到双方的部队赶来,两人方才停手。经此一战,双方都对彼此充满了赞赏之情。不久之后,刘繇被孙策打败,太史慈也被迫开始了逃亡之路。后来,太史慈在逃亡的路上被孙策俘获,孙策很是惜英雄,当即放了太史慈。
太史慈感念孙策的不杀之恩,也对孙策很是佩服,于是转投孙策门下,跟随他回了东吴。后来,刘繇在逃往途中去世,太史慈得知这一消息后,当即回到刘繇的大本营,将他麾下的所有将领全部归为己有,一跃成为了一方诸侯。
后来,太史慈便跟随孙策到处作战。在一次围城之时,城中贼人站在城墙头上对着孙策破口大骂,孙策恼怒不已,但却拿他没有办法。太史慈不急不慢的搭上一支弓箭,将叫骂的贼人钉在了城墙之上,可见其臂力之大。
魏国曹操听闻太史慈这一壮举之后,对他很是欣赏,当即派人送去书信,想要将太史慈招致麾下。太史慈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在他眼里,义字当头,他是不会背叛孙策转投他人阵营的。
令人惋惜的是,在后来的出征之时,孙策不幸被敌人刺杀,丢了性命。没了孙策,太史慈在江东的地位也一落千丈。伴随着太史慈的落寞,周瑜因为备受孙权信任,在江东的地位开始水涨船高。
根据正史留下的记录不难看出,太史慈不仅武艺高强,箭术更是堪称万中无一。而他在江东的地位,也远在周瑜、陆逊之上。所以太史慈并非像《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般平庸无能,太史慈真正的实力其实与吕布不分上下。
罗贯中笔下的太史慈在孙策死后仍受到孙权重用,还参与了赤壁之战与曹军对战。更是在合肥之战中与张辽大战数个回合,后来因为里应外合之计被张辽看穿,中了张辽的埋伏不幸身中数箭,倒地身亡。
但其实,在孙策死后,太史慈就被孙权弃用,命令他镇守东南,抵御刘磐。刘磐根本不是太史慈的对手,被他压制的死死的。眼见自己一声武艺却得不到重用,太史慈不免郁闷不已。但念及孙策对自己的恩情,太史慈还是坚守在江东,保证一方的平安。
后来的太史慈再也没有登上过战场,他就在平淡的日子里度过了余下的生命。临死之前,太史慈仍心有不甘,他曾止不住的向天抱怨:大丈夫生于乱世之中,当建功立业!可见其壮志未酬的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