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蜀汉灭亡,姜维真的是罪魁祸首?正史中到底有何真相?

蜀汉灭亡,姜维真的是罪魁祸首?正史中到底有何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酒苼清栀 访问量:1851 更新时间:2024/2/15 17:37:36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姜维是一个争议性很大的人物,陈寿在《三国志》中对他评价不高,称:

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于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三国志

魏帝曹奂却说:“蜀所恃赖,唯维而已”,魏国发动灭蜀之战,也是在得知姜维在蜀汉朝廷被排挤,被迫屯田避祸之后才决定出兵伐蜀。面对姜维的北伐,魏国居然一直处于战略防守阶段,司马昭甚至一度准备派人刺杀姜维,姜维在蜀汉受到排挤,却深受魏国忌惮,不喜欢姜维的人,说姜维穷兵黩武导致蜀汉国力衰弱,又改变汉中防御政策,导致汉中失守,必须为蜀汉灭亡负责;喜欢姜维的人,认为正是因为姜维的积极北伐,才延缓了蜀汉灭亡,正是因为有姜维的存在,魏国才不敢轻易进攻蜀汉,称赞姜维是蜀汉最后的守护者。那么毁誉参半的姜维,究竟是蜀汉最后的守护者还是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呢?

当初魏国准备灭蜀之时,为了不引起蜀汉警觉,又让东吴不敢轻举妄动,采用了声东击西的策略,下令东线各州大造舟船,扬言要大举进攻东吴,实际上却调兵遣将集结关中,准备进攻蜀汉,在蜀汉朝廷都以为魏国将要进攻东吴之时,只有姜维识破了魏国的阴谋,他上书刘禅说:

闻锺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三国志

姜维不仅察觉到魏国将要对蜀汉发动大规模进攻,连魏国进攻的两个方向都猜到了,然而:

皓徵信鬼巫,谓敌终不自致,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三国志

姜维的上书就这样被后主压下去了,姜维提出的派遣廖化守阴平桥头,张翼守阳安关口的应对计划就这样没有实施。

司马昭派遣十八万大军兵分三路大举进攻蜀汉,一路邓艾率领3万大军进攻沓中牵制姜维,一路诸葛续率领3万大军进攻阴平堵住姜维支援汉中的必经之路,一路钟会率领12万大军进攻汉中。当时的蜀汉是个什么状态?举国兵力不过十万两千,扣除南中、江州、成都、汉中等地守军,姜维手下的兵力不会超过4万,再之后司马昭又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坐镇长安,面对这巨大的国力差距,姜维又是怎么应对的呢?

面对邓艾的封锁,姜维没有恋战,且战且退,虽然《三国志》记载邓艾在沓中击退姜维,但是从后来姜维依然有足够兵力与钟会对峙,可以看出他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损失。邓艾一开始的目的是把姜维拖在沓中并非击退姜维,汉中才是主攻方向,显然姜维是战略撤退,在摆脱邓艾封锁以后,姜维试图经过阴平支援汉中,诸葛绪已经堵在阴平,此时局势对姜维极其不利,前有强敌(诸葛绪),后有追兵(邓艾)。

姜维却并未惊慌,没有选择强攻诸葛续,而是假装从孔函谷进入北道要进攻诸葛续后方的雍州。诸葛绪不知道姜维与邓艾交战情况,见姜维已经来到阴平又敢于主动进攻后方,误以为邓艾已经被姜维击败,为了防止后方被姜维占据,遂率军北上三十里拦截姜维,然而姜维中途折返冲过阴平桥头,此时廖化、张翼等率军2万与姜维汇合,准备支援汉中,中途得知阳安关失守,遂退守剑阁关。

正当姜维的6万兵马在剑阁与钟会12万大军对峙之时,邓艾准备偷渡阴平,并且邀请诸葛绪一起,但是诸葛续认为邓艾这是送死,于是拒绝邓艾邀请,率领进军汉钟与钟会汇合,于是邓艾率领3万大军偷渡阴平。此时钟会久攻剑阁不克,汉中最重要的汉、乐二城也久攻不下,劳师远征的魏军出现补给困难,钟会已经准备撤退,钟会一旦撤退,姜维就可以发动反击,与汉、乐二城守军联合夹击魏军,如此一来,魏军必败,然而邓艾成功偷渡阴平,诸葛瞻战死绵竹,邓艾兵临城下,后主投降。

假如当初后主听从姜维建议,偷渡阴平的邓艾就是有来无回!即使邓艾成功偷渡阴平,诸葛瞻手下3万大军如果固守绵竹,焉能被兵疲马困的邓艾击败?姜维已经以6万兵马,挡住了魏国15万大军,诸葛瞻居然挡不住邓艾不到2万人(偷渡阴平过程掉下悬崖的不下万人),其实姜维已经险些摧毁魏国灭蜀计划,如果不是遇到后主、诸葛瞻这样的猪队友,蜀汉焉能灭亡?因此,笔者认为,姜维是蜀汉最后的守护者!

参考文献:

《三国志》

标签: 姜维蜀汉邓艾钟会魏国东吴

更多文章

  • 魏延不死蜀汉不亡:他首创的战法成效显著,为何被姜维全盘推翻?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魏延,姜维,蜀汉,邓艾,诸葛亮,钟会,三国

    “邓士载偷渡阴平,诸葛瞻战死绵竹。”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邓艾从阴平小路奇兵突袭,给了蜀汉致命一击,也为“三国归晋”创造了条件。《三国演义》这段描述,跟《三国志》的记载差不多,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被很多人忽略了:邓艾之所以能偷渡阴平奇袭成都,蜀汉大将军姜维罪无可逭,就是他全盘推翻了魏延的固守战略、

  • 为何诸葛亮死后二十年,姜维才开始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诸葛亮,姜维,蒋琬,费祎,钟会,刘备

    我这一生从未放弃过——姜维。后三国时代,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要说最孤独的战士,那肯定就是姜维了,自从那年他遇到了诸葛亮,从此他的人生就彻底发生了改变,诸葛亮死后,他独自守护着诸葛亮的遗愿,从未放弃。姜维是天水郡人,那地方历来都不算是什么富有文明之乡,倒是民风颇为彪悍,经常是羌胡杂处,在这种地方姜维依

  • 常胜将军赵云和诸葛亮,同时败给了姜维,赵云差点有去无回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赵子龙,诸葛亮,姜维,蜀汉

    赵云是三国蜀汉名将,是刘备五虎上将之一,一生未尝一败,被称为“常胜将军”,然而,赵云在接诸葛亮命令,攻打天水时,遇到了强敌姜维,姜维武艺高强,令赵云大吃一惊,后来赵云败走,要不是张翼和高翔引兵接应,恐怕赵云就回不去了。诸葛亮神机妙算,智谋超人,在派赵云攻打天水时,企图使用调虎离山之计,但是,他做梦也

  • 刘禅投降昔日旧臣大多得以善终,为何姜维却被灭门?原因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刘禅,姜维,蜀汉,钟会,邓艾,曹魏

    请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文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公元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派遣大将邓艾,钟会,诸葛绪三人率部兵分三路攻打蜀汉,蜀汉大将姜维见曹魏大军强势来袭,知晓到此战蜀汉胜算不大,便做出决定,率蜀汉大

  • 姜维北伐中原时,为什么打不赢邓艾?姜维真的不如邓艾吗?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姜维,邓艾,蜀汉,曹魏,司马懿

    姜维北伐,文学作品中称为九伐中原,是指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军姜维北伐曹魏的战争。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后,蜀国后主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随后,姜维在蜀国历任司马、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卫将军、大将军,朝廷授予符节。根据陈寿在《

  • 蜀汉末期,姜维为何选择在沓中屯田,沓中位置有多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姜维,蜀汉,曹魏,刘禅,黄皓,诸葛亮,三国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在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开始崭露头角。延熙十七年(254年),姜维被后主刘禅大将军,执掌蜀汉兵马,继续北伐中原的事业,大战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互有胜负。景耀五年(262年),姜维率军出

  • 蜀汉统治后期,姜维为何不断发起北伐?他也有难言之隐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姜维,蜀汉,蒋琬,费祎,诸葛亮,曹魏

    诸葛亮执政期间,对曹魏发起了五次北伐,到了蜀汉后期,姜维北伐的次数超过诸葛亮,他先后进行过十一次北伐!那么问题来了,在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基本上延续了诸葛亮的各项政策,但在北伐这件事上采取了保守的态度,只是派出小股部队进行袭扰。那么,姜维为何频繁出兵北伐呢?这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事情呢?一

  • 姜维死后82年, 他写给刘禅的密信现世, 东晋朝臣, 诸葛孔明瞑目了

    历史解密编辑:大佬的视野标签:刘禅,姜维,蜀汉,蒋琬,钟会,三国,诸葛亮,诸葛孔明,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在诸葛亮去世以后,桓温因为想要获得更多的城池。就开始招兵买马,开始西征巴蜀。野心很大,想要一步步吞噬巴蜀政权。后来,桓温的部下偶然间在一个破旧的村落的一个档案室内发现了一封火漆的密信。后来打开一看,竟然是蜀汉大将姜维写给刘禅的一封亲笔信。这封信直接了当地洗脱了姜维的罪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誓死效忠蜀国

  • 姜维当年是无奈投降诸葛亮, 为什么会誓死效忠蜀汉王朝呢!

    历史解密编辑:张丹锋数码知识标签:姜维,诸葛亮,蜀汉,曹魏,太守,蒋琬

    (图说三国·蜀汉王朝·武将篇·第36期 文/东方夜未眠 图/东方夜未眠 )姜维,是天水郡冀县人,姜氏在此地亦是大族,他也在地方官府混了一个吏员的身份:上计掾。其父亲姜冏,就担任过天水郡的功曹,不过时逢羌、戎叛乱,姜冏挺身护卫郡守,死在战场。父亲姜冏的死,让年轻的姜维获得当官的资格,赐官为中郎,相当于

  • 诸葛亮、钟会都称赞姜维:人才难得!最后他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金娃趣谈标签:姜维,钟会,蜀汉,刘禅,费祎,三国,诸葛亮,书法家

    263年八月,魏国名将邓艾、钟会率领十余万人攻打蜀汉。大军长驱直入,蜀国大将军姜维只好带领人马退守剑阁。钟会爱惜姜维的才能,于是给姜维写了一封劝降信。在信中,钟会盛赞姜维的文德武功,希望他能够投降魏国。对于钟会的劝降,姜维不加理会,他一心保卫蜀汉,和魏军奋战到底。可是,让姜维没想到的是,他很快就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