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延不死蜀汉不亡:他首创的战法成效显著,为何被姜维全盘推翻?

魏延不死蜀汉不亡:他首创的战法成效显著,为何被姜维全盘推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 访问量:2397 更新时间:2024/2/12 13:01:37

“邓士载偷渡阴平,诸葛瞻战死绵竹。”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邓艾从阴平小路奇兵突袭,给了蜀汉致命一击,也为“三国归晋”创造了条件。

《三国演义》这段描述,跟《三国志》的记载差不多,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被很多人忽略了:邓艾之所以能偷渡阴平奇袭成都,蜀汉大将军姜维罪无可逭,就是他全盘推翻了魏延的固守战略、战术和战法,这才导致了汉中失守,蜀汉门户大开。

魏延首创的固守战法,被姜维全盘废弃,这才导致了成都暴露在邓艾兵锋之下,于是有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魏延不死,蜀汉不亡!”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即使魏延尚在,也未必能阻止蜀汉灭亡,但是他与诸葛亮、姜维乃至马谡的战略思想不合拍,却是不争的事实。咱们今天的话题,就是根据史料来聊一聊汉中失守的真实原因,和汉中失守对蜀汉的致命打击。

我们细看三国史料,就会发现邓艾并非偷渡阴平,他是一路攻击前进,姜维对邓艾走阴平也是知情的,甚至可以说是姜维为邓艾让出了一条进攻之路。

据《三国志·卷四十四》记载,是姜维廖化(右车骑将军)主动放弃阴平,这才给邓艾奇袭成都打开了方便之门:“维、化亦舍阴平而退,适与翼(左车骑将军张翼)、厥(辅国大将军董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魏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军事钟会)。而邓艾自阴平由景谷道傍入,遂破诸葛瞻于绵竹。后主请降于艾,艾前据成都。”

邓艾偷渡阴平,并不像电视剧和小说描述的那样艰难,如果他只带着一帮摔得半死的疲敝将士,像叫花子一样爬到成都城下,连攻城器械都没有,尚有数万守军的成都怎么会不战而降?

邓艾走阴平,可以说是逢山开道遇水搭桥,进军速度也不是很快,所以在绵竹之战中才能击杀了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诸葛亮之孙诸葛尚、张飞之孙张遵。

邓艾和诸葛父子在绵竹大战的时候,姜维也沓中被钟会击溃,赵云之子、牙门将军赵广为掩护姜维撤退而阵亡。

蜀汉军团一败再败,就是因为姜维的瞎指挥——他像马谡一样,总想闹出点新花样来证明自己比魏延强,就是在他近乎作死的瞎指挥下,像马谡失街亭一样丢了魏延坚守九年而寸土未失的汉中。

《三国志·卷四十四·蒋琬费祎姜维传》记载了魏延镇守汉中的战略战术和取得的战绩:“初,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

魏延的设想很简单也很实用,那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战略要地严防死守,这是符合《孙子兵法》要求的:即使魏延仅有一万守军,但是占据有利地形和坚固城防,敌军没有十万以上的兵力,也奈何他不得。

王平是个大老粗,平生认识的字不超过十个,写字更是一个都不会,但是他的军事素养却远超许多夸夸其谈的书呆子,他在街亭之战的表现不错,所以才逐步升迁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所有部队,基本相当于接过了魏延的指挥棒。

王平并没有因为魏延被杀而废弃他严防死守的战略,所以在延熙七年(公元244年)曹爽率领十余万大军进攻汉中的时候,仅有三万守军的王平并不惊慌,他坚决拒绝了部下退守汉、乐二城,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建议:“不然。汉中去涪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祸也。”

王平和魏延想到一块儿去了,那就是坚决不能放弃战略要地而让敌人取得战略支撑点。

三万蜀军顶住了曹爽十万大军的连番猛攻,后续援军不断赶来,大将军费祎也从成都星夜驰援,曹爽一看啃不下王平这块硬骨头,只好灰溜溜地撤军了。

蒋琬费祎辞世后,姜维执掌了蜀汉兵权,他第一时间对魏延的固守战略提出了尖锐批评并全盘否定:“维建议,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

姜维这番部署,其实是采纳了延熙七年王平部将的设想,还一厢情愿地画了一张大饼“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悬)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

即使是毫无军事常识的人,也知道当时魏强蜀弱,能守住一亩三分地就已经是侥幸,姜维却想在侥幸中冒险。他并不满足于守住汉中,还想把来犯之敌一举歼灭,这就是典型的不知己不知彼,目空一切盲目自信。

事实证明,姜维的诱敌深入就是引狼入室,他放弃战略要地的昏招,导致了蜀军一败再败,魏军长驱直入,连他想屯兵的最后据点也丢了:“维为邓艾所摧,还住阴平。钟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会攻乐城,不能克,闻关口已下,长驱而前。”

姜维总想把魏军当做麋鹿围猎,却没想到放进来的是两头老虎,结果是姜维顾此失彼,接连丧城失地、损兵折将,而他在剑阁被钟会死死缠住,根本就不能抽身阻止邓艾进攻成都。

别出心裁的姜维成了驼子摔跟头——两头不着地,蜀汉灭亡,就是从姜维改变魏延战略开始的。这时候我们就要提出问题了:姜维是诸葛亮最器重的人才,他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否定魏延来证明自己技高一筹?

我们从汉中失守往前看,就会发现诸葛亮最器重的三个人,都想跟魏延过不去,姜维和杨仪自不必说,就连那个失街亭的马谡,也是从魏延手中抢过先锋大印并采取了跟魏延截然相反的战术:“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懿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

如果诸葛亮当时听从大多数人的意见,让前军师征西大将军魏延充当先锋去守街亭,别说是张郃率领偏师来袭,就是曹真(当时正被赵云的疑兵吸引于箕谷)亲率主力进攻,魏延也能坚守到诸葛亮大军赶来——司马懿当时正在荆州操练水军准备打孙权,根本就没参加建兴六年的祁山之战。

诸葛亮出祁山,弃宿将魏延而用徒弟马谡(诸葛亮视马谡如子,谈论常通宵达旦),导致了街亭惨败;诸葛亮的另一个徒弟姜维(据说尽得孔明真传)也尽废魏延方略,这才导致了沓中、阴平相继失守,诸葛亮子孙、张飞赵云之孙殒命疆场,尚有一战之力的成都在混乱中不战而降。

看完史书中的记载,读者诸君肯定想到一句话:一朝天子一朝臣!

魏延是刘备十分器重的名将,诸葛亮对他是使用而非信用,等到姜维掌权,魏延就变成了一无是处的叛贼,连他卓有成效的防守战略,也被一股脑推翻,这就不仅仅是战略眼光和战术水平的问题了。

魏延的固守战略已经被证实其实可行,马谡和姜维为何要反其道而行之?这是军事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曹魏从汉中长驱直入,成都不战而降,魏延九泉之下有知,一定会顿足捶胸,读者诸君可能也会有这样的疑问:如果魏延尚在,汉中还会这么轻易失守吗?尽废魏延方略,姜维是否应为蜀汉灭亡负责?

标签: 魏延姜维蜀汉邓艾诸葛亮钟会三国

更多文章

  • 为何诸葛亮死后二十年,姜维才开始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诸葛亮,姜维,蒋琬,费祎,钟会,刘备

    我这一生从未放弃过——姜维。后三国时代,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要说最孤独的战士,那肯定就是姜维了,自从那年他遇到了诸葛亮,从此他的人生就彻底发生了改变,诸葛亮死后,他独自守护着诸葛亮的遗愿,从未放弃。姜维是天水郡人,那地方历来都不算是什么富有文明之乡,倒是民风颇为彪悍,经常是羌胡杂处,在这种地方姜维依

  • 常胜将军赵云和诸葛亮,同时败给了姜维,赵云差点有去无回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赵子龙,诸葛亮,姜维,蜀汉

    赵云是三国蜀汉名将,是刘备五虎上将之一,一生未尝一败,被称为“常胜将军”,然而,赵云在接诸葛亮命令,攻打天水时,遇到了强敌姜维,姜维武艺高强,令赵云大吃一惊,后来赵云败走,要不是张翼和高翔引兵接应,恐怕赵云就回不去了。诸葛亮神机妙算,智谋超人,在派赵云攻打天水时,企图使用调虎离山之计,但是,他做梦也

  • 刘禅投降昔日旧臣大多得以善终,为何姜维却被灭门?原因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刘禅,姜维,蜀汉,钟会,邓艾,曹魏

    请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文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公元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派遣大将邓艾,钟会,诸葛绪三人率部兵分三路攻打蜀汉,蜀汉大将姜维见曹魏大军强势来袭,知晓到此战蜀汉胜算不大,便做出决定,率蜀汉大

  • 姜维北伐中原时,为什么打不赢邓艾?姜维真的不如邓艾吗?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姜维,邓艾,蜀汉,曹魏,司马懿

    姜维北伐,文学作品中称为九伐中原,是指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军姜维北伐曹魏的战争。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后,蜀国后主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随后,姜维在蜀国历任司马、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卫将军、大将军,朝廷授予符节。根据陈寿在《

  • 蜀汉末期,姜维为何选择在沓中屯田,沓中位置有多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姜维,蜀汉,曹魏,刘禅,黄皓,诸葛亮,三国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在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开始崭露头角。延熙十七年(254年),姜维被后主刘禅大将军,执掌蜀汉兵马,继续北伐中原的事业,大战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互有胜负。景耀五年(262年),姜维率军出

  • 蜀汉统治后期,姜维为何不断发起北伐?他也有难言之隐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姜维,蜀汉,蒋琬,费祎,诸葛亮,曹魏

    诸葛亮执政期间,对曹魏发起了五次北伐,到了蜀汉后期,姜维北伐的次数超过诸葛亮,他先后进行过十一次北伐!那么问题来了,在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基本上延续了诸葛亮的各项政策,但在北伐这件事上采取了保守的态度,只是派出小股部队进行袭扰。那么,姜维为何频繁出兵北伐呢?这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事情呢?一

  • 姜维死后82年, 他写给刘禅的密信现世, 东晋朝臣, 诸葛孔明瞑目了

    历史解密编辑:大佬的视野标签:刘禅,姜维,蜀汉,蒋琬,钟会,三国,诸葛亮,诸葛孔明,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在诸葛亮去世以后,桓温因为想要获得更多的城池。就开始招兵买马,开始西征巴蜀。野心很大,想要一步步吞噬巴蜀政权。后来,桓温的部下偶然间在一个破旧的村落的一个档案室内发现了一封火漆的密信。后来打开一看,竟然是蜀汉大将姜维写给刘禅的一封亲笔信。这封信直接了当地洗脱了姜维的罪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誓死效忠蜀国

  • 姜维当年是无奈投降诸葛亮, 为什么会誓死效忠蜀汉王朝呢!

    历史解密编辑:张丹锋数码知识标签:姜维,诸葛亮,蜀汉,曹魏,太守,蒋琬

    (图说三国·蜀汉王朝·武将篇·第36期 文/东方夜未眠 图/东方夜未眠 )姜维,是天水郡冀县人,姜氏在此地亦是大族,他也在地方官府混了一个吏员的身份:上计掾。其父亲姜冏,就担任过天水郡的功曹,不过时逢羌、戎叛乱,姜冏挺身护卫郡守,死在战场。父亲姜冏的死,让年轻的姜维获得当官的资格,赐官为中郎,相当于

  • 诸葛亮、钟会都称赞姜维:人才难得!最后他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金娃趣谈标签:姜维,钟会,蜀汉,刘禅,费祎,三国,诸葛亮,书法家

    263年八月,魏国名将邓艾、钟会率领十余万人攻打蜀汉。大军长驱直入,蜀国大将军姜维只好带领人马退守剑阁。钟会爱惜姜维的才能,于是给姜维写了一封劝降信。在信中,钟会盛赞姜维的文德武功,希望他能够投降魏国。对于钟会的劝降,姜维不加理会,他一心保卫蜀汉,和魏军奋战到底。可是,让姜维没想到的是,他很快就收到

  • 刘禅自毁名节保护众将领得以善终,为何姜维一家还是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史学远征团标签:刘禅,姜维,魏国,邓艾,钟会,三国,蜀汉,诸葛亮

    史上对刘禅的评价是非常差劲的,明明有诸葛亮竭尽全力贡献,又有张飞等人的后代相助,却还是没有保住蜀国。当魏国的大军来临时,所有大将都在抵御强敌,唯独刘禅选择投降,到洛阳做一个安乐侯。事实上,刘禅主动投降,除了保护自己以外,也是为了保护手下的大臣。然而,他保住了自己的富贵,保住了列位大臣的生命,为什么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