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贾诩:文和乱武,谋动天下,以一己之力改变三国格局

贾诩:文和乱武,谋动天下,以一己之力改变三国格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 访问量:3385 更新时间:2024/1/21 2:41:33

谋士者,谋己、谋人、谋兵、谋国、谋天下。三国中的谋士有很多,如果一定要选一个最厉害的,我会选择贾诩,一个真正的谋士,在乱世中几易其主,漂泊半生,但总能在关键时刻帮老板做出正确决定,以一己之力改变汉末三国走向。

贾诩,字文和

文和乱武一:李郭之乱。

贾诩,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身怀奇谋,胆识过人,阅历繁复,志节深沉。举孝廉出身,起家拜郎官,后成为董卓部将。汉初平三年,董卓被吕布、王允诛杀,李傕郭汜等人无所依,准备逃回乡里,也就是贾诩的一句话,使国家又陷入混乱之中。贾诩出面阻止他们说:“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诸军若弃军单行,则一亭长能缚军矣。不如诱集陕人,并本部军马,杀入长安,与董卓报仇。事济,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胜,走亦未迟。”李傕、郭汜等就这样,以董卓报仇为名,联络西凉诸将,聚集10万兵马,率军攻打长安,吕布兵败,仅率百余骑出逃,京城腥风血雨,朝野大乱。兴平二年,李、郭之间矛盾日益激化,开始交兵,京城大乱,贾诩帮助汉献帝向东出逃。

李郭之乱

文和乱武二:献计张绣

建安二年,在张绣的同乡贾诩的说服下,张绣屯兵宛城与荆州牧刘表联合,建安三年,太祖接连出兵征伐张绣,有一天曹操带兵退回,张绣亲自追讨。贾诩告诉张绣说:“不可以去追击他,追击他一定会失败。”张绣不肯接纳贾诩的意见,派兵前往和太祖会战,终于大败而退还。贾诩告诉张绣说:“现在赶紧再极力追讨,继续打下去一定可以获胜。”张绣谢绝贾诩的意见而说:“就因为没有采用你的话,以至到这种地步。现在已经失败了,为何还要继续追击呢?”贾诩回答他说:“出兵作战的形势是随时变化的,赶紧前往追击一定会获利。”张绣采信他的话,于是整收溃散的兵卒前往追击,和太祖再度作战,果然获胜而回来。曹操在宛城损失大将典韦和长子曹昂,无意中也为曹丕继位扫清了障碍。

宛城之战

文和乱武三:抹书间韩遂

建安十六年,以韩遂、马超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十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马超受挫后,提出划河为界的议和条件,被曹操拒绝。马超多次前来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使马超欲急战速胜不得。九月,再次提出划地为界的要求,并送子为人质。贾诩认为可以表面上假意应允,麻痹对方,实际积极准备,伺机歼敌。曹操又问贾诩如何破敌,贾诩献离间计,抹书间韩遂,瓦解马超、韩遂联盟。曹操视时机成熟,主动对关中联军发起进攻,一举平定关中。

抹书间韩遂

文和乱武四:支持曹丕继位

建安二十二年,当时曹操未立太子,曹丕为五官将,而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计于贾诩,贾诩说:“但愿将军能够弘扬道德,培养气度,实践士人的责任和义务,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不做违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曹丕听从了他的建议,刻意磨练自己。后来,曹操私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贾诩闭口不答,曹操问他为何不答,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啊。”曹操大笑,于是于该年立曹丕为太子。最终,黄初元年,曹丕代汉称帝,建立魏国,封其为太尉、魏寿乡侯。

支持曹丕继位

汉室乱于贾诩,也终于贾诩,自李郭之乱起,汉室彻底衰落,天子东游,轮为军阀的傀儡,而贾诩为张绣献计,使曹操长子曹昂身亡,在立嗣之争中又助曹丕上位,最终四百年汉室终于曹丕.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终其一生,算无遗策,最终位列三公,善终,真可谓以一己之力改变汉末三国走向的最强谋士。

文和乱武,谋动天下

标签: 贾诩曹操董卓曹丕马超吕布

更多文章

  • 贾诩为什么被称为毒士?一生算无遗策,是明哲保身的高手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贾诩,曹操,张绣,袁绍,刘表,曹丕,李傕,三国

    曹魏众多谋士中,《三国志》将荀彧、荀攸、贾诩并列一传,为众臣之首,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论德行情操,贾诩难以与二荀相提并论,他能够排在这么高的位置上,原因只有一个:因为绝顶的智慧。三国历史中,真正堪称料事如神、几乎没有失误的谋臣,恐怕不是诸葛亮、不是司马懿,唯有贾诩。在乱世之中,一般人根本看不清大盘的

  • 马超是冤枉的:他不惜代价想保住马腾性命,结果被曹操贾诩骗了?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马超,马腾,贾诩,诗人,曹魏,曹操手下

    看《三国演义》,马超是忠臣孝子;看《三国志》,马超则是个逆子贰臣。陈寿和罗贯中因为立场不同,看马超的角度也不同,究竟哪个马超是真实的,咱们还得从其他史料中去找答案。演义小说自然当不得真,史料也不完全可信,我们只有将《后汉书》、《三国志》、《通鉴纪事本末》等多部史料结合起来分析,才能模模糊糊地看到一点

  • 三国谋士贾诩,才智过人,曹操死后辅佐曹丕继位,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贾诩,曹操,曹丕,诸葛亮,刘备,三国,汉朝

    导语:说到三国时期,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因为各路英雄相互争夺,最后才形成了刘备的蜀国,孙权的吴国和曹丕的魏国,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正是因为时代的动荡才造就了无数的英雄。在三国里涌现了很多的武将,但是那些文臣才真正能够称得上是老谋深算的人才。如果说武将是左膀,那文臣谋士

  • “能掐会算”不输诸葛亮、贾诩,为何孙权却不肯重用他一统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暮烟疏雨时光PLUS标签:贾诩,孙权,刘备,关羽,东吴,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三国里面最能掐会算的谋士是谁呢?喜欢曹魏帝国的朋友,一定会说贾诩是最厉害的,他在董卓、李傕、段煨、张绣、曹操、曹丕等主子手下办事,从来都是算无遗策,料事如神,而喜欢蜀汉王朝的朋友,则一定会说诸葛亮、庞统、法正都是精于天文理数,掐指能算,翻眼就料定天意的一流术士,而东吴帝国这边呢,一般人们都认为周瑜只

  • 连贾诩都自叹不如的三国第一毒士——李儒

    历史解密编辑:挑食的老牛标签:贾诩,李儒,董卓,吕布,曹操,何进

    贾诩是三国有名的毒士,一生屡献毒计:鼓动李傕郭汜反攻长安乱国政,怂恿张绣投降曹操又反叛,离间马超韩遂定关中等等。但和他的西凉老乡李儒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李儒究竟有多毒,看看他给董卓献的哪些毒计就知道了。毒计一:废立汉帝董卓进京后,虽然大权独揽但无奈根基不稳,于是问计李儒。李儒建议采取“废立汉帝”

  • 三国中贾诩的灭国毒计,被美国完善并使用,还瓦解了一个超级大国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贾诩,曹操,董卓,曹丕,赤壁之战,诸葛亮

    三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古代最让后人“缅怀”的时代,就在于三国时代有着太多的传奇和风云。而谱写出三国精彩画卷的,除了赵云、关羽、张飞、张辽这些让人热血沸腾“横刀立马”的绝世猛将,还有诸葛亮、庞统、郭嘉、贾诩这些“羽扇纶巾论天下”智谋如妖的谋士。在三国谋士排行榜中,贾诩也许算是争议性最大的一个谋士,甚至

  • 千古智者一一贾诩

    历史解密编辑:独立寒秋舞芳香标签:贾诩,曹操,荀彧,荀攸,袁绍,曹丕

    哈喽,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一聊最容易被忽略的谋士,贾诩。贾诩是曹操“四大谋士”之一,一生机变百出,用计无数,算无遗策,鬼神皆惊,有“三国第一等奇才、怪才和鬼才”之称。时至今日,无论人们如何讨论三国谋士,也很少有人将贾诩作为第一谋士的竞争者,甚至连前三都进不去,大多都是什么诸葛、司马、郭嘉、荀彧什么的

  • 贾诩智谋堪比诸葛亮,为何名声却很差?他引发了一场大乱

    历史解密编辑:流连染紫悯标签:贾诩,董卓,李傕,刘备,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汉末三国时期,贾诩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谋士,《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甚至将其与陈平、张良相提并论,说他“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可是,贾诩在历史上的名声却很差,甚至在当时,人们对他人品的评价就不高,“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既然贾诩的才智堪比诸葛亮,为何名声却很差呢?南宋的理学家陈普写过一首诗,名为

  • 贾诩为何让张绣归顺弱势的曹操,而不是强大的袁绍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贾诩,张绣,曹操,袁绍,汉朝,曹魏,东汉

    官渡之战时,袁绍派人见张绣,希望与张绣结盟,共击曹操。使者到了,张绣想要答应。这时,贾诩冒充张绣,坐在张绣的位置上对袁绍的使者说:“你回去告诉袁绍,自家兄弟都不能相容,难道还能容纳天下的国士吗?”张绣大惊,偷偷地对贾诩说:“你怎么能这样做呢?这下回绝了袁绍,我该怎么办呢?”贾诩说:“不如归顺曹操。”

  • 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孙权笑了:曹魏要亡!数年才知他的先见之明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曹丕,贾诩,孙权,太尉,曹操

    导语:熟悉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在那个战乱频仍的时代里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卓越人才。他们有的是万夫不当的勇武悍将,有的是智计无双的谋士智囊。他们的事迹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在那个精彩的三国乱世,却有一个人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他一直都很低调,却一句话改变了汉末格局。他一直都以汉臣自居,却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