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官员尹昌隆是什么人?他为何敢公然批评建文帝

明朝官员尹昌隆是什么人?他为何敢公然批评建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251 更新时间:2024/1/23 23:49:59

每当一提起尹昌隆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驾崩,传位于朱标之子朱允炆,是为建文帝。

朱元璋是一位勤政的帝王,他在世时,对朱允炆要求较高。朱允炆每天天不亮就要到朱元璋身旁侍立,学习政务。然而,当朱元璋驾崩后,朱允炆逐渐变得慵懒,有时候太阳都出来了,朱允炆还没来到朝堂上。大臣们看在眼里,却无人敢说什么。

直到有一天,一个叫尹昌隆的大臣,给朱允炆上了一道奏疏。

《明史·列传第五十》记载:

昌隆疏谏曰:“高皇帝鸡鸣而起,昧爽而朝,未日出而临百官,故能庶绩咸熙,天下乂安……今乃即于晏安,日上数刻,犹未临朝……非社稷福也。”

尹昌隆的意思是说:高皇帝(朱元璋)每天鸡叫的时候就起床,天不亮就上朝,太阳没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见百官了,所以才能天下繁荣,百姓安宁。陛下(建文帝)你继承大业,太阳出来之后还没上朝,这样下去,并非社稷之福。

建文帝被尹昌隆这么一说,面红耳赤,良久才说:“你说得对,朕确实做得不够好。”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性格粗暴,洪武一朝,很少有人敢当面向朱元璋提建议。这种习惯也被延续下来,到了建文帝登基,大臣们明知道建文帝做得不好,也很少有人敢第一个站出来。尹昌隆是何许人也?他敢公然批评建文帝,可见胆子不小。

尹昌隆,字彦谦,江西泰和人。洪武三十年的“榜眼”,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脾气耿直。当年,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后来改任监察御史。因为他性格刚直,又担任御史,所以才敢对建文帝提出谏言。

建文帝虽然表面上性格敦厚,实际上并不喜欢尹昌隆。两个月后,明朝发生地震,尹昌隆以“地震”为由,再一次给建文帝提建议,惹恼了建文帝,建文帝一怒之下,把尹昌隆贬到福宁任知县,一年后才调回京城。等尹昌隆回到京城后,“靖难之役”早已打响。

建文帝身边的宠臣,如齐泰黄子澄等人都是主战派,在这帮主战派的建议下,建文帝先后派遣耿炳文、李景隆率大军北上。

“靖难之役”虽然是藩王造反,但说白了还是皇室内部矛盾。尹昌隆看到因为皇室矛盾而导致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他十分不忍。尹昌隆回家写了一道奏折,内容简略为:

“今日之事,而北来奏章有周公辅成王之语,不若罢兵息战,许其入朝……”

尹昌隆的意思是:燕王朱棣不是要学周公辅佐自己的侄子周成王吗?陛下(建文帝)不如准了他这个建议,双方罢兵,让他入朝辅佐你。这样,百姓能免于战乱,何乐而不为呢?

不得不说,尹昌隆的这个奏折不仅大胆,而且很“天真”,建文帝作为皇帝,面对藩王造反,已经不能忍。如果真允许朱棣入京辅佐自己,那岂不是引狼入室。

所以,当朝廷高层收到尹昌隆的这份奏折后,为了不惹建文帝生气,就没把这个奏折交到建文帝的御桌上。

接下来,建文帝的战略方式屡次出现错误,李景隆更是不堪大用,朱棣逐渐掌控了局势。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方孝孺、齐泰等一批建文帝旧臣被诛杀。朱棣登基后,为了彻底肃清建文余党,命人写了一份“奸臣”名单,然后派人名单上的人及其家人一一问斩,很不幸,尹昌隆的名字也在这份名单上。

尹昌隆身为朝廷小吏,被朱棣派人抓捕,连审问都没有,全家都要被执行死刑。尹昌隆惊惧万分,临死前,尹昌隆想起了3年前的那份奏折。《明史纪事本末·十六》记载:

将就刑,当陛下大呼:“臣曾上奏劝以位让陛下,奏牍尚存,可覆案也!”

也就是说,在尹昌隆将要被斩时,尹昌隆对着朱棣大喊:“我曾经劝建文帝把皇位让给陛下(朱棣),奏折还在皇宫里存着,你要不信,可以派人去查一下。”

朱棣一听,竟有此事。连忙派人去查,果然查到这份奏折。朱棣拿着奏折对尹昌隆说:“若建文帝听了你的建议,我又何必从北平打到南京呢?”于是,朱棣下旨:释放尹昌隆全家,升任尹昌隆为左春坊左中允,派他到北平辅佐世子朱高炽(后来的明仁宗)。

就这样,尹昌隆用一道奏折,不仅救了全家性命,把本来在“奸臣”名单中的自己,就变成了大忠臣,还被升官辅佐未来的皇帝。

在永乐年间,尹昌隆几次被朱棣重用,只可惜尹昌隆性格太过耿直,得罪了吏部尚书吕震,后来被吕震陷害,全家被杀。直到吕震死后,尹昌隆才得以昭雪。

从历史角度来看,尹昌隆是一位敢说真话、敢提真建议、为百姓着想的好官员。但从封建政治的角度来说,尹昌隆当年提的那个建议,不可能会被建文帝采纳。尹昌隆能够在永乐时期得到重用,和那一道“天真”的奏折,有着很大关系。

标签: 尹昌隆明朝

更多文章

  • 揭秘:清朝皇帝有哪些娱乐方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古代,清朝

    著名诗人陶渊明在诗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本是朝廷官员,但做官几年后他便厌弃官场生活,在担任彭泽县令八十多天后终于无法忍受,弃官离去,从此归隐田园,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喜欢看古装剧的人很多,不免有人好奇古代帝王是怎

  • 张俊与岳飞和韩世忠的关系有多复杂?张俊与岳飞的死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俊,南宋

    张俊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熟知宋史的读者都知道,北宋出名相,南宋出名将。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北宋覆亡。势如破竹的金国正准备继续南下统一整个中国,此时正是“中兴四将”的横空出世打破了金国的美梦,为南宋小朝廷开辟了一席回旋之地

  • 胤禩的能力如何?他与雍正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胤禩,清朝

    胤禩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如果一个人能让他的对手恨得咬牙切齿的同时还能表达出佩服和遗憾,即使这个人是失败的一方,也足以证明他实力的强劲,当然,这个赢家虽然胜了,但依旧能客观评价自己的对手,这对很多人来说也不容易,而雍正帝和他的八弟胤禩就是这种关系。胤禩可以

  • 宋英宗皇后名为高滔滔,她为何会被后人誉为女中尧舜?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英宗,皇后

    高氏(1032年—1093年),小字滔滔,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县)人。宋英宗皇后,宋神宗之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高氏拥有十分优秀的执政才能。执政期间,勤俭廉政,励精图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十分繁荣。因而,宋哲宗时期是北宋最后一个经济繁荣、天下小康、政治

  • 北齐开国君主高洋,为什么说他是独特的存在?他做过哪些荒唐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高洋,北齐

    高洋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南北朝时期,长江以北有个统一的政权叫北魏。后来权臣高欢和宇文泰篡权夺位,分别拥立北魏皇室成员建立了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高欢死后,高欢的儿子高洋废东魏傀儡皇帝孝静帝,自己荣登大宝,改东魏为北齐,至此北齐王朝正式建立,高洋成为北齐的开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为何始终没有篡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魏,司马昭

    很多人都不了解司马昭篡位,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三国曹魏大将司马懿,成功消磨曹操和曹丕的寿命,他70岁时发动高平陵政变,成功掌握军政大权,这也奠定司马家窜魏的基础。到了司马昭掌权时,司马家势力已经遍及朝野,因此当时出现一句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司马昭掌权很久,却不敢篡魏,究竟

  • 邓艾作为一个有功的大将 司马昭为什么还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邓艾,司马昭

    对大将邓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邓艾是魏国名将,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三国时期著名的人物,就是他带兵偷渡阴平,打到成都,迫使刘禅投降,灭了蜀汉。但就是这样一个对魏国有功的人,结局却很悲惨,司马昭下令把他杀了。这是为何呢?这时的司马昭大权在握,应该重用人才,怎么会

  • 孙权在称帝的路上 孙权是怎么一路走过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孙权,东吴

    很多人都不了解孙权称帝,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公元220年,枭雄曹操的病逝,这对当时曹、刘、孙三方对峙的势力而言,是极其重要的事件,这三家所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最终由三方鼎立演变成三国鼎立,政治、军事上的竞争更显白热化与精彩纷呈。继承父兄基业的孙权,以其精明的政治头脑,在强敌环伺的

  • 吴王李恪不能成为太子是因为他的出身吗?历史上的他是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吴王李恪,唐朝

    大家好,说起吴王李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吴王李恪他是李世民与隋朝的公主生下的儿子,这也是李恪不能成为皇帝的一大根本原因,他虽然文武双全而且是李世民最疼爱的儿子,但李世民性格犹豫不决一直想立吴王李恪为太子,总是有各种原因阻碍他,他也放弃了这份念想。吴王李恪的生母杨妃是李世民攻下隋朝的战利品,他

  • 明末士兵打不过八旗兵,原因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古代,明朝

    纵观明末的军队,对外无法镇压努尔哈赤,以至于让努尔哈赤一步步崛起,到了皇太极时期,不仅统一了关外,甚至降服了强大的李氏朝鲜和蒙古诸部;对内则是镇压不了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使其一步步发展壮大,威胁明朝统治,最后让这个并不具备帝王之才的农民首领李自成崛起,消灭了明朝,令人唏嘘。虽然明末也有战斗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