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帝内经:脏腑功能与人体生理

黄帝内经:脏腑功能与人体生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炎黄国医吴越 访问量:2128 更新时间:2023/12/19 1:25:16

五脏功能与人体生理

导读语:

人体的五脏对应的多种多样事物。

卷素问篇宣明五气篇二十三》原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是謂五入。

五氣所病:心為噫,肺為欬,肝為語,脾為吞,腎為欠、為嚏,胃為氣逆、為噦、為恐,大腸腸為泄,下焦溢為水,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膽為怒,是謂五病。

五精所并:精氣并於心則喜,并於肺則悲,并於肝則憂,并於脾則畏,并於腎則恐,是謂五并。虛而并者也。

五臟所惡:心惡熱,肺惡寒,肝惡風,脾惡濕,腎惡燥,是謂五惡。

五臟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謂五液。

五味所禁: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是謂五禁,無令多食。

五病所發:陰病發於骨,陽病發於血,陰病發於肉,陽病發於冬,陰病發於,是謂五發。

五邪所亂:邪入於陽則狂,邪入於陰則痹,搏陽則為巔疾,搏陰則為瘖,陽入之陰則靜,陰出之陽則怒,是謂五亂。

五邪所見:春得秋脈,夏得冬脈,長夏得春脈,秋得夏脈,冬得長夏脈,名曰陰出之陽,病善怒不治,是謂五邪皆同,命死不治。

五臟所藏:心藏,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是謂五臟所藏。

五臟所:心主脈,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是謂五主。

五勞所傷: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

五脈應象:肝脈弦,心脈鉤,脾脈代,肺脈,腎脈石,是謂五臟之脈。

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对应的诸多事物

导读语:

人体的五脏对应的多种多样事物。

《下卷灵枢篇九针论第七十八》原文:

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于灸刺。形苦志东,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形东志东,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喝,治之以甘药。形数惊恐,筋脉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谬药。是谓形。

  五脏气,心主噫,肺主咳,肝主语,脾主吞,肾主欠。

  六腑气,胆为怒,胃为气逆秽,大肠小肠为泄,膀胱不为遗溺,下焦溢为水。

  五味: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淡入胃,是谓五味。

  五并:精气并肝则忧,并心则喜,并肺则悲,并肾则恐,并脾则畏,是谓五精之气,并于脏也。

  五恶:肝恶,心恶热,肺恶寒,肾恶燥,脾恶湿,此五脏气所恶也。

  五液:心主汗,肝主泣,肺主涕,肾主唾,脾主液,此五液所出也。

  五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此五久劳所病也。

  五走: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是谓五走也。

  五裁:病在筋,无食酸;病在气,无食辛;病在骨,无食咸;病在血,无食苦;病在肉,无食甘。口嗜而欲食之,不可多也,必自裁也,命曰五裁。

  五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

  五邪:邪入于阳,则为狂;邪入于阴,则为血瘅;邪入于阳,转则为癫疾;邪入于阴,转则为瘖;阳入于阴,病静;阴出之于阳,病喜怒。

  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精志也。

  五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肌,肾主骨。

  阳明多血多气,阳多血少气,少阳多气少血,太阴多血少气,厥阴多血少气,少阴多气少血。故曰刺阳明出血气,刺太阳出血恶气,刺少阳出气恶血,刺太阴出血恶气,刺厥阴出血恶气,刺少阴出气恶血也。

足阳明太阴为里,少阳厥阴为表里,太阳少阴为表里,是谓足之阴阳也。手阳明太阴为表里,少阳心主为表里,太阳少阴为表里,是谓手之阴阳也。

更多文章

  • 【拜祖回眸】戊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黄帝文化表情包刷爆网络

    历史解密编辑:郑州新闻广播标签:拜祖,大典,戊戌年,黄帝故里,轩辕黄帝,炎黄子孙

    戊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于2018年4月18日在新郑市黄帝故里举行。大典主题仍为“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资料图)相比以往,本届大典的广泛性、互动性、群众性更强,涵盖了五大洲的主要国家的华侨代表,现场90%以上的嘉宾为群众代表。为满足各地华侨华人献礼敬拜的愿望,本届大典还在中国台湾、香港、澳门

  • 黄帝内经学习day7

    历史解密编辑:陌生的他呀标签:上古,道家,天师,伏羲,黄帝内经

    经文: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这是黄帝在问他的老师上古之人度百岁而“动作不衰”的原因。这个“上古”就是三黄五帝时期的开始——伏羲、女娲的时代,是我们道家理想的最自然纯朴的生活状态时间段。这句里的“天师”是指岐伯。《黄帝

  •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04

    历史解密编辑:炎黄国医吴越标签:三焦,黄帝内经,阴中之,六腑,精气

    第四章脏腑系统天人合一的十二脏腑功能导读语:人体五脏(含心包则为六脏)六腑,就象一朝的君臣团队一样,功能分明。《黄帝内经》这一理论同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万物有灵”(万物都是生命)的观念。《上卷素问篇灵兰秘典论篇第八》原文:黃帝問曰:願聞十二臟之相使,貴賤何如?岐伯曰:悉乎哉問也,請

  • 小记新郑黄帝故里的遛娃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顾子明说标签:炎帝,蚩尤,齐国,遛娃,黄帝故里,新郑黄帝

    结束了河南的遛娃之行,返回大连,明天开始恢复正常的文章更新。圆方同学建议我写一篇文章,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可每天都被好客河南灌躺的我,坐在电脑前还没有缓过来,也不知道应该写点什么。想到平时总会督促孩子写日记,今天也逼着自己写一篇,记录一下今天上午在新郑黄帝故里的遛娃之路。也算分享一下,我平时会怎么

  • 民间故事:黄帝升天

    历史解密编辑:民间故事集锦标签:天宫,二郎神,轩辕黄帝,民间故事

    说黄帝升天,须得从黄帝下凡说起。传说黄帝原是天宫玉皇大帝帐下赶马车的车夫,名叫轩辕。一天,玉帝临朝,召见天宫众神,问大家有本奏没有?二郎神禀奏:“下界东土神州百姓为抢粮物,兵刀相交,连年混战,无人管治,请玉帝从天宫派人下凡治理。”玉帝听罢,马上传旨:“天宫所有的神听着:有谁愿下凡治理东土神州,自愿报

  • 人体结构纵横全息图(黄帝内经)

    历史解密编辑:炎黄国医吴越标签:脏腑,经脉,孙络,魂魄,气血,黄帝内经

    纵向(精神、脏腑)以神管脏,以脏管经经络系统(以纵管横)横向(躯体血肉)肾水肝木心火脾土肺金三部九候精神系统脏腑系统大络十二皮部孙络身体细部五官九窍365穴位骨、髓、水液肌肉皮毛上部天乾金天候元神思想脏腑根窍两额动脉头部地候两颊动脉人候耳前动脉中部地天候兑金手太阴胸背部上肢大肠手阳明地候中土(胸中)

  • 黄帝后裔继承帝位的顺序:暗藏惊人内幕

    历史解密编辑:发带月亮标签:颛顼,史记,黄帝,帝位,司马迁

    司马迁史记开篇之本纪就是《五帝本纪》,所谓三皇五帝,以造中华,功莫其大焉。然而,本纪中除了对各位上古帝王功德的记述,通过字里行间,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些不和谐的端倪。《史记》中记载,黄帝有儿子二十五人,其中有十四个有才干的都有幸得到了黄帝的姓氏,剩下的十一人可能没什么大出息,所以连得到姓的机会都没有,虽

  • 黄帝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氏族?史书记载黄帝活了1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黄帝,颛顼,神农氏,五帝,少昊

    黄帝是中国传说中的人文始祖之一,位列五帝之首。长期以来,人们将黄帝看做是一位英明神武的英雄人物,他统一了炎黄族,击败了蚩尤,成为了华夏大地的领袖。还有传说黄帝是众多事物的发明人。在道家和道教文献中,黄帝是“无为而治”的典范,因此黄帝也是道家和道家的圣人之人,和老子并列,合称“黄老”,因此道家思想也被

  • 炎黄国医传奇:中医起源:中医远祖炎帝和黄帝

    历史解密编辑:炎黄国医吴越标签:炎帝,轩辕,黄帝,中医,帝王世纪,炎黄国医传奇

    中医起源于炎帝(神农)和黄帝(轩辕),炎帝和黄帝是中医的远祖。关于炎帝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神农尝百草”等传说。下面讲一则“黄帝登崆峒山拜广成子学道”的故事。黄帝在中医医学的发展史上,是一位很著名的人物,和歧伯谈论医术,将对话记载于《内经》之中,发明医学的理论、经络的学说、针灸的理论、针灸的医术等,作

  • 黄帝内经通义解读阴阳别论

    历史解密编辑:何苦登楼觅闲愁标签:经脉,阳气,阳脉,阴脉,邪气,黄帝内经,阴阳别论

    中医有个特色的诊疗手段,把脉。只见医生手往患者寸口一搭,不消多时,身体哪里疼痛,症状表现便说个十之八九,十分神奇。那么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只观察血脉的流动就能感应出身体内部脏腑的病变,人体这太生命仪器的精密程度真是超乎想象,一起来看看黄帝内经讲的经脉缘由。先看原文: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