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四大诸侯朝歌齐会,纣王本想斩草除根,为何却独不杀北伯侯崇侯虎

四大诸侯朝歌齐会,纣王本想斩草除根,为何却独不杀北伯侯崇侯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墨小墨说故事 访问量:3955 更新时间:2023/12/17 13:33:31

四皇子齐聚朝歌。纣王要杀野草,为什么不杀北伯侯崇侯虎

商朝末年,纣王宠爱美人苏妲己,为了将她推上皇后的正位,不惜得罪三朝。长老、国相、文武大臣,做过许多伤害忠良的愚昧无德之事。

在此期间,纣王冤诛妻,冤杀子,冤杀大臣,奸佞不识小人,贪酒淫色不义,败坏三纲,肆无忌惮地违背五常,强加于人。酷刑,激怒怨恨,君臣背弃。

显然他做的不够好,商纣王却不以为然。在他和苏妲己、费仲、游魂等人做了很多离谱的事情之后,他担心诸侯会造反。

尤其是当姜后进谏纣王,说苏妲己是祸国殃民、祸国殃民,而费佑二人伺机勾结姜桓,陷害姜后惨死,深感痛心。不安。

因为姜皇后的父亲是东伯侯姜焕初,纣王和妲己担心姜焕初知道真相后会为女儿报仇,率军造反,杀死朝歌。

费仲建议纣王下旨,召天下四大诸侯到朝歌城,然后“杯酒释兵权”,斩草除根,以除掉他心中的严重问题。

但是纣王按照他的计划召集四皇子时,杀了东伯侯姜桓初和南伯侯鄂重玉,囚禁了西伯侯姬昌,却对北伯侯崇侯祜手下留情。

那么,为什么后来纣王变心了,却不去攻打北伯侯崇侯护呢?

结合《封神演义》原著和民间神话传说,今天《缘缘缘》就来聊聊这个话题,供大家交流探讨。

一、三大皇子都是正直贤惠的人

四大皇子中,东伯侯姜桓楚威镇东禄,镇守边疆,忠臣报国,无德行,可惜被姜皇后牵连。

四皇子中,纣王最担心姜焕初为女儿报仇,所以他第一个在朝堂上接了姜焕初的刀。

纣王命人不分善恶,将姜桓初推出午门,钉死他的手足,斩首示众,以示鉴戒。

紧接着,纣王和费佑联手,拿下了为他出谋划策、为蒋浣初伸冤的鄂重羽、姬昌、崇侯,将他们赶出午门,准备处死。

幸得武成王黄飞虎、亚比干微子、季子、伯益等七位贤王一起求情,才救下了西伯侯季昌。

纣王认为姜桓初有弑君动机,鄂重玉有诽谤纣王之罪。

被杀或被害的三位皇子中,无一不是正直、忠义、为国为民的忠义之士。

但三人遇人不厚道,不肯迎合纣王,都遭殃。

二、胡崇侯与奸臣同舟共济

冀州侯苏护被费仲、游魂陷害,被纣王逼迫在朝歌中牺牲自己的女儿。昌与北伯侯崇侯虎联合围平。

崇侯祜接到纣王的命令,十分活跃。他率先率领五万兵马,与苏护激战,损失惨重,最后愤然归来。

西伯侯季昌认为苏护是忠贞贤将,不忍看到苏门家族受苦,关键时刻写信劝苏护议和。

原著《封神演义》第10回,在“姬伯颜从燕山接雷震”一章中提到,东伯侯、西伯侯、南伯侯,都是不屑与奸诈小人同朝的。

而北伯侯崇侯虎则不同。他为非作歹,贪图金钱,奴役剥削城中百姓,专爱费仲和游魂。他还为纣王建造了摘星楼,浪费了金钱和人力。

由此可见,崇侯胡、费仲、游浑是一个小集团的成员,而这个集团正是纣王宠幸重用的对象。

第三,费佑为崇侯虎说情。

古人云:君子指义,小人指利。

崇厚老虎选择了后者。姜浣初、鄂重玉、冀昌落难之际,虽然有七位贤王联手求情,但结果并不完美,老二还是被杀,老大被困。

再看看北伯侯崇侯虎,因为他当时站着队,所以运气要好很多!

”四大臣有罪上天,罪不可赦,而姜桓初有弑君之恶,鄂崇祥有后裔骂君,姬昌礼有辱君,崇侯虎随众人诽谤……”

原著《封神演义》第11回《H历城囚西伯侯》一章提到,当鄂重羽、姬昌、重侯胡连被封为姜桓初求情劝说纣王怒将斩首时纣王、费仲、游魂三人齐声站起,说出以上这句话。

你是什么意思?其他三位领主罪有应得。崇侯虎虽也有过错,但情有可原。他跟在所有人之后,附和着所有人的声音,并不是他的本意。

接着,飞、幽还不忘对崇侯虎大加赞赏。他们忠君爱国,建摘星楼,建寿仙宫,镇压冀州苏护。 ,还不如放了崇侯虎,让他日后赎罪!

别说那两个颠倒是非的奸臣的话还真管用。纣王当即说:崇侯祜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他应该不负前嫌,单独赦免崇侯祜。

开书有利,独创不易。

每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的,感谢您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参考资料:《封神演义》、《中国民间神话传说》等;

标签: 崇侯虎纣王北伯侯侯虎姬昌朝歌

更多文章

  • 虾讲封神(十四)姜子牙拉开岐周伐商的序幕,讨伐崇侯虎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姬昌,姜子牙,崇侯虎,周伐商,商纣王,虾讲封神,烽火戏诸侯

    姜子牙被聘为西岐的丞相后大多数时间是作为文臣的位置存在,主要工作是辅助西伯侯姬昌管理西岐的大小民生事务。由于姜子牙在这方面的成绩卓越,迅速的得到了西伯侯姬昌的认可和信重。在这个时候,姜子牙就需要为封神大战做点准备工作了。封神大战的核心其实是武王伐纣,或者是说岐周伐商。这个战争路线的思路其实西岐的将军

  • 诬陷周文王的崇侯虎,甲骨文洗其冤屈,史记又一记载被推翻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周国,商朝,姬昌,武丁,史记,唐朝,先秦,周朝,周文王,商纣王,崇侯虎,甲骨文,烽火戏诸侯

    关于崇侯虎,《史记》中说得非常清楚,周文王实行仁政之后,吸引了很多贤者投奔,这时崇侯虎嫉妒周文王,就向商纣王打小报告诬陷周文王:《周本纪》:“崇侯虎谮(诬陷)西伯于殷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羑里。”通过这段记载可见,商纣王囚禁周文王的原因在于崇侯虎的诬陷。既然是崇侯

  • 诬陷周文王的崇侯虎,被甲骨文洗去冤屈,史记又一记载被推翻

    历史解密编辑:百家杂评标签:周文王,周国,商纣王,商朝,姬昌,武丁

    关于崇侯虎,《史记》中说得非常清楚,周文王实行仁政之后,吸引了很多贤者投奔,这时崇侯虎嫉妒周文王,就向商纣王打小报告诬陷周文王:《周本纪》:“崇侯虎谮(诬陷)西伯于殷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羑里。”通过这段记载可见,商纣王囚禁周文王的原因在于崇侯虎的诬陷。既然是崇侯

  • 雨水二候:鸿雁北归,《易经》:“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有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讲史事标签:鸿雁,易经,周易,姬昌,五行,归妹

    第二季雨:鸿雁北归,《周易》:“义帝归妹,以利元济”,意味深长“变者与形象相同!”。人在天地之间,与天地互动,直立而立。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为所欲为。在传统文化《易经》中,古人认为阴阳相和,万物生长,形成天上的风、云、雷、电等自然现象,对应于耳、目、口腔、舌头和人体其他部位;山川树木等物理形象对应

  • 大傻子系列(六):帝乙归妹,天作之合。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历史解密编辑:文子国学标签:姬昌,周国,帝乙,大禹,帝王,诸侯国,大傻子,烽火戏诸侯

    华夏文明的进程,就是一个道的流失过程。越往后面去,道流失得越多。唐代以前是吃道的红利,宋代以后,大道尽失,所以走向衰落。重建文明,就要探寻上古文明之道。《诗经》,是我们不得不重读的一部经典,华夏文明之根。——作者的话上回说到:季历因为功劳卓著,周国太过强盛,被商王文丁无罪而杀。姬昌继承王位,要为父报

  • 商周联姻之谜:诗经破解谜团,难怪周易说“帝乙归妹”

    历史解密编辑:百家杂评标签:姬昌,商朝,姬发,诗经,文王,商周,伯邑考,帝乙归妹,国防部门,周易(嘉靖癸未进士)

    古公亶父迁徙之后,小儿子季历娶了挚任氏的“太任”,而挚任氏是商朝贵族,或是武丁之子祖己后代,或是商朝大臣后裔,反正这肯定是一次商周联姻,让周人势力得到了一次飞跃,但在此后,商周似乎再也没有联姻过。根据史记记载,姬昌共有十子,都是同母兄弟,母亲都是夏族后裔太姒——“文王正妃也”;姬发的正妃是姜子牙之女

  • 帝乙儿子那么多,可他为什么非要选纣王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纣王,帝乙,闻仲,微子,皇上,君王,帝乙儿子,帝辛,先秦,商朝

    《歪歪侃封神》第1206期帝乙既然是商朝的老大,那虽然没有汉武之后的三宫六院,但七八个老婆估计是有的,既然有那么多老婆,自然会生好多好多个孩子。这些孩子能有多少,封神上并没有明说,然而比较有名的,就有三个,分别是长子微子启,次子微子衍,三子寿王,也就是以后大名鼎鼎的纣王。哥仨都是一个妈生的,既然是一

  • 将王位传给帝辛,帝乙这么选择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帝辛,帝乙,商朝,姬发,姬昌,商纣王

    帝乙,商朝第二十九位国君,商王文丁 之子 ,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帝乙一生,一共有4个儿子,除了第三子子期是侍妾所生,另外3个儿子,都是嫡妻所生,他们分别是:长子子启、次子子衍和少子受德(后来的商纣王)。当时“嫡长子制”已经在王公贵族中深入人心。而且嫡长子子启内有才干,外有贤名,次子子衍也相

  • 中创化工上交所科创板IPO获受理 目前拥有年产20万吨的乙酸仲丁酯生产装置

    历史解密编辑:智通财经网标签:上交所,ipo,中创化工,乙酸仲丁酯

    智通财经APP获悉,5月23日,湖南中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创化工)申请上交所主板IPO已获受理。中信证券为其保荐机构,拟募资6.5亿元。招股书显示,中创化工是一家以生产、研发和销售新型环保溶剂为核心业务的高新技术化工企业,主要产品包括乙酸仲丁酯、乙酸异丙酯和丁酮。公司的产品主要应用于涂料、油墨、胶

  • 古城邢台的建城四祖:黄帝、祖乙、邢靖渊、赵襄子

    历史解密编辑:牛城夜话标签:赵襄子,黄帝,邢靖渊,商朝,祖乙,周公旦

    邢台有三千五百年建城历史,在邢台形成城市历史上,早期的轩辕黄帝、祖乙、邢靖渊、赵襄子起到重要作用,被尊为邢台建城四祖。一、轩辕黄帝凿井筑邑上古时期,轩辕黄帝曾躬耕于邢台干言岗,《诗经·国风》记曰:“出宿于干,饮饯于言”。黄帝亲率邢人开发利用井水,建井田,史称“黄帝凿井,聚民为邑”。后世邢人为了纪念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