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皇子齐聚朝歌。纣王要杀野草,为什么不杀北伯侯崇侯虎
商朝末年,纣王宠爱美人苏妲己,为了将她推上皇后的正位,不惜得罪三朝。长老、国相、文武大臣,做过许多伤害忠良的愚昧无德之事。
在此期间,纣王冤诛妻,冤杀子,冤杀大臣,奸佞不识小人,贪酒淫色不义,败坏三纲,肆无忌惮地违背五常,强加于人。酷刑,激怒怨恨,君臣背弃。
显然他做的不够好,商纣王却不以为然。在他和苏妲己、费仲、游魂等人做了很多离谱的事情之后,他担心诸侯会造反。
尤其是当姜后进谏纣王,说苏妲己是祸国殃民、祸国殃民,而费佑二人伺机勾结姜桓,陷害姜后惨死,深感痛心。不安。
因为姜皇后的父亲是东伯侯姜焕初,纣王和妲己担心姜焕初知道真相后会为女儿报仇,率军造反,杀死朝歌。
费仲建议纣王下旨,召天下四大诸侯到朝歌城,然后“杯酒释兵权”,斩草除根,以除掉他心中的严重问题。
但是纣王按照他的计划召集四皇子时,杀了东伯侯姜桓初和南伯侯鄂重玉,囚禁了西伯侯姬昌,却对北伯侯崇侯祜手下留情。
那么,为什么后来纣王变心了,却不去攻打北伯侯崇侯护呢?
结合《封神演义》原著和民间神话传说,今天《缘缘缘》就来聊聊这个话题,供大家交流探讨。
一、三大皇子都是正直贤惠的人
四大皇子中,东伯侯姜桓楚威镇东禄,镇守边疆,忠臣报国,无德行,可惜被姜皇后牵连。
四皇子中,纣王最担心姜焕初为女儿报仇,所以他第一个在朝堂上接了姜焕初的刀。
纣王命人不分善恶,将姜桓初推出午门,钉死他的手足,斩首示众,以示鉴戒。
紧接着,纣王和费佑联手,拿下了为他出谋划策、为蒋浣初伸冤的鄂重羽、姬昌、崇侯,将他们赶出午门,准备处死。
幸得武成王黄飞虎、亚比干、微子、季子、伯益等七位贤王一起求情,才救下了西伯侯季昌。
纣王认为姜桓初有弑君动机,鄂重玉有诽谤纣王之罪。
被杀或被害的三位皇子中,无一不是正直、忠义、为国为民的忠义之士。
但三人遇人不厚道,不肯迎合纣王,都遭殃。
二、胡崇侯与奸臣同舟共济
冀州侯苏护被费仲、游魂陷害,被纣王逼迫在朝歌中牺牲自己的女儿。昌与北伯侯崇侯虎联合围平。
崇侯祜接到纣王的命令,十分活跃。他率先率领五万兵马,与苏护激战,损失惨重,最后愤然归来。
西伯侯季昌认为苏护是忠贞贤将,不忍看到苏门家族受苦,关键时刻写信劝苏护议和。
原著《封神演义》第10回,在“姬伯颜从燕山接雷震”一章中提到,东伯侯、西伯侯、南伯侯,都是不屑与奸诈小人同朝的。
而北伯侯崇侯虎则不同。他为非作歹,贪图金钱,奴役剥削城中百姓,专爱费仲和游魂。他还为纣王建造了摘星楼,浪费了金钱和人力。
由此可见,崇侯胡、费仲、游浑是一个小集团的成员,而这个集团正是纣王宠幸重用的对象。
第三,费佑为崇侯虎说情。
古人云:君子指义,小人指利。
崇厚老虎选择了后者。姜浣初、鄂重玉、冀昌落难之际,虽然有七位贤王联手求情,但结果并不完美,老二还是被杀,老大被困。
再看看北伯侯崇侯虎,因为他当时站着队,所以运气要好很多!
”四大臣有罪上天,罪不可赦,而姜桓初有弑君之恶,鄂崇祥有后裔骂君,姬昌礼有辱君,崇侯虎随众人诽谤……”
原著《封神演义》第11回《H历城囚西伯侯》一章提到,当鄂重羽、姬昌、重侯胡连被封为姜桓初求情劝说纣王怒将斩首时纣王、费仲、游魂三人齐声站起,说出以上这句话。
你是什么意思?其他三位领主罪有应得。崇侯虎虽也有过错,但情有可原。他跟在所有人之后,附和着所有人的声音,并不是他的本意。
接着,飞、幽还不忘对崇侯虎大加赞赏。他们忠君爱国,建摘星楼,建寿仙宫,镇压冀州苏护。 ,还不如放了崇侯虎,让他日后赎罪!
别说那两个颠倒是非的奸臣的话还真管用。纣王当即说:崇侯祜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他应该不负前嫌,单独赦免崇侯祜。
开书有利,独创不易。
每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的,感谢您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参考资料:《封神演义》、《中国民间神话传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