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医近祖——伊尹

中医近祖——伊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炎黄国医吴越 访问量:4572 更新时间:2024/1/21 2:43:25

商汤之时的伊尹根据神农本草,明白草药的性味,行走不同经络和药物的升降等药理机制,著作《汤液本草》,那时就能制作药汤、汤液以解救人民的病苦。《通鉴》云:“伊尹佐汤伐,放太甲于桐宫,闵生民之疾苦,作《汤液本草》,明寒热温凉之性,酸苦辛甘咸淡之味,轻清重浊,阴阳升降,走十二经络表里之宜。今医言药性,皆祖伊尹。著有《汤液本草》,今行世。”

在伊尹之前,有黄帝感盛衰之惑,辨阴阳之别,与歧伯、雷公、伯高等谈医论道,留下传世巨著《皇帝内经》,又有神农氏炎帝,“宣药疗疾”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而不出,最后误尝断肠草而死,留下最早的中草药经典《神农本草经》;到伊尹这里,他将各种药物加水煎煮,形成“汤剂”,也留下一本巨著《伊尹汤液经》。

拿一张药方到中药房,换回一包包的草根石头树皮,再拿一个陶罐,打开一包倒进去,加水,熬煮,时间或短或长,离火,滗出汤汁;再加水,煮第二次……捏著鼻子灌下去。汤剂──中药水剂,“汤者,荡也”,汤剂便于药物配伍,见效快捷操作简单。

中药汤剂便于药物配伍,见效快捷操作简单。

世世代代全体中国人,将这“汤剂”喝了数千年,伊尹功莫大焉。

伊尹写下的《伊尹汤液经》在宋朝以后就佚失了,后世的代代医家不知道遗憾了多少年。令人意外的是,近些年有一本中医古籍《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被发现,里面竟然附有《伊尹汤液经》的内容,这本书一经整理行世,立刻对中医界产生巨大影响。因为里面还附有一张图《汤液经法图》,以图示的方式,将人体阴阳五行与医药的关系一一道明,图简而意深,据说是伊尹《汤液经》组方规律之千古秘图。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说:“商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三卷,为方,亦三百六十首:上品上药,为服食补益方者百二十首;中品中药,为疗疾祛邪之方,亦百二十首;下品毒药,为杀虫辟邪之方,亦百二十首。凡共三百六十首也。实万代医家之规范,苍生护命之大宝也。”

──商朝有一个圣贤国相伊尹,撰写了《汤液经》三卷,是药方,共三百六十篇:上等好药是食补益方一百二十篇;中等一般的药是疗疾祛邪的方子,也是一百二十篇;下等的是有毒性的药,是杀虫辟邪的方子,也是一百二十篇,一共三百六十篇。实在是万代医家的规范,苍生护命的宝贝。

却原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食补疗法,竟也是拜伊尹所传,而且还是“上品上药”。

医食一体渗透在国人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不一定听说过这个词的人,不知不觉也在实践著这个概念,花椒、豆蔻、茴香、砂仁、生姜、肉桂等等,中华食材中的各种调料、几乎全都是中药,入于食物,既鲜美又祛病,还能调平人体的寒热温凉。更不用说注重养生的族群,是如何地得益于此。

中华食材中的各种调料、几乎全都是中药,入于食物,既鲜美又祛病,还能调平人体的寒热温凉。(fotolia)

汤和伊尹的美食谈,提到过“阳朴之姜,招摇之桂”。四川的生姜,招摇山的桂皮,加上白芍、甘草、大枣调入酸味和辣味,煮出来的“桂枝汤”可以预防和治疗感冒,中国南方的普通家庭主妇都会。是典型的医食同源的佳肴,桂枝汤的源流,传说就是伊尹配制由张仲景收入《伤寒论》中的。

还有一本医典《针灸甲乙经》,内中写道:“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

汉朝末年曾经流行过一种伤寒,全国的人口锐减了三分之一还多。名医张仲景研究出了特别有效的方子,救了很多的人。《针灸甲乙经》道出张的辩证和方药源于《汤液经》,张仲景举一反三,把伊尹的经典扩为十几卷,用了多有效果。

伊尹自己也有记录,在近年整理出的清华简《汤处于汤丘》里:“小臣善为食,烹之和。有莘之女食之,绝肪、滞以粹身,体痊、平;九窍发,明以道心;咽舒、快以恒。汤亦食之,曰:“允!此可以和民乎?”小臣答曰:“可。”

──小臣我善于做食物,烹饪和合。成汤的妻子有莘之女吃了之后,去掉体内多余淤积之物,纯粹其身,身体痊愈,皮肤平滑,九窍舒发;耳聪目明,咽喉长久都很舒畅。成汤亦吃了,说:“真妙啊!此道可以让万民和合吗?”小臣我回答说:“可以。”

君臣的问答很“中国”,可能只有中国人能看懂。

最早的中医治病,药材的采集季节、服药的时辰都有讲究,把人体放在天地的大系统里调节,伊尹和合饮食,使人体达到了阴阳调和。推而广之,“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群也可以达到阴阳平衡,天人也就合一了,万民也能合和了。

自古医家朝拜的殿堂三皇庙,伊尹赫然在位,是历代中医膜拜的医圣之一。

参考文献:

1.《医说:卷一原医》

2.《汉书‧艺文志》

3.《针灸甲乙经》

4.《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

更多文章

  • 被称为“淫菜”的伊尹菜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王皓月标签:伊尹,神农氏,吴三桂,商汤,帝王

    伊尹菜又叫雪樱子,大家听说过吗?据说它的来历又一个故事!表哥有幸认识一位高人,一位种植上百亩伊尹菜的长者,伊尹菜又名雪樱子,其深加工的产品有雪樱子密酒、雪樱子蜜醋、雪樱子面条等产品。食用伊尹菜有什么好处?伊尹菜有何来历?表哥向长者请教,这位高人说:伊尹菜的由来:伊尹,商初大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

  • 权臣废立皇帝,都称“行伊霍之事”,伊尹霍光的权力为何这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老张聊史标签:皇帝,权臣,商朝,汉宣帝,伊霍之事,伊尹霍光

    老有人把伊尹和霍光并排。其实,霍光的权力没有伊尹大。上古社会,最重要的权利就是祭祀。这是从母系社会传承下来的,后来部落越来越多,都不服管需要打仗。这时候男人崛起掌握了征战的权利,这时候祭祀与征战权利并重。直到颛顼帝绝地天通,意思是就是以后各部落都没有资格祭祀上天了,这是祭祀与征战的权利归于一人,称号

  • 重磅:《辅行诀》伊尹“汤液经法”被完整破解并首次公开

    历史解密编辑:炎黄国医吴越标签:伊尹,汤液,经方,组方,辅行诀,陶弘景

    ◎陶弘景《辅行诀》中记载的伊尹“汤液经法图”第一次被完美破解,近期已公开发布!◎《辅行诀》中记载的“25味药精”有几味药怎么摆放都不符合伊尹“五脏虚实补泻方”的组方规律,笔者经过破解,把它们的位置调正了,发现伊尹五脏虚实补泻方的组方规律整齐俨然,就像数学公式一样准确、一致、完全没有例外,也不需要任何

  • 四大诸侯朝歌齐会,纣王本想斩草除根,为何却独不杀北伯侯崇侯虎

    历史解密编辑:墨小墨说故事标签:崇侯虎,纣王,北伯侯,侯虎,姬昌,朝歌

    四皇子齐聚朝歌。纣王要杀野草,为什么不杀北伯侯崇侯虎商朝末年,纣王宠爱美人苏妲己,为了将她推上皇后的正位,不惜得罪三朝。长老、国相、文武大臣,做过许多伤害忠良的愚昧无德之事。在此期间,纣王冤诛妻,冤杀子,冤杀大臣,奸佞不识小人,贪酒淫色不义,败坏三纲,肆无忌惮地违背五常,强加于人。酷刑,激怒怨恨,君

  • 虾讲封神(十四)姜子牙拉开岐周伐商的序幕,讨伐崇侯虎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姬昌,姜子牙,崇侯虎,周伐商,商纣王,虾讲封神,烽火戏诸侯

    姜子牙被聘为西岐的丞相后大多数时间是作为文臣的位置存在,主要工作是辅助西伯侯姬昌管理西岐的大小民生事务。由于姜子牙在这方面的成绩卓越,迅速的得到了西伯侯姬昌的认可和信重。在这个时候,姜子牙就需要为封神大战做点准备工作了。封神大战的核心其实是武王伐纣,或者是说岐周伐商。这个战争路线的思路其实西岐的将军

  • 诬陷周文王的崇侯虎,甲骨文洗其冤屈,史记又一记载被推翻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周国,商朝,姬昌,武丁,史记,唐朝,先秦,周朝,周文王,商纣王,崇侯虎,甲骨文,烽火戏诸侯

    关于崇侯虎,《史记》中说得非常清楚,周文王实行仁政之后,吸引了很多贤者投奔,这时崇侯虎嫉妒周文王,就向商纣王打小报告诬陷周文王:《周本纪》:“崇侯虎谮(诬陷)西伯于殷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羑里。”通过这段记载可见,商纣王囚禁周文王的原因在于崇侯虎的诬陷。既然是崇侯

  • 诬陷周文王的崇侯虎,被甲骨文洗去冤屈,史记又一记载被推翻

    历史解密编辑:百家杂评标签:周文王,周国,商纣王,商朝,姬昌,武丁

    关于崇侯虎,《史记》中说得非常清楚,周文王实行仁政之后,吸引了很多贤者投奔,这时崇侯虎嫉妒周文王,就向商纣王打小报告诬陷周文王:《周本纪》:“崇侯虎谮(诬陷)西伯于殷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羑里。”通过这段记载可见,商纣王囚禁周文王的原因在于崇侯虎的诬陷。既然是崇侯

  • 雨水二候:鸿雁北归,《易经》:“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有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讲史事标签:鸿雁,易经,周易,姬昌,五行,归妹

    第二季雨:鸿雁北归,《周易》:“义帝归妹,以利元济”,意味深长“变者与形象相同!”。人在天地之间,与天地互动,直立而立。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为所欲为。在传统文化《易经》中,古人认为阴阳相和,万物生长,形成天上的风、云、雷、电等自然现象,对应于耳、目、口腔、舌头和人体其他部位;山川树木等物理形象对应

  • 大傻子系列(六):帝乙归妹,天作之合。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历史解密编辑:文子国学标签:姬昌,周国,帝乙,大禹,帝王,诸侯国,大傻子,烽火戏诸侯

    华夏文明的进程,就是一个道的流失过程。越往后面去,道流失得越多。唐代以前是吃道的红利,宋代以后,大道尽失,所以走向衰落。重建文明,就要探寻上古文明之道。《诗经》,是我们不得不重读的一部经典,华夏文明之根。——作者的话上回说到:季历因为功劳卓著,周国太过强盛,被商王文丁无罪而杀。姬昌继承王位,要为父报

  • 商周联姻之谜:诗经破解谜团,难怪周易说“帝乙归妹”

    历史解密编辑:百家杂评标签:姬昌,商朝,姬发,诗经,文王,商周,伯邑考,帝乙归妹,国防部门,周易(嘉靖癸未进士)

    古公亶父迁徙之后,小儿子季历娶了挚任氏的“太任”,而挚任氏是商朝贵族,或是武丁之子祖己后代,或是商朝大臣后裔,反正这肯定是一次商周联姻,让周人势力得到了一次飞跃,但在此后,商周似乎再也没有联姻过。根据史记记载,姬昌共有十子,都是同母兄弟,母亲都是夏族后裔太姒——“文王正妃也”;姬发的正妃是姜子牙之女